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种植 > 大棚地膜草莓种植技术培训

大棚地膜草莓种植技术培训

时间: 思行858 分享

大棚地膜草莓种植技术培训

  好技术是提高一种产品产量的前提,下面学习啦小编问你介绍点大棚地膜草莓种植技术管理,希望你喜欢。

  -1大棚地膜草莓栽培品种红颜性状

  红颜草莓苗又称红颊,是日本静冈县用章姬与幸香杂交育成的早熟栽培品种良种。植株生长势旺,株型直立,植株较高(25厘米)。果实圆锥形,果实表面和内部均呈鲜红色,有光泽,果心红色,果形端正整齐,着色一致,畸形果少;单株平均单果重18.6克,最大果重36.4克。酸甜适口,香味浓,品质极佳。果实硬度适中,耐贮运性较好。休眠浅,打破休眠所需的5℃以下低温积累为120小时,促成栽培中不用赤霉素处理。该品种各花序发生的间隔时间短,连续结果性强,丰产性好,品种耐热耐湿和耐旱能力较弱,育苗困难,耐低温能力强,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连续结果性好;田间表现抗白粉病能力较“丰香”强,对灰霉病、炭疽病抗性较弱。适于保护地各种形式栽培。

  1-2大棚地膜草莓的生物学性状

  1、根系、

  由不定根组成的须根系分布浅,集中分布在 500px土层内。

  2、茎、

  新茎:当年生短茎

  根状茎:新茎上的叶片枯死、脱落后成为根状茎

  葡萄茎:由新茎腋芽抽生而成的地上茎

  3、叶、

  叶片具有常绿性,寿命60~80天,叶龄30~35天光合效率最高。三出复叶,健壮叶数多,营养多,产量高。平均20℃,8天长出一新叶,2/5叶序

  4、花与果实、

  完全花,能自花结实。多歧聚伞花序,每花序7~15朵小花。果实由花托发育而成的聚合果。同一花序中以花期最早,花托大的果实最大,随花序级次增高逐渐变小。

  5、花芽分化、一般在9下旬~10月上旬,以日照8~9h,日平均温度14~17℃最适宜。花芽分化开始后9~16天能形成花芽。

  1-3大棚地膜草莓的栽培性状

  1-3-1成花与休眠

  草莓生育周期分为:发芽期、休眠期、现蕾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收获期。

  随着人们对草莓花芽分化生理生态认识的不断加深,已通过综合控制温度、光照、植株营养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各种生长条件,实现了草莓花芽分化的人工调节,形成了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超促成栽培、抑制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

  草莓多数品种从 10 月下旬左右开始逐渐进入休眠状态,而一般腋花芽分化也在此时开始。低温(14-17℃)、短日照(8-9 小时)更适宜花芽分化,白天气温在 26-27℃左右,夜间温夜间保持12-13℃,更利于花芽分化。适时保温:适时盖膜是草莓(半)促成栽培中的关健技术,此时夜间温度降到了5~8℃,日平均气温为15℃左右。

  1-3-2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是草莓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同时也是复杂的诱导、启动、分化和形态建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内外因子的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下完成。外部因子如温度、光照、光周期和光质量,以及内在因子如营养与水分、植物激素、种苗质量和育苗方法等对草莓花芽分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促进草莓花芽分化的各项技术措施。

  1-4怎样使大棚草莓优质

  1-4-1选择适宜品种

  棚栽草莓要选用在冬季和早春低温条件下开花多,自花授粉能力强,耐低温,黑心花少,果型大而整齐,畸形果少,果实风味佳的品种。

  1-4-2采用脱毒壮苗

  草莓因病毒侵染引起品种退化,是导致品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通过建立无病苗繁殖基地,控制病毒病的发生。生产上繁殖草莓苗时,要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的优良植株作为繁殖母株,并经常选优汰劣,使种性得以保持和提高。

  1-4-3适期定植扣棚

  定植和扣棚过早,容易造成生长过旺,结果少,果实发育慢,病害严重。反之,则结果迟,影响早期产量和品质。一般在草莓花芽分化后尽早定植,我国南方在9月下旬前后定植,北方要适当提前。扣棚要在草莓通过休眠、满足对低温要求后进行。既不能使草莓进入休眠状态,又不影响腋花芽分化,两者兼顾的时间为保温适期。一般年份,北方保温适期在 10 月中旬至下旬,南方为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此段时间夜间温度降到了 5~8℃,日平均气温为 15℃左右。

