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其它创业知识 >

国内创业项目背景

时间: 创丰21273 分享

  打工很久了可是却还是没能存下多少存款,那不如创业,自己做自己的老板,赚的都是自己的。那么国内现在创业项目背景怎么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创业项目背景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你们!

  一、趋势

  国内现状

  通过之前嘉宾的分享和专业机构统计数据,可以预测出中国大概率将继续保持L型(经济下行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稳运行)发展,增长率乐观估计5.8~6.6%之间。民间对此有更悲观的预测。

  国外现状

  这个数据是我在参加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前副总裁朱民先生在演讲时分享的数据。

  全世界的经济增长在未来几年将进入到这样的L型状态,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

  总体和人均比较

  这给我的感觉是好像经济陷入了僵局,但是我喜欢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就是人均,在过去几年人均还是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究其背后的原因,除了总量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结构性的因素是不容我们忽视的,这表明虽然在总量上陷入增长缓慢或停滞的僵局,但经济的内生结构并没有停止优化,这对我们尤为重要。

  独立思考看待经济趋势

  我们用经济学的周期概念理解科创板,以此来分析目前经济趋势。

  传统的经济学周期概念是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三周期叠加理论,即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把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熊彼特周期。

  还有一个周期,就是刚才讲的凯恩斯周期,这个我想大家感受最深,因为我们中国政府经常会按照凯恩斯的理论逻辑在治理宏观经济。

  熊彼特所运用的长周期理论来自于苏联的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即所谓的康波理论讲的是科技创新周期。

  注:康波理论指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在康波周期中,前15年是衰退期;接着20年是大量再投资期,并在此期间新技术不断采用,经济快速发展,迎来繁荣期;后10年是过度建设期,过度建设的结果是5~10年的混乱期,从而导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现。

  技术周期一般是60年,一个人一个甲子也是60年,在这样的周期上,目前我们是处于第五拨萧条期。

  有位近两年很有名的研究康波理论的经济学家叫周金涛,他认为我们在2015年之后进入到萧条期。因为大周期的背景下,做任何试图逆转周期的努力都是徒劳只会延缓,但是不能改变周期的运行轨迹。

  比如当年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试图用四万亿逆转颓势,但结果大家也知道。

  那在萧条的周期内就什么都不用做吗?不一定。

  德国学者杰哈德·门施也是研究长周期的,他对几次长周期研究以后发现了一个规律:技术创新的密集并发期出现在长周期的萧条期。

  周金涛也提出对个人来说真正的机会正孕育在这萧条期内,比如2015-2025年,而2019年萧条期应该已到达最低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思考是经济萧条期是技术密集并发的阶段,大家应该有感受,在过去的几年以来,技术创新层出不穷,虽然一方面经济总量在下滑,但是另一方面全球的技术创新在密集的产生。

  有的时候不是建立在繁荣的市场上,也可能建立在总体下跌但局部上涨的市场上。

  以上思考都是基于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来看待经济形势,我希望商学院的校友看问题不能只看结论,要看逻辑。

  为什么有人预测这个出这个结论,他以什么样的逻辑来判断的,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1. 中国经济的挑战

  第一个是高杠杆,

  去年上半年国家层面有一次去杠杆的尝试,但是效果非常不好,导致经济险些濒于崩盘的状态。后面做了新的调整调整,大家能看到效果。

  2017年中国M2达到170万亿,GDP是82万亿,占比是2.1:1,(美国是0.9:1),我们金融业的增加值是GDP的7.9%,美国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也只不过是7.7%。

  背后的原因:金融结构问题

  正如刘院长所讲的金融结构的问题,表现是直接融资的比重非常低,都是间接融资。

  为缓解去年年底经济压力而在今年初刻意疯狂加大增速,这种方式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面前其实无济于事,甚至会起反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办,主要的问题来自于结构的问题,结构失衡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来缓解。

  这张图可以看到传统银行目前还是我们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是传统银行的资金流向了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大传统企业,导致了它的产能过剩。而这些国有企业,今天大部分都是预算软约束的。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只能维稳保护,不断恶性循环。但并非无解。

  只有一个解决方法,我们要从另外一个维度去做制度创新,也就是说通过制度改革整个金融的结构,从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转为资本市场驱动的直接融资。

  或者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今年的科创板其实是在尝试着通过制度创新的形式来资本市场对于经济的推动力。

  因为科创板的制度可以有利于激活新兴产业,新兴产业融资得到解决之后,会推动产业升级,这是金融解决目前高杠杆问题真正的出路,也就是制度创新。

  如果不改革的话,红利基本上逐渐消失了。

  数据显示是我们在过去4万亿激励政策之后,确实享受了一波金融的红利,但此后国家也会认为这种方式无济于事,所以无论是从M2的数据,还是从金融业占GDP的比重,都不会在像过去几年增长,这时金融红利已经趋于尾声或消失殆尽。

  第二是人口红利消失

  农民工工资出现拐点,劳动力人口出现下滑。人口增长率直线下降,到了2050的时候大概率出现人口下滑。这也是我们放宽二胎重要的原因。

  从图中灰色的色块可以看到中国人口总数的增长趋势,其下降速率相较其它国家是明显快的。

  同时,总量总下滑,总的增长率在下滑,劳动力人口下滑的更大。

  这也是我们无法再依靠人口红利和劳动力规模效应的原因。

  2. 中国经济的机会

  在人口红利消失殆尽的今天为了来依然充满机会。

  80年代里根政府采用供给学派理论,其处境与今天的中国相似。

  德鲁克通过研究发现在美国传统企业面临危机时,那些中型成长型企业的增长率是美国经济的3倍。

  这个现象有没有在中国同样在发生。

  中国总的GDP增长率6.4~6.5之间,但是数字经济的增长率同比达到了20.3%。

  说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出现了结构的分化,一方面中国经济在衰落,另一方面新经济在不断的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还很快。

