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其它创业知识 > 白手起家自主创业

白手起家自主创业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白手起家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能体现一个人创业中方方面面的能力,那么有哪些值得看的白手起家案例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手起家自主创业相关文章。

  80后美女放弃万元月薪 自主创业年赚40万

  郑媛,性格开朗,外表甜美,打扮时尚,这是郑媛给别人的第一印象。这位80后创业的美女是长春宜品堂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她曾经放弃月薪万元的收入,自主创业,现在年赚40万元左右。

  吉林大学毕业

  到深圳进世界500强企业

  2004年,郑媛从吉林大学外语系毕业。和众多大学毕业生一样,她四处找工作、投简历,不停地经历笔试、面试,最终进入了在深圳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收到了聘用书,她背起行囊,从长春来到深圳,开始了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

  “当时毕业就想找一个赚钱多的工作,这是我一直的梦想。”郑媛笑着说,其实自己还算比较顺利的,进入500强企业后,她开始接触房地产行业,而工资也相对满足了她的要求,平均每个月下来薪金在8000元-10000元。

  “工资其实真不少,但那时钱也没攒下来,因为每周都控制不住去香港买东西的小思想。”她说。就这样,郑媛在深圳一呆就是三年,但由于从小在长春长大,身处异地的郑媛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归属感,她非常想家。

  与剑桥大学硕士朋友一起创业

  公司年收入140万

  产生了回家的念头,郑媛开始策划着回到家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休年假时我回到了长春,当时有几个好朋友也都从国外留学回来,在大家聚会时突然有人提议趁着年轻应该一起做点事业。”郑媛说到这里显得很兴奋。

  “朋友们一直聊一直聊,最后聊到汽车座椅上。”她说,大家都认为长时间驾车会产生疲惫,就想研究一款按摩机器,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开始做创业的前期准备。

  “我当时就直接把深圳的工作辞了。”郑媛说,和自己一起创业的两个年轻人也都是80后,其中一个是剑桥大学的硕士,一个是剑桥和哈佛大学的双硕士,而他们学的都是和一些电子技术有关的专业,因此在商定了公司发展方向后,大家一起凑了300万元,在2010年8月开起了公司。

  “在创业中,由于我们没有先进的经验,走了不少弯路,花了很多冤枉钱。”郑媛说,创业并不简单,需要前期详细的调研、不断的研发,通过各种渠道找市场,那段日子可以说自己成长了太多太多。

  “我之前很喜欢买衣服,但在创业的头一年,我机会没有给自己添过新衣服,而且平时玩的时间我都用来做了市场调研。”她说。

  最终,在郑媛和朋友的不断努力下,如今他们的公司已经获得了1项国家专利,年收入已达到140万元左右。

  下厨、唱歌、逛街、跳舞

  生活上也丰富多彩

  工作中,郑媛是职场女强人,但性格开朗的她很热爱生活,也是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80后女生。

  “我喜欢做菜,基本上只要饭店吃过的菜我回家都能做得出来,这可不是吹啊。”郑媛笑着说,如果要是有时间,周末她总会把朋友们叫到家中,亲自下厨房掌勺伙食,给大家做一顿丰盛的宴席。

  除了爱好做菜,唱歌、逛街、跳舞也都是郑媛业余生活的一部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生活中的她可以用丰富多彩这个词语来形容。

  从创业初期到现在的收获,很多人会关心郑媛的成功是否源于家庭经济条件好。但郑媛给予了否定。

  “我家条件不能说很好,但还不错,我能很正常地面对这样的问题。”她说,在创业初期,父母也很为她考虑,怕资金上有问题,父亲还把银行卡拿了出来。

  “但我没有取过一分钱,因为父母挣钱也不容易。我们都是靠大家的关系和自己攒的钱来筹备的资金,有抵押房子的,也有借钱的,但不得不否认,能有今天和家庭在背后精神上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郑媛说。

  提及感情生活,郑媛说,她已经有男朋友了,“不过,不好意思,不能向你透露他的情况。”

  80后硕士网上卖大米 销售额过亿的故事

  在浙江杭州滨江区的商务大楼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公司,杭州谷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其中之一。在这个创业故事里,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谷绿农品”的创始人王安平的网上卖大米,销售额过亿的故事。

