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其它创业知识 > 北京中关村创业咖啡馆解读

北京中关村创业咖啡馆解读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北京中关村创业咖啡馆解读

  中关村创业街如今已经被各个品牌的咖啡馆霸占了,整条街上充斥着咖啡味了,也充满了创业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咖啡馆解读相关文章。

  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花式”咖啡馆

  说起中关村创业大街,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车库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言几又咖啡……遍布街区的创业咖啡无疑给人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都是咖啡馆,它们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在北京商报记者看来,家家有咖啡,但“调”法各不同。今天,北京商报记者将带你走进中关村创业大街,共同来聊一聊这些“花式”咖啡馆。

  车库咖啡 做更好玩更有意义的事情

  “苏哥”、“老苏”、“苏老板”……鑫鼎宾馆二楼的车库咖啡,随着苏菂的走动,一声声不同的称呼从各个角落传来。这里就是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第一家创业咖啡—车库咖啡内常见的一幕。

  进到车库咖啡的创业者们,只需要点一杯咖啡就可以在店内待一天。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一直以来将车库咖啡定位为“创业者的乌托邦”,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创业的载体和交流的平台,是其初衷。车库咖啡的“活法”主要有几种:卖咖啡、租工位、办活动、出租广告位。据车库咖啡店员介绍,24小时营业的车库咖啡基本上每天都满座。

  “我认为车库咖啡最有价值的地方并不是给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也不是举办活动,而是聚集起了创业者社群。”在苏菂的眼中,盈利永远是放在第二位的。目前,车库咖啡已经形成了良好生态体系的雏形,其本身已聚集了大量的创业者,而后这些创业者又吸引了一大批投资人、政府、银行等资源。

  在车库咖啡一切都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一个更为宏伟的计划已经展开。“我们要做更好玩更有意义的事情”,苏菂目前正在筹备建设YOU+创业社区,楼宇中设公共办公区、会议室、活动区和住宿区等,将以较低价格出租给创业者和专业人士。未来,YOU+将成为创业者学习、工作、住宿、交流、合作的创业社区。

  据了解,今年底第一家YOU+创业者之家将在苏州桥开业,该项目已获得雷军等投资人及机构的巨额投资。未来将实现100个连锁店,打造中国创业者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社交网络。

  3W咖啡 赚钱不可耻,不赚钱太可耻

  相比车库咖啡的做法,3W咖啡的业务模式按其楼层分得很清。3W咖啡共有三层,一楼和二楼做咖啡馆,二楼同时还有一个小型演播厅,三楼则全部为封闭的孵化器。

  最初,许单单、鲍春华、马德龙三位创始人联合100位出资1万元的股东成立了3W咖啡。“3W为什么变成孵化器?还有为什么要做拉勾网?”3W咖啡联合创始人许单单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就是因为我们咖啡馆要倒闭了,房东说明天再不交房租、水电费就给你掐了,我们水被断过,电也被掐过,那个过程是特别特别痛苦的,我们觉得要不算了,的确亏损挺严重的,前前后后亏了上千万元左右”。从那时起,3W咖啡开始谋求转型之路。

  “最终我们整个3W发生了一个转变,到现在我们拿到很多的融资,但是回头看当时的转折点就是一个,我们决定把这个事情当成一个生意来做,思维的转变是一切的开始。” 许单单说,“我们认为如果想帮助别人,你自己首先要活着,活好了才能帮助到别人,自己赚钱一点都不可耻,赚不到钱才可耻,你自己都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人,你做不好企业,你还孵化别人,这个逻辑是错的。”

  “过去三四年间,在3W咖啡出现了以后,中国至少出现上百家的众筹咖啡馆,有1/3是赚小钱的,1/3快要倒闭,1/3已经倒闭,3W咖啡可以说是惟一一家自己挣钱的企业。”许单单表示,由于咖啡馆的存在推动了拉勾网的发展,推动了猎头公司的发展,目前整个公司估值有十几亿元的规模,赚钱不可耻,不赚钱太可耻,有了这个心态之后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Binggo咖啡 我们可以提供全程孵化

  有着两层空间的Binggo咖啡,一楼更像是一个传统的咖啡馆,大概有近百个座位。二楼则是创业孵化区,每个工位1200元/月,目前已经入驻了多支早期创业团队。二楼还有着一个活动区域,像最近逐渐火爆起来的“周五咖啡馆”就是每周五在这里“营业”。“周五咖啡馆”每周五邀请一位创新创业者来中关村创业大街,一边喝咖啡,一边讲述创新创业故事,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营造一个有趣、有料、有用、有温度的创业空间。

  此外,二楼还有一个“Binggo学社”,它定位于创业企业商业加速,旨在通过全面的循环式培养计划和资源整合,为国内外初创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商业资源对接、跨境孵化、市场推广四大服务,帮助创业企业快速拓展市场,实现商业价值。

  翻开Binggo咖啡的活动排期,当月基本被占满。在Binggo咖啡创始人秦君看来,Binggo咖啡的“活法”与其他几家咖啡馆有所不同。“我们现在活动比较多一些,每个星期都有好多场,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场地费的。另外,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孵化器本身就是一个天使投资机构,依靠投资挣钱才是最好的盈利模式。”

  据了解,Binggo与其他孵化器不同的是它有清控科创的背景。清控科创是产业园科技地产服务商,在全国有3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为1000多家科技型公司服务。做这个孵化器是结合了清控科创的硅谷资源,清控科创在硅谷亦投资了一个孵化器,把硅谷的资源吸引到国内,把国内的这些创业者推送到硅谷孵化。

