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读蛙有感1500字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蛙是莫言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我们从中读懂了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读蛙有感1500字,一起来看看。

  读蛙有感1500字篇1

  雌蛙每次能排出大约8000到10000粒卵子,人每次排出大约300到700颗精子,蛙可比人能干多了。“蛙”、”娃”,蛙蛙蛙—人人人—

  小说由莫言著作,主要以姑姑万心(一个接生过9883个婴儿同时因积极执行计划生育而残害了两千多婴儿的妇科医女)为主线,讲述他们那一代人经过“”、计生的事情。因为过于执拗,害死许多小生命,老时醒悟,利用泥娃娃进行自我救赎。

  莫言笔名蝌蚪,可能也是因为当时计划生育给他留下的阴影才让他取此笔名,而《蛙》中多次提到青蛙、牛蛙也是人的影射。卵子—蝌蚪—青蛙,卵子—婴儿—人。

  在万心年轻的时候,我是极其喜欢她的。她开朗、正直、科学、忠诚,被村里人称为送子观音,极受妇女喜爱。她就是当时落后农村里的一阵科学清风,给女人们带来福音。万心的人生转折点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受人喜爱的她变成了“恶魔”。人类发展,毛主席说要做到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所以有了计划生育。万心是它忠实的执行者。免费发避孕套,逼女人吃避孕药,甚至发明了男扎技术。基于我们现在的文化思想,一个家庭有一到两个孩子是最合理的,万心的做法并没有引起我的反感。反而我佩服她的勇敢与执着,她就是当时落后观念中的进步者。

  随着计生越来越严,万心走向了冷漠、无情、残忍。真正让我感到遍体生凉的是她弄死了侄媳后,对陈鼻妻子的穷追猛打,更甚于她觉得不把陈鼻孩子打掉她就不舒服。结果张拳妻子一尸两命、侄媳一尸两命、陈鼻妻子身亡……还有许许多多无名人士死于计划生育政策之下。万心灭绝人性、心理变态,这是我对她的评价。

  生育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男扎技术、人流这是天性的做法。万心就是一个巫婆、老顽固、狗腿子……我骂得畅快淋漓,令人欣慰的是她收养了被陈鼻放弃的女娃。静下心来,我却又不能恨她,计划生育之下,没有这个万心还有别的万心,这不禁让我感到悲凉!

  是什么导致她做出如此行为?我想到了几个主要原因。第一,她没有结婚生子。没有生过孩子的女人永远体会不到母爱的伟大,他们会变得无情。万心一大把年纪却没有认真谈过一次恋爱,看到其他人生儿育女体会不到新生命的真谛。女人只有生过孩子才算得上完整,长期的压抑使她的内心变得不健全。第二,名誉身份的压制。万心是烈士的后代,也是一名党员,她不能行差踏错,她忠于党,忠于称呼下应该要做的事。她偏执,对上头吩咐的事身先力行,不落人话柄,冷血无情。她是可悲的,人民群众恨不得食其肉、啃其骨,她投心事业却没有享受过天伦之乐。第三,时代背景造就。小说写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在当时毛主席的一切都是对的。中国的发展要步入正轨,人口已不是兵力的来源,也不再提倡人多力量大。国民生产值需要上升,社会需要稳定。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中国要让世界安心,万心就是计生的推土机,走到哪压到哪。

  莫言的《蛙》是否是对“计划生育”的质疑我们不得而知,但计生一直执行至今。在整个事件背后,又有多少婴灵堆积在它的城墙之下。二00几年,我还在上初中,大婶婶八个月大的孩子引产,听说已经分出了手脚,是个女儿。村里一个妇女在外偷生,一尸两命,棺木放在路边,我还隐隐约约看到了她圆鼓鼓的肚子呢。让我们为这些孩子默哀:希望你们能上天堂,阿门。

  这不仅让我沉思,计划生育应不应该继续执行。现在的人都喜欢打法律的擦边球,有儿子的想要再生个女儿,没有儿子的要直到生到儿子为止。偷生者总在与计生执行者“追追打打”。像这种情况,你还会觉得计划生育不应该实施吗?其实,我觉得计划生育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性,它让女性不再是生育工具。但计划生育必须要人性化、合理化。

  “蛙”作为多子的象征与计划生育产生对比,不禁让我们浮想联翩。《蛙》的最后,万心老了,她把自己扼杀的孩子都捏成了泥娃娃,用香供着,希望他们能再投个好人家。她错了,她在自我救赎,我也真心地希望她能够减轻罪孽。

