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天津人爱吃什么小吃

天津人爱吃什么小吃

时间: 肖阳1034 分享

天津人爱吃什么小吃

  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汇集了八方来客,也带来了八方美食,构成了天津特色的津门美食。提起天津的小吃,既有独特的色、香、味,又物美价廉,尤为天津人所乐道。下面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有名的小吃

  十八街麻花

  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

  狗不理包子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游者的遗憾。刚出屉的热气腾腾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狗不理包子好吃关键在于选料、配放、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是有一定的绝招儿,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

  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已有百余年历史,店主叫高贵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其名。他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卖包子忙的顾不上与顾客说话,人们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长,喊顺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贵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记了。狗不理包子不仅在历史上为慈禧太后喜爱;今天,也深得大众百姓和外国友人的青睐。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生产有百余年历史,清光绪年间,创始人炸糕刘刘万春以卖炸糕谋生,由于精工细做,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加之该店铺选址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被众食客戏称为耳朵眼炸糕,旺销不衰。1957年该店加入公私的合营,78年经市饮食公司定名为耳朵眼炸糕店。

  耳朵眼炸糕精选上乘江来,水店加工面浆用上为赤夏,白糖经传统工艺制馅,指定油类炸制,成品外皮金黄、酥脆不艮,馅心香香但不腻、适口性强,且无任何添加剂,可谓绿色营养食。

  耳朵眼炸糕自一九八三年以来多次被市政府、市商委、市烹协、市饮食公司评为优质食品全鼎奖,一九九四年第五届亚太博览会荣获金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被中国烹协认定为中华名小吃。耳朵眼炸糕与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被市商委和烹协命名为天津三绝食品。

  煎饼果子和锅巴菜

  煎饼果子和锅巴菜是天津所独有的,别的城市都很少有的。据说煎饼果子和锅巴菜都是百年前由山东传来的经天津人改进成这个样子的,在《天津杂记》(成书于一八八四年),《天津纪略》(成书于一八九八年,也就是八国联军进犯天津的前二年)记天津风土掌故之事,还未见提到煎饼果子和锅巴菜,所以他们风行于庚子之前是不大可能的,如其从本世纪之初在天津出现,这样也将近百年了。

  煎饼的主料是绿豆,小米,虾米(皮米)及香料,水,磨成浆。煎饼要用平锅现摊现卖,每张煎好(可加摊一个鸡蛋)裹一油条成卷,煎锅涂油少许,再煎片刻,稍焦,抹面酱,撒葱花,折起称为一套。锅巴菜以事先摊好的大张煎饼,切成柳叶条,放在卤锅(一直不断火)内稍加搅拌,连卤盛碗。再加腐乳汁、芝麻酱、香菜、辣子糊,五味俱全。

  锅巴菜一要煎饼摊得薄,二要打卤用洗面筋洗出来的浆粉。煎饼果子和锅巴菜都是热吃的,夏天也如此,他们都是以绿豆为主料,佐以小米,所以能解毒清热,开胃健脾,化淤滞,疗便秘,有益健康,白吃不厌,而且酒后可解酒。

  糖炒栗子

  甘果中的栗子,是人们嗜食的佳品,吃法多样,因地而异。江南剥栗肉与枣共煮叫栗枣汤;壳劈之为半,加盐煮之曰盐水栗子。北方冬季把生栗放在篮子里,悬之檐下晒之数日,等到果实干缩,生而食之,其味更甜,叫做风甘栗子。至于腊月初八制腊八粥,栗子更为粥中不可缺少之物。

  京华北海仿膳名产小窝头,据说由栗子粉制成,昔为宫中御用供慈禧太后佐餐。现在最普通的吃法,唯推糖炒栗子。用砂置铁釜中,加以饴糖置火上炒热,投栗其中滚翻炒炙,熟后栗壳呈红褐色,去壳后果实松、软、香、甜,为小吃珍品。

  中国为产栗之乡,质优首推燕冀。史记载:燕秦千树栗,其人与千户侯等。可见出产之丰。现代以良乡和遵化产称为上品。统称天津栗子,其实并非天津产,而集中天津销售各地,因而天津享名。

  据《析津日记》载苏秦谓燕民虽不耕作而足以枣栗,唐时范阳为土贡,今燕京市肆及秋则以炀拌杂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颇甘,以御栗名。由此可见燕冀产栗战国时已负盛名,而糖炒栗子则远在辽代已遍及市肆了。

