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茶道的分类介绍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那茶道有什么分类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道的分类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的分类介绍

  煎茶道

  把 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宋代。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 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道

  古代 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 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 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工夫茶道

  清代 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 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茶道的程序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 凤凰三点头”,向 客人示敬. “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壶”: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在古筝的伴奏下,主泡火熏香。净手,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烫杯温壶是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乌龙入宫”:将乌龙茶放入茶壶。

  茶道的起源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 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意思就是:喝茶,饮茶等茶道被广泛的推行,风靡一时,王公贵族朝臣没有不喝茶的人。)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 吕温在《 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 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 余杭县的径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直到日本 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 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根据《诗经》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 茶道礼仪。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 道可道,非常道”了。

猜你感兴趣:

1.茶道茶盘的分类介绍是什么

2.中国茶艺有哪些种类

3.陶瓷茶道用具的分类介绍

4.茶道中的茶具的分类介绍

3414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