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成功创业事迹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成功总是让人向往,但是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看看这些创业名人是如何成功的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功创业事迹相关文章

  案例1:易车公司董事长李斌的成长经历和创业故事

  先来看看李斌的成长故事,李斌自小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家在安徽大别山区,牛是当地重要的生产资料。外公是四里八乡贩牛的好手,最拿手的是一摸牛的牙齿就知道牛的精准年龄。“外公要知道货源,在牛不太好的状态下用低价买过来,之后回家养好了再卖出去,还得包装一下,中间还有库存。”少年李斌是外公的劳动力,负责“包装”——找到最肥沃的草场,带着牛去吃个饱,再一头不落地赶回来。

  在不需要贩牛的季节,外公还卖酒药。从江苏买来酒药,回来后再分销给村里农户,中间还有一级代理、二级代理。李斌则帮忙收钱记账。“我外公是典型的农村商人。他非常进取,不单是生意好,家里庄稼种得也很好。”

  外公给了李斌最为朴素的商业启蒙。“收入成本利润、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要不赚短期的钱,要不赚未来的钱。好的生意是今天能赚钱明天也赚钱,明天比今天赚更多的钱,用最少的钱赚最多的钱。”

  显然,这是小人物的励志故事

  大部分人选择忽略这类人的商业路径,也因在中国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但多数人忘记了追问另一个问题:生长于新经济起步期的李斌,毫无家庭背景,为何能跟着中国经济一起成长?易车网为什么能跟着中国汽车产业一起成长?为何能实现中美梦?只是李斌所说的命好?“你正好在那个时候、在那个地点、你做的事情基本是对的,就可以了。”他说。

  这一切,只缘于巧合

  2010年11月17日,易车(BITA)在纽交所上市,市值5亿美元,是中国第一家到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37岁的李斌持股18.94%。

  易车的存在是一个小奇迹。2000年左右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期。易车的前身,易车电子商务公司也快撑不下去了。大股东是一家国有汽车企业的经销商,股份占了6成多。一看互联网泡沫破了,决定撂挑子。“就干耗着?”这不是李斌想的人生。

  2001年底最后一次董事会,李斌忍不住了。“当时,公司还剩下600万元。我说,算了,你们把钱都拿走吧。亏掉的400万,算我欠你们的债,由我慢慢还。”虽然拥有了整个公司的股权,可这也意味着2002年李斌将一分钱也没有。“我们8个人半年没发工资。我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出门打车,一下子从天上到地下。那时候从北京方庄坐公共汽车到一个没有电梯的居民楼里上班,我口袋里就装着当天能够吃饭的钱,十几块钱、二十块钱。很惨。”李斌回忆,“只能硬扛。”

  在互联网发展低谷期创业需要一股子疯劲儿。他的一位朋友说,李斌向来如此。小学5年级后,李斌不用天天放牛了,开始了学校住宿生活。考入县高中后,他一度迷上了游戏厅里的街机。到考试时,他临时抱佛脚,顺利地进入北京大学,专业为社会学。由于对街机的好奇,高中时期,李就在学校的AppleII机上编写BASIC程序。

  “初进北大,我幸运地成为班里的副班长。我当时的念头是从政。我玩了命地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带着同学们爬长城、集体劳动、到天安门看升旗。没多久,我就累病了,住了一个多月院。出来后发现没我天下了。我仔细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确定了要自己创业,并且想好从学计算机开始。”

  拉长李斌的个人成长史,如果没有外公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时代的李斌可能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他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系统分析师的考试。在当时的北大,李斌是拿到这个证书的唯一文科生。

  命运似乎早已安排好,李斌在北大打过50多份工后,成为连续创业者。

  “第一份工作是推销办公用品,拿提成。当时新世纪饭店这一面都是我的地盘,当时这是北京西边最牛的地儿,苹果公司就在这儿。写字楼的大门没有预约根本进不了。不过,我知道有一个后门,然后可以从饭店大堂二楼绕过去,躲开门卫。我做过苹果公司的生意,卖传真纸、复印纸、各种各样的文具。”

