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民俗文化 > 传说 >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大全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大全

时间: 宇晴1008 分享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大全

  莒县民间故事传说是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你听过多少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篇一

  日照莒县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日照市莒县城西,距县城8公里,莒县、沂南、沂水三县交界处,336省道从此经过,海拔298.9米,处莒西平原尽头。浮来山有三峰,北为“佛来峰”,西为“浮来峰”,南为“飞来峰”,三峰鼎峙而又拱围相连,唯东面略微开敞。三峰名称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神话传说。

  早时有一部地理传说《琅琊乡音》曾介绍浮来山的由来:远古时代,神仙浮丘公驾鹤来到还是洪水泛滥的的莒地,适逢一山自东海而来,于是用道法定住。因是水上漂浮而来,故名以“浮来山”,又唤作“浮丘”。又有一片树林随波而至,也用仙法定住,唤作“定林”。浮来山与老神仙道号相同,浮丘公认为有缘,便以此地为道场,修身养性。后来有一条黑龙在浮来山附近为虐,被浮丘公移山而来,压在山下。龙头再山前,化为卧龙泉(在今定林寺前),龙尾在山后,化为龙泉(在今朝阳观附近),以此向百姓谢罪。这座山便被称为“佛来峰”。再往后,又从南海飞来一山,即“飞来峰”,三峰鼎力,便成为现在的“浮来三峰”。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篇二

  在浮来山可以饱览一处世界之最——名誉中外的“天下银杏第一树”,此树有“活化石”之称,高26.7米,干围15.7米,遮荫覆盖面积900平方米,盛夏时节每天需要吸收2吨左右的水分。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位小生,他喜好游山玩水,来到莒县的时候,听当地人讲,浮来山有一棵银杏树有八搂这么粗,觉得挺好奇的,就想亲自来搂搂试试,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有一位上山进香的小媳妇倚树而立,暂避风雨。在封建社会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这位小生只好从小媳妇的一侧量起,搂了七搂又拃了八拃,那小媳妇仍然没有挪动,这时候,旁边看热闹的人打趣的问:你忙了半天,又搂又拃的,这树到底有多粗?小生灵机一动,不慌不忙地回答说,这棵树有“七搂八拃一媳妇”这么粗。他把小媳妇作为一个计量单位算了进去。

  浮来山虽无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但却以它清雅灵秀之丰姿、得天独厚的名胜古迹和源远流长的福寿文化,吸引着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篇三

  莒县的东莞有个六七百户人家的大沈庄,据说大沈庄一定沈姓人家很多,可出乎所料,竞没有一户姓沈的,全村只一姓——刘。

  大沈庄亘古以来是刘姓庄,所以最初叫刘庄。不知在哪朝哪代上,刘庄有一家因为家境贫穷,不能糊口,夫妻俩携儿带女下了江南。在江南一处场院屋子临时安了家。又不知熬到哪一辈上,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刘勰。刘勰自幼聪明好学,只可惜家境太贫,无钱请先生教书。

  一天,一老僧化缘来到刘家门前,见刘勰生像不凡,才分过人,后来必有大处,便嘱咐刘家好好供刘勰读书。可怜刘家糊口都不能,哪有钱供他读书?老僧见状摇头叹息。最后,征得刘家同意,把小刘勰带到寺庙里抚养。

  小刘勰言语不多,记忆力惊人,只要老师教过的书,会是自然的;有时没教的他也会,真是出奇。刘勰六七岁上,老僧觉着肚子里的墨水全磕了筐子,你说把那老僧喜得,他不嫌路远,从四面八方为刘勰请高师、求书文。就这样,刘勰十五岁上就把天下的书读了个遍,墨水饱饱地喝满了肚皮。

  后来刘勰考上了一个什么小官。刘勰无心当官,倒有心读书写文章。整天读,写 ,一气写了《文心雕龙》五十篇文章送给师父看,师父说“好文章”;送给文友看,文友也说“好文章”。刘勰决定把书献给朝廷。

