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电脑 > 电脑安全 > 病毒知识 > 关于电脑病毒的论文

关于电脑病毒的论文

时间: 晓斌668 分享

关于电脑病毒的论文

  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到的关于电脑病毒的论文~

  关于电脑病毒的论文一:

  一只可爱的熊猫,举着三炷香。2006年底,曾经憨态可掬的“国宝”一夜之间成了广大电脑用户谈之色变的主角――因为这一形象已经有了新的含义:“熊猫烧香”病毒(Worm.WhBoy.cw)。

  这种病毒及其变种把感染的程序文件图标统统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还可以盗取用户账号、密码,并且破坏文件系统等。到2007年2月,已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

  2月12日,湖北省公安厅宣布,已经成功侦破“熊猫烧香”病毒案,并抓获六名犯罪嫌疑人。但截至《财经》发稿,新的变种仍在出现,“熊猫烧香”仍然余烟缭绕。

  其实何止“熊猫烧香”,如今电脑病毒已是一个进化得无比复杂和庞大的家族。它们是一个个程序,但可以自我复制,并且在电脑主人不注意或者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感染其他程序,进而自动寻找下一个宿主。因其病理学特征与在人体上肆虐的生物病毒一样,故而名之为“电脑病毒”。

  大约20年前,当时更多地作为技术炫耀而产生的电脑病毒,如今却在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世界,并俨然已经形成一个自成一体的“黑色产业”。

  “幽灵”兴起

  早在1972年,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大卫杰洛德(David Gerrold),就在一本小说中虚构了一种像真正的病毒一样运行的电脑程序“病毒”(Virus),并且引入了另外一种叫做“疫苗”(Vaccine)的程序与之相抗衡。

  1982年,风靡一时的漫画书《X战警》(X-MEN)中,更是首次出现了“电脑病毒”(computer virus)这个名词。

  但直到1983年,当时还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电子工程的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在其博士论文里,才给出了电脑病毒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这也是今天公认的标准。

  不过,这一论文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似乎只有他和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可以自我复制的程序,日后会成为电脑世界的大患。

  一般认为,早在1981年,在苹果电脑上就诞生了首个电脑病毒。这个病毒完全是一个美国高中生的恶作剧:病毒被附着在游戏上,游戏一旦启动50次后,就会出现黑屏,并且显示一首作者自创的诗歌。和早期其他病毒一样,这看上去更像技术爱好者的“行为主义”艺术,并不会对被感染的电脑造成实质性损害。

  第一个针对个人电脑(PC)的病毒,是1986年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贾德(Amjad)出于防止盗版的目的所写的C-BRAIN病毒。这段写在软盘启动扇区中的病毒,被称为“巴基斯坦”病毒。

  一开始,电脑病毒被很多人看成仅仅是一种“创造性的娱乐”,并没有太多的恶意成分。但很快就显示出了其另一面――巨大的破坏性。

  1988年,让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的“黑色星期五”病毒(实际上叫耶路撒冷病毒)爆发。它可以感染所有后缀为.省略的可执行文件,并在每个是星期五的13号删除所有运行中的程序。

  在这一年,中国也出现了“小球”病毒。

  弗雷德科恩目前是美国纽黑文大学教授,还担任其创立的专业信息安全机构Fred Cohen & Associates的CEO。他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电脑病毒具有如此巨大的潜在破坏性,其实并不奇怪。由于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加之用户缺乏对系统文件有效的控制,病毒可以改写系统文件甚至操作系统本身。即便是安全系数较高的UNIX系统,在他看来,一个软件高手八个小时内就可以编制一个可以攻破它的病毒。

  在上世纪80年代,电脑主要为DOS操作系统时期,病毒主要依存于.EXE、COM等可执行文件。进入90年代,微软公司的视窗(WINDOWS)逐渐成为个人电脑的标准操作系统之后,通过文档文件传播的宏病毒和专门针对32位文件的32位病毒也随之出现。

