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天目茶道的诠释

天目茶道的诠释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天目茶道的诠释

  《天目茶道》将采茶之乐、品茶之趣和茶禅一味的至高境界完美融合在一起,给观众们奉献了一场高雅的艺术享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天目茶道的诠释,一起来看看。

  天目茶道的诠释

  “混沌始开,江南古陆。天池苍穹,震旦天目。”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原创茶艺情景剧《天目茶道》,在她的序曲、微电影《天目音画》展现的奇丽风光和珍稀动植物中开场。辽远的过去续接可触摸的年代。“梅福植茶”“彭祖采芝”“昭明分经”“明本说法”“天目问茶”五幕微话剧,似诗画卷轴徐徐打开,低吟浅唱出天目山千百年来茶文化发展的轨迹及其风韵。

  2013年10月15日晚,秋雨蒙蒙,临安图书馆内灯光闪烁,《天目茶道》品鉴会正在举行。参加“天目”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嘉宾和临安茶文化爱好者近200人,共赴了一场特殊的茶会。

  这是一场与茶的约会,与人的约会,跨越时空,也融汇天目山的自然和人文。相传,梅福是东南地区人工种茶的第一人,他在西汉末年隐居天目山的垂溜山下种茶为乐,或可称“天目茶祖”。据说,杭州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地梅家坞的村民,就是天目梅家后裔。第一幕,背景图说“云雾缭绕兮出佳茗,佳茗叶大兮采独迟”“种茶为乐兮泽乡民”,梅福带领孙女梅茶谷雨开采茶叶。接下来,该剧采用“穿越”组合的方式,先用三幕剧分别单独表现三位先贤在天目山的传说和事迹:上古寿星彭祖在这里活到120多岁,被尊为利用原始野生茶和道家养生的鼻祖;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这一带品茶而分经选文,是儒家文化的光辉篇章;被誉为“江南古佛”的中峰明本,在这里喝茶坐禅,以茶参道,成为元代影响最大的禅门宗匠。

  第五幕,三位先贤受邀品尝梅福自家栽种采制的雨前新茶。三位先贤品茶后,分别从“道家”—“茶性苦涩,与药同源,苦则寒凉,去火解毒,长生少容,大有益也”、“儒学”—“茶性清正,与君子同,清雅和悦,惠泽天下,士者之心,国之器也”、“释教”—“茶性冲和,与禅法通,清寂空灵,禅茶一味,禅门之宝,法之媒也”等三个角度论茶,试图点出中华茶道的真谛,同时也在证明“临(安)为茶源”的说法。

  这部原创情景剧演绎了天目文化“天地人三才和合,儒释道三教融汇”的特质,每一幕微话剧中,分别有代表“儒”“释”“道”风格的茶道表演,作为背景演绎。舞台正中仿天目山岩石设计制作的茶台上,镌刻着红色“天目”二字和幽幽的炉火,作为主题舞美造景,贯穿始终。但是,也许“表演形式上的创新是一个亮点,把茶艺表演与微电影、微话剧相结合,贯串的理念就是茶通百艺、集成创新”,《天目茶道》编剧导演、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鲍志成研究员介绍说。

  所谓“穿越”“集成”“微文化”等,都是当下流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网络文化现象。《天目茶道》采用“穿越”的形式,把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会聚一堂,又用组合的方法把微电影、微话剧、舞台剧及器乐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整合在一起,用茶道表演来展示主题,这是一种紧随时尚的尝试。茶通六艺,雅俗共赏。这部“混搭”的茶艺情景剧,把临安天目山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

  唐人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品评天下茶叶品质时说:“杭州临安、淤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宋代,天目山成为佛教圣地之一,饮茶之风兴盛,讲究品茶器具。当时有天目茶碗行销各地,来此修行的日本禅僧带回国的天目茶碗现已成为日本的国宝级文物。明成化《杭州府志》载,其时天目茶已被列为贡品。20世纪80年代,临安茶产量曾达到浙江第二、全国第三的历史高峰。

