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茶道研究报告文章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研究报告文章,一起来看看。

  茶道研究报告文章1

  研究背景及目的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因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国茶的历史、种类、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九位好茶的同学就组成了这个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

  关于茶,可以研究的极多,有茶具,茶饮,茶道等等。我们上图书馆,上网,请教老师等,从多方面研究,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

  研究过程概述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较详尽地介绍,让大家能够对中国茶有更深的了解,懂得如何去品茶,品出中国茶的韵味。在研究学习中,我们组的成员都积极地寻找资料、提供素材。我们通过上网、到书店寻找相关图片,最后交由课题组长加以整理并制成网站。我们的网站分别介绍了茶史、茶叶的制作、茶的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

  研究内容

  l 沏茶之水

  “茗者,叙茶品也;水者,择茶水也;盏者,示茶具也;居者,论茗饮之环境也;茶艺者,阐茶饮之哲学精髓也。此五者融会贯通,既有其博大精深,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一面,又有其雅俗共赏,不拘一格,各取所需,灵活应用的一面。茗、水、盏、居、艺,每个字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在综述古人择水的同时,用科学指标归纳水质的基本条件是无异色、异味、异嗅,无肉眼可见物,浑浊度不超过5度,pH值在6.5~8.5之间,总硬度不高于25 度以及毒理学细菌指标均符合标准等。比如如龙井茶和虎跑泉就是好水配好茶的典范,它们被称为 “西湖双绝”。在明代的《四时幽赏录》)一书中,作者先是对虎跑泉的地理环境作了描述和分析,它三面环山,形成马蹄形洼地,成为泉水集水的来源,接着给泉水以科学的解释:“由于虎跑泉水从难于溶解的石英岩中渗出,所含不溶性矿物质、杂质、污染物少,不易形成硅酸盐沉淀,因此泉水透明澄澈,甘冽醇厚,质地洁净,硬度很低,含有珍贵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另外,沏茶倒水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步骤如下:

  1、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2、烫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3、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乌龙茶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上,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或自由一点直接用手抓茶叶亦可。

  4、烫杯:将茶杯放入茶船中,利用水的得余温烫杯。烫杯的作用是:保持茶汤的温度,不致于冷却太快。

  l 茶叶种类

  我中华茶饮历史悠久,历代积累的名茶品种不胜其多,据傅宏镇《茶名汇考》的统计,包括失传的和现在仍然生产的,超过了八百多种,难以一一缕述。我们着重介绍了普洱茶、乌龙茶、功夫茶、铁观音等著名茶种。

  温文尔雅普洱茶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茶的原料,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现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大类。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采摘时期不同,可以分为春尖茶,二水茶和谷花茶。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又分细黑茶,二介茶和粗茶,为紧压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茶,白毫特多,亦很细嫩,为制饼茶的原料。

  普洱茶的功效: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

  2、防癌、抗癌。

  3、养胃、护胃。

  4、消炎、杀菌、治痢。

  功夫茶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乌龙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就制造中鲜叶内含物转化而言,作为茶叶特征性物质的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程度,介于抑制酚类酶促氧化作用不发酵绿茶与促进酚类酶促氧化作用全发酵红茶之间;即发生酚类的部分酶促氧化作用,遂形成乌龙茶特有的品质风韵一香高、味醇,绿叶红镶边。伴随茶文化的宣传发展,乌龙茶凭借其优良品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喜欢,畅销国内外。

  铁观音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台湾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l 缤纷茶具

  中国把茶具提到“器是茶之父”的高度。且不说法门寺出土的唐代令人眼花目眩的高贵茶具,就是民间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茶具并不是简单的盛茶之具,茶具的选择要视一定的茶品、季节、饮茶的场合等而异。古典的茶具又是一种可以欣心赏目悦目的艺术品,收藏对象,真是妙不可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不同于古人的悠闲自适,所以茶具也必然与时共进,发展出许多新式的茶具,

