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饲养 >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加强育成猪的饲养管理与保健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加速出栏速度,对饲养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天左右。

  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是:

  1、抗寒能力差:育成仔猪一旦离开了温暖的产房和母猪的怀抱,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对温度较为敏感,如果长期生活在18℃以下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能诱发多种疾病。

  2、生长发育快:这期间仔猪的食欲特别旺盛,常表现出抢食和贪食现象,称为仔猪的旺食时期,若是饲养管理得法,仔猪生长迅速,在40-60日龄之间体重可增加1倍,不然易发生腹泻、水肿病、副伤寒等多种疾病。

  3、对疾病的易感性高:由于断奶而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而自身的主动免疫能力又未建立或不健全,对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等疾病都十分易感,某些垂直感染的传染病如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在这时期也可能暴发。

  工作要点:采取各种方法以减少仔猪的转群应激,从饲料过度、猪群管理、环境控制及疫苗接种等方面入手提高本段猪群的生产性能及其经济效益。

  (二):育成舍入猪前的准备工作:

  本单元的上批仔猪转出后,及时对本单元进行彻底清理(拆除一切没必要存在的及有可能对猪只造成伤害的“危险”物品)、冲洗(包括料箱、网床、窗台、风机、天棚、地板及各种用具冲洗做到物见本色)、消毒(本着一清、二冲、三消、四修、五熏、六空、七再消、八接猪的原则,彻底净化消毒),经一周的空舍净化后调整舍内环境(温度、湿度等),做好接断奶猪的准备。

  (三):仔猪转入育成舍后的工作

  1、合理组群:为了提高仔猪的均匀整齐度,保证“全进全出”工艺流程的顺利运作,从仔猪转入开始根据其品种、公母、体质等进行合理组群,并注意观察,以减少仔猪争斗现象的发生,对于个别病弱猪只要进行单独饲养特殊护理。

  2、卫生定位:从仔猪转入之日起就应加强卫生定位工作(此项工作一般在仔猪转入1-3天内完成,越早越好),使得每一栏都形成采饮区、休息区及排粪区的三区定位,从而为保持舍内环境及猪群管理创造条件。

  3、环境的控制:注意通风与保温,育成舍的室温一般控制在22-28oC,湿度控制在60-65%,由于保育舍内的猪只多、密度高,在寒冷季节往往可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氨气、二氧化碳等),因此 在保温的同时要搞好通风,排除有害气体,为猪只提供较为舒适的生长生活环境。

  4、饲料过度:

  4.1为了减少因饲料过度而造成的仔猪应激,建议用以下方案进行饲料过度:仔猪转入后1-7天饲喂乳猪料(8199);8-9天饲喂颗粒料:仔猪料=2:1;10-11天饲喂颗粒料:仔猪料=1:1;12-14天饲喂颗粒料:仔猪料=1:2;14天以后全部饲喂仔猪料。在生产中可根据猪群的整体情况灵活掌握,对于病弱猪只可适当延长饲喂乳猪料或饲料过度的时间,而对于转群体重较大、强壮的仔猪则可反之。这样可以调控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

  4.2进入育成舍的第一周内,对仔猪要进行控料限制饲喂,只吃到七八成饱,使仔猪有饥有饱,这样既可增强消化能力,又能保持旺盛的食欲,并能有效地预防水肿病和腹泻性疾病的发生。对育成仔猪要求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

  4.3合理饲喂:根据猪群的实际情况,在饲料中酌情添加促生长剂或抗菌药物。进行药物预防工作。此外,在饲养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净槽,以确保料槽中饲料的品质。

  5、疫苗接种:根据免疫程序及时准确的做好各项免疫工作,做到注射部位的消毒准确、且免疫剂量要足、一猪一针、头头注射、操作规范,确保免疫效果。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猪育成期介于断奶和上市之间(包括保育,育成和育肥 3 个阶段),这一时期猪生理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消化系统从适宜吸收母乳逐渐开始向消化吸收谷物和豆粕中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适应。日采食量随着日龄稳步增加,体重达到 60kg 左右时瘦肉率最高,此后随之下降。生长猪相关的营养推荐量与饲养管理都是基于这些生理变化。

  猪生长过程中应当自由采食不同原料成分和营养密度的日粮,这就是所谓的阶段性饲养。在短短的生长期内,阶段性饲养对于控制猪饲养成本并获得最佳生长性能是非常必要的(可防止营养过度或不足);此外,阶段性饲养还降低了猪氮、磷排泄量。猪体重低于 11kg 时,初始日粮中必须包含几种特定饲料原料成分(玉米和豆粕);此后,日粮更换应当以玉米、豆粕为主,接近上市体重时可适当降低日粮中营养密度。下面主要介绍育成猪饲养管理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公母分开饲养