  秦君表示,“用一杯咖啡可以创业,用一杯咖啡产生Idea,有什么项目可以到楼上注册公司,可以办公、可以得到我们的种子资金、可以得到我们的建设投资,再好了可以到我们的产业园里面去做大做强”。

  言几又咖啡 看上的东西都能拍走

  作为开业最晚的言几又首先在业态和装修方面都不同于之前的三个咖啡馆类孵化器。光从名字上,就透着浓浓的文艺范儿。

  据咖啡馆负责人杨赞松介绍,言几又取意繁体的“设”字,而咖啡馆店面的装修亦充满了设计感。言几又里涵盖多种业态,它不只是一家咖啡馆。就像它的宣传理念一样—将生活拆分。

  “言几又里面现在一共有五个业态,主要靠活动和空间把这几个业态连接起来。言几又的空间以后会越来越讲究,比如从书的区域引导到艺术品区,从艺术品区引导到创意生活品区,而咖啡就是在这里面起到衔接的作用。你可以拿着咖啡到处走,但凡你能找到的地方都能坐,但凡你看上的东西除了妹子剩下以外都能拍走。”这是杨赞松的设想。

  言几又的孵化功能也与别家不同,言几又作为飞马旅旗下的一个独立公司进行日常运营。三层的小楼被分割成两部分,一楼和二楼的一半作为言几又书店、咖啡馆、活动室的场地,二楼的部分和三楼全部被作为飞马旅的孵化器,飞马旅的孵化器除了基本的工位,还配备了四个会议室和一个中型演播厅。

  中关村咖啡馆创业模式靠谱吗

  北京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也就是原来的海淀图书城,如今成了新的一景。车库咖啡、3W咖啡、binggo(并购咖啡)、言又几、飞马旅、黑马会等等,各种创业孵化机构扎堆在了这个曾经是书店扎堆的地方。

  据说相关的政府部门、创业孵化机构和创业者到北京来,这个短短的创业“大街”是必看的一景。其实来了,看到最显眼的就是各种咖啡馆。据说这里的咖啡馆咖啡水平一般,服务也很难让人点赞,可是活动不少,各种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和各怀盘算的投资人经常在这里的各种沙龙上出没。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创业孵化干嘛要整些咖啡馆呢?其实这条街上第一个创业孵化器,是苏菂做的车库咖啡。作为投资人的他,当时觉得在北京这么大的一个城市,要四处奔波地看项目,花在路上的时间太多。如果能有个地方,让创业者们都聚在一起,这样不就方便了么?于是就有了车库咖啡。

  没想到过了几年,这里的创业孵化器,都开始做咖啡馆。

  问题是,咖啡馆真的能带来创新么?

  从人类创新的历史来看,咖啡馆还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说,英国伦敦的第一间咖啡馆是1650年在牛津出现的,那时的咖啡馆曾经被称为“penny universities”(一便士大学),人们可以花上一便士,点一杯咖啡,顺道听听学者们的滔滔辩论,也能长很多见识。

  到了1700年,伦敦的咖啡馆就有2000多家。这些咖啡馆迅速替代了酒吧成为人们社交的重要场所,不仅将原来经常醉醺醺的男人们变得精神兴奋,而且因为其开放平等的交流氛围,慢慢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一些新的社交圈子。有人研究,现代出版行业就是在这样的咖啡馆里奠定了基础。

  在美国科技思想家史蒂文·约翰逊看来,咖啡馆模式是人类社会创新的一个重要载体和象征。在《伟大创意的诞生》一书中,他认为咖啡馆是有别于家庭和办公室的第三空间,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为创意创造更多的连接。他觉得“18世纪的英国咖啡馆孕育了无数启蒙时代的创新,从电力科学、保险业到民主意识;弗洛伊德每周三晚上在维也纳伯格巷19号的沙龙里聚集医生、哲学家和科学家,一同探讨精神分析这一新的领域;巴黎的咖啡馆见证了很多现代主义思想的诞生;美国硅谷的家酿俱乐部成功地引发了个人电脑的革命。”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教授马丁·吕夫(Martin Ruef)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他采访了766名创业的学生,用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评估他们的创新性。他跟踪每名毕业生的社交网络,不仅仅是熟人的数量,更重要的是熟人的种类。

  吕夫的研究为咖啡馆模式的社交网络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最具创意的人往往拥有广泛的社交网络,通常会延伸到组织外部,涉及到不同专业和领域。他的结论是“多样、横向的社会网络,其创新性要比单一、垂直的社交网络高出3倍。”

  以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咖啡馆为“弱连接”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而这种弱连接使得创意和信息可以在整个社会网络中高效流通,在流通过程中,创意会发生碰撞、对抗甚至功能变异,真正的伟大的创新往往就是在这种不断地碰撞和变异中出现的。

  史蒂文·约翰逊的《伟大创意的诞生》一书,副标题是“创新自然史”,他在书中梳理了公园1600~2000年来人类的创新成果,包括复式记账法、进化论、空调、互联网等等,巧合的是,西方社会开始喜欢喝咖啡,也是在公元1600年之后。这么来看,咖啡和咖啡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的确是功不可没呢!

  这几年,中国人也越来越喝咖啡了,咖啡馆也越来越多了。除了那个著名的星巴克之外,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开始涌现,你在大众点评网上搜索一下海淀区中关村附近的咖啡馆,就有94家之多。考虑到中关村地区这些人的职业特点,他们坐进咖啡馆之后,会谈些什么呢?

  据说咖啡馆作为经营性店面,因为租金等方面的压力,盈利能力一般。又据说,中关村创业大家上的咖啡馆,或多或少都有政策性的支持。不过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网站上看看,每个咖啡馆里的活动日程排得还挺紧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里密集举办,倒是真的很期待,未来在这里能够有“伟大的创意”诞生。

64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