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饲养 > 饲养中华鲟的方法

饲养中华鲟的方法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饲养中华鲟的方法

  中华鲟是一种非常著名的鱼类,那么你们知道如何饲养中华鲟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中华鲟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中华鲟的方法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河口区的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中华鲟在长江中、上游江段生活的早期幼鱼以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蜉蝣幼虫及植物碎屑等为食;到了河口咸淡水域中的幼鱼则以虾类、蟹类及小鱼为食。

  《本草纲目》中对其食性的记载为:“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蟹鱼都误食之”。实际上中华鲟是靠口膜的伸缩将食物吸入,食物对象多数是生活于泥表或陷藏在泥渣中的各类小型动物。中华鲟从海洋进入江河的整个洄游和滞留期间,基本上不摄食。因此,中华鲟在淡水中的能量消耗和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依靠它在进入淡水前体内积累的大量脂肪等物质。因而,在淡水中,愈接近成熟的个体,身体就愈消瘦。

  中华鲟成鱼的喂养方法

  转食

  3~300g的各种大小规格的中华鲟习惯上均称为鲟鱼种。苗种培育至全长10cm左右,体重3~5kg的鱼种后,即可进入~龄鲟的喂养,此期的关键是配合饲料的转食,即苗种从摄食鲜活饵料(水蚯蚓、水蚤、丰年虫)转化为摄食配合饲料的过程。转食种的大小一般为2~250g,根据活饵料供应量与喂养水温的高低来确定转食时间。如活饵供应充足,可喂养大些再转食,转食时水温以15~16℃为宜。用于转食的饲料有多种,鲟鱼喜食柔软、外表光滑的饲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软颗粒饲料转食较快,转食驯化时间只需三天,大多数鲟鱼便能正常摄食,转食率为95%。而采用半湿性颗粒饲料转食需要5~7d,硬颗粒饲料需8~

  10d,转食率为75~95%。转食期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水蚯蚓可提高饲料的诱食成效。

  投饲率

  溶解氧降至3 mg/L以下时禁止投饲,鲟鱼不进食。雷阵雨前气压低天气闷热、寒潮来时气温骤降不投饲。水温14~17℃时,体重3~40g尾的幼鲟配合饲料适宜投饲率为体重的5%,水温13一15℃时,70—140g的幼鲟配合饲料投饲率这体重的2%左右,鲜活饵料投饲率可为6~10%,每日7~21时投喂6~8次为

  宜,摄食较慢,以少量多次为宜。水温低于14℃或高于28℃时投饲量应减少。喂养至500g以上后,可逐步转化为用成鲟饲料或成鳗、甲鱼饲料喂养。配合饲料的饲料系数一般为O.8~1.8,天然饵料为8~15。

  水质

  鲟鱼对水质要求较其它鱼类苛刻。要求进排水分开且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洁净、清瘦,符合我国淡水渔业水质要求与鲟鱼喂养要求,透明度大于50 C/lq,溶解氧大于6ppm,需配增氧机。

  喂养方法

  水泥池喂养

  水温适宜,室外池需用遮光网,配增氧机。为方便管理与观察,仔、幼鲟鱼喂养池塘应小些、水浅一些,随着鱼长大,池子面积逐步加大,水的深度逐步增加。仔鲟(刚孵出至5 em以下)喂养水泥池面积一般为10平方米以下,水深O.5~0.7m;幼鲟池(1~100g/尾)10~30平方米,水深0.6~0.8m;1~2龄鱼(100~5000g/尾)池30~120平方米,水深0.8~1.Om;成鱼(5000 g以上/尾)120~250平方米,水深1~1.5m。池上方用黑色遮

  光网。一般为上进下排水,池形状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多种,圆形池便于自动排污与管理。要求池底光滑,底面向排污口有2~5%的坡度。排水口设箱形或柱形拦鱼设施,池底以接近自然颜色为宜。配增氧机1台/200mz,保持溶氧6ppm以上,透明度50cm以上。喂养密度为O.5~1 kg/尾的,30~20尾/平方米;2~3 kg/尾则10~5尾/平方米,4~5 kg/尾则3~2尾/平方米。

  土池喂养

  单养

  面积1~5亩均可,水深1.5~2m。池底平坦,淤泥少,无水草丛生,不渗漏,沿池边设沉性饲料台,用水泥、砖块砌成,形状为梯形、缓坡形(也可用沉性材料搭建临时的),坡度约15~30,面积4~6平方米,小池l~2个,大池3~4个。下塘鱼种已完全转食配合饲料,个体均匀,体重100~200g/尾,放喂养密度为350~650尾/亩,凌晨最低溶氧不应低于4mg/L,投饲上定位、量、质、时。日投四次,夏季水肥时可每亩可搭喂养草