  只要每个经过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胚胎出了“锅门”,就是一条生命,我们应该珍惜生命。

  读蛙有感1500字篇2

  刚刚看完,现在还无法描述看后的感受,就像莫言的写作速度一贯很快一样,我读书的速度也丝毫不逊色,这本书大概用了三天时间吧,在这三天里我每天只抽出不到半天左右时间来读,我觉得这样的速度应该算是快的了。

  在这之前和刚才这短暂的时间空隙里我看到过许多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原谅我可能看得太快还没有来的及消化或者有些消化不良,我还想不出那么精妙绝伦或褒或贬旁敲侧击冷嘲热讽的让人读了肃然起敬的话来写一篇评论。

  但是我要说的是,我读得很愉快,非常愉快,而且是欲罢不能。怎么说呢,简直就像吃了一顿美食,大快朵颐啊。

  这就足够了。至少我觉得是足够了。我向来不认为小说甚至于其他任何文学形式应该背负上沉重的历史的道德的甚至是政治的枷锁,也不认为文以载道是最高的境界。当然文章也不能只是文章,它应该有它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这些价值我认为都应该是一件艺术品的附庸,我觉得文学也是一种艺术,和一切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如果它让人愉悦,让人感受到欣赏到美的满足就已经足以成为一件传世精品,至于其他道德,批判,还有什么灵魂,那是附加价值,如果有那是锦上添花,没有那也无关大雅。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想和大家探讨文学到底是不是艺术这个命题,也不想研究什么文学是一切艺术的开始也是一切艺术的终结之类的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命题。

  还有一些人跳出来说莫言就是一讲故事的。那些人看不起讲故事的,他们觉得讲故事的就好像旧社会里的戏子,或者说评书的,说相声的,是下九流,不入流,上不了台面,无法跟他们心中那些伟岸的大师什么乔伊斯啦,什么博尔赫斯拉,什么卡夫卡拉相比。我承认,他们没有错,他们都是有着很高鉴赏力的上等人,而我们这样的下等人自然只耽溺于故事的波澜起伏,就好像我们听评书的时候跟着说书的人一起嬉笑怒骂,一起臧否人物,为了评书里那些莫须有的英雄或者小人物贩夫走卒们的苦难而感到难过,为了他们的喜事而欢欣鼓舞一样。我知道这样的上等人同样是看不起《故事会》的,他们也看不起《读者》,那是他们眼中的垃圾,是废品,毫无价值。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些书让好多人在蒙昧之初知道了善与恶,美与丑,良心与道义,责任与担当,同样是这些书最广泛的影响着一个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然后这些小人物们联手创造着历史,展示着人类社会的良心。我当然不敢不承认《尤利西斯》的经典性与其无与伦比的价值,也不敢对《等待戈多》妄加菲薄,因为我承认我的无知,我的浅陋,我的粗俗,我读不懂他们,我所拥有的那些如果算得上是教养和道德的美好品质,没有一点来自于他们,而我也没有从他们身上感受过丝毫的美,汲取到哪怕一丝丝的营养,我只是像供奉价值连城的青花瓷一样将他们束之高阁,顶礼膜拜,只因为那么多人都崇拜他们,那些我崇拜的大人物说他们是经典,我永远读不懂得经典。但是我知道,我读不懂他们也没有耐心读完他们因此他们也从未影响过我。

  我想大多数人跟我一样,我们的道德与良知,我们的知识就是来自于类似于莫言这样的作家,来自于他们的故事,那些被别人嗤之以鼻的“只会讲故事”的故事。但是我就是喜欢这些故事,就像我喜欢《故事会》一样,我还要用《故事会》去教育我未来的小孩,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顶天立地的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活着,与那些馆阁里打着饱嗝衣着优雅无所事事的批评大师们一起活着,并且比他们更多的为这个社会的前进出自己的一份力。

  这里其实涉及到了我一个粗鄙的认识,我觉得曲高和寡的大雅不是好东西,也丝毫不值得人们尊敬,当然那些下里巴人的大俗也并非好东西,甚至是毫无可取之处。我心目中认为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乃是雅俗共赏。而我觉得在雅俗共赏这一点上《蛙》完全做到了,俗人取其故事,那些惨烈的生死虚幻莫测的人生,雅人研究他的语言结构文学探索甚至书写形式属于什么主义,因此我觉得完全应该给五颗星。

  莫言在这本书里讲到了一个故事,关于铁拐李的故事,他说面对神迹,我们应该沉默,不要大惊小怪,所以我觉得我应该闭嘴,不要说话,该用这张嘴去吃饭了。

1623504