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企业管理 > 商业模式 > 科技创业园的模式

科技创业园的模式

时间: 晓敏706 分享

科技创业园的模式

  创业园大家应该不陌生,其中的科技创业园大家也是有所了解的,但是科技创业园的模式是什么呢?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科技创业园的模式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科技创业园的模式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存在着“培养载体分散、资源整合平台层次低、官产学融合性不高”等问题,而“大学和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是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培养的一条新途径:各方共营创新基础教育体系形成创新创业素养的生成源,打造精品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创新创业的能力结构体,共推大学生创业园的发展形成创新创业的有效平台。构建“结构紧凑、各要素功能得以有效实现、创新创业内涵得以体现、创新创业智力人才得以生成”的培养模式系统。

  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经济增长缓慢等多方面因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社会问题也凸显了出来。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创业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多学者及教育工作者也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正是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大学创业教育带上了一些功利目的。笔者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并不是培养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创业人才”,而是为大学生多元化品性发展服务,培养他们多维度、多层次的品质系统,使之适应多样性的社会发展与竞争态势,并且在社会各领域中,有意愿、有能力借助于所学知识创造出新的价值,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国内主要创新培养模式分析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项极其精密的培养系统工程。在我国,可以分为三种模式:① 讲求以传统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为主导,发挥传统效能的的高校自我培养型。② 以吸引社会主体广泛有效参与、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型。③ 以创建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为主导的政府推动型。

  第一种模式在我国高校中最为普遍,这种模式中,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全过程具有极高的社会实践性和广泛参与性,借助于企业主体、金融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依旧是秉承传承与创新知识为核心功能。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在北大百年校庆上曾经有针对性地指出:“大学促进公共福祉的主要方法,是促进知识的增长而不是更多其他的行动。”大学基本社会职能决定了大学无法独立完成大学生创新培养,可以说大学生创新培养是大学不能承受之轻。这种模式即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高校自身发展。

  第二种模式中企业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企业是应用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发掘自身的各种优势资源和潜力优势,渗透到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即缺乏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创新并非是科技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体制、政策等环境要素的建设,后者是造成当前创新不足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整合高校、企业、政府、金融等各类资源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培养体系。

  以政府主导的大学生创业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不断成长,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政策环境。该模式通过集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体、政府组织等社会资源,在投融资平台、服务创新平台、税务政策减免、工商照顾、行政事务外包、校内外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以构建一个

  相对完善的创业平台,此为创业型人才成长的重要实战平台。但是由于大学生创业园是由政府主导,其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大学生创业培养,难以同高校形成联动,同高校的创新教育培养体系融合度不高,在大学生创新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大学——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分析

  近年来,随着大学科技园的蓬勃发展,也给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启发。从功能上看,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延伸和发展的成果之一就是大学科技园的产生。1999年,两部委(科技部、教育部)第一次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给予了明确定位:“大学科技园应当具备四种基本功能,即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从参与主体上看,大学科技园依托的主体是高等学校。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基本模式有3种:① 一校一园模式——以所在大学为依托,由大学独立创建或者大学与地方政府或高新区共同创建。② 多校一园模式——由多所大学资源优势互补联合创建。③ 虚拟大学科技园模式——以网络为基础,超越现实性物质因素制约。正是由于科技园和大学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大学科技园更加容易与大学产生联动,从而可以深入地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培养体系中。基于这个基础,笔者初步探讨了大学——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一)共同完备创新基础教育体系

  教师的素质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大学汇集了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发挥着领航作用,具有强大的教育教学能力;大学科技园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家、研发机构负责人、银行家、风投专家、法律顾问、政府部门科技工作者等专家人才。由他们所共同组成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使得构建完整且系统的创新基础课程结构体系成为了可能。

  大学创新基础教育体系并非单纯的课余创业实践或者简单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而是要把创新课程置于教学体系,在专业课教学中强调创新教育。大学科技园的教师队伍则以互访讲学、案例教学、学术交流、创业导师等方式参与其中。这些兼职教师经验与学术兼备,他们丰富了创业教育资源,开拓了大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了创新兴趣,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另外,大学科技园通过鼓励教师到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使得更多具有创业经验的科教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只有对科学研究创新过程的真实感受,才能把握创新教育实质,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将创新教育融合于课堂教学过程,使得课堂教学不再照本宣科。

