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民俗文化 > 传说 > 县令智审烟袋案的故事

县令智审烟袋案的故事

时间: 郭佳664 分享

县令智审烟袋案的故事

  民间故事是中国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它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县令智审烟袋案》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县令智审烟袋案》

  这天上午,蜀中昌邑县令张正明刚刚升堂,就听衙门前大鼓被擂得山响,他立即吩咐衙役将击鼓之人带上堂来。

  不一会儿,衙役将两个拉拉扯扯的农夫带上堂来。张县令惊堂木一拍,问道:“何事击鼓?”只见一个花白胡子的农夫立即回答道:“大人,小民的烟袋被他强占去了,请大人明断。”不待他说完,另一个戴毡帽的老头就抢过话去:“大人,这烟袋明明是我买的,他却要强抢我的心爱之物。”原来,这两个农夫一个名叫侯天德,一个名叫王开山。他们为争夺一个烟袋吵得不可开交,在张县令把惊堂木连拍数下后,这两人方才平静下来,各自述说理由。戴毡帽的侯天德说,这烟袋是我赶场那天花五两银子从一个老人手中买来的。花白胡子的王开山说,这烟袋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我已经用了二十几年了。两人谁也不肯让谁。

  张县令一言不发,听他俩在堂上又争吵了一阵,这才叫衙役把烟袋呈上,仔细观看。这烟袋有一尺多长,烟杆是红桐木做的,上端刻有“癸末仲夏”四个字,烟斗和烟嘴是铜做的,擦得油光锃亮,装烟的荷包是半截牛角。据说牛角装烟不败味不返潮,吸起来味道鲜美。张县令看罢烟袋后问两人:“这烟袋能值多少钱?”

  侯天德说:“这烟袋值五两银子,它外观虽然不怎么样,却是我心爱之物。”王开山说:“大人,这烟袋本身值不了几个钱,但它是我父亲留下的纪念,就是二十两银子我也不卖。昨天侯天德来我家串门,我敬他烟后就去吆猪,转来就不见了烟袋。我今天去问他要,他却说是他用银子买的,实在是太刁蛮了。”

  张县令点了点头,道:“两人言之皆有理。“说罢又拿起烟袋左看右看了一会儿,说:“这烟袋确实不错,做工考究。可是,你二人说的都无证据,判给谁都不好。这样,本官喜爱吸烟,早想买一个好的烟袋用,无奈公务缠身,无暇上街去寻找。我出五十两银子把它买了。”

  侯、王二人刚要开口,被张县令制止了:“你们都非常喜爱这烟袋,今天本县令破例让你们在堂上各自抽三袋烟向烟袋告别,抽完后各领二十五两银子回去。”

  侯、王二人就在大堂上抽起烟来,县令也掏出自己的烟袋默默抽烟。不一会各抽完了三袋烟,张县令丢下烟杆,把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胆大侯天德,你竟敢强拿别人烟袋!来人,给我重责三十杖,撵出堂去。”

  侯天德不服,连呼冤枉。张县令道:“这烟杆上刻有‘癸末仲夏’四字,距今已有二十七年,而烟斗并无大磨损。你每抽完烟吹不出烟灰,就在地上重敲。照此下去,这烟斗早已被你敲烂了。王开山吹不出烟灰就取下发簪把烟灰挑去,可见他对烟斗之爱惜。由此看来,烟袋之主必是王开山无疑!你还不从实招来!”

  侯天德被问住了,只得招了见财起黑心的事实。张县令将烟袋判还给了王开山。

  县令简介:

  官名。战国时三晋(魏、赵、韩)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商鞅变法,并诸小乡为县,置令及职责。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秦、汉法令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万户以下的称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汉以后放宽尺宽,《晋令》云:“县千户已上,州郡治五百已上,皆为令;不满此为长。”(见《北堂书钞》七十八)所辖户数不及汉制十分之一。南朝县,户数一般很少,而《宋书·州郡志》所载,大多为令。后遂一律称令。《隋书·百官志》只说陈五千户以上县令与五千户以下县令,不提县长。北齐县分九等,县官一律称令。

  影视作品中的清朝县令形象隋、唐因之,只以县的等第,分定县官品秩,唐县令,京县、畿县正五品上有与正六品上,余自从六品上至从七品下,宋县令只存虚名,以京朝官任其职,称知某县事,因而有知县的名称。元为县尹。明、清以知县为正式官名。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称县知事;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县长, 中共执政后,县长低于市长(地级市)而高于乡长。县长是一个县的第二把手(仅次于中共县委书记),一般也是该县的中共县委副书记。

热门文章

45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