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道路养护文化基础知识

道路养护文化基础知识

时间: 谢君787 分享

道路养护文化基础知识

  我国的道路养护水平和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道路养护工人的安全问题更是不容乐观。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道路养护文化基础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道路养护文化基础知识

  一、基础概念

  城市道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按照各类道路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本着保证重点,养好一般的原则,将道路分为五类养护:(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

  (4)、支路(5)、街坊路。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是指为保持城市道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城市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指城市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

  二、道路养护管理的目的及作用

  城市道路养护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环节。道路养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行车顺畅和运输效率,还涉及到道路的使用年限,以及城市的市容环境。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经常保证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保证城市道路上的车辆安全、快速、舒适、经济地运行。城市道路养护范围包括:路基、路面、人行道、附属设施及其他设施(无障碍设施、路名牌等)。

  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后,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必然导致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大等特点,必须及时发现并迅速修复路面出现的各种病害。即使是很小的路面病害,如不及时处治,在城市道路上也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进而引起严重的交通阻塞,影响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从而降低了城市道路的运营效益。因此,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作用一般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了解并正确评价养护对象状况及服务水平,及时安排日常养护、专项养护及大修,保证城市道路良好行车环境。通过养护调查可以建立相应的技术状况数据库,为城市道路的运营管理提供完整、科学的技术数据,并将数据分析处理后为决策服务。

  (2)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一般来说,在城市道路投入使用后,由于建设期的种种原因,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出现诸如道路排水、边坡防护、通道设置、标牌处置、建筑物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后期的养护维修加以弥补,并逐步形成城市道路比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可以说养护也是对城市道路建设的一种补充与完善。

  (3)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由于城市道路具有交通流量大的特点,因而通过早期养护可以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使城市道路经常保持原有技术状态和标准。

  (4)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因路上障碍和设施维护不当造成使用者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负担,也直接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声誉。进一步加强养护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手段。

  三、常见城市道路路面破损情况简介

  (1)沥青路面

  坑槽: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0mm,面积超过0.04m²。

  松散:路面结合料失去结合力、集料松动,面积大于0.1m²。

  拥抱:路面局部隆起,峰谷高差大于15mm。

  翻浆:地基或路面湿软出现弹簧、破裂、冒出泥浆。

  沉陷:路面路基局部下沉,横向大于30mm。

  脱皮:路面层层状脱落,面积大于0.1m²。

  啃边:路面边缘破碎剥落,宽度大于0.1m。

  泛油:高温季节沥青被挤出,表面形成油层,行车出现轮迹。

  车辙: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深度大于15mm。 龟裂:缝宽3mm以上,缝距小于100mm,面积超1m²。

  网裂:缝宽1mm以上或缝距小于400mm,面积超1m²。

  搓板:路面纵向产生连续起伏,峰谷高差大于15mm。

  横坡不适:路面横坡小于1%或大于3%,或中线偏移、未设超高。 沟石不平:沟石不平整或缺失。

  井框高差:路面与检查井框高差大于20mm。

  (2)水泥路面

  沉陷:路面连续数块板下沉,低于相邻板面深度大于30mm。 破碎板:裂缝将整块板分割开,并有严重剥落或沉陷。

  坑洞:路面板粗集料脱落形成局部凹坑,面积大于0.1m²。

  板角断裂:裂缝将板角切断。

  露骨:路面板表面细集料散失、粗集料暴露,面积大于1m²。 拱胀:相邻板块相对邻近板向上突起30mm。

  错台:相邻板块垂直高差大于8mm。

  唧泥:路面接缝处或裂缝处挤出泥浆,板底出现脱空。

  裂缝:长度超过1m的开裂。

  缝料散失:接缝内填料散失,或填缝料与板边脱离、凹陷10mm以上。

  四、城市道路路面养护对策

  道路养护工程根据其工程性质、技术状况、工程规模、工程量等内容分为保养小修、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四类。具体划分规定如下:

  (1)保养小修——为保持道路功能和设施完好所进行的日常保养。对路面轻微损坏的零星修补,其工程量不宜大于400m2。主要包括:路面灌缝,修补坑槽,刷油封层,处理其他小面积的病害,整路段的路基整修、边沟清理,其他设施的小修维护。

  (2)中修工程——对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维修工程。以恢复道路原有技术状况,其工程量宜大于400m2,且不宜超过8000m2。主要包括:沥青路面大面积的刷油封层,沥青碎石封层,沥青混合料罩面,水泥路面集中清缝灌缝,水泥路面集中挖补换板,长路段的路基整修、边沟清理。

  (3)大修工程——对道路的较大损坏进行的全面综合维修、加固,以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进行局部改善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工程,其工程量宜大于8000m2或含基础施工的工程宜大于5000m2。主要包括:沥青路面翻修,水泥路面翻修。

  (4)改扩建工程——对道路及其设施不适应交通量及载重要求而需要提高技术等级和提高通行能力的工程。

  道路养护应结合城市的养护技术水平,根据道路不同的技术状况应进行预防性养护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恢复磨耗层的功能、提高抗滑能力、早期出现的裂缝处理等。
看过“道路养护文化基础知识“的人还看了:

1.传媒基础知识

2.关于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3.茶文化基础知识

4.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5.道路交通安全基本知识

9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