  (二)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实践是整个创新教育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的环节,创新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身想法和展现实践能力的基本平台。而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其主要方式是举办各种科研、设计、开发、创业模拟和竞赛,以及组织大学生参加高校教师研究课题中的部分工作。高校自身提供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在时间和质量上,都存在现实性缺陷。而大学科技园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其功能本质之一就是提供富有真实度的创新过程教育,这正好弥补了高校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之处。

  高职科技园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高职科技园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新高职院校企合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中小企业孵化、拓宽社会服务渠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具体的结合高职科技园的功能定位,进行高职科技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究。

  1 高职科技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的意义

  我国已逐步形成了经济优势互补,功能定位清晰的区域发展格局。对于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无论从教育资源、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来讲,都是功不可没的。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科技园顺应时代需求应运而出。其对技能人才培养、创业孵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高职院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培养创新创业的战略性平台。如何面向市场,建立政府、高校、企业等各种力量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科技园是当下应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2 高职科技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体现

  目前,高职科技园创新模式发展,面临系列问题:怎样融合政府、高校、行业、企业、资金等关系,理顺运行方式,创新科技园的管理机制均处于探索之中。

  2.1 科技园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平台

  通过高职院校和政府、企业合作,创建人才培养、企业孵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三位一体的高职科技园。在科技园建设过程中引进知名企业进驻,形成“校中厂”的办学模式。充分的贴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结合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设计和职业规划标准发挥企业优势,共同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操作能力,打造高技能型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标准不断提高。(1)高职科技园充分利用入园企业了解到市场行业的生产行情,加强对学生培养方式的共同规划设计,基于联培共育的嵌入式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校企资源共享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2)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充分依靠科技园内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心对学生进行工学交替的实践性教学。一般情况下,科技园内部的研究中心都拥有实际生产环境的工作场所,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进入科技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创新性项目研究过程中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环节的有机融合,达到零试用期人才培养目标。(3)高职科技园运营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聘请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研发攻关,促进教师的科研源泉。也为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端技能人才,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机制。

  2.2 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助推器

  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高职院校科技园模式的创新建设规划,聚合创新资源,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官、产、学、研、金的有效融合,实现政、企、校多方共赢局面,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科技园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的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将自身拥有的师资力量、土地资源和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并和园区内部的企业进行联合,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通过在高职科技园开展实践研究,解决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在后续的研发过程中,充分的重视到技术市场化的推广,将技术创新及其创新成果产业化,拉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2.3 打造人才的汇聚地,促区域发展

  科技园的灵魂是高科技人才,只有充分调动高科技人员参与园区的建设,才能使其发展充满活力。充分的利用各级政府和高职院校的政策优势,以支持学生、教师或科研人员灵活多样的方式到大学科技园中创业。同时,不断吸纳优秀科技人才、创业人才进驻园区,重视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创造让人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和合理流动的机制和环境。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园的综合竞争力。

  在进行高职院科技园模式的创新过程中,要充分的注重科技园内部企业的联合,建立校企联合培训机构,在整个区域范围内进行人才招聘和培养,不仅仅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还要对区域内的所有人民群众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地人才支撑,加速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企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转型。

  2.4 高职科技园创新体制,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温室”

  在进行高职院校科技园模式的创新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创新是推动高职院校科技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高职科技园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不断适应科技园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在高职科技园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战略竞争机制,促进高职院校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进行高职院校的科技园创新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创新的系统性,制定高职院校科技园管理运行机制、人才引进管理机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为入园企业发展提供保障。(1)充分的利用好高职科技园的科技优势,将高新科技项目在科技园内部进行孵化,及时的将高职院校科技园中的技术成果转化成为实际的生产力.(2)高职科技园利用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3)高职科技园可以充分的发挥出高职院校的师资、科研、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源动力。

  3 高职科技园模式的创新发展对策

  通过近几年高职科技园实践发展,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在新形势下更应抓住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果断采取措施:(1)紧抓各项政策机遇,发展园区内涵建设;(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高职科技园长期稳定发展;(3)创新机制,实现特色发展;(4)深入前沿科技,自主创新发展。高职科技产业园这个世界经济浪潮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必将有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