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分析论文

时间: 黄宇晴1068 分享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就业环境早已成为历史,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竞争加剧。为此,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分析论文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分析论文篇一

  “应届生,我们不要”,这是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最常听见也是最怕听见的话。一位企业负责人解释说:这不是我们故意给大学生泼冷水,而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确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东吴教育老师提醒正在求职的同学们,如果求职多次遭到碰壁,就不要再盲目的投简历,而是需要先冷清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你求职的道路?记住:“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拿着大学文凭和英语四级证书就能顺利的找到工作。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这些证书对求职没有特别大的作用。小朱是今年应届毕业生,从毕业到现在,她已经参加过N多招聘会,但是能到面试通知的却没几个。小朱郁闷的说,虽然自己拿着大学毕业证、学士学位证、英语六级证等各种证书,但似乎企业都不看重,反而更多的是问有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是我的弱项,但也是企业最看重的地方。

  2016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又如何呢?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与经济增速减缓有关,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有关;与农民工在农业之外求职再不用“舍近求远”有关;与农业本身吸引力的增强有关;与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协调有关;也与我国人口变动与劳动力供求状况有关。可以说,“用工荒”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性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职业培训和中介机构等多方面努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

  1、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

  就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GDP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明显扩大。据测算,每亿元GDP容纳的就业量,第二产业约为1058人,第三产业为1348人,后者超过前者约30%。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十年来单位GDP增长拉动新增就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08年以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加不足100万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万人。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7.7%,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但已连续两年低于8%的水平,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变缓,下行的压力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用工整体需求下降,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由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就业需求量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减缓,直接影响着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使得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为维护竞争优势,各国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后危机时代我国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对我国外部经济拉动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2、城镇化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我国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2%上升到2013年的53.7%。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就业压力减轻,但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城镇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有限,每年城镇中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需就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型城市转移的门槛较高。由于户籍限制、素质技能要求、就业信息不畅通等因素,农村转移劳动力寻找工作难度大。

  3、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影响到就业水平

  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要对涉及职工的转移安置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其中必然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此外,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业减少新员工吸纳,甚至排挤出部分劳动力,这也会导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4、区域经济格局调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导致劳动力流动新变化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如在东中西部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差距已经缩小至30元左右。区域就业形势差别明显,东部地区求职人数同比出现大幅下降。随着中西部地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工作环境好转,返乡就业、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外漂农民工的新选择。

  5、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对接

  从2009年以来,货币工资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有17个地区制定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普遍在14%左右。调查反映,当前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6、人口结构变化使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

  我国正在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开始减少,在新生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学生将占据一半左右的水平,农民工总量特别是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增速减缓,并逐步趋于稳定。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6年达到峰值,总量为9.99亿人,之后逐渐下降,到2020年将下降至9.87亿人。2011―2020年就业年均增速将比前期下降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4个百分点。城镇化加速推进所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不能弥补劳动力人数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就业形势不乐观任务依然艰巨

  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突出表现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今后会更加突出;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从影响未来就业的多种因素分析,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劳动力供求矛盾将继续对劳动者充分就业的实现产生一定影响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率高已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到年底,人力资源市场员工跳槽、另觅高就的现象十分普遍,节后企业一般都需要进行补充式的招聘;二是农民工“返城流”和企业“招工流”错位导致“招工难”加剧;三是技术人才供求失衡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企业对技术、高级技术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几乎所有行业的熟练技工、高级技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较大

  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二是部分企业对近期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三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当今世界经济低迷对就业的影响

  (一)、目前世界的就业形势

  2012年年初,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就业报告显示,世界需在近十年内创造6亿个就业岗位,才能保证持续的增长和社会稳定。

  相比之下,新兴国家的模式将会有所不同,但其结果会更为糟糕。随着出口贸易的萎缩,处于全球供应链底层的数百万劳工将丢掉饭碗。当他们陷入非正式工作的泥潭或者返乡务农的时候,贫困将会加剧。世界银行预计,2011年全球赤贫人口就增加约4400万人。

  (二)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14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尹蔚民分析说,“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 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超过700万人。