  其中,最著名的32位病毒是台湾青年陈盈豪于1998年编写的CIH病毒。它在每个月26日发作,将用户的硬盘格式化,甚至还可能破坏主板BIOS内的资料,导致电脑无法开启。

  互联网的兴起以及逐渐普及,则成为下一个转折点,通过网络传播的第二代病毒开始出现。其本质与基于文件的第一代病毒有很大差异,它的传播基于网络、邮件和浏览器,蠕虫(worm)和木马(Trojan horse)无疑更是网络病毒中的代表。

  与通常需要依附在某个程序上不同,蠕虫是一段独立的代码,它像寄生虫一样生存在宿主计算机内部。它的“头部”是一段用以取得系统许可的密码或ID,可以利用宿主计算机的资源对自身进行改写,把其数据加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大,并控制计算机上可以传输文件或信息的功能,而后继续沿着网络传播。蠕虫病毒一旦进入计算机网络中,就可能造成系统瘫痪、网络中断。

  “木马病毒”是一些表面上看似有用的电脑软件,实际上却是危害计算机安全并导致严重破坏的程序。它可以成为别人控制这台计算机的“后门”,从而窃取用户的信息。

  进化之路

  目前已成长为电脑大国的中国,也成为电脑病毒的“主战场”之一。

  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统计,截至2006年5月,感染病毒的电脑比例约为74%,比高峰时下降了14个百分点。但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电脑总量的迅速增加,以及互联网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普及,电脑病毒尤其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新型病毒的危害却更加严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接近1.4亿,上网电脑总量也接近了6000万台。与上一年同期相比,这两个数字都保持了两成以上的增速。这无疑为网络传播病毒的滋生和迅速蔓延提供了难得的温床。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抽样监测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大陆地区约4.5万个IP 地址的主机被植入“木马”,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一倍。

  单纯从技术而言,自电脑病毒上世纪80年代被创造出来后,其本身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步。科恩对《财经》记者指出,“在最近这15年里,病毒制造者从他们的知识上和技术上都没有明显的进步。”

  但他也承认,从传播方式和手段上说,电脑病毒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以“熊猫烧香”病毒为例,北京盼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楷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熊猫烧香”确实没有太多技术创意,之所以能够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感染了多个访问量高的大型门户网站和论坛,并通过这些网站大面积传播,造成了此次大规模的爆发。

  “它主要是利用了这个特殊的位置,而没有革命性的技术。”金楷强调。

  显然,虽然技术上没有革命性的突破,但电脑病毒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传播途径,以及生存环境。

  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反病毒实验室主管戴光剑告诉《财经》记者,“熊猫烧香”病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120多个变种。这种“自我更新机制”使得不少反病毒软件都难以一一应对。

  除了自我更新,病毒还通过欺骗、伪装等手段来增加其生存能力。一些论坛上的帖子,会要求打算浏览特定图片的用户点击下载一个压缩包;但这些貌似图片的东西,其实是“灰鸽子病毒”,用户一旦中毒,释放“灰鸽子”的人就可以远程控制这台计算机。这种社会工程学类型的攻击方式,也会出现在游戏外挂、QQ等即时通信工具上。

  在戴光剑看来,目前很多病毒都已经发展到了“混合型”的阶段,无论是在传播渠道还是制作水平上。

  “熊猫烧香”就集合了多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包括U盘传染、文件感染、局域网感染等。它不仅可以实现多重目的,而且可以不断自我更新,这让反病毒软件难以锁定它的特征。

  更重要的是,病毒制造和传播现在越来越容易,它已经不再是只有技术高手才能涉足的“禁地”了。

  目前在黑客中间颇为流行的Rootkit,为网络攻击者提供了从获得网络上传输的用户名和密码,到安装“木马”程序、为攻击者提供后门,以至隐藏攻击者目录和进程的程序,甚至日志清理程序等一整套技术。

