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创业故事>

在校大学生创业经历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创业是就业来源,创业不但为创业者本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具有缓解就业压力的极大潜力。那么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在校大学生创业经历,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校大学生创业经历一:

  方毅:90后“明星大学生”的10年创业路

  “90后”的方毅,在校是“明星学生”。1999年,他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科混合班就读,2003年又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读研究生,毕业时获评“浙江大学特优毕业生”。

  然而他偏爱创业。2001年,他被选入只有60人的浙大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聆听MBA老师们的课程,在浙大科技园接受创新创业系统辅导,从此,创业不辍。

  “2005年,我开始第一次创业,做‘手机备备’,后来被百度收购了;第二次创业做了‘个信’,后来被腾讯干掉了;个推是我的第三次创业,做手机消息推送服务。”

  在经历了硬件开发商、软件开发商到技术提供商的几度定位之后,方毅带领的团队定位在了“送水工”角色上——目前“个推”业务独立覆盖8亿手机终端,在第三方推送服务的部署上占据国内90%的市场份额。

  2014年7月,“个推”宣布完成B轮数千万美元融资,软银赛富领投,原A轮投资方悉数跟投,“这可能是国内B2D行业迄今最大的创业公司单笔融资。”方毅说。

  2014年11月,“个推”获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全国总决赛第一名。

  在互联网创业、科技型创业的江湖里,收益大、风险也大,被替代、被颠覆的事随时可能发生。

  在方毅的创业道路上,资金链断裂、技术瓶颈、小伙伴跳槽的状况都发生过。

  “最难过的时刻是裁员,从135人的团队直接缩减到50多人,现在回头想想,没有裁过员的也许不能叫做公司。”

  但10年创业征途,他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虽九死其犹未悔”。

  方毅很感激在自己创业路上帮助过他的“贵人”,也很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时间留给和自己当年一样选择创业的年轻人。他每年会到母校浙江大学去进行四五场的创业讲座,也会到本土创业圈子B座12楼进行创业分享访谈。

  在累积的多年互联网创业经验中,他拿出分享的内容常常是自己亲历的失败。“对于创业者来说,失败的教训比夸夸其谈的成功学更实用。”

  例如说到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当手机不停更新的时候,它就要不停地去适配。你会发现你的敌人不停地增加,不停地进化,你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无限的适配中去了”。他告诫师弟师妹们:Find the Must-Win Battle,选对战场,才有必胜一役。

  又如说到第二次创业,他告诉师弟师妹们说,“当竞争对手是一只大象,我是一只蚂蚁,大象腿踢过来的时候我可以用针扎,但是这只蚂蚁不幸处在了象群迁徙的道路上,画面太美就不敢看了。所以创业过程中,大家可以很勇敢,但尽量不要选在超级大鳄或者说过早地选在超级大鳄必经之路上。”

  2014年,方毅和一些小伙伴共同发起了“涌泉—华旦基金”,专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投,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初创企业孵化成长。

  创业10年,方毅的穿着依旧“校园风”,他和妻女住在杭州普通小区的小房子里,上下班走路,远一些骑自行车,办公场地是和百来人分享的、1000平方米大开间里的一小格。

  他和他的创业伙伴兼妻子张洁有共识,比起舒适的办公条件,自由、开放这些创业企业的氛围更可贵。

  “我们这一代的创业者,已经不需要通过穿什么、住在哪里等物质去证明,我们的内心已经足够丰富强大。”

  不过,2014年,他购入了一辆红色的特斯拉。在杭州,他是首批车主之一。

  “这一行为代表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对未来科技趋势所保有的好奇心,如果能从中得到一些灵感,价值就会远远超过车价本身。”

  而且,这辆特斯拉成了“个推”员工的一项福利——只要经过报备,每个人都有一天的使用权。

  在方毅目前所带领的团队中,有来自伯克利大学的数学博士,有来自上市公司的数据专家,还有百度、腾讯、IBM的前员工,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已经有“90后”员工融入的年轻团队,需要符合他们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讲,可以接受同样的工资,但是工作环境需要更加良好一点,这个工作环境也包括所在公司在整个行业里的一个形象。希望同事们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自豪感和归属感。”

