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鲁迅故事新编读后感

鲁迅故事新编读后感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鲁迅故事新编读后感

  故事新编供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根据古代神话、传说、 传奇所改写的短篇小说八篇。那么,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鲁迅故事新编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鲁迅故事新编读后感篇一

  08年的这个夏天貌似也是特别的热过往年,照长辈们的说法,当是“现在条件好了有空调了”之类的缘故,独自在家也多少有点闲得无聊,于是乎拿来鲁迅全集翻了几页,看了其中的一章《故事新编》,觉得还挺不错。

  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故事新编的幽默(幽默似乎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的共性)。我觉得故事新编中的幽默主要来自于古今结合,有语言上的结合,也有内容上的结合,想必这正是“新编”的魅力所在。如《补天》一节中,女娲听着那些小人儿的官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奔月》中,后羿与嫦娥天天吃着乌鸦炸酱面。《采薇》中的钟表仿佛早已全用烙饼的个数来代替,“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约有烙三百五十二张大饼的工夫”,“大约过了烙好一百零三四张大饼的工夫”,忍俊不禁。

  看了一遍《故事新编》,发现不少篇幅中出现了死亡的描写,分别是《补天》、《采薇》和《眉间尺》,占了我看的六分之三(《起死》一篇为剧本模式,我没看,《理水》一篇则未收入我所看的版本内)。而这三篇中,每一篇都有好人和坏人出现,《补天》中的女娲和愚昧无知的人类,《采集》中的伯夷叔齐与性恶的人们,《眉间尺》中的黑衣人、眉间尺与国王,都构成了对比。可能是鲁迅用来讽刺他所在的时代的那些阻碍时代进步的人的吧。女娲拯救大地,到头来却是在被误解的荒古的气氛中默默死去了。眉间尺则是痛快地报了仇,但似乎新编的力度不甚大。《采薇》读着感觉是最有深度的,“不食周粟”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早已是一对辩论的课题,当事人在左右为难之际,用最简单也是最无助的死得到了两全。如主角伯夷所说的,“近来的烙饼,一天一天地小下去了,看来确也像要出事。”最终也出了事。

  《奔月》中让人印象较深的一编,看到嫦娥奔月去了以后翻回前面看到嫦娥说的一句话:“你不能走得更远一点的么?”让人不禁猜测嫦娥美人是否早的预谋。看到最后后羿对着月亮射`了三箭,终于发现,这毕竟还是一个战士,他的肉体里还涌着战士的血液。但他老了,“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这一瞬间,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廉颇老矣,这历来是让人感到惆怅的,一种对时间的恐惧感。奔月奔到最后终于也来了点起伏,写此文时尚在1926年十二月,离鲁迅逝世还有十年。

  《出关》写的很有意思,老子的人物很鲜明。跟《补天》中一样的,也出现了两类人言语不通的情况。《非攻》感觉基本上就是翻译了一下,看着没什么意思 。

  鲁迅故事新编读后感篇二

  鲁迅写的小说,就像一个最高级的时装设计师,用的是最粗粝的布料,最简单的黑白二色,最基本的裁剪手法,但是模特向你走来时就觉得冷风嗖嗖,直挂得腮帮子疼。读他的小说,总觉得这人实在是偷懒,从来不肯多用一个词,用来不肯透露一分感情,没有闲适清淡的传统文人气,又没有热情洋溢的感染力,像是一个江湖刀客闲适时用刀尖在石板上乱划的呓语,但是偏偏入木三分,过目难忘。

  万不可小觑了这本薄薄的集子,鲁迅新编了十个神话故事,颇具颠覆性,并不能完全读懂,读的时候还要时时对照文后的注释,才能了解一点鲁迅的写作意图,其中还顺便暗含了对论敌的嘲讽,绝妙之极。个人最喜欢其中的三篇:奔月,采薇,铸剑。

  奔月的故事已经在中国人尽皆知了,嫦娥贪图长生不老,抛弃后裔跑到月球上去做她的神仙。鲁迅在这个故事里编派了一个后英雄时代的裔,自从射死封冢长蛇以后就无事可做,方圆五十里的动物都被他射完了,每天只能射到些乌鸦带回家给嫦娥做炸酱面。。因此每天备受嫦娥嫌弃,偶尔射到一只母鸡,还是人家蓄养的,遂被村民敲诈10个炊饼当赔偿。。欢天喜地的提着鸡回到家,发现嫦娥已然偷食了不死药升月去也。可怜一代英雄,只能对着月亮愤然拉弓……可怜贫贱夫妻百事哀,人比黄花瘦的嫦娥也只能为自己的命运做最后一搏了。

