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其它创业知识 > 北京80后创业事迹

北京80后创业事迹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北京80后创业事迹

  北京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国家,那里汇聚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精英,想在那里创业成功,其难度可想而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80后创业事迹相关文章。

  北京创业故事:一个“小小微企业”的闯荡路

  见到北京格物乐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方雷时,他的公司刚搬家。这个戴眼镜、爱“格物”的CEO,热情、随和,言语真诚,毫无老板架子,商业思维和设计才华兼具,是草根创业的代表,曾获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小鲨鱼奖、设计行业金鼎奖、中国青年创业先锋等荣誉。他先是领着逛了一圈公司所在的众创空间,挨个介绍完各个功能区域,才开始聊他的创业故事和他眼中的“创业”。

  从背包到厢货车,从1台电脑到14台

  背着家人辞职创业终获认可

  创业对许方雷而言,并不是一个突发奇想的决定。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曾先后在美的、奇瑞、安踏等公司就职,工业设计专业出身的他,所获待遇不错。但朝九晚五的工作,框架以内的设计,不得不完成的规定任务,未尝不是一种束缚。许方雷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梦想,有着追求自由和设计极致的热望。他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关于设计,关于生活理念。

  许方雷和家人提过有关创业的想法,没有一个人支持。2012年,他背着家里人辞职,一门心思开始创业。从“零”起步,完全意义上的“草根创业”,许方雷毫不含糊。他认准了这个事,一步一步付诸实践。他给公司起名“格物乐道”,注册商标“格物者”,包含了不断推究事物原理、追求设计极致的蕴意。“不知道公司怎么注册,就在网上找各种攻略临时学。最开始就我自己,白天跑业务,晚上做设计。当时没钱、没人、没场地,真的是零起步。”许方雷说,公司成立两三个月后,他开始在网上发招聘启事,成员慢慢增多,业务也越来越丰富。“从1台电脑到现在的14台,从最开始一个背包四处跑,到这次搬家,满满一个厢货车,做到这一步,还是挺开心的。”

  五一节前,许方雷的公司刚从中关村搬到上方花园,继续创业之旅。“两年前,没有谁天天把创业挂在嘴上,媒体也不像今天这样,广泛宣传。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整个大环境变了,国家在提倡,周围的人,媒体也都在说创业。”他说,创业的这两年里,家人渐渐转变了态度,认可了他所做的这一切。创业不再是一个羞于启齿的事情,不再是“歪门邪路”,而是值得鼓励、值得骄傲的一种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方式。

  创业不是一个混沌的梦

  做实际能力能做的事,才是对的事

  “格物者”许方雷和他获得的奖项

  “格物者”是专注工业设计的服务平台,靠着口碑和新媒体传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在谈及公司最艰难的时候,许方雷说,每次都有贵人相助。而这些贵人,大多是他的客户和在各个场合结交的朋友。当问到“是不是总能把客户转化为朋友”时,许方雷说,“‘转化’这个词用得不对,我从一开始就把客户当朋友,坦诚相待,他们也能感觉到。”事实上,6年的工作经历,有意识的学习和准备,也为他提前积累了的财富。

  有一些新生创业者过来“取经”,靠谱创业青年挺多,天马行空者也不少。许方雷说,“有的创业者初衷很好,idea也不错,就是没有办法落地。给人感觉是混沌的,像做梦一样,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难以扭转过来。有的想法,在现阶段,在某个人身上,就是实现不了,因为你没有资源,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撬动社会的杠杆。”“做实际能力能做的事,在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能做的时候去做,才是对的事。否则,就是一个好的想法,也做坏了。当然也不能畏惧。”这是许方雷的切身体会。

  两年来,“格物者”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拿到许多奖项。2014年,许方雷获得“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小鲨鱼奖”。颁奖台上,马云就站在他前一排。“和这样的传奇人物同台,心里还是很激动的。就觉得原来自己做的事情还是有人看到的。”现在,“格物者”除了给客户提供工业设计上的解决方案,除了线上的“格物者”公开课,还会组织一些线下的“设计师分享会”。去年,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100点创新设计方法》一书 。许方雷认为,“格物者”吸引人才的地方很实在,一个是满足“生存”,一个是实现“理想”。“小公司也能撬动很大的力气。”在他看来,创业过程尽管辛苦,却同时是一个“玩”的过程,自由、自在,生活有创意。创业1周年蛋糕宴上,团队一起签名的一件T恤,许方雷一直保留着,挂在墙上激励自己。“同事之间的友情和创业团队是不一样的。无论公司发展大还是小,有这些创业路上的朋友,心里很骄傲。”

  大众创业时代,谁在孵化初生企业?

