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中华茶文化论文

中华茶文化论文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中华茶文化论文

  茶文化在我国和西方虽属于传统文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华茶文化论文,希望对您有用。

  中华茶文化论文1

  茶文化对外交流与人才培养

  摘要:

  对文化来说,语言是其传播的载体和途径,只有消除语言上的差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因此,翻译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作用和价值就远远大于其他形式。所以,需要我们通过体系化的教学活动,培养翻译人才。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对于茶文化来说,其在进行翻译和语言转化时,需要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次认知,只有全面了解这一文化体系,才能实现精准翻译。本文拟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而从茶文化对外交流视角分析翻译人才培养的相应思路。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翻译人才;培养思路

  随着人们饮茶习惯逐渐成熟,茶文化对人们的价值影响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寻找到优化自身价值理念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可以说,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财富,即使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也极具学习和应用价值。当然在全球一体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流融合不断加快,茶文化也不例外。

  1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我国历史上就已经有了关于茶的记载,茶在产生初期更多承担的是医药和祭祀的功能。但是自唐朝以来,随着种茶、制茶工艺水平迅猛发展,茶叶就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作为自身一种生活习惯。因此,茶叶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茶叶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在饮用过程中,与各种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茶文化,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不仅诠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更是对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认知进行的体系化改造。当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有很多专属名词,这些名词的内涵和意义转化就必须在掌握相关翻译知识和技巧的同时,通过自身对茶文化的全面了解,进而准确翻译。文化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推动,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其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时代特征,对于我国茶文化来说,其形成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推动的结果。想要有效传播和交流我国茶文化,就必须对其特征进行全面有效认知。我国茶文化首先具有融合特征,其中融入了很多积极向上的内容,尤其是融入了各种积极的意识形态。因此对茶文化来说,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承价值和意义。这些内容大多经历了几千年的传递和发展,它所包括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表面意思。因此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时,就不能依据中英对照来进行翻译。茶文化传入西方国家和地区后,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而中西方茶文化之间是存在明显差别的。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的含义都有着实质性差别,所以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交流时,不仅要结合我国茶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对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其差别进行有效鉴别,进而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理想目的。

  2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

  在世界融合交流不断深化的当今,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融合进一步推进,想要实现各种文化内部信息有效传递,不但需要合理消除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要选择较为合适的文化传播载体,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全面认知,进而实现其融合目的。在世界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主要应用语言,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现阶段,我们要想准确、全面了解和认识世界,就必须合理有效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从目前茶文化交流传播状况看,由于专业翻译人才的相对不足,已经制约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融合。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全面探索翻译人才培养机制。而想要培养理想人才目标,需要做到:首先,牢牢结合翻译活动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翻译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翻译作为一项语言活动,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是丰富的知识储备粮和灵活的翻译技巧、思路。因此,做好翻译人才培养的基础就是引导其形成扎实的基础。只有这些人才掌握了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知识,才能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有效把握。其次,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其掌握多样内容,全面提升知识储备和视野。在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以往人们的想象和储备。如果翻译人才仍然停留在传统知识体系中,那么将无法适应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因此,要积极收集新的知识内容,做好对翻译人才知识体系的全面储备,通过更新翻译人才的知识储备资源,从而满足对外交流迅猛发展的客观需求。最后,当前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从某种程度上看影响了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翻译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过多强调其技能应用培养,忽略了对这些人才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多数情况下,其人才培养活动都是从功能需求视角出发的,由于缺乏对人文内涵的全面认知,以至于很多人才即使掌握了翻译技巧和知识,但却缺乏相关文化积淀,以至于对整个翻译内容和过程把握不透。其次,实际上,文化对外交流翻译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依赖翻译技巧和理论,翻译的前提是意思和内涵的传递,因此,需要对整个翻译过程的各个情况进行有效了解,通过灵活应用音译和意译等各种方式,从而实现对整个翻译活动的有效表达。对于语言交流而言,其基础是内容的关联和认同,因此在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注重培养其对各种翻译情况的了解和认知。最后,目前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构建相应的承载机制,也就是说整个培养过程,不能脱离文化机制来开展翻译活动。随着全球文化交流进程不断加快,如今我们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必须引导其了解各种文化,认知各种文化的差异,通过培养其掌握相应的理论技能,从而实现对外交流这一目的。