  1-4-4控制适宜温湿度

  草莓果实发育的适温为18~25℃。要在冬季和早春达到这一温度,必须在大棚内套中棚再加小棚并盖地膜,力争棚温白天达到25~28℃,夜间5℃以上,最低温度0℃以上。但出现32℃以上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土壤湿度以保持70%~80%为宜,过大过小均会影响草莓根系活力和果实正常的生长发育。果实发育肥大期,应及时灌水,此时需水量最多;当果实接近成熟时又要适当控水。浇水温度在 15-20℃,一般采用膜下暗灌。采用滴灌、微灌效果更好。

  温度管理草莓生长发育对温度总的要求是前期高一些,后期一低些。

  1-4-4--1保温开始初期,为防止植株进入休眠矮化状态,促进花芽的发育,白天温度为 28℃,最高不超过 30℃,超过 30℃要放风,夜间温度为 12℃~15℃,最低不能低于 8℃。

  1-4-4--2现蕾期要求白天温度为 25~28℃,夜间温度为 10℃,夜温过高,超过 13℃就会导致腋花芽退化,雌雄蕊发育受阻。 这个时期的温度既要有利于第一花序的发育, 也要有利于腋花芽 (第二花序)的分化。

  1-4-4--3开花期白天适宜温度要求在 23~25℃,夜间 8~10℃,这样有利于开花,也有利于开花后的授粉受精。

  1-4-4--4果实膨大期,为了促进果实膨大,减少小果率,白天温度应保持在 20~25℃。夜间 6~8℃为宜。

  1-4-4--5采果期,白天温度应保持在 20~23℃,夜间 5~7℃即可。室温的高低要通过揭盖草莓棚腰裙和扒开放风口的大小来调节。

  1-4-5合理施肥

  大棚草莓结果期长,为防止脱肥早衰,要重施基肥,中后期多次喷肥,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在施肥上要掌握适氮增磷钾。定植到收获始期以及到收获盛期时肥料的吸收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 1/3 和 2/3。促成栽培保温以后是施肥的重要时期,追肥至少要进行 6—8 次,即定植后、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开始采收期、盛收期, 收后植株恢复期及腋花序果开始采收期等等。

  1-4-5-1追肥原则是: 轻施苗肥, 稳施现蕾肥, 重施膨果肥,勤施采果肥,巧施复壮肥,勤施腋果肥。

  ①轻施苗肥:缓苗后 10 天左右,冲施冲施肥 5~10 公斤/亩 1-2 次,同时可用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和中微量营养元素灌根,提高地温和土壤的缓冲性,促进根系生长,防治畸形果。

  ②稳施花蕾肥:草莓花蕾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每亩追施冲施肥5~10公斤 2-3 次,喷施 2-3 次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和中微量营养元素,提高受粉率、保花保果。

  ③重施膨果肥:第一花序的顶果达到拇指大小时, 冲施冲施肥 5~10 公斤/亩 2-3 次,同时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及硼、钙等中微量营养元素 2-3 次,减少落果、畸形果、空洞果的发生,防治缺素病害。采用滴灌的方式浇水,使7~200px 以上土层呈湿润状态。

  ④勤施采果肥: 当第一花序草莓开始采摘后,同一花序上的其他果实逐渐膨大时,冲施冲施肥 5~

  10 公斤/亩, 一般每隔 10-15 天冲施一次,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和硼、钙等中微量营养元素 2-3 次,防止畸形果空洞果等缺素病害的发生。

  ⑤巧施复壮肥 当第一花序的草莓采摘后,为了让植株尽快恢复体力,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冲施冲施肥 5~10公斤/亩 1-2 次,同时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和全营养元素肥料 2-3 次,全面补充营养。

  ⑥勤施腋果肥当第二、三花序草莓开始膨大后, 同一花序上的其他果实逐渐膨大时,冲施冲施肥5~10公斤/亩,一般每隔 10-15 天冲施一次,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和硼、钙等中微量营养元素 2-3 次,防止畸形果、空洞果等缺素病害的发生。

  1-4-6摘叶疏果

  衰老叶制造光合产物少,而呼吸消耗大,对草莓生长和浆果发育不利,匍匐茎的无谓发生也消耗母体营养。因此,结果期对下部衰老叶要及时摘除,并及早去除匍匐茎。在开花前后蔬除一定的高级次花果,降低畸形果率,利于集中养分供应低级次花果发育,使果个增大,提高整齐度。

