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 > 企业微信营销案例及分析

企业微信营销案例及分析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企业微信营销案例及分析

  市场是企业的方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做好市场营销一定要收集案例进行分析。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企业微信营销案例及分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企业微信营销案例及分析一:

  从零开始,看我是如何搭建优秀微信公众号的

  2014年9月份开始接触微信公众平台,刚开始时一个月粉丝近1000,新生较多,没有线下推广,靠的是口碑宣传,初期提供新生答疑平台,11月份左右被学院收为官方平台使用,并于12月份正式认证改名。目前粉丝数近5000人,这点成绩不容乐观,大神求别拍砖,放假回去再开始宣传。

  结合自己运营公众号的经验,从内容、功能、互动、宣传这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下我是怎么做的。

  【内容】

  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太过正式的文案咱不要,太多人知道的东西咱也不推了。

  本土化内容:本土化的图文最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一篇优秀的文章比你去苦苦宣传强大多。.这点很多高校运营者都非常有经验,通过学习他们,写一些本土化推文,阅读量、转发量确实非常明显。

  结合校园时事:对校园内举办的活动、热门时事进行报道。

  附和学生需求:写一些跟他们有关的推文。

  贴合生活:可以叫老师、宿管、校卫等发送录音,推文等信息。

  此外,发送推文的时间也要把握好,结合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推送.建议晚上睡觉前30分钟,或者早上第一二节下课后。排版这一块也是非常重要的,图文结合效果最佳。

  范文参考:

  《如果我在清职遇见你》

  《关于清职不可不知的50个真相》

  《你好,我是清职院,这是我的简历》

  《秀青春、晒活力,新年第一张自拍》

  菜单的设置:因为我运营的账号是官微,学院的资料板块是不能没的。当然,我不会像官网那样子去发布太过政治化,规范化的东西,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板块设置大体的思路为:

  第一:学院模块,学院资料信息资讯等;

  第二:功能模块,供学生查询教务等功能;

  第三:互动模块,提供在线互动平台,开设表白墙,起床签到等功能.

  建议菜单名称没事换换口味。

  【功能】

  查成绩、查课表、图书馆图书检索、CET查询、等实用功能是学生要用到的。

  如果你不懂开发技术,可以借助一些第三方平台

  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新功能,让平台持续保持新鲜感。我运营的公众号,企业微信营销案例及分析的功能都是自己开发,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开发的很多功能给高校运营者。

  诸如:校花校草投票系统、期末求签系统、四六级记单词、人脸识别、姨妈助手、课表成绩查询等功能。

  【互动】

  要做不一样的公众号就要做不一样的工作,互动是增强用户粘性的最好方式,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用户需求,公众号也可以根据这些调整下提供的服务功能,用户粘性大,你的平台就不愁没人去关注了。前期我的公众号能在一个月有这么多粉丝关注也是这个原因,新生太多问题要了解了。

  放假了,图文的普遍阅读量都是少得可怜,于是把每天的推文改成每天一句问候或者一道IQ题。

  【宣传】

  线上宣传:Q群、朋友圈、空间、贴吧、微博是主要阵地.请注意,贴吧几乎是新生了解学校的入口,战略位置意义重大!

  线下宣传:校园主干道贴海报、摆展板、派传单等方式。

  活动宣传:晚会提供微信大屏幕、线上策划活动等,经观察发现,学生对于拉票这个行为颇敢兴趣。我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开发出了校花校草投票功能,限制了每人的投票次数。于是就有拉票的粉丝围观了。增粉效果不错。

  功能宣传:本公众号提供方便的查成绩、课表功能,并且拥有社团线上报名的功能,尽力去让学生变得更“懒”,那么他们对你的依赖就不用担心了。

  企业微信营销案例及分析二:

  你没把富军看成雷军吧!这几天微信朋友圈传的卖米的故事。貌似现在互联网思维卖手机,开餐厅都不时髦了,越是接地气的东西就越受欢迎。罗振宇最近卖会员,卖了3万个会员,据说一天收入800万。我要卖粉丝会员,能卖300个么?