  3基于茶文化对外交流视角分析翻译人才培养的思路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传播的核心。而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仅我国有茶文化内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形成了相应的茶文化体系。因此在进行茶文化对外交流过程中,其前提就是理清中外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其核心则是培养掌握翻译知识和技巧,了解传统茶文化的专业翻译人才,可以说翻译人才在整个茶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茶文化在进行跨语言交流时,如何才能消除语言上的差异,就需要通过开展体系化的翻译活动,当然从文化交流需要看,培养体系化的翻译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通过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不仅能够有效传递中国茶文化,更重要的在于能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但是我们在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认识到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距,想要做好茶文化有效交流,不能仅仅依靠机械、客观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其前提应该是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全面有效的认知和了解。培养翻译人才应该注重把握三点,一是不仅要教育其掌握必要的翻译基础和技巧,同时也要引导其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内容。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人都能认识到翻译技巧和理论培养的价值和重要性,但是对茶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事实上,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如果翻译人才对其缺乏必要了解,那么整个语言交流过程很难实现其目标和效果。其次,要构建基于茶文化知识教育的翻译教学理论体系。茶文化知识是一种知识体系,而翻译则是一种技巧,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不仅无法达到其原有目的,甚至很难让翻译人才对两者联系形成正确认知。因此,必须将翻译教学与茶文化知识教育融合开展。比如针对翻译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技巧,要选择合适的茶文化素材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了解两者的特点。最后,随着全球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如今茶文化不仅在我国具有相应形态,在西方国家也有茶文化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英美地区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必须有效辨析两者差异,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让人们了解这两种文化的差别和不同,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真正了解和认知。当然在培养翻译人才时,也要让其认识到中西方两种茶文化内涵及形式上的差别和不同,从而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目的。

  4结语

  我国有着成熟的茶文化体系,不仅包含丰富深厚的物质资源,同时也有着极为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系,可以说,我国的茶文化体系就是我国文化的浓缩和精华,因此想要全面深化了解我国文化,其必然需要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了解。随着全球交往不断多样化,多元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文化融合新常态。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其具体价值,同时也要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进行有效界定,通过培养掌握翻译技巧、理论和茶文化知识的人才,从而实现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交流。

  参考文献

  [1]肖颖.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2(15):147-152.

  [2]孙鹤.浅析中国与英美饮茶文化比较研究[J].教学研究,2013(6):77-79.

  [3]史芳辉.文化对外传播与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J].中国翻译,2013(14):322-326.

  [4]廖宁.优秀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人才培养[J].教育科学,2014(2):226-233.

  [5]朱芬.为文化走出去战略铺路—翻译工作座谈会侧记[J].对外传播,2015(4):95-99.

  中华茶文化论文2

  文学作品饮茶文化研究

  摘要:

  英国的茶文化,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在世界茶文化中享有盛誉。以茶文化见长的英国文学作品也不胜枚举。本文就针对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展现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

  英国人;文学作品;茶文化

  茶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众多形式的英国文学作品中,都能够领略到茶文化的精彩,看到有关茶文化的描述。从精美的茶具,到精致的茶点,再到盛大的茶会,这些描写无不体现着英国人对美好、精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己所钟爱的一切的坚持。研究茶文化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对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

  1英国茶文化概述

  英国最初接触茶叶,要得益于葡萄牙这个国家。葡萄牙的公主凯瑟琳,加入英国皇室,将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茶叶带入了英国,从这个时期开始英国宫廷以及达官贵族中开始流行饮茶,这个时期茶叶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普通居民是没有机会获得茶叶并饮用。在18世纪之后,英国人比较钟爱喜欢丰富的早餐,而中午食用十分简单,晚餐则需要在八点以后进行丰富的晚餐。由于早餐与晚餐之间相隔时间很长,一些贵妇就会在这个阶段找好友聊天,并喝茶,这个行为被更多的贵妇所模仿,进而推广普及出去,之后午后饮茶便逐渐成为了上层社会的流行,接着又在礼仪逐渐盛行,并且也开始逐渐普及到平民生活中,英国茶文化也因此形成。英国人与中国人的饮茶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并不像中国人一样喜欢饮清茶,他们饮茶喜欢加入各种喜欢的佐料,比如牛奶、糖等,并且英国人每天都要饮茶。饮茶还具有固定的时间,饮茶的时候会配合松饼、零食等一同食用。饮茶是英国人雷打不动的习惯。他们的饮茶时间分为早茶、午茶、下午茶等,英国人定时饮茶是英国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英国人与中国人饮茶差异十分显著,中国人饮茶茶汤略带苦味,讲究体悟和品尝。而英国人则习惯于喝红茶,英国人喜欢喝红茶的最初原因是由于红茶适于保存,英国四面环海,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英国气候常年潮湿,而红茶性暖,非常适合英国人饮用。

