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电大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时间: 黄宇晴1068 分享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工商管理的方向可以使企业能够飞跃性的发展。为此,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电大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论文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电大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论文篇一

  一、当前煤炭行业的形势分析

  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煤炭将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我国既是全球第一的产煤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近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萎缩、国内消费增长动力不足、进口数量增加以及房地产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煤炭市场供求关系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

  1.煤炭供给平稳增加。

  随着资源整合陆续加快,煤炭产能逐步释放,以及前期对煤炭行业保持乐观的盲目扩张,近期以来全国煤炭产量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产能过剩日益加剧。

  2.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煤炭下游四大支柱行业钢铁、火电、水泥、化工增速全面变缓,进而导致煤炭需求疲软。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

  3.进口数量大幅增加。

  受累于全球性的经济疲弱,特别是欧债危机导致欧洲煤炭市场严重低迷,导致国际煤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进口煤价格相对于国内煤价格优势明显,对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和供求形势造成巨大冲击。

  二、工商管理的职能体现

  工商管理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与工具,它履行着重要的经济环境创设和成熟的市场运作职能两方面。第一种职能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环境和氛围的创设方面,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与完善的同时,企业经济理念和经济行为都得到了深刻的扭转与更新,在这转型与更新的过程中,难免有不规范的思想和行为,违反了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则,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和谐。因而,在这种状况之下,便衍生出了工商管理的职能之一,它通过行政的手段,规范各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规范化、法制化,在工商管理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实现市场经济环境的良好创设与和谐氛围的保持。第二种职能主要体现在成熟的市场管理运作职能。市场经济是瞬息万变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经济呈现快速更新的竞争态势,而经济管理的具体操作却远不及市场的瞬息变化,因而,只有工商管理的行政手段,才能通过其行政干预,在对市场经济全面、动态的把握之下,实现对市场经济管理运作的整体把控,使管理与实际相适应、相协调。

  三、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和谐相生的关系分析

  1.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石。

  在社会形态的历史变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设置专门性的工商管理机构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在历史的发展中,以商品交换为起点的商品经济的产生是工商管理的基石,也是根本性的内因,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成了工商管理的不断成熟。

  2.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互促共进。

  伴随着商品市场的繁荣与昌盛,诞生了市场经济的概念,与之前的商品经济相比,市场经济的范围更广、方式更新,这些经济发展形态的转变也为工商管理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提供了成熟化行政管理的舞台,经济主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自主、自律的观念也得到了巩固。

  3.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完善的推动力。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得知,经济基础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的时期,与之相协调的是生产关系的整合和优化,通过经济主体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活动,进行共生与完善。

  四、工商管理对煤炭行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与深远影响

  1.工商管理维护了煤炭行业经济活动中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市场经济的活动之中,消费者群体是主体之一,消费者对市场经济的认同和态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当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在遭受到劣质煤炭消费欺骗等行为时,工商管理可以通过行政干预措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劣质煤炭更换或改良等处置。这样,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得到了维护,对煤炭经济活动中的不合法行为也进行了打击,积极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轨道。

  2.工商管理在煤炭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与疏导的作用。

  为了更快地推动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的改革与转型,工商管理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功效,由于煤炭行业的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在其耗尽或丧失其经济性的环境之下,煤炭企业就无法实现其价值,因而,煤炭企业必须进行未来的产业转型。而工商管理为其转型可以搭建一个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用讲求实效守信的法制市场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使煤炭企业在优化的环境氛围中,招商引资带动转型。而且,在中小煤炭企业转型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竞争实力不够,经营状况不佳,工商管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整体把握,指引中小煤炭企业进行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3.工商管理对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的作用。

  为了促进煤炭企业的转型与发展,需要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在新型煤炭设备进行运用的同时,工商管理在其建设规模上可以进行监督,制止重复性和低水平的煤炭项目建设。同时,在提供煤炭企业节能环保降耗的技术创新下,工商管理部门可以与区域内的其他产业进行组织协调,从推动环境的清洁和生产的节能等方面,创设一个安全、绿色、环保、高效的“煤炭绿色通道”。