  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的原因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 — 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 660万个

  中国13亿人 ——中小企业 1100万个

  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企业超过3400万个。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为什么就业容易?鼓励人人创业,中小企业多,就业相对容易。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素质不能适应需要。据2000年《洛桑报告》称,在我国“合格工程师可获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在30多个国家中均属倒数第一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尽管中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真正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估计在16万人左右。大多数毕业生缺少项目实践,或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据统计,目前因为信息不畅,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强调高校、人事、劳动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我给2014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

  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希望。当然,自我设计时要切记做到知己知彼,特别是全面地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脾气秉性、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自己的才能以及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等等。为了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设计,建议运用科学的职业能力、心理、个性、适应性测量工具,好的职业测验工具将是你正确步入职业生涯的指南针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A.危机是危难也是机遇,没有追求就没有机会(冬泳).

  B.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而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C.学会从基层做起,到基层较苦,生活条件较差,但往往自己的自主权较强,锻炼的机会较多,成长快。

  D.正确看待收入。一个单位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收入少一些,但今后的发展机会相对多一些,收入提高也可能会快一些(实习800-1000元,毕业1500-4000元)。

  E.正确看待地区间差异。在城市类型的选择上,中心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

  F.不局限于自身专业,重在学以致用。客观审视自己,找出优势,根据自己的发展潜质来择业。不要死守本行,不求变通,应尽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的升级换代,不要让“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G.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我们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这里面有一个数字,我们全国64万个村委会,如果每一个村委会都设置一个助理,就是64万个职务。大学生到乡镇,现在有3.5万个乡镇政府,还有6.3万个街道办事处,又能够提供20万个左右兼职或者是助理岗位,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基层、农村的教育机构,所有这些如果都考虑进来的话,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H.关于大学生创业a.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多高?世界范围内是20%;在中国,有10%。目前创业培训的方法及模式仍待深究,现有的创业培训多是没有任何创业经验的“老师”执教,他们只能把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转移”给学生,或照搬国外的成功案例,“这样的培训是否有用?”

  3.拓宽求职渠道,改变求职方式是实现顺利就业的保证

  A.变被动等待社会需求信息,到主动收集社会需求信息

  大学生应该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寻找机会。平时多关注招聘会,企业说明会等企业信息,主动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而不能只一味地等待。

  B.改变“跟风求职”为“个性求职”

  以往大学生求职存在“四大集中”,集中时间、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用人单位,这不但加大了就业竞争激烈程度,而且导致社会行业的人才分布很不均衡,有的行业存在明显的人才过剩,而有的行业却人才匮乏。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C.人社部预测未来八大热门专业:据国家人社部的有关统计预测,今后几年我国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八大类: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

  D.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E、练好内功是实现就业之本

  a 、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b 、强烈的责任心

  c 、规范的行为意识

  d 、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e 、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f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g 、一定的社会经历。

  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分析论文篇二

  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关系着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学生和家长在做教育选择时的重要参考。那么,当前有多少毕业生在毕业时能确定去向?就业后收入如何?毕业生在各地区分布状况如何?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他们的择业过程和结果又怎样?特此就以我们学院学生就业情况为例做个分析,来说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局面。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就业趋势

  一、基本调查情况

  (一)就业环境

  在连续15年毕业人数递增的情况下,2016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2016届大学生就业人数只增不减,竞争压力大。据资料统计2001到2016年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在递增。

  (二)就业行为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 ,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 毕业生的就业行为饼形图

  (三)就业去向

  调查显示,我专业目前提前离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以“向中向沿海”为多。他们的就业分布状况按就业地区划分,在北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9.4%,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7.3%,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0.2%,在沿海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3.1%。主要分布着中部和沿海我认为有两=三个原因,第一中部主要聚集在武汉附近离学校近办事方便,另一方面,东部仍然是国家的经济重心。工业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不论是重化工业还是轻纺工业还是农业,东部地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国民生产总值在经济中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占绝对优势,虽然仍是以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为主,但已进入转型几段,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