  现在,易车的几处办公室都在新世纪饭店附近。

  不同的是,大学时期的李斌感觉自己很牛,感觉自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可不嘛,上大学时,他不仅学社会学,还辅修了法律专业,考过了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赚了不少的钱。他办了自己的公司,名为南极科技,业务是在美国租几台服务器,在国内帮人注册域名、租空间。他的公司创立时有4名系统分析员,算是计算机世界里顶尖人才,那时这类人在中国不到200名。现在,年少轻狂的李斌不见了,成为一个很务实的企业管理者。

  1997年,李斌参与创办科文书业信息技术公司,担任总经理。1998年底离开科文书业后,李斌想复制e-Bay的模式,做一个拍卖网站。他跟北大的一位师兄商量这事,可这位师兄把他甩开跟别人干了。

  李斌有点儿伤心。此后的一年中,李斌一边经营南极科技,一边看互联网风起云涌,2000年初,他感觉再参与互联网创业就没机会了,决定到一家香港人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当CEO。“我得把南极科技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处理一下,其中有一块业务是做汽车配件管理软件的。我想交给北大的另一位师兄。他做过汽车行业咨询,对汽车行业比较了解。他说,咱们还不如合办一个汽车网站呢?我被打动了,1997年的时候,我就给一本杂志写过文章介绍微软的Carpoint网站,2000年在美国也有一家汽车网站成为上市公司。我认为汽车一定会越来也普及,汽车网站会很有前景。我当即就决定与他一起创办一个汽车网站。”

  易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很快就成立了。他们在中国大饭店开新闻发布会,李斌还提出了一个口号:电子商务就是服务。

  然后,2003年初,易车开始给一汽马自达做网络营销服务,建网站,去门户网站投广告。“那时候,我只能什么挣钱干什么。”李斌回忆道。这期间,李斌创建新意互动,现在已经是国内领先的网络营销服务公司。

  2004年是易车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之前,易车严重地偏离了当初的设计轨道。

  之后,李斌重新发布了易车的定位。易车网用于新车导购,新意互动主要做汽车互联网营销服务,加上后来的优卡网,是二手车交易服务平台。这三块业务是易车三大核心业务。那一年,李斌不仅知道了易车是谁,还知道互联网是什么。

  “其实,讨论互联网是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它已经成为空气、水一样的东西,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凡客,你不能把它定义成B2C的网站,它是一个服装品牌,互联网是它的销售通路。回到垂直类的网站,我们也是满足消费者很具体的一个一个的需求。买车需要专业的资讯,就像找工作需要专业的平台,买房需要专门的平台一样。

  垂直网站有三个发展趋势:第一,争夺有价值的用户。中国一年有1800万人买车,我把这1800万人找到,这是最为重要的。这是我2004年开始非常专注地做汽车报价和经销商服务的原因。现在衡量腾讯,是用每个腾讯用户贡献多少钱来做衡量指标的。有价值的用户,现在评估互联网都在用这个做标准。

  第二,平台化。我2004年想明白了一件事是,易车的资讯与服务不一定要到易车网上才能获得,这是未来的趋势。你到新浪汽车频道查询在北京买什么车用的是我的购车数据库,腾讯、网易用的是我的购车数据库。开心网有易车网的产品汽车通,iPhone4上有我的汽车通。我为什么一定把自己当成一个网站呢?平台化就是说,你要围绕着应用,你要做的是服务。你把你的服务用最大化的方式扩展出去,不管是手机、SNS还是门户网站。你做好你该做的事,这就是平台化。

  第三,本地化。我们现在在77个城市有分公司办事处。我们跟经销商每个星期上门拜访一次,我们让他用我们的车易通这套系统。车易通系统是一个网络互动营销推广平台,甚至是一套市场决策分析系统。“李斌很看好汽车营销服务行业。他预测,2011年,汽车行业营销的市场蛋糕将有300个亿元左右。“我们为汽车行业提供数字营销服务,这本身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东西。”他说道。

