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宋朝茶文化有哪些特点

时间: 曹欣732 分享

  宋代茶文化是茶文化的发展重要时期,那么宋朝茶文化有什么特点吗? 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概括的宋朝茶文化的特点。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

  宋代茶文化的背景

  宋朝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男不当兵”“学而优则仕”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诞生了新的儒学思想—理学,理学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

  同时,宋朝的史学,文学事业发达,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宋朝优秀文人辈出。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点茶法

  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变成点茶法,用水注冲点抹茶并用竹筅搅拌成泡沫,使饮茶更具娱乐性,并由此产生了比试点茶技艺的活动----斗茶,斗茶之风在唐代就形成在闽北,宋代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并遍及全国。

  斗茶就是比试茶的汤花(泡沫)色泽是否纯白,保存的时间是否持久(咬盏)等的一种技艺。

  斗茶的开展很好地推动了宋代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业的发展。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分茶

  由于点茶法的使饮茶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同时经常性的开展比试点茶技艺的活动(斗茶)促使点茶的技艺不断创新,由此产生了能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的技艺(分茶)。

  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把分茶做到了极致,也将中国茶文化推向历史高潮。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提高质量

  由于皇帝和文人对点茶、分茶和斗茶的推崇,对茶叶和点茶工具的质量有了很高的要求,在建安等地设立了专门的贡品生产基地,朝廷派官员监制,极大地提高了茶叶和茶具质量。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茶马司

  由于茶马贸易的旺盛,宋代开始朝廷设茶马司,专门负责以茶叶交换周边各少数民族马匹的工作。

  由于马匹是重要的战备物资,设置了茶马司便于朝廷控制各少数民族地区,同时,茶马贸易也促进了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推广,特别是茶文化的推广,并由此逐步产生了专供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黑茶(边茶)。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茶学专著

  著比唐代多,其中较著名的有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等等。

  宋朝茶文化的历史

  宋代茶饮风俗形式,在其历史时间与空间具有时代的特征、社会的特色。在宋代,全国范围内出产茶叶200多个品种。其中,皇家的贡茶最具有代表性。北宋王朝初立,宋帝设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他们最终选定福建建州凤凰山北苑贡茶为皇家御茶,旷世奇茗也由此诞生,掀开了中国茶叶史上新的篇章。

  据记载,皇家贡茶“龙团凤饼”为宋真宗时期宰相丁谓所创,小“龙团凤饼”是宋四大书法家、福建转运史蔡襄所造。宋徽宗年间,郑可简改制的“龙团胜雪”成为中国制茶史上的一个神话,至今无法超越。宋代贡茶之美、茶叶之精,使得大量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饮茶不仅成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入上层社会的精神生活,成为文学艺术的主题之一。在“两宋”时期,先后有180多位诗人、词人用文章赞颂宋代贡茶,诗词达400篇。宋代的贡茶记录着宋代人深耕茶史的足迹,记录着宋茶创造茶史的辉煌。

  建茶入诗,比比皆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把佳茗和佳人联系在一起,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为人们所传诵。陆游写了300多首茶诗,成为历代诗人中写茶最多的一位。陆游对建茶更是情有独钟,他入闽做茶官,就生活在建茶之地建州。“建溪官茶天下绝” 的名句,出自于他的《建安雪》。欧阳修在病中喜得建茶,品尝之余,遂作《和梅公仪尝建茶》。“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这是梅尧臣的诗句,是说北苑“龙凤团茶”可以比得上“仙人掌茶”,也可与“阳羡紫笋茶” 媲美。

  宋茶成为国饮和宋代茶文化的繁盛,与宋徽宗赵佶密不可分。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宋徽宗在位的时候,武夷山北苑的御茶园不能再囿于传统上贡的“龙凤团茶”,必须跟着皇帝的心思变花样,以悦龙心,精制了几十种贡茶,让皇帝来玩赏:白茶、“龙园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不一而足。赵佶喜茶,不仅在于他精于茶事、擅长茶艺,还写了一本《茶论》,后世称之为《大观茶论》, 谈制茶之法与点茶真韵。

