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北京大学生村官创业看法

时间: 隆佳0 分享

大学生村官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活么《村民又是怎么看待大学生村官的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大学生村官创业解读相关文章

案例1:学生村官只配跑腿开会

6∶1和16∶1——这是重庆2008与2009两年大学生“村官”的录取比例;

72.5%和3.2%——这是重庆基层对农林牧渔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比例与实际选派到村工作的这些专业大学生比例。

重庆只是缩影。

岁末年初,大学生“村官”成为社会热点。这股热,热在国家政策支持,热在新农村建设需要,也热在学生就业意向。这股热,呼唤冷静思考,呼唤供需协调,呼唤扎实推进。

最近,胡锦涛对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来信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他们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也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同志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提出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政府要做什么?农村在盼什么?已经或即将奔赴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在想什么?

本报今起推出“大学生村官热”系列调查,敬请关注。

4万多报名者争夺2500个录取名额

就业“兜底”更有吸引力

“村官”刘玉幸在北碚区的宿舍就在街道居委会办公楼旁边,走进一室一厅的单元房,写字台上的笔记本电脑正在放着一部香港电影。

说起来,刘玉幸对农村并不陌生。大四时她报名当了一名西部志愿者,在农村工作了一年。回忆起那一年,刘玉幸觉得和现在的“村官”生活有很大差距,“当时主要在乡镇工作,并没有真正下到村里,收入也比现在低很多。”刘玉幸还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拿到“村官”薪水时非常吃惊:工资600,津贴1780。“没想到那么多,我之前以为最多也就1300元吧。”

“重庆市财政6年拿出5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4亿用于支付选派大学生前两年的薪水,1亿元则用于建立‘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洪承义说。

与相对较高的收入相比,就业“兜底”对大学生显然更有吸引力。“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规定:大学生“村官”任职满两年后,经考核合格可被直接录用为公务员。“以前做西部志愿者时,身份不明确,服务期满后感觉又被抛向社会,现在心里踏实多了。”刘玉幸说。

洪承义将这个政策形容为:一只脚已经迈入了公务员队伍。“国家规定的政策是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满两年后,经过考试合格者被录用为公务员。重庆则更进一步,将‘考试’改为‘考核’,一字之差,对学生来讲更加明确了。”

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分别由乡镇党工委和区县组织、人事等部门负责。参照公务员录用办法,实行百分制考核,得分达到60分以上的正式录用。此外大学生“村官”每年还需进行“双述双评”,即由“村官”向村民和乡镇党工委做述职报告,同时后者为“村官”进行评分,“双述双评”中不合格票数超过30%的当年考核记为不合格。对年度考核中有一年不合格的,延长留用一年。

“定心丸”也是一道难题

近万公务员编制如何消化?

“两年期满合格转公务员”在让大学生“村官”吃了一颗“定心丸”的同时,也给重庆市提出了一个难题:从现在起至2013年最后一批大学生“村官”结束任期,如果假定9986名大学生“村官”考核全部合格,重庆市能否为这些“村官”提供近万个公务员编制?

洪承义说,在“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筹划之初,编制问题就已被作为一个重要课题由市人事局牵头调查。最终呈交给重庆市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的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有能力消化万名“村官”的公务员编制,“与此同时,我们一直在进行控编的工作。”

为了确保这一政策,重庆市规定从2008年起,市、区县招录公务员,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大学生招录公务员的比例不低于60%,2010年以后不低于80%。

“运用政策导向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除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促进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支有基层工作经验,与老百姓有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队伍,能够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的干部培养链。”陈存根说。

案例2:农民欢迎大学生村官吗

“农民欢迎大学生村官吗?”

“当然欢迎,有些工作我们去不行,老百姓认为我们守家在地,处事不一定公道。”刘文彬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家寨镇黄东村当了近30年书记,说话很直,“同样的事,大学生‘村官’一去就灵,村里人对文化人有些‘崇拜’,认为他们会公平。

教干部学电脑、编写村里的发展规划、写报告总结……刘文彬掰着手指头数大学生“村官”给村里带来的诸多“好处”,他的话反映了西部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什么样的大学生当“村官”农民欢迎,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能更好地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记者来到大通县实地走访,听听农民、农村干部说说他们心目中的大学生“村官”。

“从上面看下水了,在下面看漂在水上”

“铁球”还是“皮球”

“我这里大学生缺得很,很多村因为没把大学生派给他们和我急。”黄家寨镇李镇长说。

对此,大通县组织部长葛培军认为,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人才严重短缺。“但是,这不等于大学生下农村就一定能起到‘人才’作用。”

“大学生到了农村不要像水上的皮球,从上面看下水了,在下面看漂在水上,要能真给我们做点实事。”谈到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期望,一位村民并不讳言。

城关镇龙曲村的大学生“村官”阿怀萍,到龙曲村近三年。参与村里第一庄的“调庄”移民,和村里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做工作,终于将庄子搬到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好的地方。村民非常感激她,每次从门前经过,都要拉她进屋坐一会。换届时她高票当选村支部副书记。

2008年被选调为乡镇公务员的__银此前在景阳镇的上岗冲村当“村官”,因为热心帮助困难农户,给群众出点子、解难题,在村里威信很高。调离以后,村里百姓还常常念叨她。一位干部私下说,要不是上岗冲村支部书记本身能力很强,上次的换届选举很有可能被__银“取而代之”。

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工作不尽如人意。2006年当“村官”的小李,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农民打交道。接受采访时他坦言:与群众接触少,村民很少有人认识他。还有一些大学生把当“村官”作为跳板,整天忙着准备考研考公务员等,不进农民家、不办农村事,工作浮于表面,行为存在较强的短期性,与新农村建设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村民、村干部对此有些看法:并不想耽误大学生的前程,但来到农村就踏踏实实工作,给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当一天和尚,就要撞好一天钟,要是“三心二意”的,还不如不来。

学历虽高,但学用脱节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64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