  这些未知的病毒,很难通过以病毒特征为主要手段的常规方式加以预防。虽然众多厂商已经推出了实时扫描用户电脑等服务,但由于会对电脑本身的运行速度造成影响,所以,还无法取代传统的杀毒手段。

  黑色产业

  在科恩看来,对于电脑病毒,也许最严峻的挑战还不是因传播方式变化而带来的质变,而是传播目的所发生的变化。

  他对《财经》记者指出,当病毒从破坏文件系统演化到窃取商业信息以后,实质上“就已经从一个技术游戏变成了一个犯罪工具”。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病毒被设计用来传播间谍软件、制造垃圾邮件、实施“钓鱼”欺诈等。现在病毒制造者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不是技术探索目的,来编写病毒。

  “现在病毒爆发同以往最大的变化,是病毒制造者从单纯的炫耀技术,转变成以获利为目的;前者希望病毒尽量被更多的人知道,但后者希望最大程度地隐蔽病毒,以更多地获利。”金楷说。

  金山反病毒实验室主管戴光剑则对《财经》记者透露,在业界,一个可以被控制的电脑被叫做“肉鸡”。在国内可以卖到0.5元到1元人民币一只,这样的“肉鸡”可以使用几天;如果可以使用半个月以上,则可以卖到几十元一只。对于病毒制造者和“经纪人”而言,如果控制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这样的“肉鸡”,盈利空间是可以想象的。

  这样的“肉鸡”构成的“僵尸网络”(BotNet)既可以用来对企业网络实施集中攻击,还可以发送垃圾邮件,以及点击广告等。

  CNCERT/CC抽样监测发现,中国大陆地区约有1000多万个IP地址的主机被植入僵尸程序;境外约1.6万个IP对中国境内的僵尸主机实施控制,这些IP主要位于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等。

  “熊猫烧香”病毒可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盗取用户账号和密码,从而窃取用户的虚拟财产;而一旦盗取了诸如装备、点卡等虚拟财产,就可以通过很多网上交易平台完成“销赃”,并从中获利。

  据悉,2006年金山截获的各类病毒中,专门盗取网银/网游等网络财产和QQ号的“木马”占了51%。病毒的绝大多数变化都围绕此中心展开,已成为众多网民面临的第一大威胁。

  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严绍文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金钱诱惑往往比个人爱好更持久、更有吸引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现在病毒遍地开花的严峻局面。

  与此同时,部分杀毒软件厂商,到底在这个“黑色产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电脑病毒市场上是否也在真实演绎着另类“无间道”,这或许仍然是个谜团。

  长期以来,不少网络用户一直在指责某些杀毒软件厂商实际上在暗地参与制造以及传播新的电脑病毒,从而维持公众对于病毒的“恐慌心态”,以便从中获利。

  毕竟,根据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iResearch)的研究,与电脑病毒的斗争也意味着一个同样庞大的市场。据其预测,到2007年,网络版和单机版杀毒软件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0亿元人民币。

  但无论如何,电脑病毒的威胁都将长期存在。

  一种悲观的理论是,电脑病毒将与电脑同在,就像人类永远无法彻底消除生物病毒这个幽灵一样。

  在科恩看来,归根结底,现在的计算机世界还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时代――如果病毒的生存能力超过你的防御能力,你就必然会被入侵。惟一的办法还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即更谨慎地管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选择某种可信的防御技术。

  关于电脑病毒的论文二: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目前计算机病毒几乎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近乎家喻户晓,只要接触过计算机的都能碰上它。你说它有多恐怖,也不是。但它总也挥之不去,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因此,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及网络信息的安全,研究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已刻不容缓同时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各行各业中的管理部门更是要增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本文将通过我切身对计算机病毒的经历来阐述本人对计算机病 毒学的认识,结合参考文献加深对计算机病毒学的理解,以达到对计算机病毒能够防患于未然及普及这方面知识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安全 防范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来源:

