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我国国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 黄宇晴1068 分享

  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对消费者和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此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我国国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欢迎参阅。

  我国国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篇一)

  《论企业营销与企业社会责任》

  摘要:随着当前国际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企业的营销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市场营销观念发展为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企业在实施营销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到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对社会和企业有利的社会责任营销。

  关键词:市场营销 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营销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企业没有重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对营销的认识也不是很到位。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对消费者和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们应该强化社会责任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营销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仅要创造高额利润,同时还应该对员工、消费者和社会环境承担责任。著名学者卡诺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层次,能够用金字塔图示出来,第一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的经济责任,它是上层社会责任实现的经济基础;第二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即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第三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的伦理责任,即企业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违背社会的伦理道德;第四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的慈善责任,即企业必须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做出贡献。

  1.2 企业市场营销的含义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宽泛的讲,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的社会和管理过程。从企业这个比较狭义的角度来讲,营销是指和顾客建立有利可图、充满价值的交换过程。更深一层,我们可以将市场营销定义为:企业为了从顾客身上获得利益回报,创造顾客价值和建立牢固顾客关系的过程。

  市场营销观念的变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是生产观念;二是产品观念;三是推销观念;四是市场营销观念;五是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六是大市场营销观念。

  1.3 社会责任营销的含义

  本文对社会责任营销有两个方面的理解。狭义的社会责任营销指的是企业在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利用新闻媒体和广告来进行宣传,改善企业的形象,增加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广义的社会责任营销是指企业应该在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换的各个环节,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把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营销战略中去,追求企业和社会长远和谐的发展。

  2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分析

  2.1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违背国家的法律,大量生产假冒伪劣的产品,如众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还有前一阵曝光并且闹得沸沸扬扬的“双汇瘦肉精”事件,这些都是典型的缺少社会责任的企业。这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不惜牺牲自己公司长期打拼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企业形象,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最终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是一种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没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过低,企业很少会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没有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企业无节制的排放“三废”,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大部分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长期污染和破坏的基础之上的,长此下去,会对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

  2.2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追求最大的利润,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这是马克思所分析的企业的经济属性。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最初的创业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资本积累这一过程,企业追求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营销活动也是为了增加利润,忽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盲目的追求企业利润。同时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是我国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客观原因。

  另外,现代经营理念认为企业在创造高额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消费者和社会环境应尽的责任。目前在我国,这种现代经营理念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经营及市场营销中去,这也是我国企业缺失社会责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企业长远的利益。从而导致很多企业急功近利,容易形成短期行为,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 推动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营销的建议

  3.1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引导

  对政府来讲,为了使企业尽其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营销,具体措施有: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落实企业应如何尽其社会责任。政府应该努力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制化,并且以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行使政府的权力,建立一种在政府指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二是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的宣传和监督力度,要让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意识,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出一种履行社会责任光荣的氛围,使企业形成社会责任营销这种意识。

  3.2 改进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营销的办法与措施

  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营销的措施具体包括:一是企业要遵纪守法,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这一点对企业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是企业应该进行的最基础的工作。企业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去进行社会责任营销,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健全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度,同时协调其他部门的经营活动,使企业在决策和执行等方面体现出对消费者、商业合作伙伴和社会环境的关切。为社会提供更环保更安全的商品和服务,使资源的利用更加节约,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社会责任营销,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3.3 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监督

  对于非政府组织和媒体来说,为了使企业尽其社会责任,推进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营销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社会大众要积极支持并且参与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活动。全社会的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使企业积极地和全体社会公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进行有效的社会责任营销,实现企业、社会和个人的共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企业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营销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营销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各级政府、全体社会公众以及媒体的大力支持和监督。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营销,有利于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共赢之路,也是各级政府、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郭国庆等译.《市场营销原理》第1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2]赵怜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与趋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2.

  [3]潘士渠.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及其

  在中国的实践[J].商场现代化.2006,6:19.

