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互联网创业 > 青年网络创业故事分享

青年网络创业故事分享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青年网络创业故事分享

  随着网络购物的流行,网络消费者模式为更多的人所关注,如何吸引消费者也成为当今网络创业关注的焦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网络创业故事分享相关文章。

  青年网络创业故事分享1:80后夫妻网上卖鹅肝 年收入预计400万元

  初见高先锋与鲁华芳,是在他们的旺锋养鹅场。这个农场毗邻宁波市慈溪周巷水库,四面环水,还被大块绿色的农田围绕起来。鲁华芳身着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精致优雅,轻柔地唤着丈夫把车里的水果拿出来,高先锋则显得沉熟稳重。

  他们与平常的80后夫妻无异,喜欢在朋友圈里晒家里的两个孩子,也喜欢各种旅行。他们还是网络创业者,坚持在淘宝上卖法式鹅肝,并且销量在整个淘宝网里独霸鳌头———去年的销售额超过300万元,今年预计在400万元左右(约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夫妻俩有条不紊地经营着养鹅场以及线上线下的店铺,在其他80后上班族休息的节假日里,他们常常要忙到凌晨一两点钟。

  缘起

  客户一句话让他开拓一片新天地

  鲁华芳是萧山人,高先锋是慈溪人。两人大学时读的都是市场营销,因此认识,继而发展成了恋人。鲁华芳一口流利的慈溪方言,她腼腆地说:“嫁到慈溪后,与先生共同经营法国朗德鹅的事业,学会慈溪方言是必要的,虽然最初对我来说,这也是个门槛。”

  起初,两人只是单纯在线下推销法式鹅肝,偶然间遇到的一位客户,成了他们进入电商领域的催化剂。

  2011年年初,一位宁波客户在年货展销会上看到他们的产品,表达了购买意愿,并问他们是否有网店。这句话为高先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当年3月份,高先锋就在淘宝上开了一家鹅肝专卖店。

  鲁华芳听到这里,突然俏皮地打趣道:“你好像没跟我说过这个事情噢,我一直以为是你自己想到的。”

  初涉电商,夫妻俩做过许多疯狂的事情。鲁华芳透露:“当时生意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雇一个客服不太划算,包产品的工作就由我去做。”当时,她第一胎已经怀孕四五个月了,孕期反应十分剧烈,常常是一边频频起身去吐,一边还要忙着工作。直到后来,饭也吃不下,只是一个劲地吐,吐出来的是酸水、胆汁,甚至是血。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略带惭愧地补了一句:“现在想想,感觉蛮对不起大儿子的。”

  越来越多的成交记录带给两人信心,高先锋与鲁华芳开始思考更多的商业模式,将法式鹅肝的市场被彻底打开。

  产品

  从整块营销到私人定制

  在谈到电商上销售的鹅肝产品时,鲁华芳总是严肃地反复强调:“我所认为的电商一定要有实体作支撑。比如我们,就有一个养鹅场在支撑。”

  为此,她还特意带人到养鹅场参观。在绕过一条幽静的小走廊后,喧闹的鹅鸣声传入耳中。鲁华芳指着鹅群介绍:“我们会把小鹅、中鹅和大鹅分开,这里是大鹅的养殖地。一般把鹅养到4~5个月后,就可以取肝了。”在实体的坚强支撑下,他们向客户提供的都是当天取的新鲜鹅肝。

  由于鹅肝的烹饪具有相当的门槛,夫妻俩决定拓展市场———销售烹饪好的产品。鲁华芳一边不好意思地笑着,一边分享最初的“小傻事”。“当时我们卖的都是一整块鹅肝,居然真的会有人来买。”

  后来,越来越多的顾客反映说,一整块鹅肝吃起来不方便,也不易储存。“于是,我和先锋就想出了给鹅肝分片包装的办法,将其分成若干块,每块都用密封袋装好,消费者可以随吃随拆。”这种细致贴心的服务,自然受到了顾客的好评。

  顾客的要求远不止这些,于是,夫妻俩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对鹅肝进行差别化烹饪,甚至连酱汁都分了好几种。高先锋认真地说:“只要顾客在购买时提出要求,我们都能为他完成定制服务。”