  终场时,洞箫之音低回,男低音演唱主题歌“天目巍巍,东南耸秀。天目苍苍,古今风流。三才合一,天地人畴。三教融汇,儒释道逑”,点化出天目文化的精神内涵。现场观众看得意犹未尽,久久沉浸在氤氲茶香与幽远的天目山人文历史之中……

  演出结束后,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廖宝秀说:“《天目茶道》以茶文化为载体,展示天目文化,演员们诠释得很好,让我们这些第一次来这里的人了解了天目山。”日本专修大学的水上和则对剧中中日僧人互相交流的情节印象深刻,他认为天目山寺院点茶供佛待客所用的黑釉盏,就是由日本僧人带回日本的“天目碗”。临安市副市长裘小民表示:不同的历史人物,以天目山为背景,以茶为主线串在一起,这是一种时新的艺术形式,也是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实践和尝试。“其实你们的材料很丰富,可以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像杭州的大型情景剧《印象西湖》一样,可以更好地推动临安天目文化的传播。”廖宝秀建议说。

  “喝茶”“品茶”“悟茶”,一壶香茗能示礼、传情、养性、陶冶情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茶须臾不离。茶是平民化的,演绎、诠释茶文化也应当大众化。据了解,该剧从创意到撰写剧本,再到这次“天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亮相,前后不过半年时间;剧组以业余人员为主,大家都是利用平时休息时间、节假日来排练;服装、道具、舞美、灯光也是节俭办事。

  文化的生命力要以一系列生活方式来承载,茶文化承载的就是一种极富质感的生活方式。《天目茶道》是文化的约会,古朴优雅又带着新潮的风格,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茶、喜爱茶。

  愿悠悠淡淡的茶香能展示天目山自然、人文之美,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蕴。

  《天目茶道》中对于茶文化诠释

  9月15日晚,原创茶艺情景剧《天目茶道》品鉴会在临安市图书馆举行,参加“天目”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嘉宾和有关方面领导及临安茶文化爱好者近200人,与天目先贤共赴了一场近一小时的特殊茶会。

  这场与茶的约会,不仅是跨越时空的约会,也是融汇天目山人文和自然的约会。相传梅福是东南地区人工种茶第一人,早在西汉末年就隐居在天目垂溜山下种茶为乐,被誉为“天目茶祖”。剧中梅福带领孙女梅茶谷雨开茶,并邀请天目山历代先贤彭祖、昭明、明本一起品茶。情景剧采用穿越历史、跨时空组合的方式,先用三幕剧单独表现了三位先贤在天目山的历史事迹。上古寿星彭祖采食桂芝,导引行气,长生少容,活到120多岁,被尊为原始茶起源和道家养生之祖。他与临安有不解之缘,相传晚年归隐八百里,还是临安望族钱氏的远祖。昭明太子隐居天目分经选文的故事,更是天目山儒家文化彪炳千秋的光辉篇章。被誉为“江南古佛”的中峰明本,是元代影响最大的禅门宗匠,在天目山寺院喝茶坐禅,以茶参道。到剧中第五幕,梅福把三位先贤请到自己家中,请他们品尝自家栽种采摘的雨前新茶。三位先贤品茶后,分别从道、儒、释三个角度进行了论茶,点出了中华茶道的真谛,也印证了“临为茶源”。每一幕微话剧中,分别有代表儒释道风格的茶道表演,作为背景演绎。舞台正中仿天目山岩石设计制造的茶台上镌刻的红色“天目”二字和幽幽的炉火,作为主题舞美造景贯穿全剧。

  这部原创情景剧演示了天目文化“天地人三才和合,儒释道三教融汇”的超逸品格和宏大气韵,诠释了“杭为茶都,临为茶源”和中华茶道的真谛。“天目山自然生态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悠久厚博,这里还是我国原始茶起源和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之一。这部情景剧从一个创意到撰写剧本,再到这次‘天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亮相,前后不过半年时间。剧组都是业余人员为主,大多是第一次登台演戏,大家都是利用休息时间、节假日来排练。服装、道具、舞美、灯光都是简单从事,节俭办事。尤其是我自己做编导也是第一次,总体来说艺术水平不高,但观众的反响不错,表演形式上的创新是一个亮点,把茶艺表演与微电影、微话剧相结合,贯穿了我的一个理念,就是茶通百艺、集成创新。”《天目茶道》编剧导演、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鲍志成研究员介绍说。

