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茶文化论文欣赏

茶文化论文欣赏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茶文化论文欣赏

  茶对东西方的饮者来讲,不单单是生活中的一种重要饮品,更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论文,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论文1

  中西茶文化跨文化对比研究

  摘要:

  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交流过程中,茶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着不可或缺的文化交流意义。虽然西方茶文化归根结底源自中国,但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受到西方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影响,中西茶文化之间逐渐出现了很多差异,譬如说在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只有进一步了解中西茶文化在跨文化对比上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让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又好又快进行。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中西茶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

  跨文化;茶文化;交流;对比

  茶对东西方的饮者来讲,不单单是生活中的一种重要饮品,更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茶文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西茶文化多元化共存现象。在对其进行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东方和西方在历史文化、民族性格、政治国情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茶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跨文化的视野下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对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内涵有更加深入的认知。

  1中西茶文化在语言文化上的对比

  首先来看看中西茶文化在“茶”这一词汇读音上的历史渊源。现代汉语的“茶”字发cha音,这是中古汉语时代所形成的读音。在上古汉语时代,“茶”为“荼”音,古籍《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道,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多种毒草,后来“得荼而解”。据历史学家考证,里面所说的“荼”,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茶”。那么,我们的汉语是什么时候把“荼”变作“茶”的呢?据学者研究,大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五胡乱华等历史事件的发生,我国首次出现民族大融合的现象,人口的迁徙和流动就导致语言和文化上的巨大变化,我们的汉语也从上古汉语时期来到了中古汉语时代,很多词汇在发音上都出现了变化。所以有人推测,关于“荼”的读音,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逐渐发生变化,并被人们所普遍认同和接受,而读音上的变化必然会带动文字上的变化,所以“荼”的汉字也就变为“茶”的写法。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在其《茶经》中,首次把“荼”改为“茶”,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在唐代之前人们就普遍读“茶”的音了,而书籍和文献有一定的滞后性,其在规范一种事物的写法和读音时,必定是建立在一个社会所普遍认可和统一的基础之上的。西方茶文化主要是在英语语境下形成的,所以我们研究西方茶文化的语言文化时,基本上是在英语文化圈的范围之中。与汉语中“茶”的发音不同,英语中茶的写法为“tea”,从读音上看,似乎看不到其与汉语中“茶”的发音有什么渊源,但实际上英语中的“tea”的确是来自于中国。在大航海时代,最早扬帆出海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先于其他国家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开始了西方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在中西的商贸中,茶与丝绸、瓷器被一同带往欧洲。由于荷兰主要与福建沿海等地的茶商进行贸易,所以他们以闽南语发音来称呼茶。而葡萄牙则主要与广东一带的茶商进行贸易,因此他们以粤语发音来称呼茶。这就导致了一开始茶在欧洲出现两种读音,分别是闽南语的“Te”和粤语的“Chaw”,经过一二百年的发展和变化,英语才逐渐用“tea”来规范地称呼茶。因此,现在西方茶文化中对茶的读音,从源头上讲是来自于汉语的一个借词,而且借的是我国方言语系中的闽南语读音。茶在中西茶文化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认知意义。通俗地来说,就是说在中国茶文化的语境里,茶只是一个名词,代表了一种事物。而在西方茶文化语境下,茶不仅是一个名词,同时也可以作为动词和形容词,同时有了很多的转义和喻义,这是中西茶文化在语言文化中的一个最大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在与茶有关的词汇上的差异。我国茶文化语境中,有着大量的与种植茶、生产茶的词汇,譬如说“茶树”、“雨前茶”、“炒茶”等,这反映出我国是茶的故乡和原产地。而英语中则基本没有此类词汇,因为茶叶和茶文化对于西方来说是一种舶来品,他们接受的是制作好的茶产品,而非其种植和生产过程。二是茶的用法。中国人说茶,指的就是茶这种事物,茶在汉语中只是一个名词。但是在英语语境下,由于受到英语俚语和其它语言的影响,茶从单一的名词逐渐演化出动词的属性,举个例子,汉语语境下会说“下午四点我们一起去喝茶”,茶前面会有“喝”等动词,但在西方茶文化语境下,会这样来表述:“weteaatfour”,这里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名词,而是直接把茶当做动词,有“喝茶”之意。