  整个消费互联网以BAT为代表可以说达到顶峰了,而真正的新经济大幕才刚刚拉开。

  当我们通过新的组织方式、互联网精神去重整各个产业链,我觉得这就是新经济,而如今新经济才刚刚拉开序幕。

  最近有一个上市的公司叫富途控股,是腾讯高管出来创业的项目,他切入的行业是证券行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是它完全重新定义了证券行业。

  用技术的方式重新整合了证券行业的产业链,重新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模式。类似的机会或者类似的现象将会在各个领域层出不穷。

  中国在产业机构升级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机会,并且市场很大。相比印度更大。

  市场一是大,二是结构不平衡,蓝色的这条竖线代表目前中国消费者结构。

  比如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所占的比例,相当于美国1964年的水平,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我指的是消费结构。在整个消费里边,各种不同类型所占的比重。

  第二条绿线是上海目前的消费结构,等同于美国80年代的时候。

  未来,我们会有很大的机会来自消费结构的转变、调整和优化。我们经常说的大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等,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目前中国经济制造业里面,民营企业占到70%多,但是服务业呢?

  服务业多是国企主导,比如说三大运营商的垄断地位没有改变,其实很多服务业的领域都被国企垄断着,金融等等。在这个方面,如果放松管制,会激发出很多的机会。

  中国的服务业市场很大,但是它有结构性问题、有制度障碍,如果这两个突破之后,它会有很大的前景。

  对于制造业,由于民企很多,我们需要做的是减税,在某种程度上给到更大的积极性去创新。中国个体经济服务业增加值GDP占比连印度都不如,这个是我们的机会。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过去我们做对了几件事情,比如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就是非物质层面消费占比大的体现。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优势还是很明确的,过去我们有几次机会:

  第一次改革开放的时候下海;

  第二次人口红利催生了房地产;

  第三次中国入市给贸易带来了机会;

  第四个互联网带来的机会;

  第五次是金融红利。

  紫色这条线代表金融周期,上一个十年是金融红利,再前一个十年是人口红利,但是未来真正的机会应该科技创新。

  三、如何抓住创新

  1. 创新的抓手

  一是通过创业。

  二是通过投资。

  很多项目我们不可能都自己去做,投资也是一个非常容易抓住创新趋势的方式。

  从总体数据来看来看,过去十多年,资本市场大部分的增值都是在上市之前完成的,上市之后增值的空间越来越小。

  我们投资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产业的升级,包括产业互联网、先进制造和还有周期性的红利。

  注:周期性红利,是指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估值相对比较合理的阶段。

  新经济的4大特征

  第一,产融结合,很多的创新项目都有资本的介入、股权投资的介入。

  第二,成本递减,价值倍增。

  第三,摩尔定律,指数级增长。

  第四,最终生长成为平台生态。

  影响创新的关键要素

  一是制度。二是生态。

  徐匡迪教授总结了一点,因为颠覆式的技术有两个共性:

  第一是基于科学原理;

  第二是跨学科、非线性。

  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些对未来的预见,需要激发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精神起作用。

  马斯克的三大颠覆式创新,按传统的科学家理念来讲都是不可能的,比如可回收的火箭,在科学家眼里从来没有想过或者很少去想这个问题。

  但是在企业家的眼里,就有企业家精神对于未来预判,他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而颠覆式创新需要以市场为主导的机制,需要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

  所以需要我们做制度,用制度来激发创新,所以制度创新尤为重要。

  因为一个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开始的时候,都是研发的投入,所以开始的时候都是亏损的,那在这样的阶段,如果没有风投的介入,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很多的企业其实就无以为继了。

  2. 我们要做的正确的事

  创新制度

  现在资本市场要求利润,一个企业利润很好的时候可以上去,但是它在最需要资本支持的时候达不到,所以这就是制度的问题。

  这张图表明一个创新项目从天使投资一直到上市整个过程中,科技创新和资本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我们创合汇平台一直说要把科技创新通过教育、资本的形式,搭建资本平台,教育和资本双轮驱动来推动创新。

  科创板的发行制度,要保证在收入、利润和估值这些指标当中去做一个平衡,使得科创板成为科技公司的定价平台。

  用市场来定价,不能出现劣币逐良币的现象,当然,是不是能真正的落实这些标准对我们还是一个挑战。

  创新生态

  创新一个是制度,另外一个就是生态,生态在过去的创新发展历程当中,明显的感觉到,我们的创新已经越来越是社会网络支持下的多学科或跨行业的结合。

  证据就是在2003年到2013年的时间里,财富1000强有712家被替换掉,怎么被替换掉的呢?

  新兴的科技企业用生态协同的方式来替换掉了传统大企业,比如说阿里、腾讯、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有很多的企业,通过生态协同的方式战胜了大企业。

  四、创合汇做了什么

  1. 成果

  教育和资本双轮驱动来推动创新;

  搭建产学研平台;

  实现研究机构和创业界互动;

  打造基金五大防线;

  15个项目,6个申报IPO。

  2. 护城河

  精细挑选项目;

  强制跟投原则;

  投后服务保障;

  背后独特的资源。


相关文章:

1.创业项目策划书必看

2.创业项目策划书详解

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策划方案

4.五篇大学生创业项目策划书方案

5.创业项目策划书怎么写

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