  一日,刘勰将五十篇文稿用包袱包好,背在肩上,奔京都而去。一路之上,爬山过水,风餐露宿,好歹来到了京城。刘勰献书心切,哪还顾得饥渴,更不管自己的衣着打扮,就打听着向皇宫走去。你想想,皇宫那是随便去的地方吗?他来到皇宫外,早被把门的看见了,别说他进门,就是离门近一点也休想。把门的听说刘勰进宫见皇帝,便呵斥道:“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你叫花子进的吗?,说着,就将刘勰往远处推。刘勰并不恼火,一本正经地说:“对!我没找错地方,我是来向皇帝献书的。"把门的看刘勰蓬头垢面,衣着不整,身背一破包袱,好似癫汉,哪里肯信?接着,就把刘勰连推带搡,拥到了远处。

  刘勰多日劳累,连饥带饿,哪撑得住他们一阵扯拉,一下子倒在墙旮旯儿便迷昏了过去。不一会儿,一位白发银须的清气清头儿从这里经过,看见刘勰,便走了过去。细看刘勰,一派文人相貌,就喊醒了刘勰,问明了来历。那老头从刘勰的包袱中取出一本书,仔细翻看了几页,口中啧啧称好,便对刘勰说:“就你这文才何愁献书不上?”就你这身打扮,这样进法,是进不了宫的,就是进了宫也见不到皇帝,就是见了皇帝,也不一定稀罕你的书。我给你想个办法,你只要见着沈约就好办了。他是当朝文士,最喜欢有文才的人,又受皇帝宠爱,不如先见沈约。”这老头把沈约每天什么时间进宫廷,坐什么样的轿,从什么地方路过说了个明明白白。授意刘勰,一定把沈约的轿拦住,让沈约看书。

  第二天一早,刘勰背着书稿等候在沈约进宫的路上。不错,沈约的轿子果然来了,那刘勰急步来到路中拦住了轿。两个开路护卫见一花郎竟敢拦轿,好不气恼,一声呵斥,上去就将刘勰推到路旁;复翻身,又去踢包袱。一脚踢去,把包袱踢裂了,五十篇文稿唏里哗啦从包袱中飞了出来,扬了一地。这时候,轿中的沈约听到外边的动静,探出头来一看,但只见书稿翻飞,便下得轿来,顺手抓起一本,细看了几页,又粗粗翻了全本,惊讶地说:“好书,好书!”便问刘勰:“这书稿是你写的吗?”刘勰回答说:“是。”接着问了刘勰姓名,家住哪里,有何公干,刘勰一一做了回答。沈约热情地对刘勰说:“请稍候片刻.再到我家叙谈。” 沈约进了宫廷,然后吩咐轿夫回原路将刘勰抬回家中,厚筵伺候。

  就这样,刘勰带着书稿,坐着高级官轿,来到沈约家中,得到厚待。再说沈约在宫廷上急呼呼地办完公事,提早回了家,将刘勰的五十篇文稿没歇气地读完了。面对着貌不惊人才却压众的刘勰说:“高见!没想到乡间还有这等高才,真是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呀!”

  从此,沈刘二人天天坐在一道谈古论今,说文论篇,拉起呱儿来津津有味,成了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

  经过沈约在皇上面前推荐,《文心雕龙》一书很快问世了。皇上看刘勰文才高超,请留宫廷为官,刘勰心中不愿,好歹推脱了。

  刘勰写的书得到了皇上的夸奖,并且印成本子在全国发放,这一下子心动了天下,拜访刘勰的人扯连不断,从此刘勰的名字传扬四方。

  刘勰成名,不忘祖上功德,便启程回到莒县东莞刘庄老家,一来为祖宗上坟,二来也与同族父老兄弟报喜。刘勰回家后,刘氏宗族父老兄弟为刘家出了能人感到高兴。在招待刘勰的筵席上,刘勰苦诉衷肠,并说:“要说刘家有了能人,功劳应归京城里的文士沈约。要是没有沈约的举荐,有才也是白搭。”刘勰说完,众父老兄弟纷纷议论,感谢沈约的举荐。有一位老人提议说:“为了不忘沈约的恩德,就把咱刘庄改为沈刘庄吧。”众人纷纷表示赞成。自此,沈刘庄的名字就流传了下来。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大全相关文章:

1.汉族民间的传说故事

2.经典小故事全集精选

3.让人有感悟的哲理小故事

4.古代的历史故事

359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