  王安平,杭州谷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80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7届工商管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硕士,公司目前主营:高端有机杂粮产品,包括农品、坚果、花茶等等。

  初期的下坡路不可避免

  创业是两个山头之间的跋涉

  谷绿成立时公司只有三个人,因为一句“咱卖大米去”的玩笑话,王安平和大学的俩哥们一拍即合,凑成了中国合伙人。故事的开始都是曲折的,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太年轻太天真)。

  王安平就是用天真形容当时创业的自己。因为才开始做,对农业一窍不通,市场上什么米好吃,多少一斤一概不知,于是他们便跑到农贸市场问大妈们,听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五常”。“好,那就卖五常大米”,说着王安平都被自己给逗乐了,他们的卖大米之路竟然开始得如此“草率”。

  接下去就要找供应商,但是茫茫人海供应商在哪里?于是王安平他们去到黑龙江五常,挨家问。“那会儿才起步,跟人家要1吨,那简直是小打小闹啊,谁理你?”回忆起那段日子,王安平摆摆手直言往事不堪回首。还好最后在五常住了3天,他用一把韧劲抓住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贵人”。但有了供应商还远远不够,销售的渠道更难打通,“我以为拿到货,跟超市的人沟通一下就可以放那里卖,结果我们被轰出来了,还是太天真”,因为光入场费就要20万,还有各种条码费等等,所以王安平他们又碰壁了。

  大概三个月后王安平的两个小伙伴打起了退堂鼓,觉得前景不佳,路途迷茫,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曲未终人却散了。王安平虽然感到失落,但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有赖于城院的老师“牵线”,他遇到了同校毕业的姜章。从此两个人携手,将谷绿做得风生水起。尤其是走上农业电商之路,堪称被实体店拒绝后的绝地反击。

  “创业是两个山头之间的跋涉,站在这个山头能看见对面山头秀丽却飘渺的景色,但之间的路途更是充满坎坷,初期的下坡路自然不可避免,所以不要好高骛远,先做到脚踏实地和坚定不移”,王安平这样比喻创业的历程。

  谷绿渐入佳境

  提出“项目组”改革管理

  虽然谷绿在今天的农产品界有了话语权,但曾经也有过瓶颈期。2012年,也就是谷绿起步的第二年,公司慢慢壮大但王安平却感觉发展变得缓慢,员工不如以往有激情。所以在管理上需要一点革新,给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因为人直接影响着产品。

  最终王安平提出了“项目组”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要做的新产品,参与人员、资金等也可以自己决定。比如谷绿的烘焙组,一共三个人,他们只管烘焙方面的工作,最终每个月除了底工资还可以拿到该项目70%的收益,做得越好收益越高。而且只要有能力,有的甚至一个人可以承担起一个项目,收益也是很可观的。在这种“游戏规则”的激励下,每个员工都充分调动创造力,又在项目里获得凝聚力,还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利益,可谓双赢。

  不过这个概念最初受到了员工的反对,因为工作压力确实很大,但王安平说,“进到谷绿,你不是来乘船的,搭着谷绿快车一帆风顺,而是来做一名水手,自己遨游探索”。不过王安平还是尽量给大家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在谷绿没有员工手册,没有很多规矩束缚,顶多迟到的时候罚点钱到“快乐基金”里。“我迟到也罚钱,快乐基金就给大家买零食呢。”王安平凑趣道。

  “谷绿农品”保质保量

  天猫粮油类销量第一

  大数据时代数据变得尤为重要,比如双十一淘宝350亿的成交额引起微博上无数人的关注,“谷绿农品”在三年的发展中也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灭的数据变化。团队线:3人——10余人——100多人;产品线:1款——28款——300多款;公司面积:60平米——130平米——近400平米;线上销售额:1-2千万——7-8千万——1.3亿——2014上半年就完成了前年的销售额。

  还有很多数据也透露着公司的高速发展,天猫粮油类销量第一更是轻松攻克,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对此王安平一语道破玄机,“如今网上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想要脱颖而出,质量才是关键,包装等方面的改变只是耍耍小聪明。”