  京津两地,秋冬之际,凡甘鲜果店均于肆门前设一灶,炒栗招客。出锅新栗热气炙手,趁热剥食,内外皮皆落。如待冷剥之,则内皮附肉难于脱落,而质已变硬,食之松软之感。

  四大扒

  四大扒不是可单独成席的菜肴,而是为成桌酒席的其他主要菜起衬托作用的配菜。四大扒并不是只有四种,而是由于其相对八大碗而言只是配菜,所以称为四大扒

  八大碗

  八大碗酒席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每桌坐上八个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八碗前的凉碟酒肴,是六个或十二个干、鲜冷荤。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独面筋、川肉丝、川大丸子、烧肉、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

  冬令四珍

  冬令四珍是指铁雀、银鱼、紫蟹、韭黄。铁雀是麻雀的一种,冬季捕食后用油烹,是下酒佳肴。银鱼是一种北方美味,最常见的吃法是用银鱼蘸蛋清置油中炸熟,作银鱼坨,吃到嘴里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道。紫蟹是蟹的一种,体积小如铜钱,虽然小但蟹黄饱满且肥,在吃火锅时汤中如添了蟹黄就增加香味,身价十倍了。而韭黄炒鸡蛋更是一种虽普遍但又十分可口的佐餐小菜。

  馄饨

  馄饨在津京一带叫馄饨,广东叫云吞,四川叫抄手。天津的馄饨有自己的特色,馅大皮薄,个大。大多都是用鲜猪肉加葱姜调料拌馅,鸡汤或排骨汤加味精,煮出来异常鲜美。爱吃酸的,加点醋;爱吃麻辣的,加点胡椒面,更加开胃,增加食欲。

  天津不少饭馆都出售馄饨,较为有名的有致美斋,周家食堂,吉美林,登瀛楼等,其中有的是南方风味,有的是北方风味,品尝起来风味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讲究一些的,汤里放些鸡丝,皮蛋,有的放上点虾干、冬菜、紫菜,次点的放些香菜,都能提味增鲜。

  茶汤

  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也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但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办。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售者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必须双脚撇开半蹲式,才能立稳。

  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壶嘴边,等水一冲出,碗要随时变换距离,以掌握开水适量来控制它的厚薄程度,并不使开水外溢,激出糖浆,这是技巧之一。

  右手要有足够的控制力量,开水一出壶口,正好注入碗内。要一次完成,才能冲熟茶汤,否则滴滴嗒嗒注水,茶汤必生,不能吃,那就亏本了。同时也要注意水出得猛,会浇在自己手上,烫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这是技巧之二。所以卖茶汤没有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

  你看他双脚分开,双臂分左右摆好架势取得平衡,一副伸缩自如的动作,不知要费多少气力!那些老手,开水出口,碗口和壶口距离有时在一二尺的地方。开水全部入碗,点滴不外溢,而且说止即止,一次冲熟,厚薄合乎要求,从来没见过加水再冲,或冲坏一碗再换一碗的。茶汤滋味储蓄,除香甜外,有一股谷的朴实之气,给人以亲切感。

  13种天津街边的小吃

  一、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也叫糖葫芦,我还是习惯叫它糖堆儿。

  北京的冰糖葫芦是将山楂用竹签串起蘸上糖,吃起来又酸又甜又脆。而天津卫的大糖堆儿却说不清有多少品种,单说山楂(红果)这一种原料,就有生、熟红果两类,生红果中有带不带馅之分,带馅中有镶核桃仁儿、什锦果仁、蜜饯之分,而红果外还有水果、山药、小山药豆之分。

  我小时候最常吃的冰糖葫芦,就是一根竹签串一株山楂,简简单单、酸酸甜甜,卖冰糖葫芦的师傅推着个小车走街串巷,或守在马路边,举着扩音喇叭用天津本地的方言叫卖着消食开胃大糖堆儿,一整个冬天都吃不腻。

  二、糖粘子

  糖粘子是天津小吃特产之一,学名叫糖雪球。

  我第一次吃糖粘子是在许多年前的春节,当时去亲戚家拜年,就在桌上发现了这样一种零食,糖裹着山楂被盛在纸兜里,挑一个咬一口,山楂新鲜,糖在嘴里慢慢化开,吃起来酸甜可口不粘牙。

  不过糖粘子易融化,只适宜在冬天食用。

  三、熟梨糕

  熟梨糕其实与梨无关,其中的“梨”字应该与“哩”字相通,意思是“熟哩儿”。而早在清嘉庆时期出版的《竹枝词》(风俗诗)中就有对熟梨糕的描述,即:果馅鲜鲜欲蒸熟,响鸣阵阵绕耳朵。

  小时候一听到“嗡儿嗡儿”的汽笛声,就会出去买上一份熟梨糕,做熟梨糕的师傅动作麻利,不一会儿就能把糕全部蒸好,再抹上自己爱吃的酱料,用一张能吃的薄饼托着,要趁热才好吃。

  四、大梨糕

  大梨糕是天津的一道经典特色糕点,有顺口溜说:大梨糕大梨糕,小孩吃了不摔跤,我听说的关于大梨糕的顺口溜与前面写到的有一点出入,说的是:吃了大梨糕,走路不摔跤。感觉用天津话念出来会更有韵味。

  第一次吃的大梨糕是亲戚从古文化街买回来的,咬一口脆得掉渣,味道起先是甜,再后来会有些微的苦,这苦中有甜的口感,据说是不少70后的儿时回忆呢!

