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传说>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时间: 若木631 分享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有一天,大龙和精卫、小太极一起到远古时代去玩,居然看到了传说中能顶住上天、撑开天与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丽的女娲娘娘,甚至看到女娲补天的过程…。那真是一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经历,讲来都令人鼻酸!

  天上的大神女娲,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赋予它们生命。从此女娲创造了人,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共工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火海,真是悲惨啊!

  女娲为了解救人类,决定采石补天,用五色石把天补起来,再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眼看着补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却发现五色石不够用,大洞还没补好,这可怎么办呢?慈悲的女娲只好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身体来补天上的大洞,亲眼看到那场过程,大龙、精卫和小太极,以及所有的泥娃娃们都哭红了眼睛!经过几次努力,女娲终于补好了天,天地间恢复了宁静,还出现了五彩云霞。一切生物又都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女娲为人类和世界万物的生存而献身,真是令人感动。

  女娲补天的介绍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 ,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以两位英灵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上古神话所记录的是华夏民族早期先民的唯心世界观,以纪念族群中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聚落群体和首领。越朴实的神话,所还原的早期先民的生活和思想就越可信,当然那些神仙法术与魔力无边是为了渲染传说,与现实科学无关。

  女娲补天的补天文化

  习俗节日

  天穿节,民间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也是古代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万物欣荣、农业丰收和安乐和平的节日。

  天穿节节期有正月二十日、二十三日两说,一般认为该节起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最早记载天穿节的资料是东晋王嘉所撰《拾遗记》,清代所修类书《渊鉴类函》卷一三《岁时部》记载:“补天穿。《拾遗记》云:‘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由此可知,东晋时正月二十日已有补天穿的习俗。

  宋代南城(今江西南昌)人李觏《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感而为诗》说:“娲皇没有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转自赵杏根选编《历代风俗诗选》,岳麓书社1990年版,第47页)诗序所记天穿节的日期,以煎饼置屋上的习俗与《拾遗记》的记载相同,可知此节东晋以来一脉相传。诗中还提到以煎饼补天穿是妇女所为,并把此节同“娲皇”即女娲联系起来。看来清人“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的说法,宋代已然。

  天穿节为正月二十三日说。清人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一一“天穿节”条记载:“宋葛鲁卿胜仲《蓦山溪词·和朱刑掾〈天穿节〉》云:‘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摸石俯清波,竟追随新年乐事。’明杨慎《词品》引之,云:‘宋以前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今其俗废久矣。”可知宋代天穿的次日为“穿地”日,有水中摸石习俗。根据杨慎的说法,宋代以前已有正月二十三为天穿日的情形,同样也是由女娲补天的神话形成节俗。明代对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节也有记载,正德修陕西《朝邑县志》卷一《风俗》说:“二十三日置煎饼屋上补天,是日仍不得食米。”这条资料还透露出天穿日有不食米的风俗。

  明代地方志虽然有天穿节的记载,但是极少。至清代,地方志中有关天穿节的记载多起来,可知天穿节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和河南。绝大多数地区的天穿节是在正月二十日,如陕西省的乾隆《富平县志》、乾隆《临潼县志》、乾隆《同州府志》、乾隆《蒲城县志》、光绪《高陵县志》,山西省的康熙《解州志》、同治《阳城县志》、光绪《河津县志》,河南省的嘉庆《渑池县志》的记载。

  但也有其他日期的,陕西光绪《渭南县志》记载为正月二十一日,陕西道光《咸阳县志》记载为正月二十三日,河南光绪《重修灵宝县志》记载为正月二十日。清代天穿节的风俗与前代相同,一些地区也有补地之说。如前引乾隆《富平县志》说:“二十日,置面饼屋宇上下,曰补天地。”嘉庆《渑池县志》记载:“二十日,撂煎饼房屋上,并置地上,名曰补天补地。”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增城也有天穿节,而从日期到内容与北方略有不同。嘉庆《增城县志》卷一《风俗》记载:“十九、二十两日名天机癞败,挂蒜以辟恶,又作馎饦祷神,曰补天穿。”清代地方志中风俗志有关天穿节的记载说明,前引清人俞正燮说天穿节“今其俗废久矣”是不确切的,此说可能符合江南地区,但在北方和个别南方地区是不适宜的,若从整个历史过程看,天穿节可能是逐渐衰落的。清代方志较多记载此节,这大概是清人所修志书重视岁时节日记载的反映。

  补天雕塑

  联合国雕像

  为纪念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25周年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参与“补天行动”20周年,2012年11月21日,中国艺术家袁熙坤创作并捐赠的“女娲补天”雕塑正式进驻维也纳联合国中心。“女娲补天”雕塑的创意来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女娲补天》,雕塑家借助“女娲补天”的精神来呼吁国际社会保护臭氧层,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驻奥地利大使赵彬、国际组织代表、各国常驻联合国使节等近200人出席了当天的雕像揭幕仪式。

  深圳雕塑

  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海上世界,矗立着一座女娲补天的雕像。她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傅天仇先生创作的,建于1986年。

  这座雕像宏伟壮观,全身用乳白色的石头雕刻而成。高约12米,宽约7米。女娲上身为人,下身是缠绕一团的蛇尾。她带着严肃的表情,用双手托起补天巨石——五彩石,以象征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同时也激励蛇口人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民的创新精神。

  补天神台

  日照天台山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民间艺术国际组织 IOV 中国网站收录在其“传统民俗”栏目里面。

  天台山位于日照市涛雒镇滨海处,自古是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主峰留有巨石形成的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巨石形成的神鳌。太阳神石位于补天台的北侧山头上,山下是《山海经》中羲和浴日的汤谷。天台山主峰上还有3000多年前商代开始建造并延续使用了1500多年的太阳神祭坛以及羲和部落遗址、太阳神庙遗址、祭祀女娲羲和的老母庙遗址、大羿陵、嫦娥墓等诸多远古遗迹和众多传说。有史料记载帝尧和商王都曾经到过这里祭祀太阳神。

  日照市与新加坡合资在涛雒镇打造的国际海洋城就位于天台山下,女娲补天传说为国际海洋城的建设增光添色。

  女娲补天台

  传说女娲补天后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女娲补天平地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猜你喜欢:

1.女娲的传说故事

2.关于女娲神话传说精选

3.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精选

4.补天浴日的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有一天,大龙和精卫、小太极一起到远古时代去玩,居然看到了传说中能顶住上天、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故事背景: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

  • 精卫填海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神话故事

    故事背景: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

  • 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背景知识: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

  •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逼无奈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远

12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