  2英国茶文化形式

  在英国,有多种茶文化形式。这些茶文化形式丰富了茶文化内涵,也提升了英国茶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地位。当然如此丰富的茶文化对英国文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下面对这些丰富的茶文化形式进行几点分析:

  2.1英国式早茶

  英国人在晨起是要饮“早茶”,又名“开眼茶”即Earlymorningtea。有时在早茶之前还有“床头茶”,即清晨睁眼就可以喝的茶,具补充水分、暖身醒胃之效;还有一种早餐时喝的茶即breakfasttea,英国人把早餐看的尤为最重要,把在早餐时喝上一口清新浓郁的早餐茶看做是一种享受。早餐茶主要是红茶为主,正统早餐茶要精选阿萨姆、斯里兰卡和盛产红茶的肯尼亚等地的优质红茶,加入牛奶精心烹制后会有一种特有的浓郁可口和清香;当然也有一些以中国茶为主茶的伯爵茶类。

  2.2英式上午茶

  英国人很会享受生活,工作再忙也会在中午抽出时间喝一杯上午茶小憩一会,称“公休茶”morningtea。但是因为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英国人把饮茶程序简单化了,因此上午茶的饮用也变的简单化。正因为这样的化繁为简,也把英国的上午茶习惯显得更为神秘而不为外人所知。而英国人调节工作与休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来一杯上午茶。

  2.3英式下午茶

  所谓的英式下午茶,不仅仅是英国人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更是英国茶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英式下午茶起源于18世纪,而到19世纪末才真正流行起来,那时一般来说喝茶都是英国贵族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晚上八点左右进餐。开始只是配甜点用来下午充饥,到最后随着时间演变为具有英国特色的一种社交文化。正统的英式下午茶又分为Hightea和Lowtea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意义却有很大不同。后者是上流阶级贵族下午茶,而前者则适合广大普通群众。英式下午茶在英国承载着英国的文化,象征着英国典型的生活方式。

  2.4英式晚茶

  晚茶包含晚餐前的餐前茶即hightea、临睡前的睡前茶即afterdinnertea;下午六点以后的饮茶时间统称为晚茶,因为用茶时间较晚,还会在甜点之外搭配肉类。晚餐茶是为了增加交流来增进家人间的感情,多为不加牛奶的红茶,如格雷伯爵茶。开始只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社会在家中用高级、优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演变为同朋友相聚的社交茶会。

  3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体现

  英国的茶文化历史已有几百年,可以说时间不短,但其对英国的影响程度也远远超于茶文化悠久的中国。在英国茶的文化早就与英国文学相结合,并最终融合成为一种英国文化中具有标识性的文化。茶在许多英国文学作品里其实早已缺一不可,不仅丰富了英国文学作品的内容,还增强文学家对作品的表达方式,让作品显现出独有的韵味,如果你想真正读懂英国的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茶文化,文学作品和茶文化两者在英国是密不可分的。

  3.1茶“赞”诗

  自茶走进英国就使其与诗歌结了不解之缘。英国诗人把茶当做是最好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之源,茶不仅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激情、还赋予他们的无数的创作主体的灵感。英国传记家包斯威尔曾把黑里孔山上的甘泉用茶水来比喻,最早期古希腊神话中黑里孔山便是可以激发诗人灵感来源的象征,在英国人还在以咖啡等饮品为主的时候,就有以咖啡和茶进行对比的诗句。以茶为写作素材的诗人有很多,也写出了很多以茶赞诗为主的著名作品。《论茶》是英国的第一首赞茶诗,由诗人埃德蒙•沃勒著于1663年。《论茶》中不仅赞美了茶,因茶曾在王后的嫁妆中出现,因此对当时的王后表达了祝福。既能用茶寄乡情,茶叶又因是绿色带有祥瑞的美好寓意,因那时的茶极为稀少,所以物以稀为贵。一首首以茶为主体影响英国诗歌创作的赞茶诗也随着诗人泰勒、文学家邓肯•坎贝尔和亚历山大•波蒲等纷纷流传于世,反过来诗歌也使茶的文化历史得到了记载。沃勒在《论茶》的内容就已表现出茶在当时的英国还是极为少见的,《茶诗》的作者也在文中表达了当时茶在戒酒运动中的作用。