  三个月,一个人,依靠微信朋友圈,卖掉100000斤各式栗米,总值接近200万。栗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有机大米品牌,发展成有300个长期客户,2万名潜在高端客户的大米品牌。在华语商学院的圈子里,富军已经成功打造出这么一个形象:“买有机好米,找富军!”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卖米是和太太打了一个赌

  在2013年之前,富军一直在做五金配件外贸生意,这个从小山村出来的山东汉子,考上大学,在上海白手起家,从不懂一句英语开始,到每年和老外完成一个多亿的订单,富军的第一次成功创业走的是千千万万个小企业家都走过的路——聪明,勤奋,执着,在上海找到一方立足的天地。

  卖大米,纯属偶然。富军太太的家乡在东北,家里做饭,孩子大人平时都只吃家乡寄来的有机大米。送给朋友,大家也都说好。有一天,太太跟富军开玩笑:你这个金牌销售,啥时候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把咱家乡的好大米推广出去,让我们认识的人都能吃得健健康康的。

  “我当时就和老婆夸海口了,开玩笑,我富军能跟外国人做几个亿的生意,卖大米有什么难。然后就真的做了。”

  一接手就后悔了,富军发现,国内市场和他熟悉的外贸根本就是两回事。他接手时,栗米主要走一些政府特别采购渠道。

  “以前和老外打交道很简单,老客户几年都不用见一面。没想到一转国内市场,发现做渠道这么辛苦,雁过拔毛。更致命的是,市场上的有机大米太多,中国老百姓又有信任危机,栗米在市场上知名度接近于零。富军开始觉得,手中有粮,心里很慌。但既然在老婆那里夸下海口,无论如何这事得干下去。他头皮一硬。数数仓库,刚好有20万的新米出炉。

  送!“好东西是不怕试的!”富军决定先把大米送出去,客户体验好了自然会回头来找他买米。

  微信好友加出了灵感

  富军的朋友圈内某条被点赞的消息,微友们对富军的消息不吝夸奖。

  有粮在手,但往哪送是一个问题。

  富军把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梳理了一遍,还发动外贸团队里的小伙伴,把这些年打过交道的大米潜在客户全部列出。

  这个豪爽的山东汉子,最早送米都是10斤、20斤、30斤的送,就像小时候村里招待客人那样。也不管有用没用,富军说,做事先做人,做人要大方。

  不过,在最初一波大米送出之后,卖米事业有点举步不前。老客户总是有限的。接下来该送给谁呢?

  正巧那时候商学院组建了“玄奘之路”戈壁之旅,喜欢跑步的富军上路了。

  旅行的时候大家都爱找乐子,有一天,富军与和队里的同学比赛:到了戈壁,看谁能先收齐三十个微信号——那个时间,2013年年初,微信很热,人们开始不再交换名片,而改用加微信。

  一比赛,争强好胜的富军就燃起了激情。他开始逢人就要微信号:“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叫富军。”重复一阵子之后,他发现“戈友”们热衷于建群。这下富军找到了窍门:每次他只要认识一个群主,被拖进群后,就可以加到很多好友。这比“点对点”地加快多了。富军立刻从打赌的兄弟里胜出,一周的戈壁之旅,富军的微信好友发展到一千多名。

  或许是艰苦的戈壁挑战赛加深了微友的感情,也或许是相似的背景和经历让大家特别有共同话题。富军还发现,当他尝试在朋友圈内介绍自己的大米时,效果出奇得好。

  自商业需要事件营销

  富军不遗余力推销大米的形象并没有遭到大家的反感,相反,人们开始记住了这个自信、开朗、乐善好施的“富军”,他在商学院的微信朋友圈中勾勒出了一个公众形象。

  有趣的是这时候,他的好友加到了3000,而见面超过三次的不到1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虽然没见过富军,但都知道,他是商学院里卖米最有名的人。