  饮茶的环境是中华茶文化“天人合一”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佛道儒的佛茶与茶禅结合,更是超然物外,悠游哲学境界。民间的茶馆、茶肆、茶坊等则是另一种风光,它们还兼有沟通信息、谈判条件、和解纠纷等的作用,这一切都在“”中陷于中断。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生活的迅速提高,传统的茶馆终于逐次恢复,并进一步向丰富多彩的茶艺馆发展。

   茗的药用

  我国古籍上说茶叶具有清咽、解渴、消暑、去乏、安神、明目、利尿、下气、去肥腻、养性等等功用,现代科学确认一点也不错。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茶有防辐射、防高血压、冠心病、减肥、健康美容等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也将扮演新的角色,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茶饮具有清新、雅意的天然特性,并且能静心神,还能做药料,可见茶的确是有多种妙用的极品。卢全这个爱茶成癖的“茶中亚圣”也曾在《饮茶歌》中写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孤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羽清风生。“茶是提神醒脑,清肠解毒的灵药啊!茶饮更是人们下的饮料,它独特的风味,较强的营养价值以及保健功效吸引了众多人;茶也以它自身的妙用,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关于茶的几点感想

  郁闷的时候,都喜欢借酒浇愁,其实不妨品茶。

  酒如诗,而茶如道。

  酒奔放、浓烈、刺激,是宣泄物,也是麻醉品。而茶,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苦中有甜,涩里有醇。之于口感,是回味绵长;之于感受,是恬淡宁静,之于心情,是悠然自得;之于韵律,如同爵士的音符,低沉婉转,凝重深厚。

  绿茶淡雅,红茶深沉,茉莉香,乌龙醇,龙井如西湖引人神往遐思,普洱使人倍感亲切,铁观音茶如其名,似乎也染上了一丝历史沧桑。好茶未必需好水,要的是好心情、好品味、好境界。最好还要有一份洒脱,“飘萧我是孤飞雁,不与红尘结怨”。

  真水无痕 茶过留香

  茶道者,饮茶之道也。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招一数、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来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茶道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饮茶艺术,讲究“四规七则”,以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据说,它已成为日本促进家庭和睦、人人相亲,以及教育子女讲究礼仪、尊敬师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对于茶道,周作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 中国最终没有发展出像日本那样精致的“茶道”,但有“茶艺”。道可道,非常道。而“艺”是大众文化,既可意会,又能言传,不需技巧、不溯渊源,不分高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随心所欲,这或许也是一种禅意。可以在喧哗中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可以几人对坐,高谈阔论,古今付之于笑谈;可以两人相对,或轻言细语,或不致一词而心有灵犀;更可以一杯在手,独自品茗,茶洗尘埃,不觉心静如水,物我两忘。

  ? 夜深人静,独处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朦飘渺的雨露,透过城聊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限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江南小桥流水的景致萦绕于怀。茶叶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相同,色彩变幻,深浅纷呈。鹅黄清澈,淡雅素净,恰似久藏琥珀;汤明色绿,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苏东坡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轻盈升腾的水雾中观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胜收。杯中的茶叶沉浮不定,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在空中悄悄弥漫。茶香好似深谷幽兰,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间,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 古诗云:“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甘泉天际流,香茗舞中飘。”一杯好茶,一对知己,畅谈古今中外,神游雄山名峰。正如中国悠久的文化,茶的文化也蕴涵在它的清茗中。“嗅觉精新极,尝知古自轻。”无需什么语言,无论什么民族,不管你来自天涯海角,一杯清茶包含无数情谊;忧愁、迷无助、失落、伤心、痛苦……有杯清茶,化解心中的一切不满。正是茶文化,让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来共同了解中国,也正是茶文化,让迁客骚人思绪万千,谱下一次次动人的诗篇。酣醇的中国茶文化,让我跌足在香茗中,让我“沉醉不知归路”。

  ? 多彩茶联

  中国茶叶,源远流长,茶联亦是我国楹联宝库的一枝夺目鲜花。

  成都早年有家茶酒铺,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问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来。人一生都在为名利奔波,而浅茶一杯,人心可静,从古至今,多少人借酒交友,但茶亦是友谊的传递方式。如: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茶的醉人之处在于品茶者的心境,人心已醉,那喝茶亦能醉人,一幅幅茶联,道出多少茶语,让人看到多少“悠乎哉”。