  营销

  O2O“双行道”带动销售量

  说到营销方式,夫妻俩谈兴更浓,甚至还夹杂着讨论和争论。

  高先锋说,他们的经营模式也分线上线下,线上是网店,线下则是农场、实体店和厨师配送公司。夫妻俩一致认为,用单纯的O2O模式来形容他们的销售方式是不准确的,用“双O2O模式”才更加贴切。

  所谓“双O2O模式”,是指一方面顾客可以在实体店中看到鹅肝后,再通过线上来购买,价格自然更便宜;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顾客在网上下单后,希望能够到实体店验货、取走。这种模式能增强顾客对他们的信任,自然也会带动销量一路向上。

  “对于营销模式,我们也从未停止学习。”说这句话的时候,鲁华芳的双眸泛着光。2010年在慈溪市团市委举办的“首届青年创业大赛”上斩获金奖后,他们一直在参加各种创业比赛。最疯狂的是,2014年鲁华芳又怀孕了,她竟然挺着大肚子去参加慈溪市和美杯青年电商创业大赛。

  几次下来,鲁华芳被戏称为电商“鹅娘”,她总谦虚地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全家人的功劳”,这也成为了她的口头禅。

  鲁华芳坦言,热衷参加各种比赛,主要是在与其他选手交流过程中,可以收获更多的灵感与想法,而不是做一只井底之蛙在方寸之间自鸣得意。

  传播

  一片鹅肝的小“心机”

  在事业做得正红火的时候,去年,夫妻俩发现一些劣质鹅肝产品混入市场,想要复制他们的模式来盈利。“发现这个现象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劣质产品会令消费者对法式鹅肝的印象变差,甚至会让整个市场都被做坏。”鲁华芳说。

  两人突然意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于是,他们让自己的所有产品都穿上了朗德康特有的包装以及产品二维码。

  鲁华芳还发现,最好的传播介质其实正是产品本身。“1斤重的鹅肝通常可以被分为40~50片,搬到餐桌上一定能让每一位客人吃到。那么每一片鹅肝都能辐射到一个顾客,吸引他去询问这片鹅肝的来源。”鲁华芳展示了网店二维码,“这个时候,只要扫一扫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找到我们。”

  据说,曾经有一位代办酒席的厨师向他们反馈,有几位外地来的客人吃到鹅肝后,立刻就被“征服”了,找人询问可以从哪里买到。这件小事,让两人开心了好久。

  服务

  “肯吃亏”的售后服务原则

  “在互联网时代,执拗着不肯吃亏可能会‘逼’走一大部分回头客。”这是两个人信奉的圭臬。

  “消费者收到破损的鹅肝可以无条件进行退换,造成的损失由公司承担。”鲁华芳反复强调,做好售前服务不稀奇,做好售后服务才是令企业名声远扬的最佳方式。

  在淘宝上你无法选择自己遇到的顾客,却可以坚持自己的服务。鲁华芳举了一个例子,“有个顾客说我们的鹅肝不正宗,我们说,退款可以但我们收回这个产品,收回来一看,他已将鹅肝吃得所剩无几了,但他仍然强烈要求退款,我们最后还是统一退给了他。”真诚的服务自然会赢得绝大部分顾客的青睐,许多人都成为回头客,并且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客。

  青年网络创业故事分享2:80后小伙400元起家销售孔明灯 年售额达7000万

  刘鹏飞,1983年生,2007年毕业于九江学院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现在是飞天麦光光集团董事长,也是“全球孔明灯大王”。跟随创业故事网,一起来看看这则80后创业故事!

  2007年大学毕业后,刘鹏飞怀揣着梦想,迫切地希望通过创业改变命运。但由于没有创业资金,刘鹏飞只能选择到义乌打工,可皇天不负苦心人,刘鹏飞用打工挣得的400元做本钱,在网上卖孔明灯,到如今他已经投资设立了8家公司,年销售额7000万元以上。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

  大学毕业后到义乌打工

  刘鹏飞出生在江西省宁都县一个小山村,2003年,他考入江西九江学院。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刘鹏飞做过很多兼职,赚钱用于支付大学学费和生活费。

