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互联网创业 > 农村互联网创业事迹

农村互联网创业事迹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农村互联网创业事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农村也开始进行改革和发展,农村创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的号召。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互联网创业事迹相关文章。

  案例1:一个农村小伙网上创业如何年入百万

  我叫安东胜,原名安江江,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人,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中专没毕业就辍学了,想着早点出校门学门手艺赚钱补贴家用。1999年,我修过摩托车、摆过水果摊、建筑工地当过民工,甚至捡过垃圾,只要不违法能赚钱的事情都去做了,可到了年底发现没赚到钱,那时,我的心里凉拨凉拨的。

  【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我不甘心就这样过着日子,想跟着和我有一样梦想的小伙伴外出打工。当时,我做劳务输出的姑父,给我提供了一些建议:你必须要找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于是,我被送到北京房山区燕山石化当一名保安,而其他的小伙伴都去沿海的工厂里面上班。记得2001年北京的冬天非常冷,夜里经常刮大风,我们上班出去巡逻,冻得直打哆嗦。当保安的日子非常单调,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班、吃饭、睡前,一天三班倒,一个月工资不到500块。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了两年,我想自己不可能一直当保安,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北京当时人群最旺的就属中关村,那里是创业者的天堂,我就坐917路公交车从房山区到跑到海淀区的人才市场找工作,到了之后才发现很多工作都要大专以上学历,并且要有工作经验。可是我一个中专没毕业的人能做什么工作呢?两个星期都没找到合适工作,晚上又舍不得住旅馆,只能睡在公园里面。一顿饭两个饼,一瓶矿泉水,后来想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怎么办,既然人家嫌咱学历低,那咋也得报个大专班,于是,平时上班周末去上课。

  在首都生活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当时的单间都在1500元左右,就连地下室一个月也五六百,最便宜的就是学生公寓了,我就在学生公寓租了一个床位一个月280元。住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就是吃饭的问题,我必须找份工作来养活自己,我就应聘一家商贸公司卖长途电话卡,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拜访一些晨练的老年人,8点半钟去公司开晨会,9点拎着折叠桌椅,在海淀区的高档小区摆摊办理长话业务,一直到晚上11点收摊做最后一班公交车绕北京半圈到住的学生公寓。一个月累的要吐血,收入不到3000元,后来想想这样的生活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成功需要抓住时机】

  一天晚上和朋友闲谈,朋友不经意间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咋们这个学生公寓有人在淘宝开店,一个月轻轻送送赚一万多。

  我心想:这样的事情是真的吗?我起早贪黑一个月每天绕北京城一圈,有时都赚不到那么多,他就这么厉害,他能赚那么多。我又不比他少胳膊缺腿,他能做,我也可以做啊。当天晚上我就从朋友那里搞到他的电话,第二天我请他吃自助烤肉,他向我介绍每天的工作就是发发货,收收钱。没事就去北京的各处景点去转转,俨然就是神仙的生活。就这样一月收入一万多,在当时张磊俨然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他告诉我他是如何在淘宝上做生意的,如何开店,如何选择货源,在那里进货,如何给产品定价,如何做店铺装修......他越讲越兴奋,最后告诉我,如果我跟他学,他保证让我每天也能比他赚的多,前提是需要交5000元的学费。我心想既然人家能给我保证一月赚一万多,人家把自己赚钱的秘籍告诉我,我自己搞半个月就能把本钱挣回来,我就东拼西凑把钱给他了。

  交完钱后,他把我拉人他们的内部交流群, 里面高手如云,讨论的都是月入几万,十几万的项目。当时淘宝上面做生意非常的容易,卖什么都赚钱,只要你敢卖,就有人敢买,曾经有人在淘宝上面卖蚊子尸体,一天就赚了8万多。我的店铺最终的卖的产品就是一些成功学的教程,比如陈安之、徐鹤宁、杜云生、梁凯恩等等,因为没有成本,卖多钱就转多钱,没过几天,我也可以日赚500-600了。同时,让我们宿舍的舍友给我打工,嫣然自己就是一个老板了,当时感觉日子过的真是太好了,钱就像长了脚就往我的口袋里钻。现在想起来,自己是太傻了,因为当时我们的一些同行,他们一做就是十几个,几十个店铺,有的人一天赚几万、十几万,而我却只有一个淘宝店铺。

  好景不长,这种好日子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因为当时我们是做虚拟产品的,没有门槛,很多竞争者大量介入,淘宝店铺的生意就冷清了,当时我和北京时代光华、名家论坛、前言讲座等等这些录制培训光盘的机构合作 ,代销他们的培训光盘。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很多名师,比如路长全、李光斗、叶茂中、翟鸿燊等等。尤其是我的恩师路长全老师,由于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交流,让我看问题的角度也发生里了改变。特别是,他的一个观念-----“营销就是把同样的产品卖出不同来”,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开始在淘宝店铺里面把同样的产品,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价格,这样的营销模式,让我的收入提升了十倍!