  据了解,北京像上方花园这样的创业圈子并不少,比较知名的有苏菂创办的“车库咖啡”,以及7日走访的3W咖啡。刘强东8日开业的“JD+智能奶茶馆”也将在未来充当“创业孵化器”。这类以创业和投资为主题的咖啡厅,是连接创业者和创业者、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孵化器形式的众创空间,大多都提供办公工位、创业讲座、融资等服务。除了这类咖啡馆式的创业孵化,还有一些高校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比如北大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启迪创业孵化器,人大文化科技园孵化器等。许方雷的公司就曾加入过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孵化器。说到搬离中关村办公地点的原因,他透露,“创业大街渐渐成了一个景点性的存在,参观者太多,不适宜沉潜下来创业。当然,也有租金、投资方面的考虑。”

  不止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也慢慢有了自己的企业孵化器,比如,杭州“梦想小镇”这样的创业集中地,贵阳的“新三线咖啡吧”等,解决了大批草根创业者初期创业的难题。北京“中关村式”咖啡馆在全国各地开花,从侧面说明“创客”“草根创业群体”的壮大。

  “舆论越来越认同创业这一行为。对创业者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包括税收优惠、扶持基金,银行提供的创业贷等。”许方雷说,自己赶上了创业的好时机。尽管他觉得公司甚至都不能称“小微企业”,只是“小小微企业”,但仍然享受到很多政策优惠。追求设计极致的“格物者”,是他作为一个新时代草根创业者的梦想之地,也进一步成为他“玩下去”的理由。

  大学生戴志康发明软件掘起第一桶金

  同样生于电脑时代的戴志康比李想早两年接触电脑,小学五年级。戴父是大庆石油学院的博导。在父亲的指引下,他迷上了电脑编程。戴读初二时,市场上有了瑞星防毒软件。经过琢磨,戴发现了其中的技术瑕疵。

  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后,戴志康想找点事做,为将来事业发展打基础。一天,很偶然地,戴去到一个电影论坛,发现那里竟然有10万注册用户。他想:如果有一种软件,能在一个社区论坛的服务器上装一个,光一个用户就带来10万人,100个是1000万,1000个就是1亿,这样完全是几何级的发展模式。

  戴决定搞这样的软件,将它命名为Discuz。一年多后,这个软件因为支持用户习惯,迅速为网上用户所接受。

  做了两年后,他意外地收到香港一家公司的报酬,这才发现自己的劳动完全可以转化为实际价值。他准备将产品商业化。

  2004年初,戴怀揣挣到的第一桶金,从哈尔滨跑到北京。他先花七八十万买了间公寓做办公室,便开始注册自己的康盛公司,这时,他还是在校大学生。截至2005年,公司销售月均增长50%

  “小崽儿”茅侃侃一条短信萌发金点子

  2005年以前,四个人中年纪最小的茅侃侃也没有闲过,从最初的红旗中文2000公司,到后来的“起劲地折腾”。一系列的跳槽是茅刻意而为,他曾干过技术、销售、管理、包装和推广等工作。由于手快,他负责的工作通常会比别人早完成。

  Majoy的创业点子来源于茅一次出差收到的短信:四川移动通信欢迎您!这条很多人都会收到的短信,使他突然联想起如果将传统的电脑网络游戏或者单机游戏方式挪到现实中,把手机或者PDA之类的移动终端和各种通讯方式的后台技术整合起来,不是能制造另一种更数字化的真人实景游戏方式么?

  返回北京后,茅挨个咨询所认识的人,调研后,他认为将网游搬到现实场地中,由真人扮演角色,通过大量移动终端(PDA和手机)和电子化道具,来掌控游戏是一个既基于传统娱乐形式又突破传统娱乐形式的创新模式。

  财经记者高燃从报社步入IT界打天下

  1998年,高燃有半年在东莞樟木头的一家厂里打工,那时他是中专毕业。半年后,他考上清华大学时,村里有乡亲激动地评论:“高燃将来肯定能当中央委员!”2003年,阴差阳错地,高燃错过了南方报业集团的最后一轮面试,后来他在《经济观察报》做了财经记者,还被报社评为当年最佳新记者。

  8个月的记者生涯后,大学里对财经、IT一窍不通的高燃纵身到IT界创业了。正是人脉网里的清华校友,帮他现在的公司融入了一笔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一下子身价上了千万。

  后来,高燃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出现了。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在长春参加一个会议时,见着了站一夜火车来递计划书的高燃。蒋锡培投给了高燃100万,高燃的电子商务计划没把这笔投入烧出个所以然。他开始选择另外一些项目,这时清华的同学邓迪琢磨出了P2P流媒体传输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一部片子的视频直播成本从7元钱降到7分钱,2005年2月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并在6月将各自的公司合并,专做视频直播的Mysee诞生了。
 

北京80后创业事迹相关文章:

1.80后创业励志故事

2.四个8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3.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3个

4.80后自主创业故事3篇

5.80后穷小伙创业的故事3个

 

64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