  1.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例如像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

  2.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 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3.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 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 破坏性大, 产生于内部, 防不胜防。

  4.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及特点:

  归纳一下,计算机病毒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隐蔽性强。病毒可以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染计算机而不被人察觉,等到发现时,就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二是繁殖能力强。电脑一旦染毒,可以很快“发病”。三是传染途径广。可通过移动设备、有线和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多渠道自动侵入计算机中,并不断传染。四是潜伏期长。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而不发作,等达到激发条件后,就发作破坏系统。五是破坏力大。计算机病毒一旦发作,轻则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重则破坏磁盘数据、删除文件,甚至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

  计算机病毒是通过复制自身从而感染其它程序的指令代码或程序。当染毒文件运行时,病毒也随之运行并自我复制来感染其它程序。不过,良性病毒没有恶意攻击性性的代码,只占用系统的资源,让系统运行减慢。但是对大多数的恶性病毒却是携带恶意攻击性的毒码,一旦被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自80年代由莫里斯编写的第一个“蠕虫”病毒程序问世以来,世界上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病毒,产生了以下几种主要病毒:

  (一)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 *.exe 和 *.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

  (二)蠕虫病毒。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等。

  (三)木马病毒、黑客病毒。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Hack。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

  (四)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

  (五)宏病毒。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l97(也许还有别的)其中之一。

  (六)后门病毒。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

  (七)病毒种植程序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运行时会从体内释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到系统目录下,由释放出来的新病毒产生破坏。

  (八)破坏性程序病毒。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

  (九)玩笑病毒。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也称恶作剧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

  (十)捆绑机病毒。捆绑机病毒的前缀是:Binder。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病毒作者会使用特定的捆绑程序将病毒与一些应用程序如QQ、IE捆绑起来,表面上看是一个正常的文件,当用户运行这些捆绑病毒时,会表面上运行这些应用程序,然后隐藏运行捆绑在一起的病毒,从而给用户造成危害。

  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日后不断发达,肯 定会产生新型的病毒。毕竟,我们知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本人接触到计算机是初中那会, 伴随着计算机的认识也知道有计算机病毒 这玩意。真正受到病毒的破坏是04 年,那时使用的是腾讯 QQ 聊天 工具,当时由于初步接触网络,防范意识相当薄弱,也可以说根本毫 无这病毒防患这方面的知识。当时病毒是通过 QQ 上的好友发送一张 图片。这时,只要你点击接受。那大小几十 KB 的文件就自动在你机 器后台执行。

  盗取上网帐号,造成财产的损失。然后,伴随的还有计 算机的运行缓慢等等一系列病后遗症。当时,深受其害的我,就开始 着手去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现在回想起来, 其实那时的那病毒很简单, 防患起来更加容易。也许,这就是时间的魔力。 07 年,震惊国内的熊猫烧香病毒爆发。那时很清晰的记得正值夏季。酷暑下,全国几百万受感染的计算机用户可谓是深受其害。 当然,我也正切身感受到了此病毒的危害。可爱却可恨的熊猫手持三 根燃烧的香做拜姿于桌面每个图标处。整个系统运行的极其缓慢。对 于我这种普通的网民而言危害到此为止。可是,对于众多商业用户及企事业单位用户就非常之杀伤了。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 因此,我更加去关注了并简单学习了计算机病毒这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我了解到,本人所遭受的病毒只 是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的其中一种:通过网络 这种传染扩散极快, 能在很短时间内传遍网络上的机器。 随着 Internet 的风靡,给病毒的传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径,它的发 展使病毒可能成为灾难, 病毒的传播更迅速, 反病毒的任务更加艰巨。 Internet 带来两种不同的安全威胁,一种威胁来自文件下载,这些被 浏览的或是被下载的文件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种威胁来自电子邮件。