  【又一次抓住机遇】

  2010年之后,我发现在淘宝卖教程类产品是在是不行了,在我们内部高手交流群里面,聊天的时候发现了新的商机,有一些人买东西去淘宝,而另外一部分人买东西喜欢用百度去搜索,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百度竞价,包装一款产品,成本十几块钱,也就是几张盘DVD。卖398元。

  一单产品能赚300 元,一天只要卖出一两单就基本实现一个月过万的收入了,由于受众人群广,价格低,成交更容易一天成交10-30单,一个月差不多收入10万左右。我后来陆陆续续又OEM过100多款产品。虽然这个模式很多站长觉得太老套,但我相信,大多数人就是去找新的方法赢利,(比如微商,或自明星)忘记了最初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在网络销售任何产品几乎是通过包装,也就是我说的价值包装术,不管你是做竞价还是分类,产品本身没有价值,通过包装才有价值,只是推广手段不同罢了,竞价,视频,SEO,百度知道、文库等等,很多时候,消费者不是被产品营销,而是被广告,被攻心的网页,归根结底被攻心文案营销,其次是产品同意这句话的朋友,在文章评论打个大拇指哦!

  做竞价一单的利润有多少,取决于你做人的胸怀与格局。一单的利润是1000元,日出一单,就是曰赚1000元,一单的利润是10000元,日出一单就是曰赚10000元。其实赚大钱与赚小钱,花费的精力是一样的。

  【专业做企业培训】

  2012年以后竞价已经不好做了,我就转型做企业培训了,我现在被誉为营销策划界的比尔盖茨,中国电子商务实战导师。有时候想想我为什么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我就想起了我的恩师路长全老师,他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深刻的话影响了我的世界观,让我的人生发生了奇迹。这句话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先接触什么样的文化,精英文化造就精英,草根文化造就草根。”

  做网赚的,不要天天看某些网赚日志,多看点儿有气象,有格局的文字,比如《商界》,《企业家》,《创业家》……网赚软文,在某种程度上吸引的都是穷人,既然你想赚富人的钱,就要把握富人的心理动态,就这样慢慢的我的服务对象转向企业家了。

  2014年,我自己换了辆奔驰车,也买了套120平米的豪华型房子,也把父母从农村接到了城市里面和我一起住。2015年的目标是帮助100位我们的VIP学员实现财务自由。

  我们现在组建VIP群已经有300多个各行业高手,服务客户主要是全国各地企业家,每年自己有100多场巡回演讲。给企业辅导10万起步,做网络策划都是100万起步,国联质检的网络策划就是收了他们100万。

  其实平心而论,人脉就是钱脉,资源就是摇钱树,市场呢?就是赚钱收割机!

  发展业务最快的模式,绝对不是疯狂去打广告,而是进入各种各样的圈子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这句话,听起来稀松平常,其间的价值却值几个亿。

  如果你有100个事业上的朋友,每天都可以接到20多个朋友的电话,至少是年赚百万,当然,如果你是卖保险的,或者是做直销的,就不算了,哈哈……

  人脉就是致富的法宝,辛辛苦苦忙一年,还不如贵人轻轻拉一把。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只要是人都能说上几个,我就不说了。

  案例2:刘海涛:万亩荒山变“桃花源”赚亿万财富

  他生产一种在欧美流行的绿色环保材料,但因“观念太超前”,建筑商们不敢采用。创业失败,他被迫到北京打工偿还欠下的200万元外债。8年后,已成为富翁的他回到村里,准备过隐居山野的休闲生活,可是看到家乡的极度贫困,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于是,他从欧洲引进特色经济作物,带领农民修蓄水塘坝、构筑梯田,硬是将万亩光秃秃的荒山打造成了瓜果飘香的绿色林海,如今仅薄皮核桃每年就能带来5000多万元的利润。而且这座大山中的“桃花源”,还成了革命圣地西柏坡的一个旅游景点!

