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饲养 > 肉鸡饲养及疾病防治技术

肉鸡饲养及疾病防治技术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肉鸡饲养及疾病防治技术

  近一两年来,小规模的笼养肉鸡在山东各地零星出现,目前大规模的肉鸡笼养初见端倪。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肉鸡饲养及疾病防治技术,一起来看看。

  肉鸡饲养技术

  一、上鸡前的准备

  1、 检查水线:确保管道不漏水、渗水,每个乳头都完好,保证供水。

  2、 检查笼具:确保每个笼门开关自如,确保每个笼底及四壁用底网封闭完好,防止小鸡钻出笼外。

  3、 试温:检查锅炉、散热器、温控电脑及输水管道是否完好,将温控探头置放在二层鸡背水平线上。然后关闭天窗及所有通风口,点火升温。观察室温达到30度需要多长时间,同时根据棚室结构、布局按左、右、前、后、中,上、中、下三层等不同部位放置精确温度计、湿度计,检查每个部位的实际温度、湿度,与温控电脑有多大差距,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记录。

  4、 检查灯光:要求光线柔和明亮,能达到各个部位,不要有黑暗死角。

  5、 检查用电线路:各用电器线路须仔细检查,防止漏电连线,笼养鸡舍金属较多,一旦漏电后果不堪设想。

  6、 消毒:提前一星期封闭鸡舍进行熏蒸消毒24—48小时,放风2—3天后,进行喷洒消毒,消毒药要选择对金属没有腐蚀性的产品。

  二、育雏

  入雏前室温要达到30度左右,入雏后室温逐渐升至33—35度左右。笼养肉鸡一般在最上层育雏,每笼育雏27—30只。开食用小料盘,提前加满饲料放置笼内。水箱提前加水,以便预温(和室内温度一致),鸡苗到场要迅速将鸡苗箱移至室内,摆放均匀,然后点数入笼。育雏前3—5天,饮水中应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抗菌药物、黄芪多糖。目的是缓解应激,恢复体力,杀灭垂直传播疾病,同时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鸡只抗病能力。育雏前三天,要24小时强光照,便于雏鸡迅速适应环境,尽早饮水采食。

  三、饲喂管理

  每天早晨上料较好,自动加料机的一天三次上料最为理想。使用料槽的,人工添加要注意添加均匀,并且要喂料及时,防止饥饿的鸡只因抢食而出现踩踏现象,每天下午饲养员要检查是否有已经吃空的料槽,应及时补料。技术人员应每天检查料槽的进食情况,剩料较多的应及时判断是否有以下情况:1、乳头是否缺水,2、笼内鸡只是否较少,应及时补员。3、是否有病号出现,应及时挑出淘汰或个别治疗。4、是否采光不足,要及时调整。

  四、饮水管理

  除因用药或做苗需控水之外,应保证24小时供水正常。应经常检查水线是否发生堵塞,这个问题是每个鸡场都头疼的问题,早发现,早维修非常重要。乳头漏水是非常讨厌的,流出的水不但浪费药物,而且进入接粪盘将粪便稀释最终会流入料槽,一是浪费饲料二是有可能引发肠道疾病。

  五、及时清粪

  及时清粪非常重要,特别是使用接粪盘的鸡场更是如此。鸡粪积聚过多会发酵产生氨气,这是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之一。鸡粪积聚过多会发酵产生热量熏蒸着鸡只,突然清粪,鸡只一旦失去这个热量,就会产生相对的寒冷刺激,常会引起感冒。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往室外推粪时应保持鸡舍两端的门有一门关闭,两门洞开,穿堂风猛烈,这是鸡群发生感冒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养殖户不怕感冒的。再者,清粪的时候会有一些粪便落地,清扫的时候应洒点水防止尘土飞扬。有自动刮粪机的会减少很多麻烦。

  六、温度管理

  管理温度的最高境界是“恒定而且平稳过渡”。育雏温度一般掌握在33—35度,以此为基准,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每周降两度,忽冷忽热是养鸡之大忌。饲养员、技术员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时刻掌握外界温度,同时根据所需温度适度调整通风量;司炉工应保证锅炉正常工作,期间不能有任何疏漏。夏天养鸡要防止高温中暑,尤其是30天以后的鸡群,及时启用湿帘非常重要,环境温度超过33度时喷水降温设备一定要具备。合适的温度是鸡只快速生长的保证,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对高一点,生长就会快一点。

