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什么是边际成本的意思概念介绍

什么是边际成本的意思概念介绍

时间: 谢君787 分享

什么是边际成本的意思概念介绍

  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称为边际成本。那么你对边际成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边际成本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什么是边际成本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也可能会增加。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简写为MC或MPC。

  边际成本的原理

  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称为边际成本。由定义得知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TC)的变化量(△TC)除以对应的产量上的变化量(△Q):总成本的变化量/ 产量变化量 即: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

  理论上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这个总成本包括不变和可变成本)。

  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会先减少,后增加。

  当产量很小时,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产量很小,随着企业雇佣更多的员工进行生产,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也开始变大,假设增加的第一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是10,那么增加的第二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可能是15甚至更高,第三个会是30。这对应生产函数曲线的第一个阶梯,即边际产品随着投入的增加以递增的比例增加(就是说增长率不是常数而是递增的,从生产函数的斜率可以看出,斜率越大增长率越大),在这一阶段产量的增加速度超过成本的增加速率,从而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员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变得拥挤,这时候每增加的一个员工依然会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但是这个利用率的提高会慢慢减慢下来(生活中我们称之为窝工),这对应 生产函数的第二个阶梯,即生产函数的斜率逐渐从第一个阶梯时的最大值减少到0,当员工增加到某一程度,再增加一个员工时,这个员工对产量的贡献将会是0,即边际产量为0,在这一阶段时,产量的增加速率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到零,而成本的增加速率(每个员工的费用,加上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大于产量的增加速率,从而边际成本增大。

  即从边际成本曲线可以看出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递增。

  而边际成本递增的根本原因就是边际产品的递减原则。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例如,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 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若生产101个时,其总成本5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高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指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边际成本的作用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的计算:

  边际成本计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与概念不一致。但从应试角度,还应按其掌握。

  教材边际成本计算:新筹资的加权成本,即为边际成本。

  【例6】2002年企业资金120万元,加权成本10%。2003年企业计划新筹资金80万元,80万元的加权成本12%,分别计算筹资后的加权成本和加权成本增加。

  【解】筹资后总资金=120万+80万=200万元

  筹资后加权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筹资前后加权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际成本。而教材将新筹资的加权成本12%作为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的英文为:incremental cost或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的区别

  边际成本和单位平均成本不一样,单位平均成本考虑了全部的产品,而边际成本忽略了最后一个产品之前的。例如,每辆汽车的平均成本包括生产第一辆车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辆车上进行分配)。而边际成本根本不考虑固定成本。边际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的一种方法。用于计算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或劳务的生产成本,对制成品和在产品、存货计价,计量企业获得的利润。在边际成本法下,企业所有的成本都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按照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工会定义;边际成本法是一种会计制度,在此制度下,成本单位仅包括变动成本,某一时期的固定成本全部由边际贡献毛益中销记。这样处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理由是:每生产一件产品,变动成本都会起变化,而固定成本则不管产量多少都支付。因此,贡献毛益首先用于弥补固定成本,如补偿有余就是利润,补偿不足就是亏损。

  作为管理会计的一种方法,边际成本在中国的会计工作实践中运用还不是很广泛,会计职能的发挥也受到一定限制,中国目前还没有注册管理会计师,而英国在1972年就开始了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的资格考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以及适应中国加入WTO的要求,会计必须与国际接轨。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是“总结过去”的话,那么管理会计就是“决策未来”。
看过“边际成本是什么“的人还看了:

1.学会成功思考经济问题的思维秘诀

2.免费商业模式的未来

3.试论火力发电企业竞价策略

4.软件盗版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5.从经济学成本看会计学成本的发展趋势

6.市场结构怎么分类

134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