  4.工商管理有助于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

  近几年,国家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在抑制不合格能源的需求、控制高耗能产业增长速度的同时,坚持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的小煤矿,清理在建的项目,大力整合煤炭资源,抵制超能力生产,很好地抑制了煤炭生产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提高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国家在确定煤炭的基础能源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便有助于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过去我们企业只是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煤炭产品的开发和营销管理,在社会领域中,煤炭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考虑对社会的供献能力问题。在煤炭企业生产中,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贡献内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工商管理的管理职能角度出发,如何在煤炭资源的经济转型趋势下,利用健全与完善的工商管理职能,更好地推动煤炭行业经济的持续和稳定性发展,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并思考的问题。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个企业搞得好不好,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它的管理水平是不是提高了。在一定意义上讲,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安全,管理出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包括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积极推进煤炭企业管理的创新,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煤炭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借助于工商管理的行政干预手段,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完善煤炭行业市场经济管理运作,使工商管理与煤炭经济发展和谐相生,这才是长久而持续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之道。

  电大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论文篇二

  一、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现实

  (一)只关注故事忽视了话语与叙述

  “叙事”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指讲故事的形式,即话语,也就是叙述故事的口头或书面的话语,是听者听到的或读者读到的文本;第二层指讲故事的内容,即故事,也就是被叙述的事件;第三层指讲故事的行为,即叙述行为,产生话语的行为或过程。[3]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由于把案例看成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甚至把案例当成现实的等价物,案例主要被用作获取科学知识的手段或工具。因此,在编写工商管理案例的过程中,虽然会注意到话语层和叙述层的问题以激发管理学习者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案例的故事,即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忽视话语层和叙述层的问题,比如谁叙述、如何叙述等,都不在案例的讨论范围之内。由于不关注案例的话语层和叙述层,因此隐含在叙事话语中的倾向性—管理观、组织观、知识观、思维模式等很少被挖掘与分析。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也因此缺少了对案例的批判性审视,使管理学习者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案例中隐含的基本观念,即便是错误的观念也是如此。由此,管理学习者可能陷入某种文化或意识形态的控制而丧失自我。

  (二)强调科学知识的习得

  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视野里,无论案例是多么的复杂、多么的精彩,其本身都没有实质的意义,不过是让管理学习者能够更形象地接受科学知识、更有效地把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于管理实践之中。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教师往往这样运用案例:第一,把案例作为激发管理学习者学习理论的工具,在这里,案例是理论学习的序曲;第二,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子或例证,去说明理论的正确性,案例成为理论的注脚;第三,把案例作为真实问题情境,让管理学习者在运用理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精熟理论、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案例成为了理论的练兵场。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我们讲鸟儿飞,是为了理解鸟儿飞翔后面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甚至一些教师为了让管理学习者更好地把握理论的要点,把案例丰富的情境、具体的情节完全省略,只提炼其中的问题给管理学习者。另外,大多数运用案例教学的课程是以学科知识分门别类来开设的,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也多数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加以组织的。