  创业惨败,欠下200万外债漂泊京城

  刘海涛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偏僻山沟里,大学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小国营建材厂工作。后来由于产品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破产。1996年,他通过一位外国专家的帮助,掌握了一种新型建材的生产技术。他决心借此创业,大干一番事业。

  刘海涛从北京找到一位老板朋友,对方因看好这个项目一下就投资上千万元。刘海涛也坚信一定能赚钱,因为那时国内还没有这个绿色环保的好东西。然而,事情并非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年后,生产出的产品严重滞销。

  其实刘海涛的产品做得挺好,之所以没有打开市场,是因为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文件下来,建筑商不敢贸然使用。他这个新项目,是用一种叫做PVC的塑料材料代替过去的金属材料,来制造水管和门窗。可当时国内市场上没人认可这种材料,所以根本没人敢买。两年后,这家合资工厂只好宣布破产,最后刘海涛不仅没赚到一分钱,反而欠北京投资方200万元。

  向来仗义的刘海涛觉得很对不起朋友,就对那位老板说:“这200万一定还你,我辞职去北京做生意,白天出去赚钱,晚上就住在你们公司里,直到还清为止。”他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我欠了你的钱,就住在你这里,肯定跑不了,以后肯定能还上。所有人都觉得刘海涛是在开玩笑,可是1999年,他真的辞了职来到了北京。当时他已经50岁。

  其实,刘海涛这时还是没有死心,他坚信PVC材料一定会被市场接受,他想北京每年有那么多工程,他一定能赚钱把债还清。可是,事实再一次证明他是错的,塑料门窗在北京依旧没人敢用。那段时间,刘海涛只要见工地就去,有脚手架起重机,他就进。人家不让进,他就软磨硬泡说好话。整整半年的时间,他几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工地。结果不仅一笔生意也没有谈成,连家里仅有的3万多元积蓄,也被他全部花光。

  没想到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刘海涛竟然在一个工地碰到一位给他人生带来巨大转机的贵人。一见面那人就非常热情地说:“我们就用你的产品,都用!”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刘海涛高兴坏了,想请对方吃饭可又口袋空空,见他颇显尴尬的样子,对方真诚说“不用请客,我们先给你付款!”

  原来,他碰到的是以前国营厂的老客户,那个工地正在施工的是一个外商投资的建筑,在国外这种塑料建材使用已经很普遍,而在国内却很难找得到,没想到刘海涛竟然送上门来,而且价格还不高,对方正求之不得呢,于是就痛快地给刘海涛200万元的订单,并预付了30万元定金。

  拿到这笔钱,刘海涛如久旱逢甘露,高兴了好多天,因为这是他的第一笔业务。虽然自己的厂子已经被拍卖处理,但他早就联系了南方几家工厂。没想到,正当刘海涛胸有成竹地打电话要货时,却被对方拒绝了。原来,那时深圳、广州等地已经开始使用塑料建材,而生产厂家却很少,求大于供,对方没空给他生产,这一下把刘海涛惊得目瞪口呆。

  “定单签字了以后,那位大老总还等着我供货,如果这些建筑管材供不上,自己不能挣钱不说,根据合同规定还得包赔人家的经济损失。”刘海涛是个宁可丢命也要讲诚信的人,万般无奈,他只好求爷爷告奶奶筹借了100万元现金,准备赔偿对方的损失。

  峰回路转,成为富翁后回乡承包万亩荒山

  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他碰到了同样特别缺钱的齐学峰,两人比较熟,老齐那时有一家金属建材工厂,因为没有订单一直在赔钱,整天愁眉苦脸。这两人还真有点像难兄难弟。了解到情况后,刘海涛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用手里这些钱再拼一次呢?如果把齐学峰的金属建材工厂改造成塑料建材工厂,让俩人都能赚钱多好!

  可是,这时离交货日期只有一个月了,包括齐学峰在内的所有朋友,都认为他这是在开玩笑。刘海涛急坏了,那边建筑商等着供不上,这边还要马上对工厂进行改造,他忙得白天晚上连觉都不能睡。没办法,只能破釜沉舟地这样拼,否则等待自己的只能是死路一条。就这样,刘海涛用借来的100万元,从广东买来两台生产设备,赶忙调试机器,教工人如何控制温度和调配原料等。

  仅用15天时间,刘海涛就改造好了齐学峰的金属建材工厂。于是,他就带领工人日夜加班生产。经过一番苦战,刘海涛差点累得吐血。虽然事后因疲惫过度住进医院,但最终却奇迹般地按时交了货。这让那位建筑商不禁啧啧称奇,尤其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后,更是对他的人品敬佩不已,称他是条汉子。“若换了其他人,早就拿着30万定金逃跑了,没想到你老哥如此仗义!”对方夸奖。