  七、通风管理

  通风换气工作是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敢通风,会通风才能养好鸡。笼养鸡舍一般需要有天窗、边窗、纵向风机,这是通好风的基本条件。通风的目的是:1、及时排出舍内有害气体,2、输入新鲜空气(氧气),3、适度调节舍内温度。笼养肉鸡是立体养殖,鸡只较多,密度较大,通风不良会造成缺氧,这是后期腹水的种原因。通风从第一周就开始,天窗部分开启,适度打开部分边窗,风口呈一定角度向上,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通风量宁大勿小。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通风量,接近二十日龄的时候,边窗的通风量已不能满足需要,纵向风机需开启。根据季节、外界温度、室内空气质量、所需通风量的大小,应加装调速器,风机转速、时间长短量情而变,防止风量过大引起感冒。夏天启用湿帘的时候,进风处要有遮挡,严禁冷风直吹附近的鸡只。当天气突变,大风突起,要暂时关闭边窗。

  八、湿度管理

  养殖过程中不要忽视湿度的管理。空气过于干燥会引起尘埃飞扬(尘埃上一般都有细菌、病毒附着),飞扬的尘埃进入上呼吸道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还会引起鸡只脱水(尤其是一周龄内的雏鸡),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干燥,天然屏障作用降低。湿度过大,舍内风速降低,影响鸡只散热,这是夏天中暑的主要原因;湿度过大有利于细菌、球虫的繁殖。一般情况下育雏期间湿度应掌握在65%—70%左右,以后湿度逐渐降低大致掌握在60%左右即可。笼养肉鸡室内(尤其是锅炉烟囱通过的地方)很容易出现湿度不足的现象,采取温水喷雾带鸡消毒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湿度多大,提高温度同时加大通风量是必要的。

  九、及时分群

  第一次分笼在十日龄较好,分笼太晚会导致鸡只生长不均匀,弱小往往会被挤压致死,分笼太早,由于底层温度较低,不利于生长。第一次分笼要求先从上层分出9—10 只到中层,第二次分笼要求再从上层分出9—10只到底层。至于何时分群不是太过严密,根据各自鸡群生长情况灵活掌握。

  十一、消毒管理

  有规律的带鸡喷雾消毒是防控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带鸡消毒应选择无气味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并且几种成分交替轮番使用。一般情况下,冬天一周一次,春秋一周两次,夏天可一日一次。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消毒用水应在鸡舍预温后使用。消毒的效果在室温25度左右的时候最好,消毒的目的主要是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所以喷出的雾滴是越细越好,不要理解为喷在鸡身上才是消毒。消毒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净化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所以仅为这一项作用,你也得消毒。

  肉鸡疾病防治技术

  1.非典型新城疫

  特点: 典型症状以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主要特征。急性病例和慢性病例表现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

  剖检变化: 气管出血并且有黏液附着,腺胃乳头或乳头间有鲜明的出血点、腺胃与肌胃的交界处呈带状出血,小肠黏膜上有枣核样出血或溃疡,是本病的特征。现阶段,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该病以非典型症状呈地区流行性,主要发生在二免后,多由于首免的抗体水平不一致引起。发病鸡群主要表现为慢性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病程长,以腹泻和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为主。剖检见肠道炎症,腺胃乳头肿胀挤压有乳白色液体流出。

  防治: 主要以加强免疫的角度来减少本病的发生。母源抗体的保护作用,提高首免的质量,保证鸡群整体的抗体水平一致性且长时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加强定期的预防性免疫。对于发病鸡群可采取紧急接种四系,4头份/只,或用核酸制剂来控制大群。同时结合抗病毒药治疗和新霉素或硫酸粘杆菌素等广谱抗菌药来防止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的继发感染,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肉鸡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症

  特征:以侵害肉用仔鸡为主,又称为传染性腺胃炎。其病源尚未确定,多数学者认为是禽呼肠孤病毒。表现为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和运动障碍等。容易被广大的养殖户忽视,可造成无形的经济损失。本病可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途径传播。早期表现精神,水样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腹部膨胀下垂,体重仅为正常鸡的1/3。

  病变:突出点腺胃及其乳头异常的肿大,肌胃缩小,胃壁变薄。小肠扩张,内充满消化不全的饲料,胸腺和法氏囊萎缩,股骨头多糜烂坏死。

  防治:要采取综合性的防范措施,加强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条件,防止密度过高,提高饲料品质与适口性,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制度。种禽在接种呼肠孤病毒疫苗的基础上,产蛋期接种两次灭活疫苗,对子代肉鸡有较好的交叉保护作用。对病鸡加量补充维生素A、D、E和硒或硫酸铜,可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

  对于病毒类疾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免疫来完成,但其关键在于免疫的控制。通过控制鸡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免疫的时间、剂量、方式,以及合理免疫程序的制定等来提高鸡群整体的抗体水平和所持续的时间,这样的鸡群才能健康。对于发病鸡群首要的是通过紧急的接种或高免血清以及卵黄抗体的注射来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就是防止各类病原体的继发感染,包括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营养的充足供给,维生素与体液的补充,但更重要的是抗菌药的投用,可以补充免疫器官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作用。可以使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各类支原体、葡萄球菌等在进入细胞前被药物杀死,从而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与发病程度。主要的用药参考:硫酸安普霉素,25-50毫克/千克,饮水,连用5天;饲料中添加0.5%的磺胺类药,连用4天;当采食明显减少时,用庆大(2000-3000

