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导弹

时间: 巩诗1755 分享

  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下俄罗斯的白杨-M导弹的核心数据。

  战略导弹白杨M(陆基机动),重 量47200公斤(104000磅),长 度22.7米(74.47英尺)、直 径1.9米(6英尺3英寸)、动 力三级固体推进剂速度7320米/秒、白杨-M导弹是俄罗斯联邦总统的超级秘密武器。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重47吨,长近23米,安装有固体燃料发动机,能以疯狂的速度拔地而起,可以摧毁1万公里以外的目标。而无论敌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拦截,都难以把它击落,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称“白杨—M导弹”为“疯子”的原因。美国人承认,“白杨—M导弹”大大降低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效果,从而使他们的计划产生了混乱。

  白杨”-M导弹系统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所拥有的战术技术性能优势。该导弹为单弹头式洲际战略弹道导弹,采用多种制导方式,是一种3级固体燃料导弹,既可机动发射,也可固定发射。该导弹长(带战斗部时)22.7米,直径1.95米,导弹发射重量47.2吨,投掷重1200千克,飞行距离将近20000公里,核装药的准确当量虽未公布,但根据某些信息可以确定,弹头爆炸当量约为55万吨,同时命中精度也有较大的提高(圆概率偏差60米)。它是导弹防御系统的克星!穿越敌方反导弹防御体系

  但并不完全是上述这些指标使“白杨”-M导弹系统成为现代化的武器系统,其主要优势是它在穿越敌方反导弹防御体系时的飞行和作战稳定性能。首次使用的3台巡航固体燃料发动机功率强大,这不仅可增加导弹战斗部的重量,也可使导弹能够比其它俄制导弹以更快的速度飞行,大大缩减导弹在轨迹主动段中的时间和高度,同时,数十台辅助发动机、操纵仪表和设备使这种快速飞行很难被敌方预料到,从而极大地提高克服敌各种反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

  虽然,在所有的“白杨”-M导弹试射中美国的侦察卫星都极力进行跟踪,但据俄专家估计,美国人至今也不明白,该导弹是如何“跳过美电子监测仪器监督系统的。即使美国人事先也接到了这一导弹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参数,但他们也未搞清这一问题。看来,俄在新型武器系统中专用技术的使用不仅仅限于导弹的重量和体积指标上。

  安装有准确的引导和控制系统“白杨”-M导弹上安装有准确的引导和控制系统,由于在这一系统中采用了新技术,“白杨”-M导弹的核武杀伤因素极为稳定,导弹完全没有对电磁脉冲的敏感性,可以毫无问题地发射、飞行并最终击中地球另一端的目标。可以与任何发射装置进行统一配套

  “白杨”-M导弹系统又一个突出的性能是它可以与任何发射装置进行统一配套。该系统可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无需专门建立新的发射装置,该导弹完全可与现有的作战指挥和通信系统兼容匹配,这可使导弹系统装备部队的费用减少一半以上。据称,接纳这一新型武器系统,只需在发射井中安装30%的新设备,其余的稍加改装即可。

  ss18撒旦(陆基固定)Р-36М2 “Воевода”R-36M2“总督”重型洲际导弹北约代号:SS-18 Mod 5、6 “Satan(撒旦)”重型洲际导弹是苏联建造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洲际导弹。SS-18是一款极其现代化的导弹目前所有SS-18均为88年完成研制,大幅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它的研发和美国海军三叉戟2型导弹处于同一时间段,集中了当时最新技术,但是其荷载能力为美国现役最强导弹三叉戟2型导弹3倍,射程为三叉戟2导弹2倍。后者荷载能力为2.8吨总荷载下射程7600公里。

  美军现役唯一的陆军洲际导弹民兵3型导弹均为60年代晚期研发,而被裁掉的于1986年服役的和平保卫者MX洲际导弹也相对现役所有SS-18属于落后型号。截止2000年9月,该各型该导弹共进行150次发射,除4次研发时代的发射失败以外,全部成功。设计威力大SS-18本身就是为打击发射井等加固目标而设计的,因此一开始就将大威力作为目标。