  我国国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篇二)

  《探讨企业成功进入国际营销市场的战略步骤》

  摘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国企业必须对自己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做出调整。本文主要从企业面临的各种环境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我国企业成功进入国际营销市场的战略步骤。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营销;战略;知识经济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国企业必须对自己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做出调整。培养当地市场,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企业、信任企业,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拓展更为广阔的目标市场,进人其他国家市场铺平道路。总之,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细致的前期工作、整体全面的计划,还有对国际市场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主要从企业面临的各种环境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我国企业成功进入国际营销市场的战略步骤。

  1.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营销战略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企业把目光从国内转移到国外,进而在整个全球范围内寻找发展机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一是贸易迅猛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源泉。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紧密,它带动了资本与生产的国际化,推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二是金融一体化。国际金融是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的发展又会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三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技术。信息技术革命将世界带人了信息化时代,它在更深层次上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为快捷、广泛。四是跨国公司的发展。据资料显示,跨国公司以及国外分支机构的迅猛增长,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所谓国际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对于国际化进程较为长期的总体打算及其实施的原则意见。国际营销战略要回答的问题是企业关于国际营销的目标和实现目标要采取的策略和原则,如有关国际化的进程、市场扩展与定位、国际竞争等战略。它对于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拟定短期或年度国际营销策略的根据之一。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首先表现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竞争领域扩大、竞争内容增多、竞争主体变化、竞争形式改变。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非关税壁垒增多、鼓励出口措施加强、贸易区域集团化加强。因此,企业应充分掌握国内外不可控的环境因素,调节企业的可控因素,从而制定出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目标,并有计划地逐步实现。企业的可控因素是指营销组合,即价格、产品、促销、分销;企业的不可控因素是指不可控的国外环境,主要有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竞争因素、技术水平、分销因素、地理因素等。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不仅要重视营销策略的制定,更重要的是要监视与预测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的营销计划,使之适应环境要求,使自己的营销工作富有成效。

  2.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1社会文化环境。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和。它不仅体现出我们自己的行为,也体现出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要求,包括文化的个性、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成分(物质文化、社会机构、宗教、审美学、语言)3个方面。文化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国际营销者的活动又构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营销成果的好坏深受文化的裁判。因此,要正确运用文化的差异性,确定当地文化的相关动机,确定行为模式的特征,确定有哪些文化价值观念与本产品有关,确定决策形式的特征,确定适应当地文化的促销方法,确定消费者认为适宜的销售机构。

  2.2经济环境。一是经济发展阶段。它包括传统社会、起飞前夕、起飞阶段、趋向成熟和高度消费时期。因为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阶段不同,居民收人高低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同,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际市场营销。以消费品市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市场营销方面强调产品款式、性能及特色,大量进行广告及销售推广活动,品质竞争高于价格竞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则偏重于产品的功能及实用性,其推广主要靠口头传播和介绍,价格因素比产品品质更重要。二是市场规模。企业在进人某国市场时,首先关心的是该国的市场规模,即可接受的商品及服务总量,或者市场拥有的购买力总量。一般来说,大多数产品及服务的市场规模都与人口和收人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认为是由人口和收人决定的。三是消费结构。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必须了解影响消费者储蓄的多种因素,以便分析、判断消费者需求、支出和消费水平的变化,包括收入水平、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因素、市场商品供给状况和消费偏好、储蓄动机差异等。

  2.3政治法律环境。有时政治环境能够对营销活动产生直接影响,法律和规章则起到鼓励或限制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而非政治组织,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经常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营销法律主要由国内法律、国际经济法律、东道国法律等构成。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要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打交道,采取适当方式公平合理地解决争端,这也是国际营销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根据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解决争端的方式有协商、调节、诉讼和仲裁4种。

  2.4技术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和农业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增长所引起的,更主要的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知识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以及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和推广所引起的。

  3.我国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3.1机遇。首先,进入国际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市场规模巨大,发展迅速,这给我国企业以现实的吸引力。随着国际政治形势趋于缓和,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关系不断改善,经济联系更紧密,这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我国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进人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和条约,加强了同其他国家政府间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为企业国际营销提供了法律保护。比如,我国制定和执行了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同时还进行了外汇制度改革,使我国企业在外汇使用方面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便于国际交易的进行,也增强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3.2挑战。明确界定产权、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前提;科技水平落后、人才匮乏是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又一大障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使我国处于不利地位,其他发展中国家、独联体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将给我国企业以巨大压力。而且,许多企业缺乏准备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即使看到消费者需求的差别,也不愿意调整原有的产品价格策略,从而导致国际营销的失败。