  那么谷绿的产品质量是如何保证的?这得从产品的源头追溯起了。以大米为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何谓“有机米”,其实就是指种植在三年没碰过化学农药的土壤里,采用自然农耕法,使用有机肥的大米,消除了可能有的重金属或农药残留。并且王安平种米的基地选择在了“特供米之乡”黑龙江五常,在那里有6万多亩地属于谷绿,从选种到收割全程监控。

  不过王安平认为源头上保证了质量还不够,因为有机市场鱼龙混杂,所以需要诸多有机认证,才能让消费者获得看得见的安心。比如大家可以通过谷绿产品上粘贴的追溯码在国家认证委网站上查询真伪,以及食品出自哪家公司、哪个基地,甚至还可以前往实地考察。更贴心的是王安平还给自家大米做了口感测评,100分里得了86,因为考试难度较大,80分以上的大米都不多,这已经算是大米届的“学霸”了。

  在王安平的质量把关下,其实谷绿的产品已经是哪里都能发光的金子,所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销售都开始走俏了。“实体销售占了4成,网上的占了6成。去年网上的销售额已经破亿,2014年就上半年已超越了去年的销售额。我希望线上可以帮助线下推广,线下能够帮助线上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两者相辅相成”,王安平认为这依然是未来谷绿发展的大方向。

  宁可十年不将军

  不可一日不拱卒

  王安平一直强调自己真的是运气好,甚至调侃,“2009年那会儿做农业电商真的赶上好时代,应了那句话,恰当的时候,站在风口,猪都能飞”。

  但是赶上好时代也不能不努力吧,有句话说“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王安平很是认可。他分享给大家的经验就是要有眼下的小目标,并为此每天努力一点,华而不实的计划书在他的眼里没什么用。王安平说在大学生创业联盟里,他听了很多大学生说要做上市公司,未来的蓝图描绘得很动人。当别人询问“谷绿会上市吗”,王安平却没有正面回答,“创业都是一步一步完成的,对面山头的风景再秀丽也是飘渺的,眼下的工作先完成好最重要。”

  2014年王安平受聘学院创业导师,在母校指导大学生创业,对学弟学妹们他诚恳地建议,创业的时候,未来要怎样不及现在怎么做来的重要。甚至还不知道要怎么样也可以开始,只要有个具象的想法,你看谷绿不就是从一句“去卖大米”开始的吗?但一旦开始了就要不停地努力,西湖文艺散步?no!星巴克喝小资咖啡?no!和朋友聚会玩耍?no!甚至女朋友都没时间谈!总之你的时间都花在创业上,王安平形象地称此为“黑洞创业”。

  从卖大米到卖农产品,王安平透露正在做的下一步是开发独立平台,整合农产品的供应链,并和政府合作,推广当地独具特色的标签农业。

  “谷绿才刚开始!”王安平扬起嘴角。

  80后副县长辞官回乡创业 感慨农民职业最自由

  终于当一把手了!”34岁的刘涛略带调侃地在朋友圈发出这句话,并附上了一张“营业执照”的照片。“终于”二字像是完成一场夙愿,“不安分”的他“想过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一把手”,甚至对8岁儿子的要求也是四个字“独立思想”。

  从此,中国少了一个80后副县长,多了一位80后创业者。他,80后,34岁,北大毕业,曾是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副县长。可如今他的身份是“农民”,也是老板——慈利县三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感慨农民是中国最自由的职业

  刘涛1981年出生于湖南省张家界慈利县东岳观镇跑马村,北大毕业,先后在共青团张家界市委、团省委、省委统战部工作,3年前,三十出头就被任命为临澧县副县长。

  刘涛的手机不断有消息涌来,因为“副县长”以及“北大毕业生”身份,他不同于一般的创业者,“许多北大校友想来帮我,还有年轻的创业者向我取经。”他笑了笑说,“其实我也是刚刚起步。”

  现在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一周的生活都安排好了,调研、开会,一眼看穿。”如今,曾经的副县长脱下了西装,挽起袖子,常跟当地农民一起干活,早晨6点多起床,晚上八九点便睡下了,“为树苗施肥,做排水设施,插竹竿,什么都干。”