  大多数 Internet 邮件系统提供了在网络间传送附带格式化文档邮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档或文件就可能通过网关和邮件服务器涌 入企业网络。网络使用的简易性和开放性使得这种威胁越来越严重。 现在,我们还知道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途径还有以下几种:通过 软盘 通过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软盘, 例如, 不同渠道来的系统盘、 来历不 明的软件、 游戏盘等是最普遍的传染途径。 由于使用带有病毒的软盘, 使机器感染病毒发病, 并传染给未被感染的“干净”的软盘。大量的软 盘交换, 合法或非法的程序拷贝, 不加控制地随便在机器上使用各种 软件造成了病毒感染、泛滥蔓延的温床。

  通过硬盘传染也是重要的渠道, 由于带有病毒机器移到其它地方使 用、维修等, 将干净的软盘传染并再扩散。 通过光盘 因为光盘容量大,存储了海量的可执行文件,大量的病毒就有可 能藏身于光盘,对只读式光盘,不能进行写操作,因此光盘上的病毒 不能清除。以谋利为目的非法盗版软件的制作过程中,不可能为病毒 防护担负专门责任, 也决不会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术保障避免病毒的 传入、传染、流行和扩散。当前,盗版光盘的泛滥给病毒的传播带来 了很大的便利。

  其次,我了解到病毒是 木马在计算机领域中,它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

  所谓隐蔽性是指木马的设计者为了防止木马被发现,会采用多种手段隐藏木马,这样服务端即使发现感染了木马,由于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往往只能望“马”兴叹。

  所谓非授权性是指一旦控制端与服务端连接后,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包括修改文件,修改注册表,控制鼠标,键盘等等,而这些权力并不是服务端赋予的,而是通过木马程序窃取的。

  从木马的发展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最初网络还处于以UNIX平台为主的时期,木马就产生了,当时的木马程序的功能相对简单,往往是将一段程序嵌入到系统文件中,用跳转指令来执行一些木马的功能,在这个时期木马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大都是些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网络和编程知识。

  而后随着WINDOWS平台的日益普及,一些基于图形操作的木马程序出现了,用户界面的改善,使使用者不用懂太多的专业知识就可以熟练的操作木马,相对的木马入侵事件也频繁出现,而且由于这个时期木马的功能已日趋完善,因此对服务端的破坏也更大了。所以木马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一旦被木马控制,你的电脑将毫无秘密可言。

  鉴于此,我总结了一下几点需要注意的:

  1. 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 例如: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不要打开,不要上一些不太 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 Internet 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等, 这些必要的习惯会使您的计算机更安全。

  2. 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 默认情况下,许多操作系统会安装一些辅助服务,如 FTP 客户 端、Telnet 和 Web 服务器。这些服务为攻击者提供了方便,而又 对用户没有太大用处, 如果删除它们, 就能大大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3. 经常升级安全补丁 据统计,有 80%的网络病毒是通过系统安全漏洞进行传播的, 象蠕虫王、冲击波、震荡波等,所以我们应该定期到微软网站去下载 最新的安全补丁,以防范未然。

  4. 使用复杂的密码 有许多网络病毒就是通过猜测简单密码的方式攻击系统的, 因此 使用复杂的密码,将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

  5. 迅速隔离受感染的计算机 当您的计算机发现病毒或异常时应立刻断网, 以防止计算机受到 更多的感染,或者成为传播源,再次感染其它计算机。

  6. 了解一些病毒知识 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新病毒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关键时刻使自己 的计算机免受病毒破坏。如果能了解一些注册表知识,就可以定期看 一看注册表的自启动项是否有可疑键值;如果了解一些内存知识,就 可以经常看看内存中是否有可疑程序。

  7. 最好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进行全面监控 在病毒日益增多的今天,使用杀毒软件进行防毒,是越来越经济 的选择,不过用户在安装了反病毒软件之后,应该经常进行升级、将 一些主要监控经常打开(如邮件监控)、 内存监控等、 遇到问题要上报, 这样才能真正保障计算机的安全。