  且看那“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

  且闻那“飘乡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且赏那“精致”茶联,品味茶之真谛。

  研究过程

  首先,确定了我们的课题,然后,由组长撰写开题报告,为我们分配任务。因由于我家庭条件的限制,我只能负责整理资料和一些文笔工作,而其他的组员.则按照各自的情况给予合理的分配。我对于组长的分配给我的任务较为满意,因为这些对我来说不算很难,而且这对我是个新的挑战,我要努力把我的份内工作做好,把我们的课题尽量完成得尽善尽美。我们经常出外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或采访工作。在出外的研究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原来,不只是书本上那些华丽的文字是吸引人的,而外面社会百态,酸甜苦辣,也一样是吸引我的。另外,我们每个人在回家后也有事先分配好的任务,例如茶文赏析、研究感悟等等,在完成以后分别用邮箱、MSN等各种渠道将资料汇总到组长处进行统一编排,甚至利用假日参观茶馆茶场,听茶文化讲座,记录下了大量有意义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其实还有好几张有关茶文化的图片,但由于种种原因及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挑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图片进行扫描)增长了我们对于茶种、茶具、茶艺的了解,也丰富了我们的假日生活,使我们度过一个个充实多彩的休息日。我们也知道了很多关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还知道了许多茶的知识,例如要怎么冲泡茶、怎么分辨茶的好坏等,还了解了中国各族的饮茶习俗以及外国的饮茶习俗,使我们受益匪浅!在学习的后期,我们的工作任务更紧张了。要把一份份资料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还要逐字查看资料,检查是否有错字或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在组长撰写结题报告时,每个人也参与进去写了。

  整个研究性学习融合了我们找资料的汗水,探索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而且,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也加强了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了解,还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我们还要努力将这个角色扮演好,学会通过多渠道去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勇敢的挑战!关于这一次对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找到了大量的,不计其数的资料,但由于时间问题以及其他外在因素导致我们只能摘要取出其中独具代表性的关于茶文化的精髓。例如:茶文化中的“茶叶的鉴别方法”就长达十页,我们还在茶馆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茶叶进行拍摄,并存入每个组员的磁盘中,每一个图片还附带一篇对该图片上显示茶叶的简要介绍。如茉莉花茶、安西铁观音茶、普陀佛茶、西湖龙井茶、英德红茶、祁门红茶。沈骊和邵瑜、张莹同学还曾经到茶艺馆中观察茶艺师们泡茶的整个过程,并亲自品尝。那是一种潮洲功夫茶,后来大家又和小组成员严含雪、庄琳一起去一家茶店进行采访、拍摄并亲自试验泡潮洲功夫茶,还拍摄了一些泡茶的照片,最后,茶馆老板还帮我们全体成员在茶馆拍了一张照片。由于其他许多外界因素,我们未能把照片扫描出来。我们还从有关茶文化的书籍上找到了少数民族泡茶的图片并扫描附上。这些图片分别为傣族竹筒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云南烤茶以及白族的三道茶。

  研究总结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一页。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的方法,栽培的技术,加工工艺,茶礼茶仪,茶俗茶德,最初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播出去的,因此,我国被称之为"茶的祖国"。作为一名值得骄傲的华夏子孙了解茶文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使我们对茶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更加清楚了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体会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还采用了采访老师、茶馆工作人员,上网、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方法。通过对茶文化的研究,使我们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它的发展过程,懂得去分辨茶的优劣,去用心地品尝一下我们本地茶。这次活动增强了大家团结合作的精神,增进了友谊,为将来踏上社会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实践学知识的好处,这一次非课堂的知识学习、全方面提高我们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学到的知识非常深刻,我们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够我们一生受用!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还需要多学习、多磨练,但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我们能做得更好——不管在哪个方面。

  希望下次也能有此类研究性课题开设,令我们能够对一些文化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进行调查研究与合作评价,到时候我们一定会,更加的懂得如何分工合作,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茶道研究报告文章2

