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双孢菇工厂化种植技术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实现工厂化栽培是双孢菇种植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那么双孢菇如何工厂化种植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双孢菇工厂化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双孢菇工厂化种植技术

  一、上料

  上料前先用石灰测一下培养料氨气含量,合格则上料。根据培养料的实际物理情况调节好上料的厚度,采用机器上料。上料过程中撒落在地面上的培养料不可上到床架,直接丢弃。545m2栽培面积上均匀地撒入450-550L菌种。上料床面要平整无断节,厚度一致,上料密度均匀。撒种后覆盖薄膜,并保证不会被风吹起,起到保湿的作用。上料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机器和工具在使用前均要1%的福尔马林消毒,使用完后仍要用1%的福尔马林清洗消毒,清扫菇房地面和排水道中的杂物,消除潜在的污染源,保证环境的卫生。

  二、发菌管理

  覆盖薄膜后,喷洒消毒水(300L水添加2%福尔马林)。无特殊情况,上料、压平、撒种、盖膜、消毒要一次性完成。以后每隔5-6天消毒一次,发菌期间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空调换热系统,密切注视料温的变化,使空气温度在23-26℃控制料温在25-28℃的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控制在1500-3000ppm,此阶段对氧气要求不严格。此阶段要经常检查各层床面,发现杂菌及时清除,特别是一些高温杂菌,如鬼伞。菇房内的温度是通过制冷(夏天)、换热(冬天)、外界空气的温度、通大风或小风、打水各因素综合作用来实现的,发菌初期可以不通新鲜空气,待菌丝、料温有变动的倾向后开始少量通入新鲜空气,切记根据外界空气的温度来合理调节。

  三、覆土配制

  工厂化栽培采用纯草炭土进行栽培,草炭土透气性好,吃水率高,是目前最好的覆土材料,草炭土要和石灰(生石灰)、砂子混合均匀,沙的比例为15-18%,石灰的比例为1.5-2.0%,经粉碎机粉土后可直接用福尔马林消毒,并添加敌敌畏杀虫,覆土配好后用石灰水调节PH在7.5-8.0之间,含水量在60-65%之间。覆土配制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工具在使用前均要1%的福尔马林消毒,使用完后仍要用1%的福尔马林清洗消毒。冬季配土时,使用蒸汽消毒,通蒸汽使温度升至60℃维持2小时或55℃维持5小时,目的杀死覆土中的线虫。

  四、覆土管理

  菌丝长好后,可见菇床表面很多黄色水珠并且表面菌丝连接在一起,便可撤膜,待床面的水分被吹干后,可进行覆土。覆土前一天菇房地面用2%的福尔马林消毒,覆土厚度3.5-4厘米,要求厚度均匀,覆土后用耙菌机对床面进行平整。整个过程中撒落在地面上的覆土不可铺到菇床上,可运回配土区重新消毒使用。覆土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机器和工具在使用前均要1%的福尔马林消毒,使用完后仍要用1%的福尔马林清洗消毒。覆土后空气温度在23-26℃、料温在25-28℃,料温不可高于33℃。

  覆土后当天用多菌灵对地面消毒一次,2-3天后可看到菌丝吃土时,便可进行打水。前期打水要足,防止覆土下层菌丝过旺致使土层板结。打水时不可一次打过量的水,可分多次打水,每次控制打水不可过量,打水的标准是抓土看得见水但不会流入培养料中。

  菌丝吃土3/4-4/5时,可用耙菌机耙菌,耙平深度至料面,但不可挖出培养料。覆土后到耙平的浇水量一般用手挤有2-3滴水,耙菌前一天用多菌灵对菇床及地面消毒一次,耙菌后稍微提高一下空气温度至25-26℃,让菌丝快速恢复,等看到菌丝连接起来便可降温至15-17℃、料温17-19℃之间,该过程靠通大风(冷风)和打水共同作用进行。若覆土偏干时,可结合降温加适量的水,此时忌大量浇水,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保持空气新鲜,防止菌丝徒长。若不进行耙菌,菌丝吃土4/5时,提高一下空气温度至25-26℃,给菇房提供一个高温、高湿、高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让菌丝徒长,等大面积都冒菌丝后便可降温。

  五、出菇管理

  出菇前,覆土含水量保持在70%左右,视蘑菇、菇潮、气候而加水,注意调水与加水相结合,风道外、高层床架覆土不可偏干。出菇时空气温度15-16℃、料温17-18℃最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400ppm以下。形成菇蕾至菇蕾长大如花生粒大小前,菇床最好不要打水和熏烟,防止菇蕾死亡或颜色不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湿。蘑菇采摘前勿用重水浇灌蘑菇,以免降低其品质,浇到蘑菇上的水(120g漂白粉+600L水),前潮菇期所加水升数应等于下潮菇的公斤数。每天检查一次病虫害情况,发现病原及时控制。严格监视生产过程各种致病因素的发展趋势,预测预报病害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目的。

