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收藏 > 古玉收藏视频

古玉收藏视频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古玉收藏视频

  古玉有着很大的收藏价值,所以有很多的收藏家争相收藏古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玉收藏视频,希望对您有用。

  古玉收藏视频

  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托。

  在一般人看来玉就是石头。以矿物学分类,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键状硅酸盐中的角闪石组,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也称软玉。

  还有一种是单链状硅酸盐碱性单斜辉石,又叫硬玉(如翡翠)。中国传统的古玉大多是软玉,包括新疆玉,岫玉等,只是在清代初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皇帝进入并控制了云南及缅甸北部盛产翡翠的矿区之后,硬玉才正式进入中国并流行起来。

  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一般认为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于是人们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

  它又有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人们慢慢就用它来做装饰品。又由于玉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又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我们现今看到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宗、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幕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由老三代经秦汉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两宋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赏玉之风大盛。此时出现大量制作精巧、加工细腻、构思奇妙的玉摆饰、玉佩件。

  明清时玉器制作及玩赏达到顶峰,品种也更为丰富多彩,小到玉头簪,玉钮扣,大到整片的玉屏风、玉山、玉船。王公贵族家还常用玉石来制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壶等等。一般来说玉质以白玉(特别是新疆产的羊脂白玉)为上,黄玉次之,青玉再次,杂玉(如南方玉,河南玉)为下。

  清初时翡翠传入中原,其动人心魄的碧绿马上赢得了国人的倾心。用翡翠制成的玉饰件大行其道,成为时人竟相追逐的时尚。但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翡翠制成的玉饰却远远比不上古玉。直到今天,如果我们拿起一件翡翠,我们只会去评价它的颜色,它的质地,它的制作。可当我们看见一件古玉,欣赏它的造型,它的沁色、它的质料的时候,心中油然而升的却会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究其原由,就是因为古玉里孕含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以及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

  收藏鉴定古玉的方法

  步骤一:辨别真伪(新老)

  这既是古玉鉴定的重点,更是鉴定的难点。信息反馈,可一眼断定为赝品、仿品或新品的器物不在古玉鉴定范畴。

  关键是要先研判器物客观存在次生变化,从皮壳现象着眼入手。

  玉器的皮壳是所有里外表象的连结和公开之地,历时恒久的岁月会在玉器皮壳上留下自然进化或老化的痕迹。观察者通过玉器内外质地的对比,严谨分析皮壳的老化程度。古玉入土后,形成生坑皮壳。生坑皮壳的表象是侵蚀痕迹和玉色的老化沁化。侵蚀痕迹有蚀咬坑、沙咬坑、土咬坑等。特别在酸碱土壤和空气环境里,玉色的变化有整体玉色老化和部分玉色变色,这就是沁。有咎裂处是最容易沁化而形成沁裂纹,这在玉皮壳上最先起变化。因气候变化或其它因素,玉皮壳上会表现出膨胀或萎缩。膨胀的结果是出现桔皮纹、象皮纹、皮疹纹,而萎缩的结果是出现缩斑缩纹。依据玉器此生变化的要点(可参阅拙文《验证次生变化是鉴定古玉的关键》),用积累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整体扫描鉴定物的各种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实践中要把握一点:您有可能遇到材质精良,坑口环境好,无沁或少量沁斑的古玉,但其表面经由岁月形成的氧化层,也会出现与现代仿品的高抛光效果完全不同的质感!

  步骤二:鉴别玉质

  古代玉器用材玉种很多,每一年代所使用的玉种不尽相同。但自商周以降各朝各代,当仍以新疆和田白玉最为珍贵。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宋代以前王室贵族用玉多为单色玉,经暴露或埋藏后才形成其它受沁颜色。玉质的鉴定,就是确认鉴定物是否是匡算年代所用玉种,前提是要掌握古玉用材种类和各代应用关系并甄别近代新生玉料在仿古玉上的运用。对玉器质地的鉴定,还要尽量研究其产地,探索古代玉器来源,研究各个地区的交往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与交流。古玉玉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收藏等级。

  步骤三:考量年代

  年代考量就是指古玉的断代。断代需要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形制和纹饰。这两点表示鉴定物的年代风格。玉器断代需要知道每个年代所通用的风格,然后综合信息,做全面性的比对。实践中,我们可能遇到难能与国家馆藏标准器一致或接近的特殊造型或纹饰的玉器,但只要符合前两个步骤,即可确定为古玉。年代在玉器收藏的考量上,虽然不是绝对重要,但其包括的内涵意义却是最总要的:

  ①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

  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两汉时期,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②工艺技术与琢磨技巧。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

  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

  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周身满蟠虺纹,与同出的荐鬲器身上的纹饰几乎没有差别。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

  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之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形、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

  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记载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

  “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

  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要归纳大量信息。如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不同时代的风格演变,潜伏着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更加准确。

  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

  从古玉收藏的原则上讲,高古玉器的断代合理误差在到代至交替期;宋代以后玉器,断代不应该有年代误差。


看了古玉收藏视频还看了:

1.高古玉收藏视频

2.高古玉的收藏视频

3.古玉收藏的注意事项

4.古玉鉴赏与收藏方法

5.高古玉的收藏新闻

6.古玉收藏价值再认识

32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