  2007年大学毕业后,刘鹏飞选择到义乌打工。“当时身上钱本来就不多,可我想着得买台电脑,有电脑我就可以不断学习。”买完电脑以后,他口袋里就只剩下5元钱了。

  没钱咋创业呢?刘鹏飞决定先给人打工,第一个月的工资付了房租以后,手里还剩400块钱。当时租的房子很小,只能容纳一张床,这让他更加迫切地想创业改变现状。

  发现孔明灯商机

  400元白手起家创业

  有一天晚上,刘鹏飞出门散步,见路人都驻足仰望天空的灯笼,他一问原来是“孔明灯”,他突然有了创业的灵感。

  当晚,刘鹏飞便买了一只孔明灯,回家拆开一研究,发现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第二天,他跑到国际商贸城去寻找货源,卖孔明灯的商家寥寥无几,而全国生产孔明灯的厂家也只有10家左右,这一发现更是让他更加兴奋。

  拿到第一个月打工挣到的1400元工资后,刘鹏飞跟老板说了“拜拜”。为了避免流落街头,刘鹏飞租了一间厕所改建的房子,交了房租,当时他身上只剩了400元钱。他用仅有的400元购买了100多只孔明灯,开起了专卖孔明灯的网店。由于手头存货不多,他多数时候都是等客户下单后,才到市场上采购、发货。一个月下来,他竟然赚了3000多元。初尝甜头的刘鹏飞,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

  刘鹏飞对孔明灯进行全面评估以后,发现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当时国际商贸城卖孔明灯的商铺只有三四家,竞争不激烈,制作起来很简单,投资不大,利润又很高,而且在国外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对电子商务有所了解的刘鹏飞通过上网查询,发现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平台上都没有人在销售孔明灯,但国外却有客商在通过谷歌搜索引擎求购孔明灯。

  转变思路拓展市场

  让孔明灯拥有了外国“粉丝”

  2007年年底,一家温州外贸公司在阿里巴巴上找到他,订购20万元的孔明灯,条件是先上门考察。可是,当时的刘鹏飞根本就没有工厂,连接待客户的办公室都没有。刘鹏飞把实际情况和盘托出,因为他态度诚恳,客户依然下了订单,刘鹏飞赚到了9万元。

  2007年10月,他成立以孔明灯生产为主的飞天灯具厂;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还清了债务,到2008年,刘鹏飞还陆续在仙居、义乌、金华等地建立6家工厂,以满足更多的订单需求。

  2008年,全国孔明灯厂家从2007年的10家左右迅速发展到100多家,虽然规模都不大,但市场竞争却越来越激烈,厂家之间打起了价格战,利润微乎其微。刘鹏飞意识到,必须把孔明灯推向国外市场,才是最好的出路。

  为了让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的国外消费者接受甚至喜爱孔明灯,刘鹏飞通过阿里巴巴出口通和谷歌搜索引擎不断地把“会飞的中国灯笼”介绍给国外客商,让孔明灯拥有了大批外国“粉丝”。

  搞定德国大客户

  卖出150万只孔明灯

  刘鹏飞通过网络,得知德国第三大零售商有一笔150万只孔明灯的订单,这在行内顿起轩然大波——“谁都想接这个单子,但第一批货要在一个半月时间内,交60万只孔明灯,让大家变得犹豫。”刘鹏飞说。但是,刘鹏飞却打着“如意算盘”,他在想,如果能够把那个订单拿下来,按当时可以赚8毛钱一只的话,一百来万只应该能赚90多万,而销量也差不多就可以做到全国第一了。

  怀抱着这种憧憬,他打败了比自己实力更强的近30多家竞争对手,顺利“夺标”。但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者的喜悦,刘鹏飞随即跌入失败者的低谷。“当时我的孔明灯场每天产量才5000只,而德国订单60万只孔明灯,一个半月的期限,意味着每天产量要达到2万只才能保证按期交货。”刘鹏飞说。然而这时候放弃,他又心有不甘,对他整个工厂以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打击,因为这个客户能占到他整个销售额的40%。