  在导弹设计中,注重了导弹的巨大推力,其有效载荷接近9吨,这一能力即使是今天的运载火箭也少有能及。巨大的推力使其可以携带更大、更多的核弹头,SS-18单弹头威力甚至曾达到2000万~2500万吨TNT当量,而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威力也只不过1.5万吨,相当于1600多个广岛原子弹。其多弹头型导弹可以携带10个500千吨当量子弹头,而美国1986年才服役的“和平卫士”导弹携带的是10个475千吨当量的子弹头,现在唯一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民兵”3携带的是3个335千吨当量子弹头。单从威力上看,能和它相比的只有其前身SS-9,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很可能会成为绝无仅有的导弹“巨无霸”。

  打击效率高分导式弹头与集束式弹头的无法自主打击目标不同,能够分别打击各自的目标,也就是说以1当10,1枚导弹可完成10枚导弹的打击任务。而且,SS-18在发展到IV型时,其精度已经达到350米以内,而同期的“民兵”3导弹的精度在370米以上。作为核武器,SS-18的打击精度在今天仍不落后,这使其具有很强的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被认为是良好的第一次打击武器。此外,由于该导弹子弹头多,可以很容易饱和攻击敌人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因此最终在敌人阵地上空幸存的弹头比例也会较高。据美国防务专家估计,如果苏联对美国发动第一次打击,用部署的SS-18就足以摧毁美国65%~80%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两个核弹头打击一个地下井),而且还能保留1000枚SS-18导弹弹头来打击美其它目标。因此其较高的精度加上分导式的弹头,使它成为了今天打击效率最高的导弹之一。

  抗打击能力强SS-18在阵地建设中非常重视抗核打击能力。苏联从1974年开始将SS-18部署在升级的SS-的掩体中。由于SS-9采用热发射,发射井下面和周围都建有排烟道,这大大降低了发射井抗压强度。而SS-18采用类似潜射导弹的地下井冷发射,因此将排烟道的空间浇铸上了水泥,缩小了发射井的直径,显著提高了发射井的抗压强度。SS-18的发射井筒深39米,直径5.9米。这些发射井在80年代初期再度改良,已可承受每平方厘米365千克以上的压力。同期美国“民兵”导弹发射井的抗压强度只有每平方厘米175千克。此外,为抗近距离核爆打击,SS-18的弹上和阵地电子设备都经过抗核爆电磁脉冲加固,使其具有很强的反击作战能力。导弹射程远,推力大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保证了导弹较大的射程。

  为了扩大导弹射程,SS-18在设计中主要采用两项新技术。一是采用冷发射。SS-18装在玻璃钢制成的运输一发射筒中,然后再部署在发射井内。导弹发射时由安装在运输一发射筒底部的燃气发生器将导弹推出发射筒,一级主发动机在导弹出井后点火起动。这使导弹不需要耗费自身的燃料而渡过了最费燃料的起飞阶段。二是导弹采用了燃料耗尽关机技术,充分应用了所带燃料,提高了燃料使用效率。此外,运输—发射筒冷发射技术还减少了日常对导弹的维护。内部结构紧凑从外形上看,SS-18无疑是庞然大物,但与其巨大的推力相比其内部结构仍然紧凑严密。

  一是导弹一级的4个发动机为整体的总成系统;二是将二级火箭发动机完全浸入推进剂箱,使之融为一体;三是首次采用了级间气体分离技术(推进剂贮箱化学增压技术),从推进剂贮箱释放出增压气体使分离的级减速(将燃烧剂喷入氧化剂箱或者将氧化剂喷入燃烧剂箱燃烧),这样就可以不必采用专门的制动发动机,并且简化了增压系统设备。这些措施使SS-18在保持与SS-9同样的外形尺寸情况下,起飞重量由183吨增加到200.6吨,投射重量由5.8吨增加到8.8吨。三叉戟D5(潜基)三叉戟二型潜射弹道导弹现状:服役中规格:长13.41米;宽2.11米射程:满载时4000海里(约7800公里)最大射程6000海里(约11100公里)发射重量:58068公斤投掷重量:2722公斤发射方式:三节推进;固态燃料导引系统:惯性,可接收NAVSTAR卫星导引弹头:一般装载3-14枚10万吨当量的W76或万吨当量的W88两种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为MK-5型圆周公算偏差值:91~122米

20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