  3.3任务。一是调研国际市场。只有掌握了国际市场的脉搏,才能找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切人点。企业的国际调研需要大量详细且涉及范围面广的信息,如目标市场的文化、经济、教育水平、目标消费人群接受新事物新品牌的能力等。二是分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制定企业的营销目标,做出相应的国际营销战略规划,找出与原计划的差异,制定相应的规章,组织监督部门,给予相应的权力,以保证预定的国际营销目标顺利进行。三是分析目标市场消费者。了解当地的消费观念,从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消费群体的特征等影响因素分析,从而细分市场,找到适合企业进入的市场,并分析这一细分市场的潜力及培养空间。四是分析目标市场国的经济政治法律等政策。分析当地的经济状况,以分析企业在当地销售产品的可能性,着力疏通与当地政府、社会团体及新闻媒体的关系。防止企业因为外力因素而终止现行的企业计划。五是分析竞争对手、供应商及分销渠道。熟悉当地的环境,分析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及动力,培养良好的竞争环境,这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六是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当地市场,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企业、信任企业,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拓展更为广阔的目标市场,进人其他国家市场铺平道路。总之,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细致的前期工作、整体全面的计划,还有对国际市场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国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市场营销与企业社会责任》

  摘要:本文从双汇瘦肉精事件入手,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性,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使管理者和消费者逐渐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欲通过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提升美誉度,提高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市场营销 双汇 食品安全

  0 引言

  由瘦肉精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对整个行业的忧虑,食品安全问题并非来自于双汇,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瘦肉精、三鹿粉等都为食品行业的安全敲响了警钟。那么此类事件为何一再发生?产生食品安全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责任机制来化解?这既需要寻求化解食品安全的危机对策,更要深入分析产业链结构分析其危机的成因。

  1 案例分析

  1.1 案例背景 央视新闻频道“3·15特别行动”报道了河南省一些养猪场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喂出所谓的“健美猪”,并将含有瘦肉精的生猪及其制品输送到多地加工或销售的事情。3月15日当天,双汇发展以跌停报收。15日晚间,双汇发展发布停牌公告,宣布待相关事实核实清楚之后复牌。3月16日上午,一则致歉声明出现在双汇集团公司官方网站,双汇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下架。双汇集团表示将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对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全面检查。面对持续升级的“瘦肉精”事件,双汇集团16日、17日接连发表公开声明,除了对消费者表示歉意外,集团公司还作出决定: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要求下属所有工厂,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把食品安全落实到每一天。双汇决定加强对上游养猪户的管理,决定亲自养猪,从源头上把好关。随着事件的持续发展,至3月25号双汇的产品才慢慢的回到了市场上。专柜旁边贴出了“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的声明和检测报告。在3月31日上午,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市体育馆召开万人大会。4月6日,重庆一家超市的肉制品专柜前,双汇集团重庆区域经理大嚼火腿肠,希望通过亲自试吃促销,以重振市场。4月19日,双汇发展复牌,并毫无悬念地连续两个跌停。4月21日的成功止跌。此后,双汇股价趋于平稳,舆论趋于平静。6月2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复工生产。直至6月初,其销售恢复了八成。这家让双汇陷入一场巨大的“瘦肉精”危机的工厂,自3月15日被央视曝光后便被双汇停产,历时整整80天。

  1.2 我国现存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

  1.2.1 食品安全与市场营销发展的不匹配

  ①瘦肉精事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体系的缺乏。如果企业对其危害行为不负责任,只靠政府监管则很难奏效。双汇的背后隐藏着看似完备实则脆弱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在检测瘦肉精过程中只简单检测一种名为盐酸克伦特罗的瘦肉精,而不去检测其他更为隐蔽的瘦肉精,如莱克多巴胺。当事件曝光后,检测仍然走过场,这些执法人员的执法伦理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②源头控制薄弱是国内肉类加工企业的短板。双汇要求瘦肉率必须达到70%,而一般的猪瘦肉率是30~40%,其原料的99%来源于基地以外的养殖户。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在流通环节把关不严而流入企业。从农业产业化的标准来看,这种”公司+农户”的对接模式只是在加工环节实现了“半截子”产业化。而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生产环节,由于养猪行业仍以分散养殖为主,难以实现标准化,由此导致在源头就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③企业、肉联厂搞价格战,专收“健美猪”,在收购环节中存在很大的漏洞。收购环节、屠宰环节、销售环节存在差异,收益在后面的链条中不断放大。农户是最弱势的群体,添加瘦肉精的人看起来是罪魁祸首,但却是为市场控制所控制的,为市场所绑架。在营销中有需求就有市场,农户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实属无奈之举。