  关于成都茶文化的研究报告

  一、 成都茶文化——历史

  蜀人饮茶渊源自古。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一个寡妇扬惠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据说这是蜀人饮茶最早、最明确的记载。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也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始于蜀。蜀为中国茶文化的摇篮。清初学者顾炎武考察研究中国古代茶事后得出结论:“自秦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茶坊与品茗的相映成趣,已构成成都一景。作为一种文化,它体现了古老的巴蜀文化永恒的传统和迷人的魅力,体现了四川先民特殊的生活情趣。

  巴山蜀水之间,是我国古老的原始文明地区之一。早在据今约6006年以前,这里便分布着新石器文化。考古界认为,巴蜀文明既受到北方先进文化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川东地区三峡之地与大溪文化有着直接关系;川北则属于马家窑文化范畴。这是一个既有长江文明特征,又很早受到黄河文明影响的地区。而在它的西南,云贵高原上,也是重要的古文明发源地。但到后来,黄河文明很明显地走在各地区的前列,巴蜀文明又自然地与秦岭以北的黄土文化相交融。就茶叶从原生地传播来看,首先是由云贵高原沿江流入川,然后再沿长江东出三峡。所以,四川是条由它的故乡原生之地向外行进的第一站。而正是在这里,茶与中原黄土文化相遇了。周初,武王伐纣,巴蜀两个小的邦国前来相助,便以茶作为献给周的贡品,中原知茶,其实主要是从这时开始。待到周王室结束,秦王朝统一全国时,巴蜀已与中原连为一气,成为中央统辖下的郡属,它比云贵、岭市甚至长江下游接受中原文明早,但又比黄河流域用茶的历史早,这造成茶文化在此地发展的优越条件。所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人,几乎都是蜀人,而且都是大文化人。如写《僮约赋》的王褒是四川人,他首次记载了我国买茶、饮茶的情况。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也是茶的知音,扬雄同样懂茶。所以晋人张载写《登成都楼赋》,想到前辈饮茶先生们时说:“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可见,在两汉之时,川人饮茶的经验远远走在各地之前。但是,在中唐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明显向长江中下游转移,而唐代,正是茶文化形成的时期。这样一来,荆楚、吴越反而后来居上,成为真正的中国茶艺、茶道的发源地,四川茶文化反而团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而相对落后了。

  二、成都茶文化——茉莉花茶传说

  四川名茶虽多,但有名无名的茶叶中大多拌和着茉莉花瓣。尤其在川西,无论走进哪家茶铺,花茶总不可或缺。按中国传统饮茶标准,花茶的地位并不太高,甚至有些“俗气”。然而川人就是离不开这种幽香四溢的“俗气”。

  四川从明代起开始制花茶,成都人喜爱喝茉莉花茶,流传着一则有关茉莉花茶的故事。相传,古时龙泉驿东山一带,从大面铺到海螺寺遍栽茉莉花。入夏,纵横几十里花香不断。一天,有人看见石经寺附近的茉莉花丛中,走出一个玉一般洁白,冰一般晶丽的一王子,被称为“人间第一香”的花中王子。

  龙泉山的云雾山中,生长着茂密的茶树,每到夜晚,林中便走出一群茶姑,嘻嘻哈哈边走边笑,手拉着手结伴追赶茉莉花王。撵上后,王子热情欢迎茶姑,在她们的青丝的鬓发边插满芳香的花蕾,久香不断。后人咏叹:“茶情偏与夜相投,心事鬓边羞。薰醒半凉梦,能消几个开头?风轮浸卷,冰壶低架,香雾飕飕,更著月华相恼,木樨淡了中秋”。成都人爱饮茉莉花茶,大概和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不无关系。