  2中西茶文化在社会性和人文性上的对比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将茶从单一的饮品升华到了一种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文化层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有着十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它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西方茶文化也对其社会有着很深的影响。中西茶文化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概括起来可以从社交功能、社会风俗等方面来对比和研究。首先说说中西茶文化在社交功能上的差异。中国人饮茶,一方面是自饮自酌,通过饮茶来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就是以茶会友,把茶当做社交的载体。因为茶具有让人头脑清醒、平和静心、思维敏捷等功效,所以中国人很乐意和朋友一起饮茶聊天,来进行思想和观点上的交流,更好地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因此,无论是古代的茶肆、茶馆,还是今天的茶楼、茶艺厅,都是茶文化社交功能呈现的载体。而谈到西方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就必须要重点说一说著名的英国“下午茶”。在18世纪前后,随着中国出口欧洲茶叶量的剧增,来自东方的茶叶也从之前的价格昂贵变得更加亲民,这就让饮茶成为英国不同阶层尤其是底层人民都能承受得起的饮品。在当时的英国,喝茶一开始是和早饭一起进行,唤作“上午茶”。但是因为当时英国社会普遍重视早饭和晚餐,而午餐却很简单随意,因此在午后很容易出现饥肠辘辘的现象,于是一些贵族主妇便想到了在下午五点左右一起喝茶吃点心的主意,便开始轮流举办“下午茶”宴会。这种风气渐渐流行到了民间,成为英国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并渗透到了英国的社会文化当中。从现实意义来看,下午茶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交载体,让人们以此为平台,与他人在谈笑风生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次谈一谈中西茶文化对社会风俗的影响。中国茶文化对社会民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上面,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朋友来家拜访,主人会以茶待客;家中无论是盖房,还是红白之事,都会把乡邻招呼到一起,喝茶谈事。其中尤其要提的就是茶文化对中国婚姻的影响。中国民间在婚姻上素来有“三茶六礼”的风俗,这里面说到的“三茶”,说的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以及同房时的合茶。从中可以看到茶文化对我国社会习俗的巨大影响。与中国茶文化不同,西方茶文化对社会民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穿着服饰、社交礼仪之上。在此以英国为例,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一些贵族之间举办的茶会对参会者的服饰穿着有着很严格的要求,比如说要身穿燕尾服,帽子要选用黑色高帽,衬衣多为白色等等,并且衣服要干净整齐,以没有异色和褶皱为佳。英国的这种茶文化其实能够代表西方茶文化对社会礼仪的影响,体现出的是西方茶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涵养。西方茶文化对社会风俗最著名的影响应当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绅士风度”,这一点在英国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西方的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一样,都要求饮茶者要沉稳而平和并具有必要的礼貌,譬如,在饮茶时,要轻拿轻放,禁止任何的鲁莽行为,并保持环境的静谧。另外,男士要有女士和儿童优先的意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要随时准备伸出援手。这种茶文化的内涵,从饮茶活动中逐渐走向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为西方人生活中的一种人文特征,具体呈现为以礼待人、沉稳庄重、文质彬彬而善于助人等。

