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市场营销>渠道>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

时间: 黄宇晴1068 分享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可供选择的有很多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欢迎阅读!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

  出口贸易 许可贸易 对外投资 摘要: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为了其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需要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而对资源运用所作的全局性、综合性规划与部署。进入方式的选择是否正确,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国外市场的成与败。

  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确定企业进入的国际市场目标;第二要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跨国经营战略计划(如销售量,人力财力资源等);第三确定经营领域和经营地域(地理距离,消费者类型,政治经济环境),最后还要确定进入或占领选定领域或地域的战略

  例如:1998年,为进一步增强格力空调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总部位于中国珠海的格力电器集团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南美大陆。当年,一万套格力分体空调投放巴西市场后,立刻引起当地经销商的普遍关注,很快就销售一空。次年,格力集团与马瑙斯市以及亚马孙州政府举行签约仪式,正式成立格力(巴西)有限公司,成为巴西首家分体空调生产企业。

  当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并不唯一,它包括出口贸易、许可贸易和对外投资。我们要根据企业自身、目标市场以及各种进入方式的优缺点和不同之处,正确选择企业走出去的道路。

  适合选择间接出口的企业:

  1目标国家市场:销售潜力不大,竞争比较分散,基础设施容易得到

  2目标国家环境:进口自由,外汇管制严格,政治风险较大,有投资限制,汇率上升,与东道国地理距离较近,经济增长停滞,文化差异大

  3企业在国内市场:潜力小,为分散的中小企业,国内成产成本低,本国对海外投资限制

  4企业内部:产品为标准化产品,服务要求低,企业资源有限

  ②直接出口——企业不通过国内中间商,直接将产品销往国外客户。(设立国内出口部,驻外办事处,国外经销商和代理商,建立国外子公司)

  优点:出口企业可以摆脱对出口中间商的依赖、积累国际经验和培养国际人才、提高国际市场形象、掌握国际市场第一手信息

  企业开展国际营销的基本模式是:先国内、后国外,生产的过剩是导致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主要动因。然而,东艺皮鞋的模式是:外销为主、内销为辅,先攘外后安内,创业初始就积极抓住改革开放和国际市场营销机遇,在国际市场上立足,而后再拓展国内市场,可谓是我国企业的一种创新,其最大特点是灵活机动

  缺点:灵活性较差、成本较高、对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缺乏规模经济

  例如:目前南京农产品直接出口数量基本为零,南京的农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相应的销售网络渠道,食品质量、检验单据都需要由专人来做,少一张质量单据就出不了口,因此农产品想要出口国外,基本都要靠上海的粮油贸易代理公司“搭桥”,而带来的问题就是绝大部分销售利润被中间代理商占有。 适合选择直接出口的企业

  1目标国家市场:销售潜力大,竞争比较分散,基础设施容易得到

  2目标国家环境:进口自由,政治风险较小,有投资限制,汇率上升,与东道国地理距离较近,经济增长停滞,文化差异小

  3企业在国内市场:潜力小,为分散的中小企业,国内成产成本低,本国对海外投资限制

  4企业内部:产品为标准化产品,服务要求高,企业资源丰富。

  契约进入——两国企业签订和约,以达到进入该国市场的目的。

  ①许可协定(许可贸易):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外国企业转让其工业产权(商标,专利,产品配方,公司名称或其他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使用权),获得提成或补偿。主要应用在:技术贸易领域

  ②特许专营:许可人不仅把自己的无形资产(通常为商标)销售给被许可人,同时还要求被许可人遵守严格的经营规则。许可人通常按照被许可人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取得特许权费。(麦当劳等)

  ③制造合同企业向外国企业提供零部件有其组装,或向外国企业提供详细的规格标准尤其仿制,由企业自身保留营销责任的一种方式。其含义是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制造加工则交给别的企业去做。

  OEM定牌加工、委托加工。实践表明,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级阶段,不确定因素较多,而贴牌形式的出口营销可以降低风险,减少销售费用,实现销售量的增长。通过与国外著名品牌的合作,能够获得技术信息、产品信息以及相关管理流程等,为贴牌企业提高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④国际管理合同:管理公司以合同形式承担国外公司的一部分或全部管理任务,以提取管理费、部分利润或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该公司的股票作为报酬。

  一般应用在管理服务领域

  ⑤国际工程承包进入模式:指企业通过与外国企业签订合同并完成某一工程项目,然后将该项目交付给对方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

  例如我国广西来宾电厂项目,法国电力国际公司占60%通用电气阿尔卑斯公司占40%,总投资额6.16亿美元,运营15年后无偿转交给广西政府 适合选择契约进入的企业

  1目标国家市场:销售潜力不大,垄断型市场,基础设施不易得到

  2目标国家环境:进口限制,外汇管制严格,政治风险较大,有投资限制,与东道国地理距离较远,经济增长停滞,文化差异大

  3企业在国内市场:潜力大,国内成产成本高,本国对海外投资限制 4企业内部:产品技术含量高,企业资源有限

  国际投资的渠道

  ①合资进入——与目标国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

  优点:1企业可以得益于当地企业在东道国的竞争状态,文化,商业体制等方面的了解 2与东道国企业共同分摊成本和风险 3政治因素的原因,合资公司可能是唯一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

  如:海尔利用约旦MEC公司成熟的销售网络以极短的时间在中东市场迅速打开局面,成功深入中东地区。与此同时,海尔利用约旦出口美国市场零关税的优惠政策,将海尔产品大量出口美国

  缺点:1合资可能会是本企业失去对技术的控制(因为共享控制权) 2不利于企业执行全球统一协调战略,也不能为实现企业战略的需要对合资公司的控制 3投资双方会因投资决策,市场营销,财务控制等问题发生争执。

  合资经营调查根据一份对170多个跨国公司的调查结果,在所涉及的11000个合资经营企业中,超过1/3的公司很不稳定,最后要么以关系破裂而告终,要么导致一方的权力大大高于合作者。

  ②独资进入——企业独自到目标国家去投资建厂,进行产销活动。

  优点: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比较少,降低对技术失去控制的风险;有利于保护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独享营销成果。

  缺点:成本最高,风险最高;兼并东道国的企业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企业文化不同,被兼并的公司的债务问题,人员问题等。

  适合选择投资进入的企业

  1目标国家市场:销售潜力大,垄断型市场,基础设施不易得到

  2目标国家环境:进口受到限制,外汇管制宽松,政治风险较小,投资自由,汇率下降,与东道国地理距离较远,经济增长活跃,文化差异小

  3企业在国内市场:潜力大,为垄断型大企业,国内成产成本高,本国鼓励海外投资

  4企业内部:产品为差异化产品,服务要求高,企业资源丰富

324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