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 > 网络创新营销推广案例分析

网络创新营销推广案例分析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网络创新营销推广案例分析

  不作充分的分析研究,处理事物就容易产生畸轻畸重的现象。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网络创新营销推广案例分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络创新营销推广案例分析一

  品牌的网络事件营销案例

  在笔者看来,任何形式的事件营销案例都不能脱离其“营销”本质。“营销”其实是一种沟通方式,不论你用什么样的方法,你都要针对你的目标人群选择适合他们的沟通方式--而这种沟通方式最核心的问题,不是讲述者说了什么,而是聆听者听到了什么。

  几年前,互联网第一次浪潮席卷而来,带着破碎的泡沫而去,当时的一片哀鸿如今还犹在耳,第二波网络影响力又兵临城下。

  一系列的数字让所有投身于互联网以及关注互联网的人再一次热血沸腾--CNNIC第21次调研结果显示: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21亿人。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2007年一年则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位于世界第一。中国网民人均上网时间3.28个小时,而电视平均的使用时间才只有1.21小时。

  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如此高的用户接触度已经使互联网彻底摆脱了几年前被人称为“除四大传统媒体外”的第五类媒体的身份,而跃升成为与传统四大媒体并驾齐驱的,甚至是超过了传统媒体的重要媒体。

  选择众多,如何入手

  互联网的存在以及其日渐重要让所有的营销人都兴奋起来,而兴奋之余又多了一丝茫然--互联网营销究竟该如何做

  互联网营销的层面有很多,有EPR(网络公关),有IWOM(互联网口碑营销),有EAD(互联网广告)……

  互联网营销的手段也有很多,可以跟门户网站进行专题合作,可以投放公关软文,可以根据不同网站的用户人群进行形式丰富的网络广告投放,可以做SEM(搜索引擎营销),可以做IM营销,可以做论坛营销,可以做博客营销,可以做WIKI营销,可以做流媒体营销......

  如此多的手段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品牌的事件营销案例到底该如何做

  在笔者看来,任何形式的事件营销案例都不能脱离其“营销”本质。“营销”其实是一种沟通方式,不论你用什么样的方法,你都要针对你的目标人群选择适合他们的沟通方式--而这种沟通方式最核心的问题,不是讲述者说了什么,而是聆听者听到了什么。

  许多互联网营销手段只是一味地最求PV、追求点击率--在传统广告时代无法承诺的量化,终于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可能。但是如果忽略了品牌想要沟通及传播的本质,忘记了和消费者沟通你想传递给他们的品牌信息,那这种营销手段就是失败的--除非品牌所追求的,就是像恒源祥那个挑战消费者忍耐极限的广告事件营销案例所追求的效果一样-“宁肯被骂,也要被记住”。

  综上所述,网络营销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似乎应该是:在综合利用互联网媒体(包括互联网官方媒体和自媒体)的基础上,让尽可能多的目标消费群体接收到品牌想要传达的信息。

  事件营销是个思路

  “事件营销”似乎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互联网上诸多火爆事件让互联网营销人越来越意识到“事件”的力量--如果可以制造一个事件让许多人关注,或者借助一个本身就已经有很多人关注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恰当”地植入品牌信息,那么不仅保证了高关注度,更保证了品牌信息的正确传达,可谓是一箭双雕。

  一个让笔者较为鄙视但是却值得深入研究的案例是前阵子比较火爆的“兰董”事件营销案例。

  “兰董”,一个号称身价亿万的“70后”富婆,在网上发布了一个视频,大骂“80后”和“90后”,言语极尽侮辱鄙视之词。“兰董”竭尽所能显示自己的富有,并用极其挑衅和轻蔑的言语和肢体动作去辅助她想表达的核心思想--“兰董”火了,在“80后”、“90后”甚至一些“70后”的谩骂声中名声大振。