  3中西茶文化在经济性上的对比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茶文化在经济性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先来看中国茶文化,从现实来看,我国的茶企业很多还是以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为主,究其原因就是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类品种繁多,工艺复杂,很多都是一个家族祖祖辈辈来种茶和炒茶,具有不同的工艺标准和口感。这种现状好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一种茶叶传统的口感和外观。弊端就是只能各自为战,很难形成固定的产业标准和工业化流水线量产,也很不容易形成当代商业所要求的行业统一标准。具体来说,我国茶叶经济在产业发展上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茶树种植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举例来说,很多种茶者过于追求产量,却忽略了茶叶的质量,在茶树种植中还是采用已经落后的“密植免耕”种植模式,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产量,但是长期以往,极易因为通气性差而引发茶树产生一些病虫害,并且过量的种植还会让土壤变得贫瘠,进而形成茶叶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第二是品牌上的单一。我国的茶叶种类尽管丰富多样,但却因为各自为战,缺乏高档且具有辨识度的茶叶品牌,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第三是茶企业之间的联合度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在这方面首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比较分散,布局也较为随意,在前期的投产时缺少科学的规划。其次就是很多茶企业仍然停留在卖茶叶的原始阶段,缺乏现代化的营销思维和方式,很难从文化、精神、历史、功效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营销,对市场脉搏和消费者心理的把握能力较差,导致了我国茶叶经济的附加值很低,影响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但反观西方茶文化,其在发展茶经济上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第一,西方茶文化所蕴含的平民化和大众化被很多西方茶企业所发扬光大,他们在进行品牌定位和产品推广时,首先是从大众消费这个基本立足点出发,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赢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而我国很多茶企业却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为奢侈品,甚至用一些高档礼品茶来作为噱头,如此不接地气的经营思路,必定无法得到大众的认可。第二,一些著名的西方茶叶品牌,往往追求的并非是茶叶质量的不断提升,而是把质量和口感的稳定排在第一位。他们首先会确定一个产品质量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以英国“立顿”茶产品为例,无论我们在世界各个国家购买其同样的产品,其颜色、香气、口感都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产品质量上的稳定就会给消费者极大的品牌认同感和品牌辨识度。中西茶文化在经济性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这与两种茶文化背后不同的民族性格和人文品质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几千年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习惯作坊和家族式的生产模式,因此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企业也会延续之前的传统经营模式。而西方是随着工业革命而崛起的,其文化特点是务实、低调、合作,这是一种充满工人阶级色彩的人文精神。而西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因此西方茶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浓厚的西方文化,因此在茶产业发展上也更加注重品牌化、标准化、合作化。另外,中国茶文化本身蕴含了很多历史文化内涵,加上中国人饮茶往往有喜欢追求一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很多中国茶企业就投其所好,给茶产品增添很多华而不实的噱头,进而获得更多利润。而西方茶文化则更加务实和世俗化,追求的是外观和口感上的美妙,这与西方茶文化产生于工业革命的背景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燕,吴玉伦.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4):146-147.

  [2]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04(2):327-333.

  [3]张党恒主编.茶叶贸易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4]郑雯嫣.论维多利亚时代红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农业考古,2003(2):322-325.

  茶文化论文2

  茶文化价值旅游经济分析

  摘要:

  要使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则无法再按照“茶文化中心论”的思路来搭建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对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分析,需要突出茶文化的关联价值。随着对二者相结合切入点的探寻,二者的具体结合途径包括: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经济价值、构建主题文化场地减少价值外化、规制巴蜀茶文化及关联主体引进、辅助家庭旅游项目与茶文化接轨、创新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等5个方面。

  关键词:

  巴蜀茶文化;旅游经济;结合;途径

  巴蜀茶文化支撑体系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作为向旅游经济产业延伸的巴蜀茶文化来说,在挖掘其文化内涵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外在的关联性将巴蜀其它文化元素串联起来,来共同满足域外游客对巴蜀旅游产品的选购偏好。这就意味着要使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则无法再按照“茶文化中心论”的思路来搭建生态旅游项目,毕竟这种项目受到严格的自然禀赋条件的限制。而是以一种合作的姿态来使巴蜀茶文化价值渗透在巴蜀本土旅游文化之中,使域外游客能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巴蜀文化的独具匠心,却又不会使自身局限于茶道、茶画等茶文化烟波浩海之中。这样一来,休闲与娱乐、静思与畅谈式的巴蜀文化精髓就能整体的展现在域外游客面前。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背景资料

  成都人爱进茶馆,是因为四川人喜欢“摆龙门阵”,即在熙来攘往的茶馆之中,一边品饮盖碗茶,一边海阔天空,茶余饭后,佐以茶点小吃和曲艺表演,谈笑风生,实为人生至乐。茶馆除了休闲之外,也是重要的社交场所。茶馆还是社会文化娱乐场所。晚上,茶馆设有川剧“玩友”坐唱,俗称“打围鼓”。另外,有些茶馆设有四川扬琴、评书、清音、金钱板等演出活动。坐茶馆的人可以边饮茶,边欣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不论是风景名胜之地,还是闹市街巷之中,到处都可看到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间茶馆。这些茶馆收费低廉,服务周到,顾客往往一杯香茗,一碟小吃,便可坐上半日。在与亲友纵论畅谈之中,巴蜀大地的茶文化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成都:茶馆里的巴蜀茶文化)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巴蜀茶文化中的价值可以从成都茶文化中得到概括,尽管川南、川东一带也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特色,但作为统一在巴蜀茶文化下的区域性茶文化特质便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下文在不做出明确说明的情况下,都是以成都茶文化为引子而进行讨论的。