  8. 用户还应该安装个人防火墙软件进行防黑 由于网络的发展,用户电脑面临的黑客攻击问题也越来越严 重,许多网络病毒都采用了黑客的方法来攻击用户电脑,因此,用户 还应该安装个人防火墙软件,将安全级别设为中、高,这样才能有效 地防止网络上的黑客攻击。

  小结: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本人结合自身于计算机使用经历,感怀计算机病小结毒。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切身感受。继而得知以后的路还 很长,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不断与计算机病毒做斗争。相信未来 的计算机病毒会更加厉害,防不胜防。但是,更加相信邪不胜正,总 有解决它的办法。尽管现在的病毒种类各种各样,杀毒软件也比较先进。但病毒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之快,我们不要掉以轻心。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方面做到尽量避免损失。

  关于电脑病毒的论文三: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计算机应用的重大问题。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入手,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及类型,并对计算机病毒来源进行分析,最后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护措施。

  一、计算机病毒的内涵、类型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也可以讲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在最近几年,产生了以下几种主要病毒:

  (一)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 *.exe 和 *.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如CIH病毒。

  (二)蠕虫病毒。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等。

  (三)木马病毒、黑客病毒。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Hack。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Trojan.QQ3344,还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 Trojan.LMir.PSW.60。

  (四)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如红色代码(Script.Redlof)。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如欢乐时光(VBS.Happytime)等。

  (五)宏病毒。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l97(也许还有别的)其中之一。如:着名的美丽莎(Macro.Melissa)。

  (六)后门病毒。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如54很多朋友遇到过的IRC后门Backdoor.IRCBot 。

  (七)病毒种植程序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运行时会从体内释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到系统目录下,由释放出来的新病毒产生破坏。如:冰河播种者(Dropper.BingHe2.2C)、MSN射手(Dropper.Worm.Smibag)等。

  (八)破坏性程序病毒。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如:格式化C盘(Harm.formatC.f)、杀手命令(Harm.Command.Killer)等。

  (九)玩笑病毒。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也称恶作剧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十)捆绑机病毒。捆绑机病毒的前缀是:Binder。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病毒作者会使用特定的捆绑程序将病毒与一些应用程序如QQ、IE捆绑起来,表面上看是一个正常的文件,当用户运行这些捆绑病毒时,会表面上运行这些应用程序,然后隐藏运行捆绑在一起的病毒,从而给用户造成危害。如:捆绑QQ(Binder.QQPass.QQBin)等。

  二、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来源

  1.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例如像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

  2.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 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3.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 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 破坏性大, 产生于内部, 防不胜防。

  4.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1.应养成及时下载最新系统安全漏洞补丁的安全习惯,从根源上杜绝黑客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用户计算机的病毒。同时,升级杀毒软件、开启病毒实时监控应成为每日防范病毒的必修课。

  2.定期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3.选择具备“网页防火墙”功能的杀毒软件,每天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定时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上网时开启杀毒软件全部监控。

  4.不要随便打开来源不明的Excel或Word文档,并且要及时升级病毒库,开启实时监控,以免受到病毒的侵害。

  5.上网浏览时一定要开启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以免遭到病毒侵害。

  6.上网浏览时,不要随便点击不安全陌生网站,以免遭到病毒侵害。

  7.及时更新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安装防火墙,为操作系统及时安装补丁程序。

  8.在上网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避免访问非法网站,这些网站往往潜入了恶意代码,一旦用户打开其页面时,即会被植入木马与病毒。

  9.利用Windows Update功能打全系统补丁,避免病毒从网页木马的方式入侵到系统中。

  10.将应用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其中包括各种IM即时通讯工具、下载工具、播放器软件、搜索工具条等;更不要登录来历不明的网站,避免病毒利用其他应用软件漏洞进行木马病毒传播。

38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