  三、 成都茶文化——茶馆

  成都的茶馆不仅历史悠久,且店家如云。有谚语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正像这则谚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四川茶馆真多。而四川茶馆又以成都最有名,所以及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的说法。其桌椅,开初“俱当街设桌,每桌四方各置板凳一,无雅座,无楼房,且无倚凳,故官绅中无人饮者”。后来发展为矮桌和马夹子(一种躺椅),最后才定型为小木方桌和竹靠椅。用竹椅当然是四川盛产竹子的缘故,形状式样各地不同。在川西平原大多有靠背有扶手,高矮与茶桌相宜,俯仰坐靠均觉舒适。那些年深日久的,表面被磨成了古铜色。成都的茶馆大都场地简陋,尤其是那被人磨得发亮的竹藤椅,一坐上去就吱吱作响。成都的茶馆多半粗枝大叶,遍地开花。或老街古巷青砖瓦屋,或河畔桥头临街旧房,或林间空地弹丸之所,随便摆几张桌椅,挂一面茶幌,就算是个茶馆了。而民国时期全市就有茶馆400多家,这在当时的各大城市中堪称全国之最。至今,成都的茶楼、茶馆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成都的茶馆有大有小,大的多达几百个座位,小的也有三、五张桌的。

  风茶馆讲究待客态度、铺面格调、茶具、茶汤、操作技艺配套服务。正宗川茶馆应是紫铜茶壶、锡杯托、景瓷盖碗、圆沱茶、茶博士样样告精。成都各种各样的茶馆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为什么成都会有这么多的茶馆呢?从气候来看,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终年温暖湿润,温润的气候使成都人养成了喜吃麻辣的习惯。但麻辣食物吃多了会燥火,清淡的茶品正好可以调节,加之四川盛产茶叶,于是茶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百姓喜爱的饮品。“有行就有市”,铺天盖地的茶馆也就应运而生。

  不过,成都茶馆之所以十分引人注目,还不仅仅是因为数量多,服务周到、技巧娴熟、态度和气,还有它的丰富的社会功能。

  成都,山水秀丽,物产丰富,但位于四周环山,中间是一块贫地的四川中。巴山蜀水使四川多出文化人。特别是汉、三国时期,长江下游尚未充分开发,四川与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接近,又是秦汉时期重要的经济区,故古代文化相当发达。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多‘记川蜀之事,其中有蜀之卓氏,于临邓鼓铸,“富至憧千人,田池射措之乐,拟于太君”。而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帮助刘备入川建蜀国,对开发巴蜀文化起了重大作用,并给川民留下了关心国事的。好传统。但四川天然闭塞,川民想了解全国形势实在不易。近代成都茶馆使首先突出了“传播信息”的作用。成都人进茶馆,不仅为饮茶,而首先是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自己的新闻告诉别人,又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新闻与信息。成都茶馆的第一功能是“摆龙门阵”,一个大茶馆便是个小社会。许多成都人,过去一起床便进茶馆。有的洗脸都在茶馆里。然后是品茶、早点,接下去便摆开了龙门阵。四川茶馆陈设并不十分讲究,但籁洒舒适。茶馆有桌凳,有的还设一排竹躺椅。你可以坐着品,也可以躺着品。成都茶馆里的行茶师傅便都有一手绝活。客人进门,在竹椅上一躺,伙计便大声招呼,然后冲上茶来。若是集体饮茶,你便会看到一场如“杂技小品”一般的冲茶表演。茶博士顿时托一大堆茶碗放在桌上,茶碗都是有盖的。这时,茶师傅左手揭盖,右手提壶,一手翻,一手冲,左右配合,纹丝不乱,而速度又快的惊人,甚至数十只杯,转眼间翻盖冲水即举,桌上可以滴水不漏。这种行茶方法,既体现了我国茶文化中“精华均匀”的传统,又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的技艺。成都人爱饮浓茶,这是一种紧压茶,味浓烈,清香久,且对持久品饮以伴长谈最相宜。浓茶经泡,一盅茶可以喝半天,有的人清晨喝到中午,临走还吩咐“么师”:“把茶碗给我搁好,吃罢饭晌午我还来。”成都人口才好,脑子快,能言善辩,不论老友新知,一进茶馆皆是谈友,大事小事都能说个天方地圆,如云如雾。所以,“信息交流站”,是成都茶馆的第一项重要作用。