  书中说,饮茶有道,首先讲究色、 香、味。由此可以看出,宋徽宗不但懂得如何点茶泡茶,还清楚了解制茶的过程与饮茶的香气效果。在皇帝带头下,随着饮茶在社会生活中所处地位的日益重要,宋代茶书的撰述也大大超过了唐人,超过30种,其中不少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成为中国茶文化著述中的宝贵遗产。

  宋代的饮茶之风继唐之后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宋代开封城内遍布茶庄、茶肆、茶馆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描述了东京汴河两岸茶坊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

  宋代茶馆十分重视摆设,有的悬挂名人字画,有的则放置鲜花、盆景,很注意环境的优美。《梦粱录》在记载当时的茶馆时说:“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流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从皇宫、官府的欢宴到亲朋之间的聚会,从各种场合的迎来送往、交际应酬到人生喜庆的礼俗,无处没有茶之清风洋溢、香气飘拂,斗茶、茗战更是情趣盎然、格韵高雅。茶道兴,茶宴盛。

  斗茶之风浓烈,讲究茶优、水质、器美,茶以新贵,水用活水,器要精良。选团茶碾细末入盏,注沸水搅动,茶汤纯白为上,青白次之,灰白又次之;盏无水痕为绝佳,水痕先出者为负。茶王“斗品充官茶”,民间有茶农、百姓的世俗斗茶;高僧爱斗茶,寺院有佛教僧侣的禅门斗茶;名士好评水,官宦有诗人墨客的文士斗茶。随着点茶的技艺不断创新,由此产生了能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的技艺——分茶。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不仅把分茶做到极致,也将中国茶文化推向历史高潮。

  宋代的茶馆,经营灵活,除白天营业外,还设有早茶和夜茶。据《东京梦华录》说:北宋时开封有“每五更点灯”的早茶馆。服务项目除供应茶水外,同时也供应汤水茶点。除了茶肆、茶坊、茶楼在固定的地方专门卖茶水等诸种饮料外,北宋开封至夜半三更还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南宋时杭州则在“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为深夜仍在活动、游玩的吏人、商贾或市民提供饮茶服务。在“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宋朝茶文化的介绍

  临安城的夜市繁华程度甚至超载了开封,如吴自牧所著《梦梁录》中的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耐得翁也在其《都城纪胜》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有然……,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朝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其繁华程度,除了灯火不能追及现时代外,已堪称不夜之城了。

  宋代的茶叶生产已经较为完备,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在取用的角度上,都较唐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在宋代时已经很有规模,茶园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治理,宋代种植茶叶的州达到六十六个,县级区划更是达到了惊人人的二百四十二个,近三倍于唐朝。不仅在茶的种植规模上,在茶的品种上也有很大进步,宋代是我国茶叶种类最多的一个朝代,近百种茶叶的基数,让唐、明、清等四五十种望尘莫及,而据史料考证,现代社会一些知名的茶种,如龙井茶、武夷茶、普洱茶等,都是发源于宋代。

  如此繁盛的茶业系统,自然会与文化发生莫大的交集,其实早在宋代之前,茶与文人的情节就已经种下了,如茶的先驱唐朝僧人陆羽,他将其自身对茶的认识写成了《茶经》,让茶走上了艺术这条“不归路”。茶自《茶经》始,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品味及情趣的东西,真正敲开了艺术的大门。据《封氏闻见记》中的描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煮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进了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 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表明此时已经出现了茶艺高超的人物,器具化、程式化的茶道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茶艺开始在世间形成一定的规模。

  宋代独特、旺盛的茶文化,也熏陶出了嗜茶的皇帝。为了迎合皇族、仕族的茶叶需求,统治者提供丰厚的利益划分出专门的地域供专人为皇室生产茶叶——有了利益,自然有人追逐,也逐渐衍生出了斗茶的风俗,此后,斗茶逐步发展延伸,这就导向了茶艺。茶艺相斗,只能算是茶事活动的一种,而这茶事活动,其实也像傣族的泼水节费水一样,是费茶叶的——好在宋代茶叶产能不低,这种需求,尽可应付。人们品茶、饮茶的技能,也就在这“海量”的茶叶中被“泡”了出来。


猜你感兴趣:

1.我国各民族的茶文化特点

2.唐宋时期的茶文化介绍

3.特色茶文化的种类特点

4.茶文化的基本特征

5.英国茶文化的特点

6.成都茶文化的特点

64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