  公母猪分开饲养有利于生产者更加精确饲养。当体重达到 36 kg 时,公猪和母猪采食量有显著差异 ;直到上市体重时,虽然母猪采食量比公猪低 8%,但瘦肉沉积率并没有下降。母猪采食量下降,其日粮中氨基酸需要量大于公猪,否则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胴体品质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潜力。生产者应当根据生产和营销目标配制针对公母分开饲养的日粮。例如,如何提高公母猪瘦肉率可增加市场效益 ;公母猪采食量不同,需注意其氨基酸推荐需要量。

  油脂

  一定范围内,油脂可不断提高生长 - 育肥猪的饲料转化率(见图 1);平均水平看来,油脂添加量每提高 1%,饲料转化率提高 2% 左右。其中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方面来说,夏季添加油脂的效果要好于冬季。比如,夏季每添加 1% 油脂,日增重可能提高1%,而在冬季并没有得到改善,保持较稳定的蛋白能量比前提下,日粮中油脂添加量不超过 5%,对猪胴体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能量是限制育成猪(体重低于 60 kg)瘦肉率主要因素。特别是天气炎热,玉米 - 豆粕日粮中添加油脂可增加能量摄入,提高瘦肉率。另一方面,添加油脂对育肥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玉米 - 豆粕日粮中的能量已满足其最大瘦肉生长率。乳猪料中添加油脂有利于制粒。研究表明,添加 2.5% 的油脂可降低密闭式饲养舍和饲料加工厂 25% 的粉尘,改善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高锌

  日粮中添加锌 100 ~ 150mg/kg即可满足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最近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 2 ~ 3g/kg 高锌可降低断奶应激和下痢(锌离子可降低内毒素产生)。但部分研究发现日粮中高锌对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没有影响,对其他方面影响大,如粪中锌残留量较大(日粮中过量的锌 99%排出体外),可能进一步影响水质与土壤,所以高锌使用需慎重考虑。添加高锌(一般氧化锌)需时刻监测猪生长性能,以防锌中毒。仔猪断奶 28d后锌最大添加量为 2500 ~ 3000mg/kg,同时保证约 10mg/kg铜对维持生长性能具有协同作用。

  蛋白含量过高

  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过量通常增加氮排出量,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猪氮排出量增加潜在的污染环境,提高大气中氨气浓度 ;同时饮水增加,可能会出现轻微腹泻。

  有效降低胴体背膘厚,提高瘦肉率的营养措施

  降低胴体背膘厚或提高瘦肉率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遗传改良。实际生产中最大程度提高生长速度,尽可能减少过多能量的摄入,可提高胴体瘦肉率。相关饲料添加剂可也可有效降低胴体背膘厚,提高瘦肉率 ;下文详细介绍其他相关的营养措施。

  限饲

  限饲原则就是减少促进脂肪沉积多余能量的摄入,研究表明育成猪限饲到自由采食量的 80% 或 85%,第 10肋骨处背膘厚下降 11% ~ 17%(约 0.38cm厚),然而上市前 2 周采食量应逐渐提高。限饲也可通过限制采食时间来实现,每天可少量多次自行觅食或地板采食。一般不提倡限饲(自由采食量的 80% 或85%),因为高胴体品质带来的额外效益并不能弥补为此改变所增加的生产成本(管理,监测和调节进料输送装置的损耗)。

  甜菜碱

  甜菜碱作为甜菜加工副产品,已通过评估并应用于育肥猪日粮中。屠宰前35 ~ 40d 饲喂含 1250mg/kg 甜菜碱日粮,背膘厚下降 8% ~ 14% ;但一些研究表明甜菜碱没有发挥实际功效。可能甜菜碱在高粱 - 豆粕日粮和玉米 -豆粕等不同日粮中呈现的作用不同,因此需要对甜菜碱的功效逐一进行评估,以保证正常使用。

  日粮中氨基酸水平

  一般来说,日粮中氨基酸水平和营养密度升高,胴体背膘厚出现相应下降。然而,育成猪日粮中赖氨酸水平大幅度增加,背膘厚只出现轻微下降。最近研究表明,中等瘦肉型育成猪日粮中赖氨酸水平提高 0.47%(从0.59% 增加到 0.87%),母猪背膘厚下降了 11%(约 0.28 cm);公猪背膘厚只下降了 6%(约 0.20cm),其中赖氨酸水平高于 0.75% 时,背膘厚已趋于稳定,不再降低。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方法相关文章:

1.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养猪的方法

3.小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4.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巧有哪些

5.保育猪饲养管理要点

6.养猪快速育肥的方法

265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