  (三)注重科技理性和例证思维的培养

  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以管理主义管理观为基础,而管理主义管理观把管理实践看成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把管理者看成是理性运用科学知识的技师。因此,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注重培养管理学习者的科技理性。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学习者通常聚焦于一个关键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组织,然后运用数学的、系统的分析方法做出能实现目的的决策。[4]而这个目的是否值得追求,则不必考虑。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学管理的管理学习者,通常在学习技巧的时候感觉更舒服(比如,金融的、会计的、系统分析或者只改变管理和动机的方法论),他们认为这些学习是具有实践导向的、有用的和能直接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去的”。[4]另外,多数案例没有涉及其背后的伦理、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学习者对管理现实的了解是偏颇的。[5]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科技理性,并运用例证思维模式建构外部世界意义。布鲁纳(Bruner,J.S)把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类:例证思维模式和叙事思维模式。[6]所谓例证思维模式,主要是通过将特定的事件归入一个范畴或者概念来认知事物;所谓叙事思维模式,是通过情节化把特定事件放入整体的故事中理解事件。例证思维模式寻求的是普遍的真理条件,旨在提供因果说明;而叙事思维模式则是探究事件之间的特殊联系,旨在理解。叙事思维中的诠释具有情境性,而例证思维的解释则是从时空背景中抽离出来。显然,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例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控制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般认为,案例教学体现了民主,也有利于发展民主。然而,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被教师控制着。首先,整个案例教学的设计,包括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等等都是由教师个人完成的。其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组织讨论来证明某种模式或者分析计划,教师对问题的答案具有终极审判权,管理学习者们的解决办法只有通过了老师“专业”知识的检验才被认为是正确的,否则是有缺陷的。从师生的地位来看,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管理学习者是等待灌输知识的“白板”。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工商管理教学实际上是“空心化”的。[7]第三,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闭卷考试,考试结果由老师个人决定。

  二、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

  随着叙事观从反映论走向建构论、知识观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管理观从技术到实践的转变以及管理世界的新变化,学术—技术取向案例教学的消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重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使其转向更加注重案例的内在价值的经验—探究的价值取向,显得非常重要和急迫。所谓经验—探究取向的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作为叙事知识这一内在价值为基础,传播叙事知识,培养叙事思维,最终实现个体实践知识改造或自我转化的教学。具体来说,经验—探究取向的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彰显案例的内在价值

  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认为,作为叙事文本的案例是一种叙事知识,它具有内在价值,其本身就应当是教学追求的目的。作为叙事知识的案例,不是实践的等价物,也不是理论的附属品,而是对实践的建构,是与科学知识具有同等地位的叙事知识。所谓叙事知识,是叙事者从一定的视角运用一定的叙事框架对现实的意义建构而生成的。不同叙事者面对“同样”的现实,可能有不同的故事。因此,案例是负载叙事者意义的文本,而不完全是现实的客观描述,案例中的现实是经过叙事话语过滤了的现实。

  (二)既关注故事又关注话语和叙述

  既然案例是对现实的叙事建构,它就不完全是客观现实的客观描述,它总是隐含着案例叙述者的意图、视角以及立场。即使面对相同的事件,不同的叙述者所讲述出来的故事也是不同的。在案例教学过程,只有了解了案例叙述者的意图、视角以及立场,才能不被案例中隐含的思维模式、文化、意识形态等所控制,进而才能批判地吸收叙事知识,实现自我的解放与发展。同时,自我是叙事建构的,对人们所作所为的叙事,就是对自我的建构。个人有时不能实现自我的突破或转化,往往是因为自我叙事视角的单一,使得生活的可能性减少。因此,只有清晰把握了自我的叙事意图、视角等,才能迈出自我转化的第一步,而这些意图、视角与立场主要体现在叙述者的叙述话语与叙述方式中。因此,致力于自我转化的经验—探究案例教学,不仅要关注故事,还要关注话语与叙述行为本身。通过对他人案例的话语与叙述行为的分析,比如叙事视角、叙事框架等的分析,能洞悉案例中隐含的偏见,也就能够对他人关于管理现实的“前见”、“前理解”、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等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批判地吸收他人的叙事知识,促进自我的发展。通过对案例的话语与叙述行为的分析,可以了解我们自己的“视域”和我们自己的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开启自我转化之路。