  另外,近代以来,东部也是率先开放,接受外国先进思想文化较早,人们思想相对开放,积极的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港口、码头兴建,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不断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东部相对于西部,有着完全不对等优势。并且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选择原因和职业选择有很多雷同,在这里不详细分析。按就业地点分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1.0%,在地级市的占29.2%,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5.5%,在乡镇的占3.8%,在农村的为0.5%。 百分比北部沿海

  (四)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在已落实工作的同学中,依靠家里的社会关系找到工作的比例较高,占69.2%,而自己主动应聘找工作的相对较少,仅占30.8%。这一数据,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找工作时受到的来自自身条件及社会竞争的阻力较大,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关系来寻找工作;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了学生对自己应聘找工作的途径了解不多,依赖心理较重,缺乏受挫或碰壁的勇气。

  (五)就业岗位

  根据本专业目前就业岗位来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一枝独秀,占29.2%;其次是各类服务工作如保安、餐饮服务、销售服务、市场营销等,占20.2%;各类物流管理工作如快递员、仓库专员等占13.3%;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行政管理工作占12.8%;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

  就业岗位

  百分比技术工作服务工作专业相关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类型技术辅助工作一线生产农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占8.8%。可以说,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趋向多样化,表现出技术类、管理类、服务类三足鼎立的特征,但是。,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毕业生依旧很少,各类一线工人仅占调查者中的3.69%,从事农、林、渔、牧业生产工作的更少,仅占0.9%。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对于毕业生来所,就业选择多种多样,为毕业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也要看到,就业选择的“集聚”性很强,特别是对技术方面工作的选择,差不多和选择服务工作比例持平,并且远远高于本专业工作的比例;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专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经管学子,选择进入企业和公司,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普遍接受的最好的选择。

  二、就业原因分析

  大学生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而现实情况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近几年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处于待业状态。导致就业严峻的主要原因有:

  (一)社会原因

  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的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这些部门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的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

  (二)用人单位 除了大环境,社会人为因素也对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毕业生要求两极化,本科以上学历以及有专业技能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较受欢迎,普通大专生遭遇就业尴尬,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依旧存在。也就可以说:

  第一,许多效益好的单位门槛过高。

  第二,部分小企业不能解决后顾之忧,一些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由于无法用人编制或城市户口等问题,即使给出较高的薪酬、不断降低用人条件,照样“门可罗雀”。

  第三,一些单位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少数用人单位在招人时,用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

  (三)自身原因

  第一,素质不高。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迷失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所以嬉戏无度,荒费学业。大学几年,浑浑噩噩,知识能力都无明显长进,难以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

  第二,眼高手低。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阶段,如教育部官员说,“大学生的定位应为普通劳动者” 而非以往的“天之骄子”但部分大学生仍坚持固有的观念不放,自以为是、期望值过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眼高手低,不一定能够胜任所向往的工作,而对偏远的地区和乡村、基层又不屑一顾,所谓“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自我封闭了就业道路。

  第三,心态浮躁。爱社会浮躁之风影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精神,想走捷径,而不想从基层做起。

  第四,频繁跳槽。大学生稳定性、忠诚度和职业化程度不高,成为企业拒绝大学生的理由。

  第五,规划不足。很多大学生只是在临近毕业时,才会关注与工作有关的事情,根据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了解职业信息不够充分,30%的人不会关注职业信息,掌握职业信息的仅占3%。

  三、就业建议指导

  (一)社会方面

  社会应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新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眼前暂时的困难,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二)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人才观,消除性别,学历等偏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人才,他们学有所用。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构,毕业生缺少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同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应对其培训,形成人才阶梯。

  (三)自身方面

  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去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的择业观。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由那些经济发展特区转向西部特区和经济欠发展特区。端正就业态度戒除浮躁心理择业观要平和而实际,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从容冷静的面对面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此外,大学生还应努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素质,增进奋发向上的信心与勇气。

  总之,调查显示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我们不但要做好外部环境的净化工作,创造稳定和谐的就业环境,还要积极的引导毕业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一种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点击下一页有更多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分析论文的精彩内容

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分析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就业环境早已成为历史,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竞争加剧。为此,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大学生就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59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