  2009年1月2日,李斌给易车的股东写了封信,《易车犯过的6个错误》。有的股东们说,这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的新礼物。可李斌不愿意公开这封信的具体内容。

  到了2011年1月1日时,他没办法写东西给股东们了。“去年,我的痛苦要远远大于快乐,上市也只是做成了一件事而已。”他说道。

  “2010年,是我最为纠结的一年,比2002年欠债没钱还难。在2006年底到2009年,3年的时间里,我们围绕汽车行业做了很多跨媒体运营的尝试。收购了中国最大的汽车节目制作商,在近200个电台开通汽车广播节目,还出版了杂志。要不是因为这些,我们是不需要接下来的融资的。

  到2010年,我发现,这些部门之间的协作并不是我想的那么强,每个部门发展的节奏也不一致。我必须否定自己,再次重新专注在互联网。

  我难受了好几个月。三、四、五月,做业务分拆,拆出了300人,2个亿的营业额。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虽然我们很多业务发展得不错,但强强都不一定能整合。我低估了整合的难度,高估了协同效应。整合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有用,那是真的能够砍成本。“

  李斌是个以市场为导向、高度商业化的务实者,他绝不容忍在程序或成本方面有任何模棱两可的事情。

  李斌没有商业偶像,但他佩服联想的柳传志。“柳传志非常务实。”他说。联想投资有个CEO俱乐部,李斌每年都参加。“有人问他(柳传志)问题,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他会非常真诚地、耐心地听人家说。他在能够坦诚的范围之内已经做到最大可能的坦诚。”

  2006年到2009年,易车先后进行四轮融资,联想投资投了易车网三回。

  创业励志感悟:

  李斌把和投资者合作比喻成男女谈恋爱,大家都舒服,彼此看着顺眼,投脾气。他每次融资都不是找出价最高的投资者,听说谁有很深的背景也绕着走。

  李斌不是急性子,也很少发脾气。他的苹果手机里有一个股票列表,一部分是互联网公司,还有一些与汽车相关的公司。最近,他看到易车股价跌到9美元,也没怎么着急。

  李斌可能是对的,投资者只要记住中国、汽车和互联网,然后想到易车网,那么人们很快就会忘记股价的起起伏伏。

  案例2:互联网IT精英丁磊的创业故事

  大家都知道丁磊是网易的创始人,网易从一个十几个人的私企发展到今天拥有近3000员工在美国公开上市的知名互联网技术企业。关于丁磊,这位互联网的IT精英,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有时候说成传奇了,丁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探寻他成功背后的故事,他的经历和经验,相信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借鉴和无形的力量。

  学生时代

  丁磊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四五岁的时候,也很淘气,但不是像别的孩子一样整天在外面调皮捣蛋,而是喜欢呆在家里摆弄他的小玩意:一些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丁磊的父亲是宁波一个科研机构的工程师,后来丁磊迷上无线电,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初一的时候,他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在当时,那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这项发明,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都说丁家出了个“神童”,长大以后一定是当科学家的料子。

  敢于挑战的创业时代

  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丁磊觉得那两年工作非常地辛苦,同时也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1995年,他从电信局辞职,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闯一闯。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他选择了广州。后来,有朋友问他为什么去广州,不去北京和上海?他讲了一个笑话:广州人和上海人,其实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比较,如果广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一百块钱,然后去做生意,那上海人会用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东人会再向同学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初到广州,走在陌生的城市,面对如织的行人和车流,丁磊越发感到财富的重要性。最现实的是一日三餐总得花钱吧?也不可能睡在大街上成为盲流吧?那时,丁磊身上带的钱不多,他得省着花,因为他当初执意要打破“铁饭碗”,现在根本不容许自己混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要靠父母接济。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哪怕钱少一点,但总比漂泊着强。

