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口若悬河的典故

口若悬河的典故

时间: 郭佳664 分享

口若悬河的典故

  口若悬河: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丘之貉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口若悬河的典故:

  司马炎篡位之后灭蜀吞吴,一统天下,在洛阳定都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初年,当时的文坛上活跃着许多有作为的作家和学者,其中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就生活在这个时代。

  向秀在思想上推崇老庄,行为也极其相似。他不追求名利,不受当世礼节的约束,十分崇尚自然。

  平时他总与思想情趣一致的好友饮酒作诗,游山玩水,而很少与高官显贵来往。到西晋时期,为《庄子》一书作注的人很多,据说已不少于十几家。但向秀读了这些着作以后,都不大满意,认为这些都远远没有阐发出庄子思想的精髓。

  向秀觉得,这些着作只是在语言、章句上作了一些皮毛论述。于是向秀有心从思想、韵味上弘扬庄子的学说。

  一次,向秀将自己的这一想法向当时的另一位大学者稽康说了,征求稽康对他这一想法的意见,稽康明确地表示,他并不同意向秀的做法,他对向秀说:“这部书不需要注解,你的做法会影响读者领略书中的奥妙。”

  向秀没有采纳稽康的意见,依然埋头注释《庄子》。

  向秀的注释将庄子的思想表述得非常出色,他将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妙思奇趣发挥得淋漓酣畅。以致在当时引起一股阅读《庄子》的热潮。

  可惜的是,向秀的这项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便不幸逝世了。向秀病殁之后,他的儿子尚幼,不能继承父志,向秀的成果便被郭象窃取了。

  郭象年轻时很好学,他也聪明,所以早早就因学问好而小有名气。他最让人看不起的是他的人品。

  郭象发现向秀对《庄子》一书的注释,还有“秋水”和“至乐”两篇没有完成,而“马蹄”一篇没有写好。于是,郭象将全部书稿拿来,重新整理了一遍,又以自己的名义抄出,这使郭象的声名越发响亮。

  靠这种手段,郭象名气更响,下一步就应去争取一个合适的官职了。

  当时还不曾实行科举制度,谁要想做官,除非有高贵的出身,再有就是贵亲举荐。这两条路不走好,这一辈子就做官无望了。

  郭象有了名气,便有州县官员来征郭象做官。郭象一看,征他做官的都只是些州县一级的官员,便嫌职务低,不肯应征,并作出清高的姿态,每天只是读读书,评论以往碑文的得失。

  这种做法还真有作用,迷惑了不少人,甚至连太尉王衍那样的大官也被他的假象蒙蔽了。

  一次,郭象与王衍闲聊,他们无所不谈,什么天文地理,诸子百家,行兵布阵,治乱兴亡,郭象说得头头是道。

  王衍本来口才也很好,又是当时一流的学者,听了郭象的谈话也禁不住赞叹说:“听郭象说话,就像瀑布奔泻,永不枯竭(听象言,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口若悬河的造句:

  1) 口若悬河的人,说话不一定实际。

  2) 他口若悬河地讲完了这个故事。

  3) 有些人因为沉默寡言而受到称赞,有些人因为口若悬河而遭到唾弃。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无话可说,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懂得说话要适时。

  4) 他口若悬河,一字不顿地发表了演讲。

  5) 他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了游历泰山的经过。

  6) 在景气时期,各国政府会口若悬河的谈论它们为后代保管地球的职责。

  7) 他一反平常的结巴,口若悬河似地辩论起来。

  8) 他能说善道,每次发表言论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9) 他是个口若悬河的,兴致勃勃的,讨人喜欢的健谈家。

34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