  五、拔糖

  拔糖,属天津地方特色糖果类小吃。

  我上小学的时候对拔糖的印象最为深刻,那个时候学校门口就有卖拔糖的老师傅,买一份拔糖拿在手里,一手拿一根小木棍将糖拔起,扯起长长的糖丝后再缠到小木棍上,那个时候买拔糖不仅是为了吃,更是因为拔糖的有趣、好玩。

  六、糖画

  和拔糖一样,糖画也是经常出现在我小时候学校门口的零食,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买糖画吃是一种乐趣,看老师傅制作糖画又是另外一种乐趣。

  买糖画时选一个你喜欢的样式告诉老师傅,就见老师傅手法灵活,舀一勺糖汁后倾斜勺子在石板上绘起了画,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能将糖画完成,然后将一根竹签置于其上黏好,再用小铲刀将糖画从石板上铲下,全过程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七、刨冰

  刨冰,夏天常见的冷饮之一,选一整块儿冰放到机器里粉碎,然后浇上自己喜欢的酱料,小时候偏爱酸梅膏口味的,要在冰沙上加好多才行。

  冰沙清凉,搭配五颜六色的酱料后口味多样,消暑解渴还好吃,也是我关于夏天的记忆之一。

  八、茶汤

  相传茶汤起源于明代,因用热水冲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汤。

  印象里我只吃过一次茶汤,还是在春节期间和家大人逛鼓楼的时候,茶汤上加了芝麻、核桃仁、葡萄干等辅料,口感非常得爽滑香甜,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茶汤,而是用来冲制茶汤的龙嘴大铜壶,铜壶上镶有铜龙,龙须、龙爪,龙鳞清晰可辨,是天津民俗文化的象征之一。

  九、棉花糖

  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门口有卖现成棉花糖的师傅,放学后偶尔会买上一根,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吃完。后来在古文化街看到过棉花糖的制作流程,将糖撒入正转圈的机器里,然后拿一根竹签将呈絮状的糖来回裹住,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能裹出一个又大又软的棉花糖来。

  十、杨村糕干

  我查了下杨村糕干的历史,说的是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杨村糕干创始人杜金、杜银兄弟因生活逼迫,二人携家眷由浙江绍兴来到杨村北郑庄村定居,在那开了一个糕干店,靠卖糕干为生。他们把米碾成面,和以白糖蒸成糕干,沿街叫卖,当地人品尝后也很喜欢,因杜家制作的糕干别具风格,买卖开始兴隆起来。

  杨村糕干吃起来香甜可口、质地松软,不过有一点干,但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十一、天津药糖

  药糖起源于天津卫,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原始配方多针对换季上火引起的常见杂症有显著的食疗保健作用,所以在换季时,近代天津人普遍食用,并俗称其为“药糖”。

  药糖又称砂板糖、茶膏糖、萝卜糖、梨膏糖、凉糖,因为口感清凉,我家习惯叫它凉糖,现在似乎很少听到药糖的吆喝声了。

  十二、天津切糕

  天津切糕,以江米、糯米、白糖为主料,加入红枣或豆沙蒸制而成,其色泽白润、黏而不腻,热食香甜、凉吃爽口。

  原来总能看见有师傅推着辆小车卖切糕,一般有红枣或豆沙两个品种,我偏爱豆沙口味的,再在切糕上撒一层白砂糖,凉着吃真得很美味。

  十三、爆米花

  我在这里提到的爆米花是老式爆米花,早前住胡同里,这种老式爆米花很受欢迎,有孩子的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出来,围在爆米花师傅身前,等听到“砰”的一声响后,买回家一大捧给孩子吃。

  现在这种老式爆米花已经很少见了,慢慢地也就成为了回忆。
猜你喜欢

1.天津当地人最爱的美食

2.到天津必吃美食

3.天津小吃加盟有哪些

4.北方小吃的特色美食介绍

5.天津早点小吃加盟店有哪些

6.全国最有特色的十大地方美食

7.天津特色小吃做法

8.最美味早餐小吃排行

328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