  六、采菇要求

  采菇时须严格按照“一压、二拧、三提起”的原则操作,禁止手抓多个菇柄而带出大块覆土。采菇工及其衣服在上下班时须认真消毒(工作衣下班时挂进臭氧发生器或紫外线杀菌消毒的更衣间,菇筐用清水洗净-100ppm余氯消毒50s-清水冲洗干净表面残留消毒液),严禁采菇工串房作业,蘑菇病区专人专采专消毒;严禁采菇工、管理工脚踩床面及置菇筐于床面。菇柄留至5-10mm;菇柄切面须垂直;床面清理时不留小菇、烂菇、老菇、开伞菇及菇根等杂物,床面深洞应填平。

  七、转潮菇管理

  每潮菇一般采收3天为宜,第一天采大菇,第二天采收大部分菇,第三天采收剩余的菇。清床后将床面清理干净,做到不留菇根、老菇、死菇,并用覆土填补坑洼处,清床后床面喷施一次多菌灵。一次采菇时可将空气温度适当降到14-15℃,转潮期间,料温可适当提高至20-21℃,促进蘑菇菌丝恢复,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之间,二氧化碳浓度可控制在2000-3000ppm,待菇蕾扭结后温度降至15-19℃,二氧化碳浓度降至1400ppm以下。

  八、卸料

  三潮清床后,立即密封菇房并通蒸汽,温度升至72℃后保持8-10小时。卸料后,须彻底清洗菇床、尼龙网布、撤料后,库房管理人员要及时清洗床架和排水管道,避免污水在菇房内停留,保证墙壁、床架上及缝隙中无残留的废料。尼龙网床布用盛有5%的福尔马林的洗布机进行清洗干净。无蒸汽消毒时,撤料前一天在菇床上喷施5%的福尔马林密闭12小时,撤料完成,菇房清洗干净后,再喷施5%的福尔马林密闭12小时,上料前一天喷施5%的福尔马林密闭12小时。多次消毒尽最大可能杀死、减少杂菌的存活。

  双孢菇工厂化种植注意事项

  一、工厂选址及平面布置方面

  在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平面布置方面首先应注意的问题是:

  1.交通运输必须方便,运输麦秸、稻草的车辆和运送鲜菇的冷藏集装箱车辆一般都高、宽、重,应尽量避免在道路比较窄,电线、电话线架设比较低的村庄内或通过大型车辆有一定难度的场地建厂。

  2。培养料生产基地要与居民区、学校、医院、办公机关和污染企业有一定距离。发酵培养料时的气味不影响周边的人,也不要被周边的企业污染蘑菇厂的培养料和栽培的鲜菇。

  3.要选择水、电充足的地方。特别是水质一定要先分析化验浑浊度(含沙量)、PH值、硬度、矿化度、腐蚀性等指标。以便根据水质和水资源及电价情况确定最优化的菇房空调系统。

  4.项目建设的工厂平面布置应根据场地的形状、地势、主要风向等因素,尽量减少培养料生产和出菇房相互污染,最好选择培养料生产基地和栽培出菇房有一定距离,或选择预湿混料-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出菇房、冷库一字排开,尽量避免出菇房和一次发酵靠在一起,二次发酵隧道与出菇房之间应有一定距离。生产的工艺路线安排,要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运料距离和方便装载机的节油,雨季排水和泡料肥水回流要分开,要让培养料浇水时多余的肥水回到肥水池内,尽量减少泡料肥水外流。

  二、工艺方案、设施、设备选型方面

  工厂化栽培双孢菇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设施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确定工艺方案和工艺设施时,要根据投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即要考虑工艺流程完善,各工序配套齐全,生产顺利保证质量,还要考虑经济规模问题。过去往往由于投资少或信心不足等原因,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为了保证顺利生产,各个工序设备全部配齐,工艺流程很完善,但因资金不足建设的出菇房很少,造成培养料生产工序的投资不能充分利用。例如,一个工序设备齐全、工艺流程完善的双孢菇工厂化栽培基地,只有六间标准空调菇房,按两个月一个栽培周期,正常生产每月只用三批二次发酵培养料,这样培养料生产工序的设施、各种造料设备和培养料生产人员每月有一半的时间不用工作,造成浪费。

  其二,只注意规模形式,没按双孢菇工厂化栽培的工艺要求规范设计,在二次发酵隧道、菇房保温、菇房空气调节系统等方面,有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选型不正确等问题,满足不了栽培工艺技术的需要,造成生产困难,达不到产量要求。