  成都茶馆还有一项极特殊的功能,那便是调节社会纠纷,因此有人叫它“民间法院”。凡上茶馆调解纠纷者,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请当地有势力的保长、乡绅或袍哥大爷来“断案”,双方参加辩论的对手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由调解人仲裁。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 至于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但它却说明,成都人看待茶馆,起码是有茶的“公平”、“廉洁”内容。

  要说成都茶馆完全低俗也不全面,不少茶馆是文人活动场所。据说,有些成都作家写作专到茶馆里,“闹中取静”,没有茶馆便没有灵感。在近代一些茶馆里,学生们可以吟待、作画、谈心,比一般茶馆多了些风雅气氛。在另外一些茶馆里,你可以观赏到川剧、四川清音、说唱,还有木偶戏。这是民间文化活动场所。

  成都茶馆有一项重大作用,人们称它“经济交易所”。在成都,有专门用来进行交易的茶馆,在那里一般都没有雅座,有茶、有点心,还可以临时叫菜设宴,谈生意十分方便。旧时买卖官职,也是在茶馆里讲价钱。至于乡间茶馆,更是生意人经常聚会的地方。

  总之,成都茶馆是多功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为一体,大有为社会“拾遗补缺”的作用。可以说,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作结交聚会的好去处,茶馆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虽然少了些雅致,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却得到充分体现,这是成都茶文化一大特点。

  成都茶馆的热闹景状,往往让人难忘。这不,你看,卖《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等报纸的大爷大妈来了;卖瓜子、花生、怪味胡豆的大叔大婶来了;卖米花糖、脆皮蛋、葫芦串的大哥大姐来了;甚至还有掏耳朵的师傅,看命相的先生等等,加之茶馆里说评书的艺人,唱川剧的票友,小小一个茶馆,浓缩世间百相,无奇不有。

  不过,对于成都茶馆的闹杂,亦有人心存异议。葛兆光先生在《文人吃茶》中便有如此感慨:“蜀中茶馆烟雾蒸腾,茶博士的吆喝声与茶客的聊天声沸沸扬扬,热闹自是热闹,却不静。”不知葛先生是否也认为,成都人嘴上功夫极好呢?他们喜欢如同北京老爷们“侃大山”那样热衷于“龙门阵”。而摆“龙门阵”,是需要茶水来滋润嘴舌的,久而久之便不自觉地养成了成都人爱泡茶馆的偏好,或者说是德性。

  成都茶馆除了卖茶,还卖糖果、香烟、瓜子、花生等小吃。解放后的茶馆还增加了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赏花赛鸟,以至于唱卡拉OK、看录像节目等,内容愈来愈时髦、新颖,但它作为民间传统社交活动场地的功能始终没变。

  百年来,最有代表性的庭院茶馆名为悦来茶馆,位于市中心的华兴街,这是旧社会袍哥吃讲茶的地方,也是“”时糙哥们提劲打靶的地方。九十年代这里成了房产商嘴里的肥肉,终于拆掉。前些年又富丽堂皇地开张了,和西门上的顺兴茶馆一起,成为本地伪波波族、以及外地来蓉人士“领略”成都茶文化的地方。

  最近十年,城市建设越来越“洋盘”,豪华茶楼越来越多,但老式茶馆依然野火烧不尽,在河边的空地上,在公园里,在即将拆迁的老街老巷中。对成都人来说,这是喝茶摆龙门阵的地方。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低窗下——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成都人深得闲之真谛。清代大闲人陈继儒也说:春饮宜庭,夏饮宜郊。而成都这两个季节特别长,尤其是春天,细雨在夜间下了,白天风和日丽,正是喝茶、打望的好时光。

  成都,这个美丽神韵的东方伊甸园,正以其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见证着成都那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和璀璨光华的古代文明的完美交融。

茶道研究报告文章相关文章:

1.茶道与人生文章3篇

2.茶道感悟的文章

3.茶道感悟人生的文章

4.茶文化调研报告

5.茶道感受的文章

199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