  (三)强调案例或叙事知识的习得

  经验—探究取向案例教学秉承后现代知识观,不再把科学知识看作唯一的知识形态,承认各种被科学知识遮蔽的知识的合法性,叙事知识便是其中的一种。叙事知识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知识形态,但在现代知识观下,唯一合法的知识只有科学知识,其他的知识都被遮蔽了,叙事知识也不例外。随着知识观的后现代转向,科学知识唯我独尊的地位被打破,被科学知识遮蔽的其他知识开始被解放出来并大放异彩,叙事作为一种与逻辑认知并重的认知方式被人们重新认识,叙事知识也成为了一种合法的知识,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从知识地位的角度来看,科学知识与叙事知识是两种平等的知识,各有功用,不可相互化约,任何一种化约都会导致我们丧失对经验丰富性的捕捉。[6]11-43两种知识虽然在对它们认知时是分离的,但在实践上、在应用中两者是相互交织的。科学知识致力于解释,叙事知识致力于诠释。但科学知识的解释不能穷尽叙事知识的诠释,而叙事知识的诠释也不能穷尽科学知识的解释。叙事知识的诠释确能为科学知识的解释提供些候选的产品。科学知识的实验的发现也为叙事知识的诠释提供了诠释的养料。[8]“科学知识和非科学知识(叙事知识)的对比可以让人明白,至少可以让人感到,前者并不比后者的存在更必然,也并不更偶然。两者都是由整体的陈述构成的,这些陈述都是游戏者在普遍规则的范围内使用的‘招数’。”[9]叙事知识和科学知识各有自己的构成规则。我们不能以科学知识的构成规则来评判叙事知识的存在和价值,也不能以叙事知识的构成规则来评判科学知识的存在和价值。由此可见,无论是叙事知识(案例)还是科学知识都是管理实践者在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或遮蔽另一方。经验—探究取向的案例教学致力于管理学习者叙事知识的建构、改组、改造与传播。但它并不否认科学知识对于管理学习者的价值,只不过它认为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活的科学形成过程中,而不是放在已经完成的科学遗骸上”[8]242,因此,讲述科学知识就是讲述科学知识建构的故事,也就是讲科学家们在怎样的情境下、怀揣着怎样的理想、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采用了什么方式解决困境的故事。

  (四)培养管理学习者的实践理性和叙事思维

  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摒弃了管理主义管理观,强调以管理实践观为基础,它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不是技术实践论者意义上的实践,也不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实践而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实践。管理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管理实践就是“做”。[10]作为实践的管理,其所遵循的是实践理性。因此经验—探究案例教学着重培养管理学习者的实践理性,而实践理性的运思方式是叙事思维。[11]在实践中,实践者通常是叙事地解决问题或者说通常运用叙事思维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叙事地运用知识。[11]因此,培养管理学习者的实践理性,就要发展管理学习者的叙事思维。另外,如果说科学知识的建构遵循的例证思维,那么叙事知识的建构所遵循的思维模式就是叙事思维。因此,为了促进管理学习者自我叙事知识的建构与传播,也必须大力发展管理学习者的叙事思维能力。

  (五)对话取向的教学

  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承认个人经验的独特性以及由此所赋予给每个个体的叙事权力,它致力于促进每个管理学习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经验发出自我独特的声音,在不同声音的碰撞过程中,改组、改造个人实践知识,实现自我的转化。因此,经验—探究取向案例教学是对话取向的。这种对话取向体现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学设计,比如案例的选择等,由教师和管理学习者共同协商完成;课堂教学中每个管理学习者有权利也有义务讲述自我的管理故事,并在与其他学习者所讲述的管理故事、老师所提供的管理案例的对话中,反思与建构自我的实践知识;案例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也是共同协商决定的,对学习者的评价主要采用叙事对话的方式进行。在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与管理学习者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学习者,他们都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都是平等的对话者。教师与管理学习者不再是传统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为平等的对话者,他们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是平等的主体间关系。

  (六)解放和发展取向的评价

  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旨在把管理学习者从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与个人实践知识传统中解放出来,生成自我。因此,作为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具有“指挥棒”意义的环节—评价,同样致力于管理学习者的解放与发展,促进管理学习者真实自我的彰显。经验—探究取向案例教学的评价以管理学习者的真实体验为基础,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价值的根本目的,即“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12]。因此,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评价不再是控制与区分管理学习者的工具,而是成为管理学习者自我改进与完善的一个环节。