  不知道去多少公司面试过,不知道费过多少口舌,凭着自己的耐心和实力,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下来。1995年5月,他进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后来,一位熟知丁磊的女性朋友说,他后来精湛的“厨艺”和“古筝”弹奏,从某种程度说,就是那段日子 “苦中作乐”的明证,也可以说是这种乐观和勤劳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这位“首富”。

  丁磊喜欢吃上海菜,但那时收入不高,不可能每天都能到馆子里去潇洒,而且很多广州做的上海菜都不是原汁原味,于是他亲自到市场去买菜,亲自下厨。平时工作很忙,他就利用周末时间,给自己做个“醉鸡”或者清蒸鲫鱼,算是犒劳自己。

  在Sebyse广州分公司工作一年后,丁磊又一次萌发离开那里和别人一起创立一家与Internet相关的公司的念头。在当时他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

  离开Sybase也是丁磊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当时他要去的是一家原先并不存在、小得可怜的公司。支撑他的唯一信心就是,他相信它将来对国内的Internet会产生影响,他满怀着热情。当时,除了投资方外,公司的技术都是他在做。也许是在1996年他还只有技术背景,缺乏足够的商业经验,最后发现这家公司与他当初的许多想法发生了背离,他只能再次选择离开。

  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公司。此后,在中国IT业,丁磊成了足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出名后的丁磊对于金钱的要求,还保持着当初到广州时的艰苦作风。他说年轻人少花点钱,也许就少了一样诱惑,但老人不同,他现在琢磨的是怎么找个放心的人,教会父母花钱——因为他每次汇给家里的钱,父母都给他存着,他们认为孩子在外面挣钱不容易,攥着的话,还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排上用场。到现在,老家的电话还是个无绳的,煲水的壶用了七八年还没换成热水器。

  网易移居北京后,在公司队伍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没有很多股东在背后指手画脚,也不存在历史积淀或创业者本身带来的消极因素,公司发展很快。在公司经理层会议上,CEO丁磊经常受到批评,说他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他总是能谦虚的接受,“有人批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一举成名的财富时代

  2001年初的丁磊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想把网易卖掉,但没人敢买。到了9月,想卖也卖不掉了,网易因涉嫌财务欺诈,停牌长达4个月。

  丁磊下定决心将网易的三大业务重点锁定为在线广告、无线互联和在线娱乐。由此可见,网络游戏在丁磊的战略规划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从2001年底推出《大话西游》以来,网易已经从网络游戏领域的“小人物”变成该领域的巨头之一。事实证明,尽管网络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网易的投入还是获得了很好的回报。

  网易成功了,2002年是中国短信“爆炸”的一年,而在遍布中国的网吧里,年轻人正尖叫着大把花钱。2002年8月后,这家公司变成暴利企业。随后是网易股价连续暴涨,当年逃离网易的老员工现在动辄唉声叹气。

  现在看来,停牌事件是网易业务的转折点。2002年1月1日凌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纳斯达克计划于2002年1月2日上午10点恢复网易公司的股票交易。悬空多时的“网易事件”突然峰回路转,网易历经财务风波安然无恙。

  经历了如此变故的网易现在对于财务问题更加谨慎。财富的聚集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对来说,互联网与其他的新经济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背景:他们所创办的企业的运营环境无论是从其内部的管理机制来看,还是外部的市场环境来看,都要比中国多数的传统行业更为规范。更关键的是,这些人的财富来的极端透明、清楚,谁都能看得见,说得明白。当网易在近3个月内从不到10美元一路撑杆跳到36美元的时候,谁都能看得见丁磊那张笑脸,也就是说,财富暴长的过程就发生在每个人的眼皮底下。