  随着微信好友的迅速扩张,线下的互动也变得重要起来。

  富军策划过两次线下活动,都带来了很好的效应。

  一次是在“戈八回归日”上——这是第八届戈壁挑战赛后,走完戈壁的各个商学院学生重回都市生活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聚会。富军赞助了回归日的所有大米,怕大锅烧米不够香,富军还临时买来八个全新的电饭煲,蒸煮栗米。这件事一度引发美谈。

  虽然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做过品牌,但敏锐的富军发现,事件营销总会带来爆炸式的效应,有趣的话题能够在商学院圈子里引发关注和讨论。

  谁能吸引眼球,引发话题,谁就能得益。在社交化网络里,这个规则经久不衰,沿用到小规模的朋友群里,一样有效果。

  12月1日,上海国际马拉松又给了富军灵感。跑步和卖米如何结合到一起?富军决定继续强化自己给人的印象:为了卖米,老板可以不遗余力亲自上阵。

  于是,就出现了马拉松赛场上那只背着米袋子奔跑的愤怒的小鸟,这只背着米袋子,浑身贴满二维码的小鸟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连上海马拉松最美丽选手廖智都来合影,这个“愤怒老板”登上了各大新闻头条,

  商学院的同学都看到了,富军不但成了话题人物,而且还成了新闻热点人物。

  从2月份和老婆开玩笑决定卖米,到之后开始向微信好友赠送大米。到8月26日正式开始登记卖米时,富军发现,粮仓里的米已经没货了。新米需要预约购买。

  之前适销对路的圈层营销在这个时候显现出了威力。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富军每天都收到微信上订米的订单。

  人们在微信朋友圈跟他打招呼,通常就是:富军,我认识你,你家大米我吃过,很好,我要定一年。”

  到11月底,富军累计了全年订户200个,销售大米200万。

  这真的是他一个人创下的成绩,订户大都来源于各种熟悉或者素未谋面的微信好友。

  朋友圈内容建构

  富军的朋友圈消息维持在每周6条。起初,一切都紧紧围绕“栗米”,如各种栗米销售组合套餐,健康生活方式。当积累了三万好友之后。富军的朋友圈自成了一个“媒体发布中心”,上面出现了很多商学院活动召集,社会公益活动发布,各种商业资源交互信息,咨询求助。

  在他朋友圈上,他甚至替一个朋友吆喝过300万的二手兰博基尼和50万的劳力士表;当有一天他想召集山东老乡聚会时,短短两天就通过微信集合了150位国内外山东籍企业家;而诸如寻找场地赞助,商业赞助,只要发布消息,很快就能实现各种资源的对接;一家高端会所开业,富军通过微信朋友圈为对方带去了半年内1000高端人次的客流。

  富军把朋友圈完成了一个自媒体,在打造栗米品牌的过程当中,每当遇到问题,他就求助,栗米的名字,到广告语,到很多活动的创意都来自朋友圈高手的创意。朋友们也通过关心富军事业,到对栗米这个品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发展到后来,更把富军当作了有求必应的“万能消息中心”。

  每天在朋友圈吆喝自己的产品,会有人反感么?

  “有,但是更多人给我点了赞,并且每天我都有大米订单。嫌我烦的朋友们也无非是亲切地和我调笑一下:富军跌进米缸了,有时候看到我发栗米的消息,他们还会友好地提醒我:富军再说话,禁言三周!”

  但越是这样,富军这个人越是和他的栗米紧紧捆绑在一起。

  “大家因为信任我富军,所以信任我富军卖的有机大米,他们认可我这个人,然后认可了我创造的栗米品牌。”

  回过头,仔细统计富军的朋友圈内容,可以看到有几个关键词的重复概率非常高:健康,感恩,真诚,大米,善心,理想,行动,坚持。

  富军在商学院的朋友圈里成功塑造了:健康,开朗,幽默且执着的卖米大汉形象。这和熟练运用微信这个平台作适销对路的圈层营销分不开,更和他因卖米打造出来的品牌形象以及人格魅力离不开。

  创造品牌真的需要很多钱么?不,富军的故事告诉你,一个小企业,如果熟悉“媒体”的运作方法,照样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很高的收益。

  200万,只是栗米的开始。富军的微信平台将为他带来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133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