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2)

时间: 谢君787 分享

  07冒号

  “;”冒号酱紫用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

  A、 用于引起下文的词语后

  冒号引起下文,一般是在分叙几种事物或列举几种情况之前,先有一个总括语进行总括说明,在总括语之后,用冒号表示。

  如:有学者将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文献考古阶段;第二阶段,是实物考古阶段;第三阶段,是对建筑之诠释阶段。

  B、 用于总括前文的词语前

  冒号总括上文,一般是先分叙几种事物或列举几种情况,最后在总结说明之前,用冒号表示,起总括的作用。

  如: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C、 用于解释性分句前

  如:第一次跨进项南家的客厅,冷不丁吃一惊,吃惊这客厅的陈设:一桌、一椅、一花一草、一字一画,都好生眼熟,仿佛在哪儿见过?!

  D、用于引语“某某说”之后

  如: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E、 用于判断词“是”的后面

  冒号用于判断词“是”的后面,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是”后面的词语的注意;二是便于在“是”的后面做分条式列举。

  如:我要讲的是:有些节奏和音调优美的语言,听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和谐,的确赛似唱歌一样,美妙动人。

  F、 用于“注意”、“指出”、“证明”、“例如”、“如下”后

  如:1、例如:2、现实与经验表明: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难以同时兼得。

  G、用于写信、讲话稿的呼语后

  如:1、广平兄:2、各位领导、同志们:

  08引号

  引号不能马虎写,是“” ‘’哦

  A、 用于标明文章中引用的部分

  引用他人的话、书中的话、自己的话,或者是人物的对话,来说明一件事情,证明一个道理。

  如:1、邓小平同志有一次在讲实事求是及实践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我个子很矮,所以总是从下面看问题。”2、“你姓什么?”“我姓冬。”

  B、 用于标示文章中需要突出的、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文章中有一些词不能按字面义、常用义去理解,用引号标示,既突出作用,又引起读者注意。

  如:个别干部为求功名,往往是拜不动这尊“神”,又去敬那个“菩萨”。

  C、 用于标示文章中的反语、讽刺语

  行文中为了达到特殊性修辞效果,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时,都应用引号标示。

  如:在外国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D、用于标示文中的象声词

  如:我突然听到了楼上的房门已“吱”地推开了一条缝。

  E、 用于标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方言土语、格言等

  如:1、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2、还是俗语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实践着古人的遗训。

  F、 用于标示文章中的简称词语

  如: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

  G、用于标示文章中出现的新名词

  如:当前必须禁止设计制造“电子情人”,因为它和“克隆人”一样,对人类有负面影响。

  09括号

  符号多种写法要注意

  括号的书写形式有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最常用的是圆括号。

  A、 用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

  行文中对句中的某些词语需要加以解释说明时,要用括号标明。

  如: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 用于注释整个句子

  行文中对于用来注释整个句子的语句,要用括号标明,称之为句外括号。

  如:生活中不存在透视图中所表现的那种单幅静止画面。(至于人用双眼观察,而透视原理基于单眼条件下的光学原理,则有更为深层的矛盾,这里姑且不谈。)

  C、 用于标明插叙动作的词语或剧本中关于人物情态和环境的描写说明

  在行文时为了表示描写对象的情绪和听众的反应,须用括号将其引括出来,使之文字醒目、层次清楚,并与正文相区别。

  如:1、北京某大学邀请话剧《光绪政变》中的慈禧太后扮演者作演讲,主持人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好不容易把“老佛爷”——慈禧太后——请来了!(掌声、笑声,听众情绪顿时热烈起来。)2、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D、用于标明序次语

  如:(一)(二)(三)(1)(2)(3)

  E、 用于标明事情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如:1、汕头开埠(1860)以后,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潮汕文化有了一些新的发展。2、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在苏联)

  F、 用于标明引文或文章的出处

  如:谢国良在《〈孙子〉思想研讨》(《军事史林》1986年1—4期)一文中指出

  G、用于标明文章的转接起讫

  如:1、(下转第X页)2、(待续)3、(上接第XX页)

  H、 用于给汉字拼音

  如:1、“戌”(xū)2、不饮千觞与百觞。(觞:shāng,盛酒器。)

  I、 用于字典、辞书中的词条解释

  这里的括号一般用方头括号比较醒目。

  如:【巧言令色】言辞说得动听,颜色装得可爱,用来取悦于人。

  J、 用于行文中的订正和补充性词语

  在引用他人的话语时,如果有错漏的地方,可用括号进行订正或补充。

  如:“绍光我感谢您忘不了我,关心照顾我,您是我一生终(中)最忘了的朋友。”

  10破折号

  输入形式是 —— 不是 -------

  破折号主要作用是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虽然它的使用频率不高,但用途广泛,用法复杂,要掌握好它,并不很容易。

  A、 用于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如:我要到高原的湖边去,寻找我童年的崇拜物——蓝天上的鹰们。

  B、 用于标明语意的转换

  在说话时,由一个话题突然转到另一个话题,或在思考时,由一个问题突转到另个问题,就应该用破析号标明语意的转换。

  如: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进门的小王说。2、我乘夜行的火车穿过湟水谷地走向草原,谷地里那忽近忽远的灯火把一个个村庄移到了身后——母亲肯定在一盏油灯下念及我。

  C、 用于标明语意的递进

  如:他们除了在绝望中寄人篱下——流落他乡——悲愤自戕之外,也就没有别的结局可循。

  D、用于标明语意的转折

  这与语意的转换是有区别的,语意的转换是转到另一个不同的意思,而语意的转折,是转换到相对或相反的意思上去。

  如:到河滩挖“浪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E、 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

  其特点是破折号前面表示结果,破折号后面的表示原因。

  如:神州万里幅员,我最钟情于大西北。并非故乡,远胜故乡——故乡之谓仍是一个狭小的概念。

  F、 用于标明行文中的插说

  行文中的插说是独立于正文之外的语词。为了区别于正文,插说之前可用破折号标明。

  如:这末一句又击中了我——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动了回家的念头。

  G、用于总说与分说之间

  其特点是破折号前面的句子是总说的形式,破折号后面是分说的部分。

  如:这个农民问过几家旅馆,住宿都要几十元钱——有的要五十元,有的要三十元,最便宜也要二十元。

  H、 用于引下文

  为了表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紧密关系,特意将破折号置于语句或段落的末尾,起到导引下文的作用。

  如:飞机场的贵宾室里,张学良夫妇被蜂拥而至的记者们团团围住——

  记者:您是在何时和李登辉总统谈到希望出国的?

  I、 用于总结上文

  其特点是破折号后面是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如:“……反过来,孤单一个人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J、 用于歇后语前后两部分之间

  如:原因是我的儿子要结婚,罗锅子上树——前(钱)紧。

  K、 用于表示语音的中断、停顿和延长

  如:1、侍萍: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2、方达生:你——

  L、 用于表示语句或文章的出处、作者

  如: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唐·刘禹锡《堤上行》

  M、用于标明人物的对话或列举的事项

  用破折号标明人物的对话,可不再用冒号和引号,有醒目的作用。

  如:——你们斑斓的人生激起我创作的冲动,我真想写你们的爱情。

  ——哎哟,人老的老了,死的死了,还弹什么浪漫曲!

155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