  再来讲采薇,这个耳熟能详的传说也被鲁迅搞的很有意思,说伯夷叔齐哥俩为逃避继位东躲西藏,其实是怕被周王捉到以后小命不保,俩人的逃亡生涯并不低调,沿途不断放话说自己是因为让位才一同逃到这里,后又发觉形势不妙,于是走而入山,发誓再也不食周粟,只靠采薇维生,但那漏嘴的毛病仍是不改,继续到处宣传二人的身世,制造舆论。一日被一过路女子讥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二人当时就震惊了,薇自然也就吃不下去了,眼看就要饿死,此举得到了老天的同情,吩咐母鹿用奶去喂他们,谁成想哥俩喝着鹿奶,打起了小算盘:“这鹿有这么胖,杀它来吃,味道一定是不坏的。”这心里话被鹿听见,于是一溜烟的逃了,最后俩人只好饿死在石洞里,后人有时想起伯夷叔齐来,还能恍惚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的吃鹿肉。看后大笑,没想到伯夷叔齐的故事被鲁迅这么一编派,二人形象反而有血有肉起来,更符合人性化特征了,完美写出了喜剧人物的悲剧性格。

  铸剑,相比之下是一个传世率没那么高的故事,可能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上没有那种高度吧,反倒有些反动的意味,不适合被国家教育体系用来培养国民素质。说的是眉间尺为父报仇的故事,眉间尺的父亲为王铸剑后反被杀身,铸出来的两把神剑一把献给了王,一把传给了眉间尺。眉间尺长大成人之后发誓要为父报仇,路遇黑面人要协助他杀王,条件是交换他的人头。黑色人带着他的头前去见王,三者的人头在同一个鼎里混战,最后化作一滩头骨,谁也认不出哪个是王的,于是把三个头和一个身体一起大葬,百姓看着热闹,义民咽着眼泪,王妃大臣们装着哀戚的颜色。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鲁迅故事新编读后感篇三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大部分是根据老故事改编而成。

  鲁迅先生的作品寓意深刻,杀伤力强,历来都是讽刺文学史上的经典,就像锋利而且带钩刺的弓驽,直刺敌人的心脏。一直以来,鲁迅先生都以大文豪的高大形象耸立在每一个年青学子的偶像位置,但是自从读了这《故事新编》之后,我忽然有了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根据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故事改写而成的。有些文章,例如《铸剑》,便是改自《干将莫邪》,只是将故事背景、少数情节略作改动。评心而论,改写是成功的。改写后的故事更加完美生动,也更吸引人了。但是,《奔月》却是令人(或许只是我)大倒胃口。《奔月》会使读者联想到故事的本体——“嫦娥奔月”。在《奔月》中,鲁迅变得有些“恶搞”,把射日大英雄塑造成整天怕老婆、只会打乌鸦的“窝囊废”,把大美女嫦娥写成唠叨罗嗦、不善解人意、不理解丈夫,而且泼劲十足的妇人——这完全颠覆了后羿嫦娥英雄美女的良好形象,就连情节也由“嫦娥偷仙丹是为了永葆青春而守护在爱人身边”杜撰成“嫦娥嫌后羿无能而迫不及待想要离开”——读到这里,我真有一些鄙弃这位享誉几十年的大文学家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何能流传千古?只因它情节优美,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大胆而美好的愿望。可鲁迅先生的《奔月》却完全背离了这个美好传说的创作初衷。大概鲁迅是想让读者耳目一新吧,但我读后却总觉得太像周星池的恶搞。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知名作家用新起的笔名向某出版社寄出了他的新作,却以某些情节有缺陷而被退回。他却认为正是这些情节才使作品完美,于是接着连投了几家出版社,都被退回。最后,他便用原笔名向该出版社投稿,没成想作品很快出版了。名人的某些错误和不足也常常被人们热捧为经典?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共产党革命不成功,毛主席会受到万人敬仰吗?连他晚年犯的错误也会同样受到礼赞吗?答案就在人们内心当中最公平的地方。名人伟人也是人,也吃五谷杂粮,也有生老病死,自然也有缺点和不足。现在多数人,一边宣传“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大道理,一边又向名人的一切包括缺点和不足看齐,还一边说这并不矛盾。假如鲁迅先生活到现在,他是否也会否定自己——因为他是以“严于自我解剖”著称的。

  这就是我对《故事新编》的肤浅认识。或许有人会对我大加鞭挞,指责我对大人物的不敬,但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还是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了,敬请前辈学人也以同样的心态来讨伐我。

鲁迅故事新编读后感相关文章:

1.读故事新编有感

2.鲁迅作品故乡读书笔记

3.鲁迅祝福读书笔记

4.故事新编读书笔记(2)

5.朝花夕拾读后感10篇

6.读论语读后感3篇

7.迟子建散文 赏析

8.论语心得读书笔记3篇

9.初中作文教案4篇

10.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6篇

129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