  “兰董”似乎意犹未尽,一个视频不够,继而接二连三推出了一系列视频,一定要把网友对于自己的愤怒激发到极点,直到“忍无可忍”为止。此举意义何在一个网站为了推广自身,增加流量而作的跳梁小丑之举而已。

  “兰董”的所有视频和照片都十分醒目地打着“woyo.com”这个网站名字(其中大部分还是水印,转载的时候也无法去掉),到后来推出的视频更是鲜明地打上了“兰董”在woyo的空间地址。

  一个网站,为了知名度,为了流量,已经无耻、可悲到这(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样的地步了么--这叫什么非常规营销名人效应还是所谓的“事件营销”--笔者给它起了个名字:“激怒式营销”。

  “兰董”竭尽所能显示自己的富有,并用极其挑衅和轻蔑的言语和肢体动作去辅助她想表达的核心思想--“兰董”火了,在“80后”、“90后”甚至一些“70后”的谩骂声中名声大振。

  “兰董”似乎意犹未尽,一个视频不够,继而接二连三推出了一系列视频,一定要把网友对于自己的愤怒激发到极点,直到“忍无可忍”为止。此举意义何在一个网站为了推广自身,增加流量而作的跳梁小丑之举而已。

  “兰董”的所有视频和照片都十分醒目地打着“woyo.com”这个网站名字(其中大部分还是水印,转载的时候也无法去掉),到后来推出的视频更是鲜明地打上了“兰董”在woyo的空间地址。

  一个网站,为了知名度,为了流量,已经无耻、可悲到这样的地步了么--这叫什么非常规营销名人效应还是所谓的“事件营销”--笔者给它起了个名字:“激怒式营销”。

  悲哀与愤怒之余,整个事件营销案例的策划和执行过程有很多地方还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

  策划之高明1--“植入”而非“直述”:制造一个话题人物,以人物为核心引起网友的关注,再置入网站信息,继而提升网站知名度--只不过,不是正面人物,而是一个更能引起人们关注的负面人物(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策划之高明2--“借势”:恰逢一个“90后”女孩大骂“80后和70后”的视频大火,于是策划者趁热打铁,推出一个“70后大骂80后和90后”,骂得更加变本加厉,让事件再次升温。

  网络创新营销推广案例分析二

  携程成功秘诀:借电子商务卖体验拓展线下用户

  携程主打的是仍是一个传统行业——旅游业,实现机票、酒店预订,旅行服务的销售,这个行业在大陆存在了好几十年了,不是什么新兴行业,而且这个行业普遍口碑不大好,回扣,强制购物,服务质量的问题层出不穷。这是不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是随着“有闲一族”的逐步壮大,旅游的市场膨胀的很快,航空业,酒店业这几年都是高速增长,携程赶上了这趟快车,但根本上,携程还是属于旅游行业。

  为什么传统的巨头,例如传统的中旅,地方的巨头如广东的广之旅、南湖国旅虽然也很风光,但在携程面前,品牌知名度和客户满意度始终上不来,携程却能做的风生水起

  答案是电子商务,用信息化解决了以往很多繁琐、不透明的东西,例如机票的价格,全国范围的酒店预订,以前是很麻烦的事情,一般人独立解决不了,但携程借助电子商务把这些问题用信息化一揽子解决了,自助游潜力前所未有的被释放出来。

  但但携程的成功真的是在简单的电子商务方面吗“鼠标+水泥”在第一轮电子商务浪潮退去后就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商业模型,基本上,第一轮电子商务浪潮剩下的就是新浪、网易这些门户网站和QQ这样的“准通信运营商”。为什么携程能生存下来,而且活得很好