  单位/只)+链霉素(15万-20万单位)肌注,连用3天。另外,硫氰酸红霉素、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分别交替使用也有良好的效果。

  3.大肠杆菌病

  特征: 是由条件性致病菌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有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浆膜炎、关节滑膜炎、全眼球炎、输卵管炎和腹膜炎、雏鸡的脐炎、肉芽肿、肠炎、肿头综合症等多种多种病理变化,表现多种多样,异常复杂,经常几种现象同时存在。该病主要呈继发感染,如新城疫、法氏囊病、腹水综合症、沙门氏菌病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发病过程: 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中,迅速的繁殖,当其达到足够的数量和致病力的时候,再通过有效的途径,包括饲料、饮水、粪便、器具、垫料、空气中的飞沫与粉尘等,到达易感动物体内,导致发病。尤其是幼龄雏鸡,自身的抵抗力较弱,常引起严重的败血症和腹泻,死亡率很高。随着大型集约化养鸡场的发展,该病造成的损失已经越来越明显。

  由此可见,加强环境卫生和完善消毒体制,增强体质,健康饲养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途径。其中包括加强通风量,减少环境中的粉尘量,降低硫化氢和氨气的浓度;定期的进行环境消毒和带鸡消毒、饮水消毒,切断其传播途径;饲养过程中定期的添加微生态制剂如益生素等,帮助鸡体建立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既能帮助消化又可防止有害菌的定植与生长。另外大蒜素的添加也有抗菌促食欲增强体质的功效。

  药物治疗: 0.04%痢特灵拌料,连用3-5天;氟苯尼考拌料20-3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两次,连用3-5天;环丙沙星或蒽诺沙星,50毫克/千克,饮水,连用3-5天;硫酸新霉素,50-75毫克/千克,饮水,77-154毫克/千克,混饲,连用3-5天;盐酸土霉素,53-211毫克

  /千克,饮水,连用7-14天。另外,丁安卡那霉素,硫酸粘杆菌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也有很好的效果,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各种药物的交替和配伍使用,便于更好的发挥效果。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

  四、鸡毒支原体病

  症状: 本病由败血支原体引起,又称做慢呼。环境温度忽高忽低的情况最易发生,雏鸡和青年鸡最为易感。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严重的气管罗音,在夜间熄灯后更为明显,并伴有眼睑肿胀及气囊炎。主要危害就是影响鸡群的采食,病鸡表现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间接增加饲料成本。种鸡仅表现产蛋降低,孵化率下降。

  防治:1.减少诱因。加强饲养管理,环境的保温控制,湿度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充足的营养供应,各种维生素的补充。2.由于本病可垂直传播,造成孵化率低,雏鸡弱小,易发病。种鸡场认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对于已发病的鸡群开产前添加0.05%土霉素,连用4天;雏鸡出壳后用每毫升含有链霉素

  100单位的溶液喷雾或每只鸡2000单位链霉素滴鼻。

  3.对于发病的鸡群采用以下药物交替使用效果较佳。硫氰酸红霉素,100毫克/千克,饮水,20-50毫克/千克,拌料,连用3-5天;泰乐菌素,育成鸡使用浓度500-800毫克/千克,饮水,20-50毫克/千克,拌料,连用5天,肌注使用更好;喹诺酮类药物,50毫克/千克,饮水,连用3-5天;壮观霉素,31毫克/千克,饮水,连用4-7天,30毫克/千克体重,肌注,连用3天。

  五、组织滴虫病

  由于症状的不典型性经常被养殖户忽视。该病主要侵害2周-4月龄的鸡群,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嗜睡,带有血色的下痢,病情严重时直接排血便。头皮常呈蓝紫色或黑色,故又称为黑头病。本病主要损伤肝脏和盲肠,又称之为盲肠肝炎。表现盲肠重大,内有干酪样栓子,有的表现严重的盲肠损伤,出血。肝脏表面有不规则的或呈圆形的类似铜钱的微微下陷的坏死灶。由于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病例,黑头和肝脏坏死不是很明显,单就盲肠的变化和血便,很容易和球虫病混淆,希望引起养殖户的注意不要盲目用药。

  防治:由于组织滴虫以盲肠内的异刺线虫为媒介,驱虫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建议:0.6-0.8%的甲硝哒唑,拌料,连用5-7天:驱虫净,每千克体重40-50毫克,伴料。

肉鸡饲养及疾病防治技术相关文章:

1.肉鸡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

2.肉鸡饲养周期

3.肉鸡怎么饲养

4.肉鸡饲养技术

5.肉鸡饲养阶段管理技术

2116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