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会计知识 > 复式记账的意义

复式记账的意义

时间: 晓铧971 分享

复式记账的意义

  采用复式记账法时,其核算效果同表内调整账户法基本上是一样的。采用单式记账法时,因为是表外登记,所以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没有什么影响。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复式记账的意义,希望能帮到你。

  复式记账的意义

  1.可以完整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可以全面、系统地记录

  3.可以保持资金平衡关系

  复式记账的原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其资金增减变化几种情况:

  ①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增加

  ②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减少

  ③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④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复式记账原理要求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均要在对应的两个方面同时登记。如果企业对经济业务的登记符合复式记账原理,则在任何时点,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均能成立,即双方保持着平衡关系。相反,如果企业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没有遵守复式记账原理,即记账有错误,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会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所以在复式记账系统下,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检查记账错误。可通过复式记账原理检查的错误包含单纯的记录错误、出错的复式记账、加减或变换错误等。

  复式记账的类型

  借贷记账法

  15世纪形成于意大利,现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中国企业一般也用此法。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每个账户分借贷两方。凡属于资金占用增加,资金来源减少,费用增加和收入减少,均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凡属于资金来源增加,资金占用减少,收入增加和费用减少,均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②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并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

  ③以资金占用总额等于资金来源总额为平衡公式,利用各个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与各个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必然相等的关系,来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增减记账法

  1965年中国商业系统首先推广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增"、"减"为记账符号,所有账户都分为增减两方,将会计科目固定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大类。无论是资金占用,或是资金来源,只要是数额增加,就记入有关账户的增方,减少就记入有关账户的减方。

  ②以"两类科目记同增同减,同类科目记有增有减"为记账规则。凡涉及资金占用账户和资金来源账户同时增加(或减少)的经济业务,分别记入两类有关账户的增方(或减方);凡涉及资金占用(或资金来源)类账户之间此增彼减的经济业务,则分别记入该类有关账户的增方和减方。

  ③用差额平衡公式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收付记账法

  它是用"收"、"付"来表示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费用和收益变动的一种记账方法,分为单式收付记账法和复式收付记账法。

  复式记账的科目结构

  会计科目按其性质来说,既有反映资产的会计科目,又有反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科目,还有反映成本、损益的会计科目。我们从会计等式中知道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总额始终保持相等的平衡关系。因此,在这两方面的会计科目中,就应当用相反的方向来登记他们的增加数。对它们的减少数,也要从两方面看科目中用相反的方向来登记。

  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

  4、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贷方收入的增加额。

  5、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费用的减少额。

233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