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3)

时间: 谢君787 分享

  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

  (第3课)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

  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一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第二课)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6、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政策有: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延续并发展社会福利政策。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80年代,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建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

  90年代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经济进行改革,经济持续增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2、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1)政府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2)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3)美国的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60年代,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3、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背景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兵变)

  农业实施余粮收集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

  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改变国家垄断,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国家配给制,实物分配制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结果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新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政治方面:(1)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2)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方面:(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2)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作用(3)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4)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5、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20页,):

  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

  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1236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