  鱼500 g尾的3~5尾,鲢鱼吃浮游植物透明度。

  套养

  不投饲,鲟鱼利用塘中天然饵料如小虾鱼与水生昆虫生长。选择草亲鱼塘为宜,水清瘦,深解氧昼夜变化小,不用驯食配合饲料或经一次不能驯化转食的鱼放入塘中,每亩放养200g的鱼种1~3尾为宜。配增氧机,要求注排水方便。成鱼高产塘、鲢、鳙鱼塘因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池中溶解氧昼夜变化大,中华鲟不能适应,鲤、鲫鱼塘因食谱相近与鲟竞争食物。

  网箱喂养

  在水质好无污染的水库、河湾等水域可架设网箱,水深应大于5m。50~500g/尾的鱼种用20 rTl2的网箱,500g/尾以上的大鱼种用60平方米的网箱。网目的大小视鱼种大小而定,以不逃鱼为宜。用两层网箱衣更好,网箱入水深度一般为2m,7~8月水温较高时可达3m,网箱内设饵料台。一般以单养为主,也可搭配喂养数尾鳊鱼、鲴鱼以起清洁网衣作用。放入鱼种以每尾50g以上为宜,最好在每尾200g左右。入箱时水温15~16℃为宜,放养密度为50~100g/尾的苗种放30~20尾/箱,100~500g/尾的放20~15尾/箱,500~1000g/尾的放15~10尾/箱,1000~2000g/尾的放8~5尾/箱。因中华鲟骨板锋利,游动频繁,耗

  氧率高,对水体的利用以平面为主,其喂养密度应低于其它种类。

  投饲与管理:少量多次,日投6次,不方便则投3~4次,投饲率一般为体重的3~4%,并根据鱼的生长、摄食、水温调整。定期检查、清洁网箱内外附着的藻类与污物,至少两月要冲洗一次网箱。

  中华鲟养殖方法

  水温

  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24.5℃。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21℃。入冬之后,当水温下降至9~6℃时,中华鲟摄食量很少,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立春前后,水温逐渐回升至10~13℃,开始少量摄食,生长缓慢。清明之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摄食开始活跃,生长加快。当水温达到33~38℃时,中华鲟反而不能正常活动。

  含氧量

  中华鲟对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如果当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升时,中华鲟的食欲就下降;当溶氧量继续降至3毫克/升或降至3毫克/升以下时,中华鲟摄食量迅速减少,甚至停止摄食,严重者发生活动迟缓、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值得指出的是,水的溶氧量变幅大的肥水,不应作为培育中华鲟仔、幼鱼的水源。

  pH值

  中华鲟适宜于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水中生活。当pH下降时,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这对于要求较高溶氧量的中华鲟不利;当pH过高时,会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对于养殖中华鲟也不利。

  盐度

  中华鲟为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较广,在自然条件下,往来于咸水与淡水水域之中,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里生长。

  光照强度

  在垂直游泳阶段,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转为底栖后,趋光性消失。一般光照强度对仔、幼鲟的培育没有明显影响,但要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

  底质

  仔、幼鲟对底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池底很光滑,无污染;成鲟对底质的要求不很严格,泥沙底质即可。

  透明度

  透明度反映了水中浮游生物,泥及其他悬浮物质的数量。在仔、幼鲟培育阶段,透明度应控制在40~60厘米为好,要及时清除排泄物和加强日常管理;在成鲟饲养阶段,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即可满足其要求。

  氨氮

  氨氮主要是由养殖池中的有机物质分解而来。中华鲟长期生活在氨氮较高的水中,会出现活力减退、生长不良、引起烂鳃等病症,甚至导致大批死亡。对于仔、幼鲟,氨氮最好不超过0.2毫克/L。

  水流

  中华鲟仔、幼鱼,没有明显的溯水上游的习性,较喜欢集中在流水口。面积为3~10㎡的养殖池,水流量以10~20升/分为宜。

  流速

  中华鲟产卵时的平均流速都在1.0~2.0 m/s范围内,且流态都十分的复杂,一般都是在河道转弯处且有深潭的地方进行产卵,流场都有漩涡,且有着较大的卵石块。


猜你感兴趣:

1.中华鲟怎么养

2.人工饲养中华鲟怎么钓

3.人工饲养鲟鱼的钓鱼方法

4.池塘怎样养殖鲟鱼

5.中华鲟鱼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248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