  3.2散文与茶

  作家观察与精心描述使茶与散文相结合,借以茶拟出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用细致的描写来抒发对茶的赞美;通过叙述表达人们对茶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用积累的制茶、品茶的经验来描述茶的调制过程。1946年英国著名作品《泡一杯好茶》中作者详述了他自己泡茶的步骤及心得。如泡茶前茶壶的预热,泡茶后的搅拌方式,甚至对于茶具的形状都有记述。文章中所描述的泡茶时茶和牛奶哪个先放的问题,在当时还引起过小的争论潮。作者用文章表达钟情于茶的同时也描绘出人们在当时社会中对茶的讲究与喜爱。

  3.3茶同小说

  在英国茶不止受诗人、散文家的喜爱,也受到了小说作家们的荣宠。《维莱特》为英国女小说家夏洛特•勃朗特著,在文中详细的描写了下午茶对体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小说同很多文学作品一样其创作的部分来源都中华茶文化论文以茶为主。以女作家凯瑟琳短篇小说《一杯茶》为代表的作品,还对以英国王室为代表的上流社会如何举办下午茶作了详细的描写。以简•奥斯丁为例,她从来不会吝啬在作品中描绘自己对茶的热爱。当然她的作品中也不乏很多典型的英国女性形象。在《理智与情感》中,范妮•达什伍德炫耀婆婆送给自己的茶具,并说这套茶具是房价的两倍。这里的范妮•达什伍德与婆婆都是女性,她们舍得花费如此高的价格购买茶具,恰恰说明了英国女性对茶的喜爱,以及对茶具的重视。在英国文学作品中,除了展现英国女性对茶具的重视,还有很多对茶具美轮美奂外形的描写。在英国,饮茶不单单是英国贵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民生活中也必不可少。在《诺桑觉寺》中,主角凯瑟琳旅行回来之后,看着墨兰太太为自己沏茶,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将英国女性对茶文化的热爱,以及豪华茶具、茶勺的描写非常细致。比如茶具上绘制花卉团、杯子镶嵌金边等等,从简•奥斯丁文学作品中,能够感受到茶具多幻化的审美特征。也展现了英国女性对在茶文化以及文化美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借由茶文学作品中女性与茶的描绘,展现了英国女性独立、清高、严肃以及保守的性格。这些也是英国人一直遵循的文化传统,成为他们生活的规律以及文化的基础。英国人应为爱茶,进而十分看重茶具。在下午茶的过程中,不仅是为了品茶,更多的是为了享受那种自由、轻松、舒适的氛围,所使用的茶具都是美轮美奂、协调细腻的,从中也体现了英国女性不媚俗的高贵特征。以英国作家萧伯纳所创作的《卖花女》中,对伊莉莎与下午茶会之间的对比进行了鲜明的描绘,虽然伊莉莎的外形被精心包装和打扮,并且也在茶会中展现出了高贵的气质,但是她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变。她与人们交流的时候,在语句上并没有出现错误,但是她的行为和话语过于做作,却让她的本性暴露出来,伊莉莎阴差阳错的被安排到了上层社会的茶会中,其本身的喜好与上层社会格格不入。这种反差式样的创作安排,虽然是为了展现贵族阶级的虚伪,但是也从侧面表现了英茶文化中对女性教养、利益的看重。另外,亨利•詹姆斯的《一位贵妇人的画像》这部作品,通过饮茶,或者是茶的描写,精心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作品的主人公帕茜小姐十分钟爱饮茶,对饮茶仪式要十分重视。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对主人公是上层社会淑女的这个客观事实进行了完美展现。

  结束语

  在英国,茶文化早已渗透至人们的思想中,影响着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众多的英国文学作品中,都能够看到有关英国人饮茶文化的描述,通过对日常饮茶的描写,展现英国人热爱生活,讲究品味的价值观,同时,在英国的文学中,我们还能够看到英国人的茶具也十分精致、考究,这又体现了英国人严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王利琳.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英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2015(5):12-15.

  [2]张志华.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译的策略研究———从跨文化的视角切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8):35-36.

  [3]谭颖.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2):78-80.

  [4]欧光安,胡毅.从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管窥西方文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9):34-35.

  [5]姜勇,徐卉.透视英语文学作品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2):45-46.

中华茶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茶文化的论文赏析

2.中国茶文化论文3000字

3.中国茶文化论文范文

4.中国茶文化论文赏析

5.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

6.茶与中国茶文化论文欣赏

327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