  1-4-7综合防治病虫害

  防治大棚草莓病虫害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即通过采用脱毒壮苗、高垄栽植、地膜覆盖、水旱轮作及避免干旱、高湿等措施预防病果、烂果的发生。田间发现病烂株叶和果实要及时清除,严防扩展蔓延。药剂防治要注意开花前后不用药,以免影响授粉,使畸形果增多。采果期要尽量少用药,必须用药时应选择残毒低的药剂,并且喷药后2~3天内停止采果,防止果实残毒影响人体健康。主要的三大病害是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主要虫害有蚜虫和红蜘蛛。

  1-4-7-1生理性病害:草莓缺钙

  草莓是需钙量较大的作物,其生长过程中对钙的需求仅次于钾、氮,是必需的第三大元素。膨果期的草莓对钙的吸收量仅次于钾。但在草莓种植施肥过程中,种植者往往忽视了钙肥的补充,从而导致多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草莓缺钙表现的症状与草莓病毒病症状十分相似,极易将二者混淆,经常会采取错误的防治措施,延误防治时机,反而导致病情加重。

  1、草莓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的区别:

  1引起发病的原因不同

  草莓缺钙属于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缺素造成的。合理补充所需元素,草莓将会恢复正常生长;草莓病毒病是由草莓斑驳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等侵染造成的。一旦侵染,系统发病,防治极其困难。

  2发病症状不同

  叶片:缺钙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俗称的叶焦病,一般发生在新叶上,造成叶片顶端皱缩,叶尖焦枯;病毒病叶片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叶片缩小、畸形,叶色褪绿,逐渐变为红色,最终导致枯死。

  花器:缺钙会造成花萼焦枯,花蕾变褐,新芽顶端干枯;感染病毒病后花器基本不表现症状。

  果实:缺钙时幼果期会出现僵果,成熟期的果实缺钙会导致细胞壁薄,细胞密度小,果实表现出发软现象,耐储运性差,果实重量降低;草莓病毒病果实变小、畸形。

  根系:缺钙的草莓根系短,根毛少,根尖从黄白色转为棕色,严重时死亡;草莓病毒病主要表现是植株矮小。

  2、导致缺钙的原因:

  1土壤缺乏,根据北方土壤的特点,土壤中含钙丰富,但大多是被土壤中的磷酸根等阴离子固定,生成碳酸钙,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

  2施肥不均衡,大量的使用氮钾肥,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抑制根系对钙的吸收。

  3吸收障碍,钙属于难移动元素,钙的吸收主要靠叶片的蒸腾产生的拉力进行运输传导,草莓的根系活力差,叶片蒸腾拉力弱,导致草莓对钙的吸收障碍,尤其是连阴天容易发生。

  3、解决方案:

  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胶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中钙的活性,提高钙的利用率。根部追施济农活性生根剂+济农蓝钙,浇水时每亩加入济农活性生根剂1L+济农蓝钙500mL,间隔20-30天一次;结合叶面喷施济农蓝钙600倍液,草莓果实部位应重点喷匀;间隔10-15一次。

  1-4-7-2病害:草莓苗期最主要的病害是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最明显的病症是在匍匐茎和叶柄上产生溃疡状、稍凹陷的病斑,长3~7毫米,黑色,纺锤型或椭圆形。根茎横切面自外向内发生褐变,但维管束未变色。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

  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连作田,氮肥过量、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在短时间内造成毁灭性损失。

  防治方法:①苗地消毒,水旱轮作;②控制繁苗密度,减少氮肥用量;③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株,集中烧毁,减少传播;④在高温高湿期间(7-9月),搭棚覆盖天膜(避雨降低湿度)和遮阳网(降低温度);⑤药剂防治。可选用50%世乐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25%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每7天1次,连续防治3~5次。要注意防治时间,重点强调在雨前和雨后进行防治。

  1-4-8适时采收

  大棚草莓果实以鲜食为主,必须在70%以上果面呈红色时方可采收。冬季和早春温度低,要在果实8~9成熟进采收。早春过后温度逐渐回升,采收期可适当提前。采摘应在上午8~10时或下午4~6时进行。不摘露水果和晒热果,以免腐烂变质。采摘时要轻拿、轻摘、轻放,不要损伤花萼,同时要分级盛放并包装。

123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