  2巴蜀茶文化价值分析

  针对前面所提到的立论出发点,这里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巴蜀茶文化的价值:

  2.1巴蜀茶文化价值的有形方面

  巴蜀茶文化价值的有形方面主要指向:茶具、品茗的场地环境,以及品茗过程中的茶语。与域外品茗不同,巴蜀一带的品茗似乎更接地气,其茶具无外乎有三部分构成:茶碗、茶盖、茶托。而且在老字号的品茗场所,茶具并不是以新为美,因为“新”只因其缺少历史积淀。品茗的场地也呈现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格局,如在空旷的地带喝坝坝茶。如此有形方面便能为域外游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形成这种冲击的本质在于巴蜀茶文化有形方面的独树一帜。

  2.2巴蜀茶文化价值的无形方面

  巴蜀茶文化价值的无形方面主要指向茶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那就是闲适。这种闲适的品茗文化更加突出在蜀地,其主要表现在品茗只是一种载体,而借助这一载体使好友之间可以畅聊(摆龙门阵),以及借助品茗这一形式来暂时作别职场的烦扰。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巴蜀地区的品茗场所与域外的茶社是有较大区别的。茶社更加显示其静和思的文化特质,而巴蜀地区的茶馆则更为突出其聚和闹的文化特性。从而,这也使得品茗构成了巴蜀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3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关联方面

  无论是巴蜀茶文化的有形还是无形方面,都是将茶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事物来看待,这种封闭性的视角并无益于将其与旅游经济联系起来。为此,还需要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突出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关联方面。具体而言,关联方面主要反映在:与巴蜀说书艺术关联起来,与巴蜀川剧艺术关联起来,与巴蜀农家乐项目关联起来。通过品茗这一形式来增强域外游客的个体体验程度。可见,建立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结合,便需要大力突出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关联性。

  3二者结合的切入点

  具体而言,二者结合的切入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寻:

  3.1二者结合的空间维度方面

  这里的切入点主要反映在有形层面,即巴蜀茶文化在何地与关联性巴蜀文化进行衔接,从而以整体旅游项目的形式呈现在域外游客面前。由于目前诸多同行并没有将研究视野深入到城市茶文化经济价值之中,所以本文笔者强调:二者结合的空间维度应以关联性的巴蜀文化为基准,如说书人所需要的空间载体、川剧表演所需要的空间载体。而对于品茗而言,则能相对灵活地去适应关联茶文化的空间需求。可见,这也是巴蜀茶文化接地气的一种表现。

  3.2二者结合的价值增值方面

  作为一项旅游项目打造,到底是域外游客为了品茗才能听说书人讲故事,还是因为要来听说书人讲故事才来品茗。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可不去理会。作为一种休闲旅游项目,以闲适、自乐作为巴蜀传统文化的精髓,品茗与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从中不难理解,旅游项目开发方与实施方应能将巴蜀茶文化与其它关联性文化形成整体来看待,从而在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刺激下,最大化的满足域外游客多样性的需求。

  3.3二者结合的商业开发方面

  巴蜀文化的精髓部分已在多元传统渠道中被域外游客所接收,因此,他们前往巴蜀大地的目的,便在于亲自去体现这种闲适和自乐的异地文化。由于这种文化属于非正式制度系统,其是由民间自发形成,从而在巴蜀许多地方并不需要专门的商业开发,便可以在自发形态上满足域外游客的个体体验(如坝坝茶)。由此,这种外部性便将弱化巴蜀茶文化与旅游经济结合的经济价值。解决这一问题便在于,应在巴蜀中心城市建立主题文化场地,使得域外游客能在该场地找寻到正宗的巴蜀茶文化气息。

  3.4二者结合的产权结构方面

  在旅游项目商务运营阶段,便存在着合作方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便在于厘清各自的产权结构。将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则涉及到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呈现者是谁,以及由谁担任关联性文化项目的组织者和表演者,以及维护二者利益的秩序供给者和监督者又是谁等。