  接着,那位建筑商马上又给刘海涛一个1500万的大订单。不仅如此,这位建筑商和朋友在一起吃饭时,还兴致勃勃地把这个“倔种”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很多老板对刘海涛非常感兴趣,认为这人挺可爱,也开始大批量订购他的建材。就这样,刘海涛逐渐有了客户,随着生意日益红火,他在建筑圈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000年,国家开始推广刘海涛生产的PVC塑料建材,当时由于北京周边生产厂家不多,而且他的产品已经慢慢有了名气,不到8年的时间,刘海涛就给北京1000多栋楼房供货,赚到了一个多亿。

  风雨闯荡打拼这些年,刘海涛虽然在北京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却落下了一身病。2007年4月的一天,他正开会给手下几个经理安排任务,突然觉得浑身难受,接着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被送进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因平时压力太大,再加上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他早就得了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可怕的顽疾。而刘海涛只顾埋头做生意,对之竟一无所知。

  这次虽然很侥幸地死里逃生,但也让刘海涛暗中惊出一身冷汗。于是他决定听从那位专家朋友的建议,干脆彻底退休不干了,回老家盖一座漂亮房子,每天到山野里呼吸新鲜空气,采摘蘑菇、野果,过一种隐居山野的休闲生活。

  可是回到家乡后,那里的极度贫困又深深刺痛了刘海涛的心。印象最深的是,因为太穷,村里精精干干的小伙子都找不上媳妇。当时他想,自己老家平山县有全国革命旅游基地西柏坡,现在旅游这么火爆,西柏坡迟早会像北京故宫、香山那样人满为患。于是,他打算在老家租用农民1000亩土地,建一个当地还没有的采摘园和饭店,从游客身上赚钱,带动乡亲们致富。

  然而,他的想法在当地村民看来却很可笑。一开始大伙就持怀疑态度,说刘海涛吹牛呢,根本弄不起来。由于刻意保持低调,刘海涛平时穿着朴素,说话也像个老农似的很谦虚,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个亿万富翁。另外,刘海涛所在的村子虽然离西柏坡仅20公里,但被一座海拔1700米的大山隔断,根本没有路。所以尽管他说得兴高采烈,可是村民却一个劲地摇头。

  一位老大爷说:“你有本事就到那荒山上面去弄,那儿不长树,连草都长不起来,你如果能折腾起来俺们就服你!”

  村民让刘海涛到荒山上去做采摘园,本来是句玩笑话,没想到,2008年春天他真的就带人开工了,而且还把规模扩大了十倍,他拿出1000多万元,承包了1万亩荒山,一下子租来四十多台大型机械,浩浩荡荡开始挖山。

  更让山民们大开眼界的是,刘海涛还找到了河北农业大学的著名专家李保国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开发荒山。李保国教授说,太行山过去之所以荒,第一是干旱,缺水缺得厉害。第二就是土层特别薄,土壤还特别贫瘠。要想让树活下来,就得搞“隔坡沟状梯田”工程,保留住原来的坡面,防止雨水冲刷,在原来坡面的基础上,挖成水平沟,一米半深,一米到两米宽,把这沟里全部填上表层风化了的好土。教授还告诉刘海涛,这荒山虽然可以开发,但是一亩地需要投入5000多元资金,你一下子承包一万亩,很难收回成本,所以一直劝他“要慎重”。

  身边所有人都反对刘海涛再折腾,本来就“不差钱”了,再加上身体状况堪忧,何必自讨苦吃。但就像当年做塑料建材一样,刘海涛认定的事儿,就一定要干。可是花5000多万开山,到底种什么呢?他发现,平山县的核桃在市场上很有名气,于是决定在山上种50万棵在当地还从没有人大规模种植过的薄皮核桃,可是这种树苗不仅比普通树苗贵五倍,而且需水量特别大。专家提醒说:“虽然薄皮核桃卖价高,可是在这么干旱的山上种,简直是开玩笑。”

  山上能活下来的植被,只有抗旱性极强的酸枣荆条等极少品种。刚开始工人栽树的时候,靠三轮车拉水,一天也只能浇300多棵树。教授早就告诉刘海涛,你要种50万棵核桃树,光浇水几千个工人都不够。

  山里有句俗话:“有收无收在于水。”刘海涛干脆说,没有水还搞什么特色种植啊,不如修十几个塘坝!村民们都认为“绝对不可能”,因为建这玩意一个下来就得花几百万。令众人大吃一惊的是,刘海涛竟然一口气修了16个蓄水塘坝,以及50多个水泥蓄水池,一下就砸进去5000多万元。此举能把20公里外水库里的水,抽到塘坝里给山上的树木浇水。就这样,刘海涛竟然用不到半年时间就解决了水的问题。

