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薪水的起源是什么

薪水的起源是什么

时间: 东艳656 分享

薪水的起源是什么

  薪水(xīn shuǐ)又叫薪俸、薪给、薪金。而部队,警察里称为薪饷。那么,薪水的起源是什么?

  薪水的起源

  现代人所说的工资,古语叫薪水,本指打柴汲水。据《南史·陶潜传》记载:陶潜送给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说:“你每日生活开支费用,自己难以供给自己,现派一个仆人来帮助你打柴汲水。他也是人家的儿子,要好好待他。”所谓好好待他,便要给那人相应的报酬。

  东汉以前,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粮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货币形式为俸禄发给朝廷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如:“月给”、“月薪”、“月钱”等,而明代曾将俸禄称“月费”,后又改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而在魏晋六朝时,“薪水”一词除了指砍柴汲水外,也逐渐发展为日常开支费用的意思,如《魏书·卢昶伟》中记载:“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费用。现代一般人按月支取的工资近乎古代的“月俸”、“月费”,主要也是用来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因此,人们常把工资称为“薪水”。

  其实薪水由打柴汲水演变成工资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里引用一下古代的诗文:《魏书·卢玄传》:“若实有此,卿可量朐山 薪水得支几时……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宋叶适《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虏既解去,襄城米未食者十五万,薪水不乏,竟完二城,皆如公策。”明袁可立《陈发兵出海之期疏》:“西则双岛可住舟,但薪水给于老岸,未便也。”宋陆游《示子遹》诗:“劳兼薪水奴初去,典到琴书事可知。”《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这是家兄的俸银一两,送与长兄先生,权为数日薪水之资。”这里的薪水指的都是生活必需品。

  后来,薪水渐渐指的是工资: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薪俸》:“按此知国初官员有给薪之例,故至今薪俸之名犹在人口,而近来各局委员有薪水之给,亦本此也。”曹禺《日出》第二幕:“我不是说你的薪水。从薪水里,自然是挤不出油水来。”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昆明西南联大教授王了一先生,针对当时社会状况,写下了《领薪水》一文,引起教育界和当时公务员的共鸣,文中开头说:“薪水本来是—种客气的话,意思是说,你所得的俸给或报酬太菲薄了,只够你买薪买水。”而后便说,三百元的正俸,不够每天买两担水;三千元的各种津贴,不够每天烧十斤炭或二十斤柴!开门七件事,还有六件没有着落!长此以往,我将提议把“薪水”改称为“茶水”,因为茶叶可多可少,我们现在的俸钱还买得起。等到连茶叶都买不起的时候,我又将提议改称为“风水”,因为除了喝开水之外,只好喝喝西北风!

34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