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坦洋工夫茶传说故事有哪些

坦洋工夫茶传说故事有哪些

时间: 思行858 分享

坦洋工夫茶传说故事有哪些

  坦洋工夫也是有很多的故事及历史文化的,你知道都有哪些故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坦洋工夫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坦洋工夫故事介绍

  坦洋工夫颇具传奇意味,其诞生过程,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传奇版本,已知的有两种:一、雍正版,二、咸丰版。

  其一,雍正版:传说清雍正年间,坦洋胡氏家族有个叫胡福四的年轻人(即胡桂禹,坦洋胡氏第四世,出生于康熙61年,即1722年,他老人家活到七十岁,仙逝于1791年),当时依父兄之命,从水路前往广东办事,途中,在广州附近水域遇风翻船落水,幸遇一过往船只搭救,船上的主人是一对母女,是某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买办大人见胡福四机灵俊朗,十分赏识,有意相携,得知这个后生来自茶乡,就透露以商机,说是洋人喜欢一种红茶,这种红茶是一个少数民族制作的,因为产量极少,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这位热心的买办大人,还将这种红茶的基本制作方法告诉给了胡福四,并嘱咐其返乡如法制作,说是如果能做出来,那么做好后可运抵广州,由其洋行销往海外。胡福四回到坦洋,便依法试制这种红茶,经过一番努力,最初的坦洋工夫红茶从此面世。这种制法后来渐渐传开,乡人竞相仿制。

  其二,咸丰版:相传清朝咸丰元年,坦洋有位胡姓茶商外出做生意,途中在一客栈遇见一位建宁茶客身患痢疾,那人上吐下泻,病情万分危急。事茶者往往心善,胡姓茶商见状,便以坦洋出产之茶,加生姜、红糖泡冲为药,那人服下之后,仿佛神迹出现,病情大为好转,并很快康复。为报答救命之恩,建宁茶客与胡氏结拜为兄弟,并传他一门独特的私家红茶制法。后来胡氏回家以坦洋之茶为原料照法一拭,发现制出的新茶品质果然不凡,外人品过,也赞不绝口。因为此茶以坦洋当地茶叶为原料,且制作工艺颇费工夫,胡氏有感而发,称之为“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茶的文化传说

  坦洋村,福建东北部宁德福安市境内白云山麓的一个古老茶村,中国著名红茶“坦洋工夫”的发祥地。

  相传一百多年前,坦洋村有人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成为英国王室专供茶叶。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

  坦洋村由此名声鹊起。一条不长也不宽敞的坦洋街上,曾设茶行达三十几家,雇工三千余人,产量二万余担。直到民国初年,这里的红茶制作依然鼎盛,每年出口上万担,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当时的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一九一五年,“坦洋工夫”摘取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为中国赢得荣誉。

  坦洋工夫茶的来源

  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别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过广州运销西欧。深受欢迎,以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且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都渐云集坦洋。坦炒工夫名声就不胫而走,自从光绪六年到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余年,埕洋工夫年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为3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有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到政和县的新村,下到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有七、八个县,成为福安主要红茶产区。后因为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到50年代中期,为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与福安茶厂,实行了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了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到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后因为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看了“坦洋工夫茶传说故事有哪些”的人还看了:

1.功夫红茶的传说

2.政和工夫由来的传说故事

155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