  晒得黝黑的他,看不出半点疲惫,辞去公职的刘涛,非常享受现在的“闲适”,温和地笑着说,“农民是中国最自由的职业。”

  现在,他也有了时间读书,偏爱人文社科类书籍,最喜欢人物是《笑傲江湖》中的“莫大先生”(衡山派掌门人,江湖人称“潇湘夜雨”。他身材瘦长,脸色枯槁,披着一件青布长衫,洗得青中泛白,形状甚是落拓。他爱拉胡琴,一曲《潇湘夜雨》,听得人眼泪也会掉下来。“琴中藏剑,剑发琴音”这八字,是他武功的写照),“虽然在整本书中只出现了四五次,但他身怀绝技,却远离江湖,大隐隐于市,真性情。”

  感触走出体制,生命体验从此不同

  聊起辞职的心路历程,刘涛只是说,“也没有那么多挣扎,决定了就去做了。”

  然而,微信朋友圈却无意中记录了一个大概,从萌发辞职念头到最终离开,经历了半年时间,“自由”、“真实”是高频词。

  去年7月13日,他在微信中写道,“人人裹挟向前,一颗水滴哪知道河流的方向。”

  9月,一篇新闻“湖南将允许党政机关人员出去自主创业”引起了他的注意,似乎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他在微信中说,“公务员不创业,改革也无从深化,形势所迫,改革必然。”

  10月20日,他又转发“中国官场逆淘汰六大怪现象”一文,并配评论说,“看来我是属于被淘汰的了,不好玩就不玩了”,调皮地打出一个吐舌头的笑脸。

  11月21日,他发了一段长文说,“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没人在乎你怎样在深夜痛哭,别人再怎么感同身受,也只有一瞬间。再苦再累再痛再难熬,只有也只能自己独自撑过。生命中总会有一段时光,充满畏惧不安,可是除了勇敢面对,别无选择。这就像跑步一样,重要的是坚持和节奏,终能达成心中设定的目标。”

  11月30日,他真的去跑步了,一个小时十二分,十公里,是他第一次跑进十公里。

  12月30日,尘埃落定,临澧县人大会接受了他辞去副县长。第二天,他郑重地写下,“做个快乐的自由人,走出体制,生命体验从此不同。认准梦想,认真践行,心无挂碍,身亦自由。”

  感觉终于当一把手了,创造更多可能性

  他安静地坐着,一直温和地微笑着,然而每一句话都透露着“不安分”。聊及“副县长”生涯,“更多像执行者,”他说,“许多事情决定以后,就认真去完成,太安逸了。”而“副县长”的收入也仅仅“四五万一年,并不多”。

  今年1月19日,慈利县三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作为法人代表的他,兴奋地发微信说,“终于当一把手了”。

  公司名字“三尚”也别有深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代表多种可能性,我想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他说。

  出生于慈利县东岳观镇跑马村的刘涛,父母皆务农,“没人管我,自己管自己,野蛮生长,因为,我们从小都缺乏一个领路人。我希望我能成为家乡的领路人,带领大家致富。”

  今年2月25日,他终于回到了家乡,油菜花开了,但他却很感慨,“每到这个时候,广袤的农村就人去楼空,风景绝美,处处荒凉。以前走的时候不觉得,现在留下来,心情复杂,这么好的土地,空气,其中蕴含巨大的机会和希望,我愿做个拓荒者,期待更多人同行。”他从40多户农民手中,包下了百亩土地,种上了红心猕猴桃,组织了3个生产队,总共100多人,成立跑马村第一个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与此同时,他从农户家中收葛根、蜂蜜、腊肉等土特产,将建网上销售平台卖出去,6月底就可以上线。

  然而,公司发展还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也是我正在做的事。”

  刘涛认为公务员离职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破除官本位。其实,公务员与其他职业一样,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而且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公务员也买社保,公务员队伍的流动更加畅通,消除了职业壁垒,应该平淡看待这个事情。

白手起家自主创业相关文章:

1.白手起家创业经历

2.3个小伙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3.创业故事大全

4.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5.9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3个

64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