  答案是线下的用户拓展。

  经常外出旅行的朋友们可能会有这方面的体会。在各大机场,都有携程的推广人员在不厌其烦的推广携程的会员卡,简单提供姓名,手机号码就可以加入携程会员。在这个会员制被滥用的社会,我们已经不记得自己究竟成为了多少企业的会员,但我们并没有额外的享受到什么会员的服务,大部分朋友已经对“会员制”免疫了。携程一样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携程为什么乐此不疲的推广会员,我相信在全国各大机场,甚至汽车站雇佣大量的推广人员费用绝对高昂,作为一个电子商务企业不是通过烧钱做广告,搞低价促销,而是发展会员,走传统推广的路子,的确很让人不可思议。人的成本是一块,雇佣这么多推广人员肯定需要管理成本,推广的场所大多都是机场、车站,这些地方的经营单位都是垄断巨头,要做多少工作才能进场携程可不是国企、央企,可以动用很多的行政资源,裙带关系,要做出这种努力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

  因为携程知道,虽然是电子商务企业,但他的销售市场并不在网上,而在线下,ctrip。com只是他最终出售的产品,而不是营销平台。只有在用户群集中的地方争取用户,而且是不厌其烦的争取用户,才是旅游业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

  旅游产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也是三大问题:一是价格的不透明性:机票、酒店是个弹性很大的市场,不同渠道价格差距可能很大,产品的信息不透明度很高。二是产品同质化严重:机票、酒店的服务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基本上,不同航空公司的服务差别不大,同星级的酒店,服务也不会偏差的很大。三是个性化要求复杂:由于个人的喜好和目的不同,旅游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异常复杂,例如你不喜欢早起,不喜欢某个航空公司的服务,住的地方希望靠近你三大姨七大叔家,最好边上还有一个超市能稍点手信回家,当然附近有酒吧能喝点小酒那最美不过了,这种个性化的要求层出不用,需要销售人员掌握海量的信息,这一点,是传统旅游业人对人的服务方式无法满足的。旅游则更加复杂,旅行社设计的“黄金线路”已经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个性化要求。

  携程正是很好的解决了三大问题,他卖的并不是机票、酒店,而是购买机票、酒店过程的体验,电子商务只是实现的方式。

  旅游行业的三大问题决定了消费者有尝试新渠道的冲动,携程着力推广的会员制为满足消费者的这种冲动提供了释放的平台。从概率上来说,大范围的推广一定能带来一定的“回头率”,在这一点上销售人员推广和广告具有同样的效果,只是不同的行业适用不同的方式。在旅游行业,ctrip。com提供了足够好的消费体验,也就是产品有足够的吸引力来从有限的“回头率”中挖掘“成功率”。商旅消费者或者有闲一族具有聚合的特点,良好的购买体验会带来“口碑传播”。

  携程的服务品质是非常有口碑的。以我个人的两次印象深刻的体验为例,第一次的体验是我在成为携程的会员并订购机票后,我留下了我的手机。时隔几个月过后,帮朋友订机票,我拨打携程的电话,呼叫中心直接识别出我的姓名,让我非常惊讶,这一点,现在很多银行的呼叫中心能够做到,后来在业务上跟进过呼叫中心的系统,知道通过升级一些电信设备,安装一套CRM的软件可以实现这种功能,但在几年前,能做到这一点,这种用户体验对提高用户忠诚度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二次是我去上海玩,通过携程预订了酒店,为了便宜,预订了一晚外滩附近的商务酒店标准间,也就是类似7天、如家这一类型的酒店。当时真没想到房间会没有窗户,空调噪音也很大,感觉非常不好。找酒店投诉要求换房,酒店以没房为理由不肯换,找到值班经理也不能解决问题。百般无奈之下找了携程,结果携程真的做通了酒店的工作,换了一间套房给我,而且是不另外加收费用的。我倒不是贪这个便宜,但携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为会员服务的态度令人惊讶。

  我想,正确的选择销售模式——面向直接用户不遗余力的进行推广以及准确的产品定位——销售“客户在购买酒店、机票、旅游产品”过程的体验,而不是将产品直接定位于机票、酒店和旅游线路才是携程真正的成功所在。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网络创新营销推广案例分析相关内容

  

188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