  同时也要注意具体生产工艺细节,从国内工厂化栽培实际情况看,出现问题比较多的首先是二次发酵隧道和出菇房的空气调节系统;其次是上料设备和菇床架方面。

  二次发酵隧道是双孢菇工厂化栽培的一个重要工艺设施,在二次发酵隧道内进行的巴氏消毒和控温培养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要求精准的生物转化过程。是决定培养料出菇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双孢菇栽培单位面积高产的基础。建设的二次发酵隧道应当做到进出料和设备维护方便,能有效控制通风,一年四季都能实现整个隧道内培养料的均温、升温、恒温、降温和均衡控温。要实现这些要求,就必须做好隧道的保温和通风控制。在国内的一些双孢菇栽培项目中忽视二次发酵隧道的重要性,往往以造价低作为选择隧道建设的优先条件,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在确定二次发酵隧道具体选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隧道的具体长、宽尺寸应和出菇房的栽培面积配套,一般情况是一个二次发酵隧道的一批培养料供一个或两个菇房的栽培用料。除非是完全人工上料,一个隧道内的培养料一天不能全部出完,可考虑建设小的二次发酵隧道,两个隧道供一个标准菇房的栽培用料,但这样隧道的造价会提高很多。

  2.隧道的高度应根据隧道的布料设备和出料设备确定,满足方便进出料即可,不宜过高,一般在3-4米。

  3.隧道通风设备应和隧道通风底面的结构及隧道内布料厚度相匹配,通风能力过大造成能源和投资浪费,并影响发酵质量;通风能力过低也影响发酵质量。

  4.隧道的个数一定要和菇房个数配套,如果隧道个数不足会影响菇房利用效率,影响产能。一个效能比较好的二次发酵隧道每月最多能产四批料,通常情况可按一个隧道两个月产七批料来计算工序平衡。

  出菇房的空气调节系统是一年四季保证鲜菇产量和质量的重要设施,菇房的空调系统要能够有效调节菇房内的温度、湿度、CO2 浓度,满足栽培双孢菇的工艺控制要求。空调选型时应根据菇房的结构、节能情况和蘑菇的销售方式,如果是以鲜品销售为主,对空调的除湿能力要求高一些。如果是为罐头、速冻等加工作原料,对空调的除湿能力就要求低一些。通常可按以下方面考虑菇房的空气调节系统。

  1.对于菇房是整体建筑,有公共走廊的标准出菇房,菇房较多时可考虑集中制冷(制热)分散控制的中央空调模式,应设独立的新风处理系统。

  2.对于菇房较少或分散建设的菇房,应考虑单体空调系统。

  3.对于以鲜销为主的菇房要选择除湿效果好的空调系统。

  4.对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考虑水预冷机组。

  5.双孢菇菇房的空气调节系统要保证菇房内各部位通风量尽量一致。

  菇房的上料方式及设备,是目前双孢菇工厂化栽培引进模式和国产化模式的最大区别,引进模式全部机械化上料,要求菇床架与上料系统完全匹配,投资较大,国产化是充分依靠人力资源或简易设备上料,菇床架以满足出菇要求为主。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也在逐渐完善国产菇床架的结构,逐步实现人力资源与简单设备的有机结合。对目前状况在建设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项目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菇房建设和菇床架加工时,应考虑为将来进一步改进上料方式预留空间,应按标准化设计,先简化安装,逐步完善。如,菇床架的框架部分采用标准结构的热镀锌钢材,床面、侧板的安装孔全部加工好,先用廉价材料替代。技术熟练、生产销售顺利后可分步添加,逐步实施机械上料,提高效率。

  2.对于目前的上料方式不要盲目追新,选择上料方式要综合考虑长期运营成本。如目前很多人推崇的打包上料方式,从工艺、生产、卫生安全方面考虑都是比较理想的,但长期运营成本很高,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大约增加6元成本,再考虑打包设备的折旧费用,则成本更高。

  双孢菇种植技术

  一、场地选择与堆料发酵

  1.场地选择。以避风向阳、近水源、排灌方便、通路(机耕路)、通电的轻度沙壤土水稻田为优。

  2.生产时间。9月5日至15日为宜。

  3.培养料。按每亩产出3250—4000千克的要求,需稻草7500—8500千克,蘑菇专用复合肥4包,尿素75—85千克,饼肥225—255千克,石灰150—170千克(建筑用灰),牛粪有无均可。

  4.泡草堆料。泡草堆料最好采用A、B田块制,在A田块泡草,在B田块播种,此方式既省工,又有利发酵、播种、复土。

  ①机压泡草。将所要泡的稻草全部抖松,铺平、铺满在A田块,草料顺向,厚度80—100厘米。洒水湿透,渗入田间的应有20厘米左右,立即用旋耕机碾压,使之湿透,湿透之后的稻草,应立即打堆,而且要一次堆完。

