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财务知识 > 核算工资常用的公式

核算工资常用的公式

时间: 晓铧971 分享

核算工资常用的公式

  工资与劳动生产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两个话题,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学习啦小编来告诉大家核算工资常用的公式,希望能帮到你。

  核算工资常用的公式

  法定假日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

  双休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

  工作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150%

  休息及法定假日规定:每周休息2天,每年11天的法定节假日。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注:休息日的计算方法 (365天÷7天/周=52周 52周×2天/周=104天)

  年工作小时数:250天×8小时/天=2000小时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一年有4个季,3个月/季)

  季工作小时数:62.5天/季×8小时/天=500小时/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一年有12个月)

  月工作小时数:20.83天/月×8小时/天=166.64小时/月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21.75× 300%

  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21.75× 200%

  按照目前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8元计算,如果某劳动者08年春节长假七天都加班,那么前三天是法定节假日(即除夕、春节、初二)拿三薪,每天加班费为3008÷21.75×300%=414.9元,后四天是双休日调休(即初三至初六)拿双薪,每天加班费为3008÷21.75×200%=276.6元。08年该劳动者春节期间的总加班费为2351.1元,而调整前应为2444.5元,降低了3.8%左右。

  核算的定义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工资的定义

  工资是工钱的一种类型,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是劳务报酬(劳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

226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