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茶道书法的图片欣赏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茶艺和书法得以兴旺发达,并形成了一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道书法图片,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书法图片1

  茶道书法图片2

  茶道书法图片3

  茶道书法图片4

  茶道书法图片5

  茶道书法的精神

  中国书法艺术,讲究的是在简单的线条中求得丰富的思想内涵,就象茶与水那样在简明的色调对比中求得五彩缤纷的效果。它不求外表的俏丽,而注重内在的生命感,从朴实中表现出韵味。对书家来说,要以静寂的心态进入创作,去除一切杂念,意守胸中之气。书法对人的品格要求也极为重要的,如柳公权就以“心正则笔正”来进谏皇上。

  宋代苏东坡最爱茶与书法,司马光便问他: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从陈,君何同爱此二物? ”东坡妙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这里,苏东坡是将茶与书法两者上升到一种相同的哲理和道德高度来加以认识的。此外,如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些词句,都是对茶与书法关系的一种认识,也体现了茶与书法的共同美。

  唐代是书法艺术盛行时期,也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时期。书法中有关茶的记载也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家怀素和尚的《苦笋贴》。

  宋代,在中国茶业和书法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可谓茶人迭出,书家群起。茶叶饮用由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不少茶叶专家同时也是书法名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四家”。

  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有茶叶内容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流传至今的佳品有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诗》、郑燮的《竹枝词》、汪巢林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等等。其中有的作品是在品茶之际创作出来的。至于近代的佳品则更多了。

  茶道与书法的关系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人生的八大乐趣之中,书法和茶之间的关系也是颇为紧密。

  一壶香茶,一袭书法,在心领神会的时候,最能唤起美好的知觉。一般人只晓得书法家和酒的关系,从《兰亭序》的曲水流觞,感悟魏晋六朝的朗朗风月。从酒癫张旭的“飘风泣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之中,感悟盛唐背景底下的文化情怀。似乎在中国书法史上,一直都是无酒不欢的场面。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苏轼恃才傲酒,每作书时“酒酣胸胆尚开张”,甚至谈起创作经验“吾醉后辄草书十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也。”类似这样的以酒气壮行色,酒后潇洒,为所欲为,确实为中国书法创作带来了隽永生动的话题。但是,相对而言,茶和书法的关系并不逊色。

  正所谓“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以茶论道,尽管在刺激神经方面远不如酒那样激烈,但是在平缓、温情的格调之中,一边品茗,一边挥毫,则有着格外不同的另一番感受。茶香入鼻,不像酒香那么先声夺人,而是且行且珍惜的慢功夫。惟其如此,书法家叹茶的时候,一波三折,一唱三叹,在百啭千结的悠悠荡荡之间,茶韵如同书韵,恍然恰如毛笔行走在宣纸上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那一份得大自在的闲情,那一帘青春年少的幽梦。

  在某种程度上,叹茶的程序也挺复杂,并不比品酒。比如茶和水的关系,讲究挺多。王安石辨水考苏轼的故事,就是其中的经典。陆羽《茶经》对如何用水有过详细的分类介绍,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而在煎茶用水的这个环节上,茶君子们对“软水”的热衷与偏爱,几乎达到不可抗拒的地步。至于出茶的效果,色香味齐全,自然是以茶汤清明、香气高雅、入口得爽者为尚。如果好茶没有好水,那也是白费功夫。甚至还讲究当地水配当地茶,一方水土一方茶。

  茶和书法的关系是双向的。茶以书法助兴,书法以茶释怀,相得益彰。明代文人谈到适宜品茶的条件,包括无事、嘉客、幽坐、吟诗、挥翰、倘佯、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童等,总共13项。排在第5项的就是“挥翰”,释之为“濡毫染翰,泼墨挥洒”。可见,茶和书法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而茶和书法,一个是国饮,一个是国粹,两者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何止于这些。以笔者的亲身感受,至少还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悟入。尽管书法是视觉艺术,茶是饮品,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是,两者在形而上的层面上还是存在诸多相通之处。书法的起承转合,需要有一个从视觉到心灵的感悟过程,才能较为尽善尽美地把握到其中的旨趣。叹茶的过程,如果只有味蕾和鼻孔在发挥作用,而没有一种悟入其门的心动,那也很难进入高层次境界。这里所说的悟,是心悟,更是顿悟。就像《红楼梦》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里面的妙玉“三杯论”,真正悟入书法的那一刻,并非咕咚三大杯,而是一杯就应该醍醐灌顶,若有神助。

  二是共赏。作为社会交往的方式,书法和茶道在后来都发展成为文人走上社会公共空间的社交助手。文人“以茶代酒”在某种程度上把茶道的社会属性发挥到极致。就像饮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独酌并不是一种讨喜的常态,“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觥筹交错、相与忘还才是社会交往的真实情景。“似水煎茶待故人”、“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些词句既是对茶道与书法关系的一种认识,也体现了两者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共通之处。古代书法作品中,怀素的《苦笋贴》、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诗》、郑燮的《竹枝词》等,都跟茶道有着各种联系和故事。甚至书法家相聚挥毫,在判断是否可能与对方建立深交的时候,对其笔墨技法的认可、欢喜之程度,往往可能起到决定作用。就像相约叹茶,喝不到一起的人,也很难走到一起。当然,这有点迷信。

 

猜你感兴趣:

1.茶道书法图片欣赏

2.茶道的书法图片的欣赏

3.茶文化书法作品图片欣赏

4.茶道书法作品欣赏

5.茶道书法欣赏

6.茶文化书法作品欣赏

7.茶文化书法作品的欣赏

33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