  ②人工踩踏。机械不便之处,可采用人工踩踏方式。具体做法是:铺草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厚度30—40厘米,草料抖松,洒一遍水,再铺一层又洒一遍水,堆高80厘米为宜,然后一天3次洒水,每次做到洒水均匀,不留死角,每次见底部有水流出为止,如此2天就能湿透。湿透标准:手捏有5—10滴水为宜,一旦湿透,立即打堆。注意,新鲜稻草必须是晒干的。

  ③打堆。湿透的稻草必须立即打堆,具体做法为:将专用复合肥、尿素、饼肥拌合均匀,备用石灰另用。草堆底宽1.3—1.4米,高1.5米,长任意,铺一层草料,厚25厘米,撒一层肥,施一遍石灰,(石灰的用量为总量50%),稻草、肥料、石灰比例协调,做到草尽肥完,石灰完,草堆建成后,立即覆薄膜保湿、保湿,清沟排干打堆田块的积水。

  ④翻堆。翻堆一共3次,第一次在打推完后第五天进行、第二次隔4天进行、隔3天后进行第三次,每次翻堆、揭膜后在草堆上撒一次石灰,用量为余下的1/3,第二次翻堆还应检查害虫基数,如发现害虫基数较大,翻堆后施药再盖薄膜,害虫较轻无需施药。第三次翻堆后,不再盖薄膜,敞开堆制2—3天,准备播种。

  ⑤草料发酵的标准。发酵好的草料呈咖啡色,有发酵香味,无氨气,含水量62%-65%(手捏有3—5滴水),pH值7—7.8。

  二、地栽菇播种及培育菌丝管理

  1.清围沟。围沟深25厘米,宽20厘米,田块过长,中间应挖一条沟,整块田做到沟沟相通。

  2.分厢。厢面宽80厘米,走道(沟)80厘米,用石灰放线。

  3.铺草料。草料一定要先一天挑运于田间散开,第二天视草料的干湿、氨味的淡浓决定能否播种,水分用手捏手上有水印而无水滴为宜,氨气轻有或无为宜。铺草料,草料一定要抖散,抖松,铺成宽80厘米,高28厘米左右龟背形,长度任意的草料厢面。草料太干,就需洒水调湿,水里需加0.5%石灰。

  4.播种。草料厢面整理成功之后,按每一米一瓶(500毫升)菌种量进行均匀播种,后用薄木板轻拍厢面,使菌种和草料相接触。

  5.清沟覆土。覆土前应检查一下草料的干湿,土壤的干湿,如果草料过干,土壤过干,应洒一点石灰水再覆土。取土:离厢边10厘米处,挖50厘米宽、8-10厘米厚的土块,打成指头大小的土粒,覆盖厢面,厚度为3—4厘米。

  6.覆盖草帘。厢面覆好,厢沟清通,再将草帘盖上。

  7.防热控温。外界气温达33℃时,应注意通风降温。降温方法:下午6点将草帘掀起,第二天早上6点覆盖完毕。

  三、出菇及越冬管理

  1.晚秋出菇管理。播种后20天为菌丝生长阶段,25天左右厢面上就会出现指头大小的菇蕾,如果厢面湿度较大,任其自然出菇;如果厢面湿度较小,土粒干燥色白,可喷出菇水,一般厢边喷重一点,厢中间喷轻点或不喷,标准为:见土表层湿润就行。

  2.保温出菇。当气温降至白昼13℃以下时,可做保温出菇,用薄膜盖在草帘上面做到保温、保湿,让其正常出菇。

  3.越冬管理。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双孢菇就进入越冬管理,越冬管理既要保湿,又要调气,这时薄膜转入草帘下面,只能盖1米厢面,其余留做换气。

  4.春季出菇管理。①立春气温回升至白天13℃,夜间6—8℃,需揭开草帘,将薄膜转换至草帘上,如果厢面表层土呈白色,需要喷水,其标准土层表面湿润,水不下渗为宜。随季节变换,气温渐高,雨水渐多,清沟排渍尤为重要。

  ②去薄膜。气温回升至白昼16—18℃时,去掉薄膜,自然出菇管理,清明前进入出菇高峰期,田间湿度依据天气灵活处理。


猜你感兴趣:

1.工厂化蘑菇种植技术

2.双孢菇种植技术

3.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

4.牛粪种植双孢菇的技术

双孢菇工厂化种植技术

实现工厂化栽培是双孢菇种植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那么双孢菇如何工厂化种植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双孢菇工厂化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双孢菇工厂化种植技术 一、上料 上料前先用石灰测一下培养料氨气含量,合格则上料。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815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