  4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构建:

  4.1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经济价值

  从现阶段对巴蜀茶文化与旅游经济相联系的问题讨论中,大都聚焦在了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项目,以及以茶叶产业为纵向价值链的旅游项目范畴。对此,还应不断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经济价值。不难看出,传统视野下的茶文化旅游经济价值并不只属于巴蜀大地,而是在域外各个地区都能呈现出来。那么巴蜀大地又能拿何种茶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域外游客?因此,将巴蜀文化的有形和无形方面融合起来,并与巴蜀评书、川剧、摆龙门阵关联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极具地域风情的旅游产品。

  4.2构建主题文化场地减少价值外化

  巴蜀茶文化价值蕴藏在民间,从而域外游客可以在民间就能感受到巴蜀文化元素。但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我们需要将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之间结合在封闭的经济链条之中,只有实现利益的内部化,才能激励上游开发商来开发这种旅游资源,也才能使下游零售商有项目来引导域外游客消费这种旅游产品。为此,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旅游管理职能部门应通过统筹规划,在各地挖掘出本土茶文化内涵,并在有条件的地方构建主题文化场地,从而作为面向旅游的重要空间载体。

  4.3规制巴蜀茶文化及关联主体引进

  随着各地对空间载体的搭建完成,紧接着便是引进巴蜀茶文化及关联性主体的事项。笔者建议,此时应遵循市场竞争原则来开展,并在主体引进阶段严格规制主体的资质。与此同时,巴蜀茶文化是一个系统,并在各地根据自身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特征进行了变异,所以在建立茶馆与说书、茶馆与川剧相联系的旅游项目时,巴蜀茶文化研究部门和高校应对商家进行文化培训。通过培训,来使商家成为向域外游客宣传巴蜀茶文化的使者。

  4.4辅助家庭旅游项目与茶文化接轨

  巴蜀闲适和自乐的生活情趣还植根于农家乐之中,因此,各地还应辅助家庭旅游项目与茶文化接轨。不难看出,若是要求家庭旅游项目的经营者也引入说书和川剧项目则不太现实,所以这里应更加突出巴蜀茶文化的有形和无形方面。包括品茗的场地设计(坝坝茶),以及向域外游客提供一种闲适、自乐的品茶、聊天氛围,从而就能使农家乐项目与茶文化接轨。

  4.5创新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

  在讨论巴蜀茶文化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的主题时,仍无法绕开生态旅游项目。对此,笔者建议应将问题的讨论重点放置在创新项目的实施上来。第一,应突出巴蜀茶文化中“聚、闹”的元素。第二,应着力营造出闲适的饮茶氛围,而不是从茶具的考究上做文章。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通过途径构建不难知晓,官方在助推巴蜀茶文化旅游经济项目开发时,应给予项目产权保护,通过使产权封闭状态来让旅游项目经营方获得利润最大化的效果。再者,还需要通过组织和规划在民间有序发展与茶文化相联系的旅游项目。通过双管齐下,来使巴蜀茶文化价值能在现代商业环境下得到实现。

  5小结

  本文通过对巴蜀茶文化价值的分析认为,需要突出茶文化的关联价值。二者的具体结合途径包括: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经济价值、构建主题文化场地减少价值外化、规制巴蜀茶文化及关联主体引进、辅助家庭旅游项目与茶文化接轨、创新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等5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杨红.巴蜀茶文化的民俗价值与旅游经济结合的探讨[J].消费导刊,2015,(7):225-226.

  [2]史术光.九江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模分析及对策思考[J].农业考古,2012,(2):34-38.

  [3]吴佳薇.从成渝茶馆看两地的休闲观[J].商情,2010,(26):38-38.

  [4]高殿懋.浓墨记述茶业、旅游突出地方特色[J].巴蜀史志,2006,(6):31-31.

看过“茶文化论文欣赏”的人还看了:

1.茶与中国茶文化论文欣赏

2.茶与茶文化的论文欣赏

3.选修课的茶文化论文欣赏

4.关于茶文化的论文赏析

5.关于茶文化的论文欣赏2篇

6.中国茶文化论文3000字

7.茶与茶文化的论文赏析

344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