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互联网创业 > 90后互联网创业名人经历

90后互联网创业名人经历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90后互联网创业名人经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普及,我国乃至世界网民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与之相配套的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也逐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90后互联网创业名人经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90后互联网创业名人经历一

  在校创业时获利百万,目前公司估值上亿,其团队运作的微信界面访客量已突破5亿……这些标签都属于满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刘欣。更令人称奇的是,刘欣生于,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毕业还不满两年,互联网创业界称他为“低调的‘90后’大神”。昨天,刘欣返回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创业经,妙语连珠,令人不得不感叹这位年轻小伙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出售自营网站掘得第一桶金

  大学时靠创业所得买车买房

  ,刘欣在老家南通读高三时就开始互联网创业。那时他正准备艺考,但在网络上没有找到一个界面好看的美术高考网站,于是他决定自己来做。完全依靠自学和创意,刘欣的网站成功运转,最后以5000元出售,他也掘得了第一桶金。

  入读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后,他更是自己运营着大大小小数十个网站。老师们得知他的创业计划后,也都表示了支持。学校的创业园成了他的第一间办公室,刘欣开始发展同学加入他的团队。网页热潮渐衰时,他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契机,与团队成员一起“玩转”微博、微信。大学期间,刘欣团队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售卖他们打造的网站、经营电商。大二时,他便买了汽车,临近毕业时,他和伙伴们靠创业所得都买上了房子。

  团队被誉为“微信公众号之王”

  目前粉丝总数达数百万

  ,毕业后的刘欣没有停止创业的脚步,他和同学一起去了北京,他们的团队通过百度贴吧、QQ群等方式,用落地的技巧低成本引流,吸引粉丝,同时开发搜索工具,每天从大量公众号提取最受欢迎的文章,或模仿或转载,保证粉丝的留存率。

  ,刘欣在中关村成立满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同年又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提到满欣公司,人们可能并不熟悉,但提到“摇一摇新年签”“关注看答案”等微信朋友圈应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刘欣的团队被誉为“微信公众号之王”,创造了数个社交网络服务经典案例、微信最新界面的传播神话。

  如今,刘欣意识到微信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期已经结束,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年,他把精力主要放在原创新媒体报道上,面向细分、专业的客户群,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目前刘欣团队运营着40多个微信公众号,粉丝总数达数百万,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其中发展得最好的一个公众号每天推送的头条阅读量在10万以上。

  互联网是成就梦想的地方

  大学生要自信更要有跨界精神

  昨天,刘欣回到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向母校汇报他的创业进展,并向学弟学妹传授创业经验。

  刘欣感慨,互联网是一个能够成就梦想的地方,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有可为,随着支付手段的成熟,互联网消费市场越来越稳定,而且现在有大量的资本愿意帮助年轻人创业。他说:“互联网行业是属于年轻一代的,资本方需要年轻人的创意。”他鼓励创业的大学生们保持自信,更要有跨界精神,融合多领域技能优势,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刘欣透露,他的团队最近已经开始转战微信群创业,即打造用户精细化区分的微信群,推送产品和服务。“靠广告盈利是传统媒体的思路,我们新媒体要通过产品和服务变现。”他直言不讳道。

  90后互联网创业名人经历二

  近年来,有关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屡见不鲜,一边是城市里的农产品价格高,一边是农民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能不能将地里的特色农产品直接送到市民家呢?带着这种想法,青农大毕业生沙海壮和他的同学们成立了农产品专卖团队,通过“小苹果”快送网,将农产品直接送到市民手上。目前,团队每天的营业收入已接近6000元。

  理想:帮助农民卖水果

  出生于的沙海壮是山东聊城人,3年前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刚出校门他被一家农药化肥公司录取,做起了产品销售。那段时间里,沙海壮奔走于田间地头,接触到了许多非常有地域特色的农场、合作社。沙海壮发现,一些地方出产的农产品尤其是水果,质量和味道都非常好,但是却常常陷入滞销的境地。例如山东蒙阴的特产黄桃,非常好吃,但是知名度不高,销售不畅,有时候一筐桃子只能卖几块钱,而市民从市场上买桃子价格却非常贵。

  这引发了沙海壮的思考,通过互联网,将农民和市民联系起来,省去中间的批发环节,是不是可以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沙海壮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几位同学,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响应,于是在春天,沙海壮组建了团队,“小苹果”快送品牌便诞生了。

  团队成立之初,获得了青农大校方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学校为“小苹果”提供了免费办公场地,很多同学在上课之余队帮忙宣传。

  无论通过何种渠道销售,产品质量都是关键。为了确保买到优质的产品,沙海壮和同学们开着车直接跑到地头上进货;为了节约成本,沙海壮在位于青农大不远处的沟岔村租了一套民房,作为仓库和临时办公、住宿地点。一位懂电脑技术的同学帮沙海壮开发了一套网页系统,可以实现商品售卖、下订单、支付等基本功能。在各方面的齐力协助下,今年1月,“小苹果”快送团队正式上线运营。

  艰辛: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创业伊始,每天凌晨4点,沙海壮和他的小伙伴们就坐上开往莱西、平度的配送车,到合作的农业基地提货,7点钟回到城阳的大本营时,后勤组的小伙伴们已经把订单打印出来。接下来就是配货、包装、派送,一直忙活到中午,简单吃几口饭,稍事休息,下午又得和几个伙伴们一起进社区、搞推广,晚上回来还要整理一天的订单,讨论一天的收获。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沙海壮和他的团队遇到了重重困难,“我们最初只想到用最原始的方法做推广,发单页、贴海报,每天忙到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却总是费力不讨好,网站的浏览量一直很低,即使有顾客打电话过来,也大多是咨询电话,不是真正下订单。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想起当年在青农大读书的时候,老师讲‘要让客户真正地看到产品’,所以我们决定进社区做宣传。”

  “最开始联系的几个社区都不乐意让我们进,还有一些社区开出高价活动场地费。好在几次碰壁之后,有几个社区觉得我们年轻人创业不容易,就同意让我们进社区做推广。”沙海壮说,为了能更好地吸引人眼球,他们费了不少脑筋,“当时正好赶上儿童节,我们团队的几个伙伴就玩起了cosplay,扮蜘蛛侠陪孩子们一起过节,一次活动下来,脱下厚厚的蜘蛛侠服装,全身都湿透了。”

  “现在我们把进社区当做我们的‘路演’,每天下午在不同的社区组织宣传推广活动,还有试吃环节,效果不错,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们小苹果外送网,就连当初那些将我们拒之门外的社区,也开始邀请我们去做活动了。”沙海壮说。

  收获:粉丝已近三万人

  目前,在城阳范围内,“小苹果”已经可以做到上午下单当天下午送货,下午下单第二天上午送货。

  打开“小苹果”快送网页,可以发现除了水果和蔬菜之外,还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我们将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只做特色农产品,以品质来吸引客户。”沙海壮说。

  现在,小苹果快送网粉丝数已接近三万人,经常购买产品的活跃粉丝也有两三千人,由于物流覆盖范围有限,“小苹果”的粉丝大部分是城阳人,“城阳有三百多个小区,我们当下要先把这个市场做透。”沙海壮说。

  说到未来的规划,沙海壮跟他的小伙伴们笑了笑,“其实我们也没有想太多,现在还是起步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保证好顾客的购买体验,真正对我们产生信赖。今后,我们也会慢慢延伸,做成青岛最好的农产品快送网。”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90后互联网创业名人经历相关内容

  

171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