  所谓“穿越”、“集成”、“微文化”等,都是当下流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网络文化现象。《天目茶道》采用穿越的形式把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会聚一堂,又用组合的方法把微电影、微话剧、舞台剧、管弦乐、民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整合在一起,用茶道表演来展示天目山的历史文化,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茶雅俗共赏,茶通六艺,可与其他文化艺术样式“混搭”,这部茶艺情景剧在展示茶道表演的同时,把天目山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临安的茶文化一起推向了观众。

  茶作为最健康的饮品,源于中国,兴于亚洲,惠及世界。远在四五千年前,就有“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喝茶”、“品茶”、“悟茶”,一壶淡淡香茗能示礼、传情、养性、陶冶情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茶须臾不离。杭为茶都,临为茶源,临安茶叶历史悠久,天目青顶、天目龙井和顺溪大方早已名闻遐迩,香飘四海。陆羽在《茶经·八之出》在品评天下茶叶品质时说:“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宋代,天目山成为佛教圣地,饮茶之风兴盛,对品茶器具也十分考究,所产天目茶碗行销各地,来此修行的日本禅僧回国时带走的天目茶碗已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明洪武初,茶事栽培与饮用皆有发展,从明成化的《杭州府志》可知,其时天目茶已被列为贡品。万历年间,时人将“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龙井”、“天目”并列为名茶六大佳品。清代,临安茶又有发展,康熙十二年(1673)《于潜县志》载:“邑之仰食于茶者十之七”,茶叶已成为乡民的主要经济收入。雍正九年(1731),敕修《浙江通志》“杭州府物产”载,名茶有“龙井茶”、“天目茶”、“径山茶”、“昌化茶”。到20世纪80年代,临安茶产量达到浙江第二、全国第三的历史高峰。

  《天目茶道》将采茶之乐、品茶之趣和茶禅一味的至高境界完美融合在一起,给观众们奉献了一场高雅的艺术享受。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廖宝秀说:“以茶文化为载体,展示天目山文化,演员们诠释得很好,让我们这些第一次来这里的人了解了天目山。”临安市民宓国贤也认为:“各种历史人物穿越在一起,问茶问道,很有时尚感;临为茶源,从茶祖梅福开始,又有历史的纵深感。这种方式大众易于接受,对于传播临安文化起到很大作用。”而来自日本专修大学的水上和则对剧中中日僧人互相交流的情节印象深刻,他认为极有可能是在这类交流活动中天目茶碗由日本僧人带回了日本。不过有的观众也认为此剧仍存在深度挖掘的空间。“其实你们的材料很多,整部剧还可以更丰富。道具等方面更精美准确一些,增强专业性,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像杭州的大型情景剧《印象西湖》一样,让每一个来天目山的人,去看看这部剧,兼具文化性、娱乐性、表演性,可以更好地推动临安天目山文化的传播。”廖宝秀建议说。文艺评论家赵美成观后指出,剧本语言典雅,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但演员传达还不够到位,值得继续打造。还有的观众提出,有的道具过于简陋,演员表演感觉不过瘾。

  文化的生命力要以一系列生活方式来承载,茶文化承载的就是一种极富质感的生活方式。茶道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目前天目雨雾茶传统加工技艺已列为省级“非遗”,昌化大方茶传统加工技艺列为市级“非遗”。临安拥有钱王文化、天目文化等特色地方文化,是中华茶文化取之不竭的源泉。临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裘小民在观看后表示,不同的历史人物,以茶道为主线,以天目山为背景,串联在了一起,这是一种崭新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成功的一次实践和尝试。

  《天目茶道》是茶的约会,文化的约会,大气又不失精致,这样的形式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茶、喜爱茶,在悠悠茶香中传承天目茶文化,展示天目山自然之美和人文魅力,打造临安文化的新名片。

天目茶道的诠释相关文章:

1.茶道意境

2.描写茶道的优美句子欣赏

3.关于茶道的唯美句子

4.茶道文化的精髓

5.茶道名言

291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