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开店指南>选址>

商铺选址分析

时间: 耀聪662 分享

  商店选址是指在租建商店之前对店铺的地址进行论证和决策的过程。首先是指店铺设置的区域以及区域的环境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指店铺设在具体的哪个地点、哪个方位。下面是商铺选址分析

  (1)商圈的调查

  商圈,也称商业圈,是指店铺吸引消费者的地理区域。商圈的大小,与消费者所购买商品的特性、消费习惯、交通因素等有很大关系。一般以店铺设定的地点为圆心,周围一定距离为半径所划定的范围作为商圈设定考虑的因素,但实际上,还应综合店铺的业态形式、商品的特性、交通网的设立等一系列因素。而且商圈的形式不一定都是同心圆,店铺类型、规模、周围有无竞争者,顾客往返时间和交通障碍等都会影响商圈调查的结果。

  商圈包含三个层次:中心商业田、次级商业田和边缘商业圈。中心商业圈占这一店铺顾客总数的55%一70%。这是最靠近店铺的区域,顾客在人口中所占的密度最高,每个顾客的平均购货额也最大,很少同其他商圈发生重叠。次级商业圈包含这一店铺顾客总数的15%一25%。这是位于中心商业圈外围的商圈,顾客较为分散,一般日常用品对这一商圈的顾客缺少吸引力。边缘商业圈包含了剩余部分的顾客,他们最分散,如便利店对他们就不具有吸引力,只有一些特殊晶、选购品才会吸引他们的到来(见图1-1)。

  ①有效商圈范围的调查

  对于新设店铺商圈的划定,往往通过调查评价,包括对市场趋势的分析和对消费者的调查。

  市场趋势分析要收集有关资料,如人口分布的预测、新住宅的兴建、公共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资料。对消费者的调查,如往返于商店的距离和花费的时间多少是顾客乐于接受的,一家商店的坐落插所要具备哪些特征才能吸引顾客,最可能来新店的人们的住址等。分析市场趋势和调查消费者这两方面可以同时采用,也可只用其中一项,同样都可为勾划商圈轮廓提供依据。

  要划定一家新设店铺的商圈界限,可使用美国学者威廉·雷利

  提出的雷利法则,也可称为“零售引力法则(定律)”。他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店铺的远近而有所不同,店铺吸引力是由最临近商圈的人口和里程距离两方面发挥作用。其内容是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介点,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这个点位于对顾客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两家商店位置上。

  雷利法则假定两地的交通条件和供应状况是相同的。则A城镇的商圈范围为15公里,B城镇的商圈范围为5公里。实际上,任何两地的交通条件和供应状况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企业在确定商圈时,要考虑到不同地点的实际情况,对测定的商圈大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接近于真实情况。雷利法则较适宜于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国家和地区,对亚洲地区采说,人口密度高,购物主要以步行为主,可能更多地考虑步行的距离对商圈的影响作用。

  对于超级市场而言,不同的业态模式由于经营的商品种类不同,目标顾客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商圈范围;借鉴国外经验,一般而言;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度。许多商品都是成批购买,商圈范围可达到50公里;大型综合超市卖场面积大,经营商品种类丰富,因而可吸引远距离的顾客,商圈也可达到15-20公里;而标准食品超市主要经营食品、商圈一般为5公里;传统食品超市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商圈约为1—3公里;便利店因为经营商品种类少,而价格又比其他的超市高,消费者购买主要是为了求方便,因而商圈只有500米左右。

  ②商圈的顾客群调查

  商圈内的顾客群分为两部分:一是流动人口:二是住户。两种人口对营业额的影响不同。流动人口测定的一般方法是:

  a.指定专人(最好是两个以上的人员,可轮流测量,获得全天的测试资料)到预定的店址测定各年龄层的人数。

  b.将几个时段内测定的流动人口数平均,得到每小时平均人数。

  c.预估不同年龄层可能发生的客单价,即每一个顾客的购买金额。

  d.预估入店率,即流动人口中进入店铺的人数比例。住户测定的方法是:

  a.按商圈范围分层测定住户效。当前资料可从居民住宅区的居委会获得,未来资料可从政府有关部门获得。

  b.根据远近距离估计入店串,第一商圈最高,第二商圈次之,第三商圈最低。

  c.客单价预估则与入店率成反比,距离近、常上门的顾客,其购买单价通常不会太高,而距离远、上门次数少的顾客,其购买的单价通常较高。

  住户的情况调查是耗时最大的调查项目,而且了.解的越详细越好。有关资料的收集可借助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可通过4条渠道发送:委托专业人员上门分送;与居委会合作分送;与学校合作,通过中小学生送达到家庭;邮寄或直接送人住宅区的信箱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有必要的诱导,如重要性说明,赠送小礼品,按问卷编号开奖等等。

29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