  电大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论文篇三

  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转向经验—探究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克服了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弊端

  在现代管理教育实践中,经常把管理实践看作是科学知识的应用,或是科学知识演绎推理的结果,科技理性是实践的基础。好的实践者就是充分掌握了科学知识和具备科技理性的人。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强调科技理性,把案例视为工具,凸显案例的工具价值。由此产生了不少消极效应,比如传递了错误的管理形象、培养了虚妄的信心等等。而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以管理学习者对自我的探索为基础,融合其他来源的经验,以养成管理学习者的实践智慧为目的,克服了科技理性的弊端。

  (二)顺应了管理实践的新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网络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非理性和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于商业组织的实践中,人们不再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线性的机械系统,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管理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必然要求管理的思维方式发生变革,无论研究管理系统的思维方式还是施行管理的思维方式都要进行变革。以往以简化、抽象为特征的例证思维方式不再适合复杂管理系统的探究,而叙事思维把各种异质性要素综合为一个整体,正是适应复杂系统的思维方式。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致力于叙事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促进管理学习者有效地应对复杂的管理环境。

  (三)促进实践知识的有效传播

  工商管理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实践,而不是知识发展,它要培养的是好的实践者,而不是知识创造者,但不否认在实践过程中有知识的创造以及好的实践者也会进行知识创造。在实践场景中,实践者创造的知识就是实践知识。实践知识是实践者在实践过程直接使用的知识,科学研究所得来的知识也只有经过实践知识的引导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为了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不能忽略实践知识的建构和传播。相关研究表明,实践知识是以叙事的方式建构、存在与传播的。[11]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致力于叙事知识的传播、叙事思维的培养,这有利于实践知识的建构与传播。

  (四)满足了管理实践对管理者叙事知识和叙事思维的要求

  相关研究表明,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通常会大量地运用叙事知识和叙事思维。管理学者詹姆士(Daphne A.Jameson)在对一个大型连锁酒店的管理实践进行叙事探究时发现,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人员的叙事知识和叙事思维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13]管理学者丹宁(StephenDenning)认为,叙事是管理者面对战略问题、两难问题的重要解决途径。[14]丹宁从其丰富的叙事管理实践中,总结出叙事在组织变革中可以用于激发变革、身份交流、传递意义、提升公司品牌、培育合作、分享知识、驯服传闻、带领人们走向未来等。管理学者瑞恩迪(Philip T.Roundy)则考察了叙事在管理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作用,[15]认为组织变革中的不确定是影响组织变革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叙事能有效地降低组织变革中的不确定性。由此,管理学者认为管理者应该掌握大量而丰富的叙事知识,具备叙事思维能力。此外,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存在于各组织、各层次对领导的信任危机,管理学者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基础上提出了真实型领导(AuthenticLeadership):“真实型领导是指拥有个人经历和想法,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感、需求、需要、价值观、信念以及偏好,并以一种与这些真实自我相一致的方式行事的领导。”[16]真实自我是真实领导的核心,而自我的建构是叙事的艺术,或者说自我是叙事地建构的。自我不是一种有待发现的实体或本质,而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一种自我—它是直觉能够认识到的,是明显的,是本质的,它早已存在,只是等待我们用语言去表现它。实际情况是,我们持续地构建和再构建我们的自我,以满足我们所面临情况的需要,我们在自己对过去的记忆、对未来的希望和恐惧的指引之下,进行着这种构建和再构建。

  因此,培养真实领导,必定要求对自我叙事知识反思、建构与传播,培育叙事思维。经验—探究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致力于叙事知识的传播与建构,叙事思维的培养,这无疑切合管理实践的需求。

  猜你感兴趣:

1.关于电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2.有关电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3.电大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4.电大市场营销的毕业论文

5.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354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