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思维导图>

在知识整理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记忆知识介绍

时间: 邱妹0 分享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思维导图在整理知识中运用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知识结构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高质量备课是上课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些经验还不够丰富的新手教师尤其如此,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写教案备课。大部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习惯于将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问、学生每一个可能的答案都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往往一节40分钟的课所对应的教案内容竟多达数千字。

然而,课堂中有很多生成性的内容是不可预期的。不论是多么完整丰富的教案,其中一些环节也很难完全按照教师的预期展开。也就是说,教案中有很多内容是不确定的、冗余的,线性记录的备课稿的逻辑并不是一目了然的,知识结构并没有被显性化,一旦课堂有生成性的内容出现,就会脱离教师的预设,让教师难堪,学生困惑。

既然如此,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既保证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保证教案的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呢?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教师心中有一张清晰直观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图,那么即使在课堂上出现非预期的生成性内容,教师也能够迅速在知识网络图中找准它的位置,从而保证自己始终在知识网络中去组织知识,而不至于造成知识结构的混乱和课堂把控的失调。

思维导图是一个可以帮助教师梳理知识网络的简便易用的工具。应用思维导图备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本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理解,帮助教师理清思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师的焦虑。

教师不再需要时刻想着下一句话该怎么说、下一个问题该问什么,而是根据备课时绘制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图来把握整堂课的知识主线,关注如何让课堂中的生成性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用思维导图备课能够极大地解放教师,让备课过程成为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零散知识点进行整合加工的过程。这样,教师在课前就能清晰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点及其体系结构,在课堂上才能放开手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才能不被教案所困,才能不把课堂中每句话都按预设进行生搬硬套,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绽放,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中的运用

(一)每日复习的思维导图。制作中通常以当天所学课的标题或知识点做中心主题,然后找关键词向外做主分支,然后再对每一个分支做发散小分支。绘制中可用颜色或符号等做知识重难点的标记。运用思维导图来复习当天知识,加强对未掌握知识的再次学习和记忆,帮助学生明确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理清思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单元知识的掌握及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二)每周复习的思维导图。一周数学知识的复习,是几节数学课的整理和总结。可以把这几节的课题作为主分支来呈现,也可将课题归类出关键词做主分支,然后再以主分支做小主题来做细分支,以此类推。理清数学概念及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性质、知识运用,区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清楚一周所学的知识脉络,也可相应配合着错题和典型题来做复习巩固。

(三)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独立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以单元名为中心主题,利用课本章节目录中的课题来做思维导图的主分支,再以每课题为小主题再做分支。在单元思维导图做好后,以先前的课时思维导图为参考做补充和修改完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本单元的概念及相关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找准相关知识的关键词做主分支,然后再对相应知识做分支。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可以呈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本单元知识内容的整体认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知识网络,培养数学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一)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二)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三)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四)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五)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六)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七)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思维导图与外化潜能

文字书写、印刷是线型的,文字以一行行的形式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可大脑接受语言信息绝对不是以简单的直线排列方式进行的,人脑有良好的非线性接受信息能力。尽管说话的人说出几句简单的话语,而在说的过程中大脑却进行着一系列连续而复杂的语言筛选过程。同样,听者也是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复杂的“听”的活动——按自己处理信息的方式给听来的话以多种的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的诠释。

我认为,思就是想,维就是联系。思维就是想联系,也就是交合信息(杂交、移植、嫁接信息)。不同信息的交合,可以产生新的联系,多元的信息交合便能在头脑里滋生新思想(创新的点子)。

一个人想问题,进行多维的信息相互交合的动态结构图,就是一幅带个性特征的思维导图。学习、做事胸有成竹者头脑里都有一幅思维导图,运用起来便得心应手,实际上思维导图是一种由心理活动编辑而成的导“思”导“想”的图画。在多维信息与对应的焦点信息反复交合的“信息反应场”中,灵活不断地整合心理场,以适应于“外化场”(外化潜能的氛围)的需要,应运而组编的思维导图自然而然地将人引入思想之旅。思维导图的拟编过程就是自己的外化心理的运作、编辑过程,也就是围绕问题的焦点信息对自己以前积累的信息及新的触媒信息进行重新认识与重组、嫁接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组编立体信息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问题的焦点,运用陶醉心理法,发动心理能量,随即产生求索的享乐感,以此激活存储系统的“眼睛”,从记忆库中搜寻相关信息,寻找信息因子之间可能产生的新联系,为此选好联忆点——与焦点信息发生新联系。继而,在脑中建立信息系统,让探索欲形成的“亮点”由焦点信息新联网的各个点向外逐渐延展,让心灵的“眼睛”发现思与想的延续点,从焦点的中心向外扩展,不断地扩大联想的空间,使思维导图的连接点不断地扩增,心灵自由地进入“外化新区”——确切地了解自己到底知道什么,知道多少,摆脱自己处于不了解自己到底知道些什么的尴尬状态。然后继续拟编思维导图,选准变式点——敢于把那些不相关信息与问题的焦点信息“联姻”,让问题的焦点与内灵感碰撞,促使潜能外化。必要时还可以把思考的焦点问题分解开(系列化的分解、重组,往往会产生越轨的外化“亮点”),心力十足地选取添加点——将问题的主体信息纳入问题中心的“信息反应场”,将信息按各个维度分别“输出”,逐个地快速扫描,进行多元化“联姻”,使之在对接中不断“显像”,促使潜能外化,逐一地使所思的问题明朗化。

思维导图是人进行思想之旅的导游图,编拟立体信息的思维导图时,要及时调控心力与心向、驱动情感,依据解决问题的态势,调整暗示意向、转换角色,机敏地选好、选准“联记点→延续点→变式点→添加点”,在惯想(惯性想象)中,无意亦为之——在越轨点上突破临界,灵感随机外化出来。“外化力”的强与弱,是由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能力决定的。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隔着一层细胞膜,人进入思想之旅时,信息点的接通,必须依靠一股“电流”来刺激细胞膜,然后才能接通,一经接通立刻向其他的脑细胞传导,直到出现外化(即外化潜能的亮点,而完成联想、想象的全过程。

在知识整理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记忆知识介绍相关文章

1.关于思维导图与记忆法的运用

2.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语文知识

3.关于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学习中去

4.思维导图记忆方法

5.关于思维导图记忆的方法有哪些

6.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记忆力

7.关于思维导图记忆的方法

8.图像记忆的知识介绍

9.关于思维训练之记忆力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10.关于思维导图与记忆法的运用

41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