  ④瘦肉精饲料的来源渠道丰富。从供货信息中发现,其出售和采购的都是“盐酸克伦特罗原粉”。化工厂直接供应盐酸克伦特罗,而其生产工艺十分简单,只要有一个化学反应谱,连家庭作坊都制造。

  ⑤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唯利是图,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给消费者带来了伤害。一方面,企业自身的检验意愿和能力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尚有空子可钻。政府的不定期抽查也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要求企业检查所有的安全指标,特别是出门、进门的关键环节;其次,政府监管要加大查处力度,提高震慑作用,使得企业能够权衡各方利益,做出与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1.2.2 食品安全与社会责任的偏失

  ①双汇在执行国家有关检验的硬性规定不力、以“抽查”取代“普查”,致使有害的畅通无阻。正是“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整个脆弱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的缺失。

  ②双汇没有承担起全面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瘦肉精”事件凸显出我国部分企业商业伦理道德的缺失,尤其是在保障消费者安全丧失了一种责任感。2002年2月,农业部同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目录》,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

  ③双汇的“瘦肉精”成了肉类企业的“潜规则”。这次河南发生“瘦肉精”事件并非偶然。自2006年至2009年,合肥市、广州市陆续查获河南省的生猪瘦肉精超标和生猪瘦肉精超标。

  为强化养殖环节监管,2007年9月1日起河南出台了相关法规。在2011年1月19日,焦作市全面启动了瘦肉精排查整治行动,然而,“瘦肉精”却屡禁不绝。

  通过对双汇瘦肉精的食品安全的案例研究表明,食品安全在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的地位。双汇放弃了其对肉源关键环节的控制权,而是把下游营销推广作为其发展的重点,从而使产业链不能进行有效地整合。尽管双汇在短期得到了快速地成长,但由于产业链利益分配的不协调,商品一旦涉及安全问题,其品牌价值立刻会降到零点,瘦肉精事件把双汇多年迅猛发展表象背后的隐患彻底地暴露在市场的面前。

  2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瘦肉精事件已告一段落,但引致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为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应立足于利益统筹的角度,从宏、中、微观三个层面建立长效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机制,以去除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的利益矛盾根源,使企业回归商品本源和产业本质。

  第一,由政府主导,为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的治理营造和谐环境。国内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有近10个部门,监管职权不清、行政审批、执法的繁杂和不透明,为个人权力寻租和小团体利益提供了平台。首先,政府的食品治理的关键是要建立事前的食品安全防范体系和事后有效的化解风险机制,打造有利于形成和谐产业链的环境。防范体系要在食品产业发展的成长期消除食品产业链上现实的利益矛盾,同时化解潜在的矛盾与风险因素,例生产资料价格高导致的养殖成本的攀升,根据食品产业链合理的利益空间,设立控制上下限,建立预警监控机制以及应急管理机制,使风险提前规避。其次,国家、食品产业、食品企业是不同层级的利益主体,相应的主体承担其危机责任,通过问责制保证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受害者进行合理的弥补,而不是依靠上级对下级的单向扶持。最后,政府要加大对企业不道德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不作为、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进行严惩,并将政府监管工作和社会的监督进行常态化管理。

  第二,进行产业模式升级,政府部门应制定政策引导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走集约化、规模化之路的“第三代养猪模式”。企业要有自己能控制的养猪场,以便控制生猪的来源。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应切实负起社会责任,严格把关,通过其市场影响力,倒逼源头实行标准化生产,为食品安全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三,以舆论为导向,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形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形成企业参与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在宣传上,要善于发现、培养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模范示范作用,通过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来指导工作。要加强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典型的宣传,营造承担社会责任的光荣,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给予监督,共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伟凡.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的多重影响因素浅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8):288-289.

  [2]禹海慧,曾鹃.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改革与策略,2010,26(3):174-178.

  [3]王芳,刘永安,何家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企业经济,2010(7):31-33.

341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