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种植 > 如何种植党参_党参种植技巧(2)

如何种植党参_党参种植技巧(2)

时间: 曹欣732 分享

如何种植党参_党参种植技巧

  党参栽培方法

  党参用种子繁殖,要用新采收的种子,因隔年种子发芽率很低或失去发芽力。常采用育苗移栽。育苗地应选半阴半阳坡,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距水源较近的地方,每亩施撤肥或堆肥1500公斤左右,然后翻耕、耙细、整平做成平畦或高畦。播种期从早春解冻后至冬初封冻前均可播种,一般常在7、8月份雨季或秋冬封冻前播种,出苗率高,幼苗生长健壮。春播常因春旱,较难出苗或出苗不齐,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春播。为使种子提早发芽,可用温烫浸种处理。即用40-50℃的温水,边搅拌边放人种子,至水温与手温差不多时,再放5分钟,然后将种子置于纱布内,用清水洗数次,再放在温度15-20℃室内砂堆上,每隔3―4小时用清水淋洗一次,5―6天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采用撒播或条播。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手畦面,稍盖薄土,以盖住种子为度,随后轻镇压使种子与上紧密结合,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约1公斤;

  条播,按行距10厘米开1厘米深浅为,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同样盖以薄土,每亩播种量0.5-1公斤。播后畦面用玉米秆、谷草或松杉枝等覆盖保湿,以后还需适当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当苗高约5厘米时将盖草逐渐揭掉,不可一次揭光,以防烈日晒死幼苗。当苗高约地厘米时已逐渐锻炼,增强了对光的适应力,可全部揭掉。也可与玉米、小麦等作物间作。玉米不宜种太密,若过密应把玉米下部叶打掉。亩高约10厘米时可间去过密的小苗弱苗,使保持株距1―3厘米。幼苗生长缓慢,应注意及时松土除草,以免草大根深,拔草时伤害参苗,或把旁边幼苗也一起投出。育苗地一般不施肥,要适当控制水分,幼苗期应少浇勤浇,苗长大后可减少浇水次数,雨季注意排水。

  参苗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大田生产地应选疏松肥沃的砂质壤上,地形向阳。整地时每亩施厩肥或堆肥3000公斤,或加过磷酸钙30―50公斤,然后深耕25-30厘米,耙细整平,做成约120厘米宽的畦,山坡地一般不做畦,顺坡向整平即可。地整好后于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封冻前,或早春地化冻后,幼苗萌芽前移栽。

  按行距20-30厘米开15-20厘米深的沟,山坡地应顺坡横向开沟,将林根按株距6―10厘米斜摆于沟内,然后盖上约5厘米厚,每亩用种根约25公斤。栽后按一般管理,党参为草质藤本,应塔架使茎蔓攀架生长。当苗高30厘米时搭架,一般可用竹竿搭“人”字架,目的是使通风透光,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促进生长,据高抗病能力和提高参报产量。

  党参的育苗技术

  一、种子采收

  党参无论直播还是移栽,一般当年开花结果,但以2年生党参结实率最高,籽粒饱满,党参籽粒成熟时间一般亮lO月中旬(寒露)种子变褐时应及耐采种。当皋实呈现黄白色,种子呈现黑揭色耐,及时收割地上植株,晒干后脱粒,存放于干燥环境赴,翌年种植。

  二、选地

  育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酶梧,地势平坦,捧永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结构良好的梯田和川台地。育苗地不宜选前茬杂草多,地下害虫和鼠害严重的地块。

  三、整地和施肥

  育苗地要精井细作,做到地平,土绵,同耐要深耕耙保墒,整好地后进行播种,要麓足瘫肥,一般农衷肥6000-67500kg/h㎡,适当施些化肥,以后不再施肥。

  党参怎么育苗,党参的育苗技术

  四、霄苗时间和噩种量

  党参在春夏两季均可育苗,播种量3O~37,5kg/h㎡,插深2~3cm,先翻地后播种,因为党参种子小,顶土能力弱,播种时必须掌握好播种深度,过深不易出苗。播后立即用麦革或牛马粪疆盏,覆盏厚度为2~ 3cm,粪为1~2cm,这样有利于保湿和防止日晒。

  五、膏苗地田间蕾理

  参苗生长细弱,怕晒,怕早,应根据参苗的生长发育特点,采取适当措施。如墒情伯干应及时挠木,承潦差的地方,可采取喷灌,以保垒苗、壮苗,参苗长大后可少浇水,水分过多易造成枝叶徒长,在雨季还要注意摊水,育苗地要及耐铺草,当参苗长到6~8cm时进行第一扶锄草,苗高14~17cm 时琏打第二次铺革,注意铺草要细心、勿伤幼小参苗。同时要受时防冶地下害虫。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

  增强抵抗力

  党参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降血压

  能扩张周围血管而降低血压,又可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补中益气

  党参的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功能补脾益肺,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者。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也宜使用党参。

  养血

  党参补气兼能养血,这是它的又一大特点。所以气血两虚,气短心悸,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人,也宜服用党参。

  防治胃溃疡

  有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

  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55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