  太行深处“桃花源”,成西柏坡旅游景点

  为提高果子的品质,他还在基地里散养了2万多只乌鸡和土鸡,用鸡粪替代化肥给果树施肥。

  如此大手大脚的投入,李保国还是头一次见到。刘海涛却说做农业就要舍得高投入,只要有特色,永远都会有钱可赚。原来,刘海涛看似“莽撞”,其实他都是精心算计过的,修塘坝、蓄水池是为了节省人工浇水的开支。高价买核桃树苗,以及从欧洲买来德国蓝莓、意大利橄榄、BADM、法国胭脂葡萄等树苗,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可以更快有收成和卖个好价钱。

  2010年,刘海涛引进的薄皮核桃树苗已经开始结果了,不仅速度比普通树苗快,而且市场价格也高。这种核桃的特点是果个大皮薄,好吃好看,皮薄俩手一捏和吃花生一样吃就可以。“这个品种吃起来不苦不涩,香甜可口,一亩地产量能达到200~250公斤,散核桃卖35到40元钱一市斤。”刘海涛种的其它洋水果,因外形漂亮、味道独特,大家又觉得很稀奇,别看价格很高,在市场上却非常受欢迎。

  此时站在远处眺望,只见整座大山郁郁葱葱,完全是个一望无际的绿色林海。林内空气清新,各种各样的小鸟在树枝和花草间蹦蹦跳跳,有的还不时发出快乐的鸣叫声。各种水果姹紫嫣红,压弯了枝头。尤其法国胭脂葡萄和BADM果等,果实成熟后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味,闭上眼睛静静闻一会,马上就会有一种“沉醉”的美妙感觉。谁能想到,这片极度干旱的荒山秃岭,昔日完全是连野兔都不会光顾的“不毛之地”,如今却变成了比欧洲油画还美的“花果山”。

  事实上仅种果树一项,刘海涛不到一年就在山上扔下一亿多元,2009年,他还找银行贷款8000多万元,在他的基地和西柏坡之间的山顶上,开出一条长达40公里的山顶公路,还修建了饭店和宾馆,来吸引西柏坡的游客。

  这个太行山深处的万亩“桃花源”,一下就引来大批驴友和摄影师,当它的“芳容”在网上出现后,很多人立马惊呆:想不到荒凉闭塞、沟壑纵横的西柏坡地区还有如此美丽的风景!很快,不少人就慕名而至。2011年,经有关部门批准,这里正式成为红色革命旅游胜地西柏坡的一个旅游景点!

  也许因空气中富含氧离子的缘故,一进入这个景色别致的“桃花源”中,不少人顿感神清气爽。大家最感兴趣的是,跨着篮子自己动手采摘各种水果,尤其一些小朋友,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增长了不少农业知识。

  干完活就可以享受“地道农家美味”。菜一上桌,顿时令游客们羡煞了眼。油麦菜绿得闪亮,西红柿红得耀眼,黄花菜黄得诱人……先不说味道任何,仅这颜色的诱惑就令人胃口大开。这样的绿色健康蔬菜又嫩又脆,有一种纯天然的甜味,有位企业老总说,这就是小时候吃的那种味道。还有用辣椒、姜片、野蘑菇炖出的土鸡,鸡是用瓦罐炖,头天晚上起火,第二天中午起锅,鸡油全被熬出,汤面一片金黄浓郁,细细一品,缕缕香浓入口,顿感味美至极。很多游客觉得这里的土特产太棒了,临走时还采购不少水果、土鸡和新鲜蔬菜等回家享受。

  2011年,刘海涛的园区共接待游客1万多人。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一下就扩大3倍,其中包括来自北京、上海和港澳台等地的企业家、演艺明星和政界人士。一位台商感慨地说:内地开荒造林的农业项目我考察过很多,但像刘海涛这么大规模、经营布局又如此完美的却很少见,这样既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带动更多的老区百姓脱贫致富,可谓一举两得!他还找到刘海涛,表示愿意投巨资同他合作,运用这种模式在太行山区再造一个这样的“世外桃源”。

  2012年,仅主打农产品薄皮核桃一项,就给刘海涛带来5000多万元的利润,他说如果到了盛果期,这个数字还要翻到1亿元以上。现在刘海涛还有一个更美丽的梦想:让山民们像西方农庄主那样,住漂亮的小别墅,开轿车,娶高学历的城市姑娘!

农村互联网创业事迹相关文章:

1.农村成功创业的事例3个

2.80后草根农村创业故事3个

3.简单网络创业事迹

4.80后农村创业故事3个

5.农村创业成功故事3个

69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