  丁磊的个人财富在与网易股价一起飙升,丁磊的纸面财富也跃上了50亿人民币的台阶。他的创富速度在中国史无前例,网易刚满6岁,而他自己也还不过32岁。

  许多人都还记得,1999年初,当时的网易已经创立两年有余,正在向门户网站迈进,与新浪、搜狐相比还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小网站。那时丁磊奔走于京粤之间,为互联网、为网易摇旗呐喊,俨然一个互联网旗手。那时,《互联网周刊》还收到了一篇题为《我和网易》的投稿,作者丁磊细心的附上了标准照和详细的个人档案,如今,想采访丁磊绝对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时过境迁。丁磊已厌倦拿股价去计算财富,“我又不能一股脑儿把股票都卖掉,首富头衔毫无意义”。

  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某电视台的几个记者去网易采访,想找一间靠窗有阳光的办公室架机位,网易的接待人员就推荐了丁磊的办公室。扛着机器的摄像师说,好呀,顺便可以参观一下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豪华的办公室了。但故事的结局使摄像师大跌眼镜:那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三角形空间,和所有员工一样的桌椅,一些唱片,一台普通的桌面音响。如此而已。

  一位熟悉丁磊的人说,丁磊不善于理财。更有意思的是,丁磊有时会向一起出去的人借钱,因为他根本没有在身上装钱的概念。自从福布斯和胡润的两张富豪榜都把丁磊评为“中国大陆首富”,丁磊恨不得所有人都忘记丁磊的存在。

  怀抱理想,不言放弃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勤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从创业到现在,丁磊每天都在关心新的技术,密切跟踪Internet新的发展,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个小时是在网上,他的邮箱有数十个,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

  他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尤其是年轻人,无论工作单位怎么变动,重要的是要怀抱理想,而且决不放弃努力。

  丁磊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四五岁的时候,也很淘气,但不是像别的孩子一样整天在外面调皮捣蛋,而是喜欢呆在家里摆弄他的小玩意:一些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丁磊的父亲是宁波一个科研机构的工程师,后来丁磊迷上无线电,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初一的时候,他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在当时,那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这项发明,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都说丁家出了个“神童”,长大以后一定是当科学家的料子。

  丁磊现在没有成为科学家,他成了富有的企业家。但他本人还是在技术方面动脑筋,他所在这方面有一点聪明之处,但如果没有积极进取,没有在技术方面不停地摸索,也不会有熟能生巧的本领和一些创新。

  丁磊的大学时期,用传统眼光看,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除了第一个学期他每天按时作息之外,其他三年多时间,第一节课他是从来不去上的,因为他很困惑,难道书本上的知识一定要老师教才会吗?同时,他觉得眼睛还没睁开就去听课效率一定不好。

  丁磊说,大学四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思考。而思考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是任何人都无法强灌输进去的。

  因为没有听第一堂课,又不得不做作业,所以他会很努力的去看老师上一堂讲的东西,会很努力的去想老师想传达什么样的消息。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快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技巧,那就是思考的技巧。

  后来在接触到Internet的时候,他才知道这种技巧对他是多么的重要,因为Internet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一本书很系统的告诉你Internet的整个结构,里面的软件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走这样一条路,丁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丁磊最苦的日子是2001年9月4日。这一天,网易终因误报2000年收入,违反美国证券法而涉嫌财务欺诈,被纳斯达克股市宣布从即时起暂停交易。随后又出现人事震荡。丁磊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也曾心灰意冷过,但家人的鼓励起了很大的作用。父亲说:人生哪能不遇到挫折,挺一挺也就过去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你还年轻,有点失败的经验未必是坏事。苦难终于没有把他压倒,直到2003年6月6日,网易再创历史新高:每股34.90美元。

  从垃圾股到今日的中国概念“明星”,网易的转变让人觉得像个神话。对此,丁磊说:“我已经32岁了,从意气风发的时期到了成熟思考的阶段。因此我的心情不会随股价的涨跌而变化,特别是我个人不会因为财富的多少影响到我的未来生活、工作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对于有网站评选“金牌王老五”把他名列第三,他则一笑了之。

成功创业事迹相关文章:

1.90后创业成功事迹

2.创业成功故事

3.90后成功创业励志故事

4.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3个

5.90后成功创业的故事3个

67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