  有人问他,如果有一天他的公司发展到可以放手,他会选择一份什么样的职业。方毅说:“创业教练。”

  在校大学生创业经历二:

  蒋沈雄:北大学子建太空翼足球教育儿童足球培训

  北京四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经济学方向……一路从名校走来的蒋沈雄今年才23岁。这个将《我国互联网理财产品对保险业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作为毕业论文的90后毕业后没有选择去投行、咨询、保险公司工作,而是选择了自己创业。

  认识的人都知道他对于足球教育的热爱,连他微信的个性签名都是“足球教育也是生命教育。”毕业后他创办了一家名为“太空翼足球教育”的机构,将自己的爱好和事业真正结合在一起,还得到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我们90后似乎都喜欢自主性强一些的工作。学校里的创业气氛也特别浓厚,老师们都帮我们出谋划策。”

  蒋沈雄介绍说,“太空翼”这个名字源于动画片《足球小将》中的主人公“大空翼”,只是“多了一点”。这部动画片刚播出的时候,日本足球还明显落后于中国,但目前,中国足球却和日本有了差距。“这个名字寄托了很多年轻人对于足球的梦想,而我们现在的梦想是要超越日本,并且要做超越足球本身的全面教育。”

  “太空翼足球教育”的教练团队全部毕业于北大、清华、人大等著名高校,不少还是省市状元,不仅是校队成员,还拥有丰富的国内外培训经历,是支名副其实的精英团队。“其实足球和学习并不矛盾,甚至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足球从来不是一项仅仅依靠身体和技术的运动,智慧起到的作用绝对不逊于以上两者。”蒋沈雄说。

  “初创时期,总会有家长和朋友问及我们为什么要创办太空翼,这家机构与一般的足球俱乐部有什么不同。”面对这样的疑问,蒋沈雄选择用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一句名言来回答,“那就是‘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我们创业的宗旨就是在中国普及以足球运动为载体的、完全人格的理想主义教育。”

  他希望“太空翼”能成为一座连接足球和人格的桥。“我们像重视球技一样重视学生每一个恰当或不恰当的行为,我们力争用每一次触球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决策,我们通过每一次竞争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坚韧,抑制自负和孤傲。”

  球场上,蒋沈雄和其他教练们就是孩子们的榜样。训练中平等交流、比赛时淡化结果,在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足球快乐的同时,教练们更多地会让小球员面对决策情景,提高实战和思考能力。同时,在球场下,教练们还举办了《博雅讲堂》,把自己感兴趣的天文、化学等知识教授给小球员,全方位地引导孩子成长。

  一名叫傅泳豪的小球员在参加了“太空翼”组织的足球特训营后写了一篇日记,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第四天,正在踢比赛,忽然下起了大暴雨。我想:‘下雨了,衣服都湿了,赶快回去吧。’但是教练却说比赛还没有结束,继续努力……”就这样,他们一直踢到比赛结束。

  不仅锻炼了毅力,足球这样注重团队合作的运动还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家长这样对蒋沈雄说,“儿子本来很内向,但是接触足球后有了很大变化,不仅在比赛中敢抢敢拼,与队友鼓励互助,还在比赛间隙和对方球员聊天说笑,这太让我们欣慰了。”

  尽管创业才一年多,“太空翼足球教育”执教过的小球员已经逾1000人,年龄段跨越4岁到14岁。蒋沈雄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让更多孩子走入球场、感受足球、享受比赛,得到身心全方位的成长。“真希望有更多家长愿意把孩子带进足球的世界,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在校大学生创业经历

创业是就业来源,创业不但为创业者本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具有缓解就业压力的极大潜力。那么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在校大学生创业经历,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校大学生创业经历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4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