  既然不能半途而废,刘鹏飞便当机立断,火速招人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也在网络上挨个查找同行,并拨打电话,在经历了诸多拒绝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金华的同行。有了合作伙伴,刘鹏飞的压力大大减轻。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鹏飞家里的孔明灯场,工人集体罢工了。因为工人是按件算钱的,新工艺出台后做得不顺手,完成量少了,赚的钱也大大减少,很多工人就直接不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鹏飞面临着是否继续推行工艺改革的考验。“这个是暂时的阵痛,过了这一关,以后产量能上来,工人都能提高收入,肯定越来越多的工人回来做的。”刘鹏飞说。为了让工人尽早回来上班,刘鹏飞决定上门去劝说。在走访了几十户工人家庭,并告诉他们适应了新工艺以后,会比现在赚的钱还多,工人才陆续回来上班。

  “新工艺能在大小不变的厂房里安置三倍的员工,工厂的日产量达到2万多只。”刘鹏飞不无感慨。德国的订单顺利完成,并得到客户高度赞誉。从此,刘鹏飞的孔明灯主打国外市场,仅用了一年时间,他的孔明灯就销售到了全球的70多个国家。这时,刘鹏飞的工厂已经是全国销量第一的孔明灯场了。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孔明灯大王”,刘鹏飞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时势造英雄

  发掘新机遇 投资十字绣行业

  如果你以为刘鹏飞会满足于这份成功,那就错了。在他看来,孔明灯只是为他打开了创业的一扇门,门后的“无限风光在险峰”,才是他更感兴趣的。“赚了这么多钱,不如创造更大的价值。”当刘鹏飞发现在孔明灯领域能超越的只有自己时,他决定,重新找块地方施展拳脚。

  十字绣是他涉足的第二个领域。2008年6月,此前投奔他的学弟发现十字绣行业投资少、门槛低,国内规模性的企业也不多,便向刘鹏飞作了推荐。两个月后,由刘鹏飞投资的香港灵泉十字绣有限公司成立,学弟任总经理,他自己担任大股东。一年以后,灵泉十字绣旗下的雅典、锦绣阁、伊人绣坊等多个品牌占据了国内十字绣市场前五的位置,实现年销售额3000多万。

  开公司的念头就这么一发不可收拾。2009年3月,路德图文设计印刷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5月,鹏道工艺品厂成立;2010年5月,飞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到如今,他已经投资建立了8家公司,涉及孔明灯、十字绣、数字油画、荧光板、印刷、家居、服饰等多个领域,年销售额达到7000万元。

  “这几个公司看着好像没什么关系,其实有共同点。”刘鹏飞解释,他投资的领域都属于新兴实业、入行门槛低、行业发展不成熟、有一定市场前景。对于这种快速横向式发展,也有人提出异议,但他却认为,现在正是“打江山抢占地盘”的时候,发现好项目,不管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

  这种投资模式必然会有风险。刘鹏飞曾经成立过一家雨伞加工厂,由于决策失误,工厂在9个月后倒闭,这也使他直接损失了20万。“这钱都是我之前赚回来的,成立的时候我也没严格计算过回报率。”

  对于这次失败,刘鹏飞看得很开,他甚至悟到,自己开这么多公司是正确的——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筐里,碎了一筐还有其他筐,反而是降低了风险。

  “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队。”为了留住身边这些兄弟,让他们有更多干劲,刘鹏飞选择多开几家公司,让兄弟们担任公司总经理。一个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新人,如何能当好一家公司的老总?刘鹏飞似乎对此并不担心:“谁天生就会当老板?我自己也是‘赶鸭子上架’逼出来的。”在他眼里,一个人的忠诚和品德是最重要的,至于个人能力,完全可以后期培养。

  但总经理的位置毕竟有限,刘鹏飞又想到了股份制。他拿出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分给公司的20多名骨干,这些人以他的校友为主,都是曾经和他一起打拼过的兄弟。“我的理想是共有、共富、共荣,建立全民股份制。”让公司的每名员工都有股份,这是刘鹏飞理想中的企业,他将此视为一项伟大的事业。除了支持一同创业的兄弟,刘鹏飞也没有忘记学弟学妹。他在母校成立了飞天电子商务基金会,专门用于大学生创业。

  如今坐拥千万资产的刘鹏飞回想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提到了“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在他的概念里,所谓“时势”,是义乌这个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也是近十年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而那个“英雄”,正是他自己。
 

青年网络创业故事分享相关文章:

1.中国青年创业故事

2.一个辽宁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故事

3.创业小故事分享

4.美国网络创业故事

5.简单网络创业事迹

69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